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26章 琴声里的父亲

烟火里的褶皱 第26章 琴声里的父亲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暮春的镜海市老剧院,墙皮剥落得像块掉渣的酥饼,露出底下深浅不一的砖石,像老人脸上堆叠的皱纹。夕阳把西窗的玻璃烧得通红,光斜斜切进来,在积灰的木地板上投出长条形的亮斑,浮尘在光柱里翻跟头,活像一群没头苍蝇,搅得人心里发慌。墙角的蜘蛛网沾着枯叶,被穿堂风拂得轻轻摇晃,网中央的蜘蛛缩成灰点,仿佛也在屏息等待着什么。

公羊?站在舞台侧幕,指尖捏着张泛黄的节目单。纸边卷得像朵蔫掉的菊花,脆生生的,稍一用力仿佛就要碎成渣。上面印着四十年前的烫金大字——“镜海市青少年小提琴大赛”,字迹边缘已有些模糊,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致。她的指甲涂着剥落的豆沙红,像被遗忘在抽屉角落的旧胭脂,刮过纸面时沙沙响,像有人在耳边磨牙,细碎又执拗。节目单背面印着参赛选手名单,父亲的名字“公羊恒”三个字被红笔圈着,墨迹洇透纸背,在正面留下淡淡的影子,像个未曾说出口的注脚。

“吱呀——”

后排的木椅被人推开,声音在空荡的剧场里撞出回声,一圈圈荡开,撞在斑驳的墙壁上,又弹回来,缠在公羊?的脚踝上。她猛地转身,手不自觉按向腰间——那里别着把拆信刀,是父亲留下的,象牙刀柄被摩挲了几十年,包浆磨得发亮,凉丝丝贴在掌心,像父亲的手搭在她肩上时的温度。刀柄上刻着的缠枝纹早已被磨平,却仍能摸到凹凸的轮廓,那是她小时候总爱用指尖描摹的纹路。

一个老头拄着拐杖,从阴影里挪出来。藏青色中山装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却熨得笔挺,折痕像用尺子量过般规整。他头发银白,在夕阳里泛着冷光,像落满了初雪,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两条缝,像在瞄准什么,又像在透过时光的雾霭,看着遥远的过去。拐杖头包着铜皮,在地面拖行时发出细碎的刮擦声,像在数着地砖的块数。

“您是?”公羊?的声音有点发紧,像琴弦被绷到了极致。她提前打过电话,说想来老剧院看看,找找父亲当年的痕迹,没听说有人接待。喉咙里像卡着团棉花,让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教她练声时,总说要把气息沉到丹田,可此刻她连完整的呼吸都觉得费力。

老头没答话,拐杖笃笃敲着地板,声音在空剧场里格外清晰,像秒针在倒数。他径直走向舞台中央,站在那束红光里,缓缓抬起手,做出握琴弓的姿势。手腕悬在半空,指节突出,像老树枝桠,布满了岁月的裂痕。夕阳在他指缝间流淌,把那些皱纹里的阴影都镀成了金色,仿佛时光在他手上凝固成了雕塑。

“《流浪者之歌》,”老头突然开口,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擦过铁板,带着铁锈的味道,“你父亲当年拉到第三段,断了根琴弦。他总说那根弦是被舞台顶上的聚光灯烤断的,其实我知道,是他太想赢了,把弓压得太狠。”

公羊?的心脏猛地一缩,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这事她只在母亲的只言片语里听过,母亲说的时候,声音轻得像叹息,说那是父亲心里的一道疤。那年父亲十七岁,是音乐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本是夺冠热门,却在决赛时出了岔子,从此再也没在人前拉过完整的《流浪者之歌》。她突然想起衣柜深处那件父亲的白衬衫,领口处有块洗不掉的焦痕,母亲说那是当年舞台灯光太烫,灼出的印记。

“您是银发周?”她试探着问,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电话里,市文联的人说,当年父亲的小提琴老师还健在,就住在剧院后街,姓周,头发白得很早,大家都叫他银发周。指尖的节目单突然变得滚烫,像握着块刚从炉里钳出来的烙铁。

