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126章 灯塔雾笛破谜局

烟火里的褶皱 第126章 灯塔雾笛破谜局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东南隅的临海崖壁,是本地渔民口中的“望归角”。百年灯塔就矗立在崖壁最高处,塔身斑驳的白漆下藏着无数海风啃噬的裂纹,远远望去像一截被时光遗忘的鱼骨。顶端的玻璃舱罩常年蒙着层灰蓝雾汽,只有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雾气时,才会折射出碎银般的光,洒在崖下翻涌的墨色浪涛上。

浪涛拍岸的声音裹着咸腥,砸在布满青苔的礁石上,溅起的水花沾在灯塔底座,凉得能渗进骨缝。清晨六点,东边海平面压着的厚重铅云还没散开,几只海鸥的白翅在灰幕里划出转瞬即逝的线,又迅速消失在雾中——渔民都说,这样的天,是海在“闹脾气”,最好别出海。

壤驷黻背着帆布工具包踏上崖路时,包带已经把肩膀磨出了红痕。包里除了新换的雾笛零件,还躺着两样重要东西:祖父传下的铜制哨子,以及丈夫林砚秋失踪前最后一本考古日志。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工装外套,袖口别着枚褪色的牡丹徽章——那是林砚秋用考古队遗址里挖出来的铜片,在篝火边一点点敲出来的,边缘还留着不规则的锤痕。

头发在脑后挽成松松的髻,几缕碎发被海风粘在额角,露出的眉毛始终皱着。她的目光没像往常一样先看灯塔顶端的雾笛,而是死死盯着门口那滩不寻常的湿痕。

“不对劲。”她蹲下身,指尖刚碰到那滩水,就猛地缩了回来。不是海水的咸涩,倒带着股铁锈混着机油的味道。昨晚她离开时,特意把门口的橡胶防滑垫铺得严丝合缝,现在垫子却歪在一边,边缘还勾着根黑色的粗线——是工业工装裤上特有的加固缝线,她在林砚秋的考古队工作服上见过无数次。

更让她心沉的是,防滑垫下的水泥地缝里,还嵌着半枚黄铜纽扣,上面刻着个模糊的“潮”字。

壤驷黻的指尖攥得发白。这个“潮”字,她太熟悉了。林砚秋的日志里反复提到过一个人——“牡丹号”大副周海潮,当年和考古船一起失踪,官方记录说他葬身风暴,可林砚秋在日志最后一页写过:“周海潮的纽扣,不该出现在这里。”

这里,指的是哪里?当时她没看懂,现在看着这枚纽扣,心脏突然像被浪头攥住,闷得发疼。

正琢磨着,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了三下,是公西?发来的消息。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四个字和一张照片:“渔婆遗物,速看。”

照片里是个黑色的旧书包,边角磨得发白,上面缝着个歪歪扭扭的“海”字——是渔婆收养的孤儿大海的书包。三天前,认亲后不久的渔婆病逝,临终前攥着这个书包,对守在床边的公西?说:“这里面有能帮到灯塔的东西,等雾散了,交给壤驷姑娘。”

壤驷黻昨天本来要去取,可公西?临时被汽修店的急事叫走——她店里最老的客户,也就是镜海市文物局的老局长,突然说自己珍藏的一把唐代铜锁不见了,非要她去帮忙看监控。两人约定好,今天一早公西?把书包送过来。

她刚要给公西?回消息,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不是海浪的节奏,是硬底皮鞋踩在碎石路上的“咔嗒”声,每一步都透着刻意的慢,像是在故意制造压迫感。

壤驷黻的手顿在手机屏幕上,指尖悄悄摸进工具包,触到了铜哨子的冰凉。她没回头,余光透过灯塔底座的青苔缝隙,瞥见来人穿着深灰色风衣,领口立得很高,遮住了大半张脸,只有下巴上的胡茬清晰可见——是上周在化工厂旧址外跟踪她的那个男人!

上次她去化工厂查“牡丹号”的旧档案,就发现这人鬼鬼祟祟地跟在后面,还对着她的背影拍了照片。当时她以为是记者,没太在意,现在想来,对方的目标恐怕从一开始就是她。

“壤驷女士,”男人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沙哑得让人难受,“听说你在找三十年前的‘牡丹号’沉船?”