老头转过身,镜片反射着夕阳,看不清表情,只觉得那光里藏着太多故事。“他总说,你三岁时抓周,一手攥着松香,一手攥着奶糖。松香把你手心染成了黄棕色,你却攥得更紧,奶糖在你手心里化了,黏糊糊的,把松香块粘得更牢。”

公羊?的眼圈腾地热了,像被投入火星的酒精。这是家里的秘密,父亲每次喝醉了才会讲,讲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星光,说女儿是老天爷派来的小评委,知道他的琴声里缺了点甜。她突然想起床头柜里那个铁皮糖盒,里面还留着块硬邦邦的奶糖,糖纸已经泛黄发脆,那是父亲最后一次出差带回来的,说要留给她配着松香闻。

“他的琴呢?”她追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三个月前母亲去世,整理遗物时翻出个旧琴盒,锁着,钥匙早丢了。盒底刻着行小字:“致吾女?,琴声即心声。”那行字,她摩挲了无数遍,指尖都记得那凹凸的触感,连每个笔画的转折处都了如指掌。

银发周的拐杖在地板上顿了顿,发出闷响,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卖了。”他吐出两个字,简洁得像手术刀划开皮肤,然后转身往后台走,“跟我来。”拐杖划过地面时带起一缕灰尘,在红光里画出道歪斜的弧线,像句没说完的话。

后台比前厅更暗,光线像被什么东西吞掉了大半,空气里飘着股霉味,混着松节油的气息,那是属于旧时光的味道。老头推开一扇挂着“设备间”牌子的木门,门轴发出“嘎吱”的呻吟,一股更浓的灰尘味涌出来,呛得公羊?直咳嗽,眼泪都咳了出来。门后的挂钩上挂着件褪色的蓝色工装,衣摆处别着个铁牌,上面印着“剧院管理员周”,字迹已经锈得模糊不清。

房间角落里堆着破音箱、断弦的吉他,还有个蒙着红绒布的长条形物件,像个沉睡的秘密。红绒布上落着层厚灰,能清晰地看出有人长期抚摸的痕迹,在灰尘上留下浅浅的手印。银发周掀开绒布,露出个小提琴琴盒,深棕色,边角磕得掉了漆,锁扣上锈迹斑斑,像生了很久的冻疮。琴盒侧面贴着张褪色的电影海报,上面的明星笑容模糊,却还能看出当年的风采。

“这不是他的琴。”公羊?一眼就认出来。父亲的琴盒是黑色的,上面贴过她画的贴纸,有小猫,有太阳,早被岁月磨得看不见了,但她记得那形状,记得抚摸时的感觉。父亲的琴盒边角有块月牙形的凹陷,是她小时候不小心用玩具车撞的,为此她哭了整整一下午,父亲却笑着说这是琴盒的专属印章。

“但这是他最后一次拉过的琴。”银发周打开琴盒,里面垫着暗红色绒布,像凝固的血,一把棕色小提琴静静躺着,琴身有处细微的磕碰,像一道浅浅的伤疤。“1987年,你生重病,需要输血。医院血库紧张,又急需用钱,他把自己的琴卖了,换了血费。这把是剧院的备用琴,他那天来这儿,拉了整整一夜。”

公羊?的手指抚过琴身,木纹凹凸不平,像父亲掌心的纹路,那些厚厚的茧子,是常年握琴磨出来的勋章。她突然想起,小时候总觉得父亲的手比别的爸爸粗,摸起来有点扎人,原来不是因为干活,是常年握琴磨的。那时她总嫌弃,冬天还会躲开父亲伸过来的手,现在想来,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琴码下方刻着个极小的“恒”字,是父亲的名字,刻得极浅,像怕被人发现的心事。

“他后来为什么不拉了?”她声音发颤,像风中摇曳的烛火。记忆里,父亲的琴盒总锁着,放在衣柜最高层,像个被遗忘的秘密,谁也不许碰,连母亲都不行。有次她踩着凳子偷偷够下来,刚摸到锁扣就被父亲发现,那是父亲唯一一次对她发脾气,过后又抱着她沉默了很久,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胡茬扎得她有点痒。

银发周从口袋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边缘都磨圆了,递过来。“他怕你知道,会愧疚。他这一生,最不想的就是让你心里有负担。”信封上印着“镜海市第一中学”的字样,那是父亲后来当音乐老师的地方,地址栏被手指摩挲得发亮,几乎看不出原本的字迹。

信封里装着张泛黄的收据,“星海琴行收购小提琴一把,作价叁佰元”,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日期清晰可见,正是她五岁那场大病的时候。背面用铅笔写着几行字,是父亲的笔迹,温柔又有力:“?儿烧退了,琴声暂时借别人听,等?儿好了,爸爸再把它找回来。”铅笔字被泪水晕开了几处,让“找回来”三个字显得格外模糊,像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公羊?的眼泪砸在收据上,晕开一小团墨迹,像一朵突然绽放的墨花。她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父亲那段时间总在夜里叹气,说对不起老师的栽培,对不起自己的梦想,更对不起这把陪了他多年的琴。有次她起夜,看见父亲坐在床边,手里攥着根断弦,在月光下轻轻摩挲,像在抚摸什么稀世珍宝。

“他后来常来这儿。”银发周指着墙角的旧沙发,沙发罩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每周三下午,说是来打扫,其实是坐在这儿,摸着这把琴发呆,一看就是一下午。有时会哼起《流浪者之歌》,哼到第三段就停了,然后对着琴盒说‘当年要是不那么急就好了’。”

公羊?坐在沙发上,布料磨得发亮,弹簧硌着骨头,硌得人生疼。她闭上眼,仿佛能看见父亲坐在这儿,背有点驼,那是常年累月为生活奔波压弯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滑动,像在按弦,嘴里还轻轻哼着不成调的旋律。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个被拉长的叹息。

“他耳朵不好后,反而来得勤了。”银发周的声音低下来,像怕惊扰了什么,“说听不见杂音,才能听见心里的旋律,才能和琴真正对话。有次我撞见他对着琴盒说话,说‘?儿现在不爱吃糖了,她是不是忘了小时候的味道’。”

公羊?猛地睁开眼,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父亲五年前突发脑溢血,醒来后就失聪了。他变得沉默寡言,像一口深井,谁也探不到底,却总爱往老剧院跑,有时能在门口站一下午,对着紧闭的大门发呆,像在等什么人,又像在和什么人对话。有次她偷偷跟着,看见父亲从口袋里掏出块奶糖,放在剧院门口的台阶上,像在给过去的时光留份礼物。

“我带了录音设备。”她从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录音机,机身已经有些磨损,“想录点他可能留下的声音,哪怕是风声,是灰尘落地的声音。”这是母亲留下的录音机,当年父亲失聪后,母亲总用它录下家里的声音,说等父亲好了让他听听,结果录音带装满了抽屉,父亲的听力却再也没恢复。

银发周摇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怅然:“他拉琴从不留录音。说音乐这东西,听过就过了,留不住的,就像时光,过去了就回不来了。他说有次在电台录节目,结束后把磁带偷偷藏起来,结果过了几年再听,发现声音里少了点当时的心跳。”

公羊?把录音机放在琴盒旁,按下录音键。磁带转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像沙漏在计量着什么。她突然想起父亲失聪后,总爱把耳朵贴在录音机上,虽然听不见,却会对着转动的磁带笑,像在和里面的声音对话。

突然,舞台方向传来一阵响动,像是有人踩碎了玻璃,清脆的碎裂声划破了寂静。公羊?腾地站起来,拆信刀又攥在了手里,掌心沁出了汗。刀身映出她慌乱的脸,让她想起十八岁那年,父亲把这把刀交给她时说:“女孩子在外要保护好自己,但不到万不得已,别让它见光。”

“谁?”银发周的拐杖横在身前,像杆长枪,蓄势待发。他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像要把拐杖捏碎。

一个黑影从后台入口窜进来,动作快得像只猫,带着一股年轻人的莽撞。月光从高窗照进来,刚好落在那人脸上——约莫二十岁,染着绿色头发,像一蓬旺盛的野草,穿件破洞牛仔夹克,手里攥着个手电筒,光柱在房间里乱晃,像只不安分的野兽。夹克口袋里露出半截吉他拨片,在月光下闪着金属的光。

“妈的,怎么有人?”绿毛啐了一口,带着点痞气,转身想跑,脚步踉跄了一下。他的牛仔裤膝盖处破了个大洞,露出的皮肤上贴着块创可贴,边缘已经卷起来,像个没贴牢的秘密。

公羊?反应极快,冲过去挡住门口,动作里还带着当年练跆拳道的影子。她年轻时练过几年跆拳道,虽然现在发福了,但对付个毛头小子还绰绰有余。腰间的拆信刀硌着肋骨,让她想起黑带考试那天,父亲坐在观众席最前排,手里攥着块奶糖,等她下场时塞给她,说“比奖杯甜”。

“私闯民宅?”她故意压低声音,声音里带着威慑力,拆信刀在手里转了个圈,寒光一闪。刀柄的凉意透过掌心传进心里,让她想起父亲教她用刀时说的“刀是用来拆信的,不是用来伤人的”。

绿毛愣了一下,突然笑了,带着点挑衅:“老太太挺能打啊。”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螺丝刀,握在手里,“识相的让开,不然别怪我不客气。”螺丝刀上还沾着点木屑,像是刚撬开什么东西,刃口闪着冷光,却没什么威慑力。

银发周突然咳嗽起来,咳得直不起腰,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绿毛趁机往旁边一躲,想从缝隙里钻过去。公羊?伸腿一绊,他踉跄着摔在地上,螺丝刀飞出去,砸在琴盒上,发出刺耳的响声,像琴弦突然绷断。绿毛趴在地上,绿色的头发遮住了脸,露出的脖颈上挂着个银色的吉他拨片吊坠,在月光下晃悠。

“小兔崽子,”公羊?用脚踩着他的后背,力道不轻,“说,来这儿干嘛?”脚底下能感觉到他肩胛骨的形状,像小时候父亲背着她时,她摸到的骨头轮廓,突然有点不忍心,收了点力道。

绿毛挣扎着扭头,脸上带着不服气:“关你屁事!我来找我爷爷的东西!”他的嘴角破了点皮,渗着血丝,眼神却像头倔强的小兽,不肯屈服。

“你爷爷是谁?”银发周缓过劲来,拐杖指着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拐杖头的铜皮在月光下泛着光,映出他突然变得湿润的眼睛。

“周银发!”绿毛喊得脖子通红,像憋了很久的气终于爆发出来,“我爷爷是周银发!我爸说他当年为了古典乐跟家里闹翻了,连我出生都没来过!”

公羊?和银发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银发周的眼镜滑到了鼻尖,露出镜片后那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像藏着片深秋的枫叶林。

“你是小宇?”银发周的声音有点抖,像被风吹动的琴弦。他向前挪了两步,拐杖杵在地上发出急促的笃笃声,像心跳的节拍。

绿毛愣住了:“你认识我?我爸说我小时候你见过,可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却被公羊?按住,只能维持着尴尬的姿势,绿色的头发垂在地上,沾了点灰尘。

银发周叹了口气,那口气里藏着几十年的沧桑,拐杖笃笃敲着地板:“起来吧。我就是你爷爷。”他抬手扶了扶眼镜,指腹在镜片上蹭了蹭,像是想擦去什么模糊的东西。

绿毛爬起来,拍着身上的灰,眼神里满是怀疑,像在看一个骗子:“你?我爷爷早死了,我爸说的,他说爷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他说爷爷嫌他玩摇滚是不务正业,说那是噪音,根本算不上音乐。”绿毛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像被戳破的气球,“我爸临终前攥着这个拨片,说这是爷爷当年给他的,说要是能再见到爷爷,就告诉他,摇滚和小提琴一样,都能让人心里发烫。”他从脖子上摘下吉他拨片吊坠,递到银发周面前,拨片边缘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周”字,和琴弓上的刻字如出一辙。

银发周的手指抚过拨片,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像寒风中的枯叶。“这是我在他第一次摇滚演出前送的,”他的声音哽咽着,带着哭腔,“我说‘不管玩什么,都得用心’,他当时摔门就走,说我根本不懂他的用心。”他从中山装内袋掏出个小铁盒,打开后里面是枚生锈的吉他弦,“这是他当年摔碎吉他时留下的,我捡了三十年。”

绿毛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像决堤的洪水。“我爸说他后来组乐队,每次演出前都要摸这枚拨片,说上面有爷爷的温度。”他抹了把脸,绿色的头发被泪水打湿,贴在额头上,“他说要是爷爷肯来听一次他的演出,他死也甘心。”

公羊?看着这对隔着时光对峙的祖孙,突然把小提琴往绿毛怀里一塞。“拉段你爸的歌。”她按下录音机的录音键,磁带转动的沙沙声里,似乎能听见空气里流动的哽咽。

绿毛愣了愣,手指颤抖着握住琴颈,突然像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本乐谱,泛黄的纸页上是手抄的摇滚乐谱,旁边用铅笔写着“致父亲,等你懂了我再唱”。他深吸一口气,小提琴突然发出嘶哑的嘶吼,像压抑了三十年的呐喊,电吉他的失真音色从记忆深处涌来,与小提琴的悲鸣交织在一起,像两条纠缠的河流,终于在入海**汇。

银发周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手指随着旋律轻轻敲击膝盖,像在打节拍。他的嘴角慢慢扬起,像冰雪初融的湖面,露出久违的笑容。“第三段转调了,”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和当年你爸改的一模一样,这小子,没白学。”

绿毛的琴声突然软了下来,像被温水泡过的糖,小提琴的旋律里多了丝古典的温柔,像银发周年轻时教的指法。两种音乐在设备间里盘旋上升,穿过老剧院的穹顶,惊飞了檐角的夜鸟。公羊?突然想起父亲失聪后,总爱把耳朵贴在她的小提琴上,那时她以为他听不见,现在才明白,有些声音从来不需要耳朵。

剧场里的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清晰,像无数双手在轻轻拍打。公羊?抓起录音机往舞台跑,绿毛和银发周跟在后面,这次没人觉得吃力,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像鼓点,和着小提琴的余韵。

舞台中央的月光里,父亲的中山装还搭在椅背上,保温杯里的茶水冒着热气,氤氲出朦胧的雾气。公羊?拿起保温杯,发现杯底压着块奶糖,糖纸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草莓图案,已经被茶水浸得发软,却依旧甜香四溢。

“爸,”她把奶糖塞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像童年的时光,“您看,甜吧?”

风卷着节目单飞过舞台,纸页翻动的声音里,仿佛能听见父亲的笑声,混着小提琴与电吉他的合奏,在老剧院里久久回荡。绿毛突然抱起电吉他,即兴弹起《流浪者之歌》,银发周跟着哼唱,公羊?的小提琴加入进来,三种声音缠绕着,像三个时代的对话,终于在这一刻和解。

录音机还在转,把这跨越时空的合奏,还有祖孙俩的笑声,都收进磁带里。公羊?摸了摸口袋里的磁带,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爱留录音——有些声音从来不需要保存,它们会像奶糖的甜味,永远留在心里,在某个暮春的夜晚,随着琴声悄悄融化。

老剧院的钟敲了十一下,声音穿过热闹的夜市,惊起一串烤串的火星。公羊?把中山装搭在绿毛肩上,保温杯塞进银发周手里,“走吧,去吃点甜的。”

三人走出老剧院时,月光刚好落在门楣上,“镜海市老剧院”的斑驳字迹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绿毛突然回头,看见舞台中央的光柱里,有个模糊的身影正在拉琴,琴弓轻扬,像在说再见。他突然笑了,拉着银发周的手往夜市走,小提琴的琴盒在手里晃悠,像揣着个发光的秘密。

公羊?最后一个离开,她转身望了眼舞台,父亲的影子似乎还在那里,对着她挥手。她把拆信刀轻轻放在琴盒里,刀柄的凉意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父亲最后一次抚摸她的头顶。

夜市的烟火气漫过来,混着松香与奶糖的甜,在老剧院的门廊下缠绕。公羊?摸了摸钱包里的磁带,突然加快脚步,往祖孙俩的方向走去,录音机里的琴声还在继续,像段永远不会结束的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