壤驷黻猛地回头,铜哨子在掌心攥得发烫。“牡丹号”是林砚秋当年乘坐的考古船,官方记录说它在1994年7月12日的风暴中沉没,可林砚秋的日志里清楚记着,船失踪前最后坐标,就在这灯塔东南二十海里处,而且“当时晴空万里,无任何风暴迹象”。

“你是谁?”她退后半步,后背抵住灯塔冰凉的石壁,目光飞快扫过男人的风衣口袋——那里鼓着个硬邦邦的东西,形状像扳手,却比普通扳手更长更尖,像是被磨过的凶器。

男人笑了,露出两颗发黄的牙,牙缝里还沾着点黑色的东西。“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丈夫的‘真正’死因。”他往前凑了一步,海风把他的风衣吹得猎猎响,衣摆下露出半截黑色的工装裤,和防滑垫上勾着的线一模一样,“他不是死于风暴,是被人推下海的。”

壤驷黻的心脏像被重锤砸中,猛地沉了下去。她想起林砚秋日志最后一页的字迹,歪歪扭扭的“牡丹开了”,当时她以为是指墓里出土的牡丹花纹银盒,现在看着男人风衣下的工装裤,突然冒出个可怕的念头:或许“牡丹开了”不是指花纹,而是指人?

“证据呢?”她强压着声音里的颤抖,手悄悄摸向工具包里的铁扳手——那是她用来修雾笛的,实心铁制,分量够重,“没有证据,我不会信你。”

男人从风衣内袋里掏出个牛皮本,封面印着褪色的船锚图案,边角已经磨得起毛。“这是‘牡丹号’大副周海潮的日记,”他晃了晃本子,牛皮纸的声音在海风里格外清晰,“里面写着,你丈夫发现了船上的‘秘密’,所以被灭口了。”

壤驷黻的视线死死钉在那个本子上。周海潮的名字,她在林砚秋的日志里见过无数次,日志里说周海潮“为人贪婪,总盯着墓里的文物”,还说他“有个习惯,喜欢在日记里记流水账,连偷拿了船上几块压缩饼干都要写”。

如果这真是周海潮的日记,那里面一定藏着真相。

“你想要什么?”她问。直觉告诉她,这人不是来送证据的,是来做交易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关于林砚秋死因的线索。

男人把日记揣回口袋,指了指灯塔顶端的玻璃舱,眼神里透着贪婪:“很简单,把雾笛里的‘东西’给我。你丈夫当年把它藏在雾笛里了,对吧?”

壤驷黻一愣。雾笛是灯塔的核心部件,她每周都会爬上去检查三次,里里外外都摸过无数遍,从没发现过异常。但昨晚她修雾笛时,确实觉得第三格的铜制零件比平时重,当时以为是积了锈,还特意用砂纸磨了磨,现在想来,那重量恐怕不是锈迹造成的。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她往后退了一步,脚碰到了工具包的带子,包里的扳手滑到了手边,“雾笛里只有零件,没有别的东西。”

男人的脸瞬间沉了下来,眼神变得凶狠:“别装了!我跟踪你半个月了,你每周都来修雾笛,不是找东西是干嘛?”他突然伸手抓向壤驷黻的胳膊,手劲大得像铁钳,指甲直接掐进她的皮肉里,疼得她倒抽一口冷气。

壤驷黻的反应极快,另一只手抓起工具包里的扳手,朝着男人的手腕狠狠砸过去:“放开我!”

“砰”的一声闷响,扳手正好砸在男人的腕骨上。他疼得叫了一声,手松了些,壤驷黻趁机挣脱,转身就往灯塔里跑,手指慌乱地摸向口袋里的钥匙——刚才蹲下身看纽扣时,钥匙滑到了包底,现在怎么也摸不到。

男人在后面追,脚步声越来越近,风衣的衣角已经扫到了她的后背。她终于在包底摸到了冰凉的钥匙,插进锁孔里转了两圈,“咔嗒”一声打开门,闪身进去,反手就要关门。

可男人的手已经伸了进来,死死抵住门板。“想跑?没门!”他用力推门,壤驷黻被门撞得后背生疼,却死死咬着牙不肯松——她知道,一旦被男人推进灯塔,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越来越近,还伴着一声清脆的喊:“壤驷姐!我来了!”

是公西?!

男人听到声音,动作明显顿了一下。壤驷黻抓住这个机会,猛地发力关门,“哐当”一声把男人的手夹在门缝里。他疼得惨叫起来,手缩了回去,壤驷黻赶紧锁上门,后背靠在门上大口喘气,心脏跳得像要炸开,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流。

门外传来男人的咒骂声,还有摩托车急刹车的刺耳声响。壤驷黻透过门上的小窗往外看,只见公西?骑着她那辆红色摩托车,停在男人面前,手里还拎着个黑色的包——正是大海的旧书包。

公西?摘下头盔,露出利落的短发,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飞,眼神却冷得像冰。她穿着黑色皮夹克,拉链拉到顶,手里的书包往地上一放,发出“咚”的一声,像是装了硬东西。

“你是谁?在这鬼叫什么?”公西?的声音带着刚骑完车的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她弯腰捡起地上的书包,手指在包链上转了一圈,目光扫过男人发红的手腕,“刚才我好像看到,你想抢我姐的东西?”

男人捂着手腕,恶狠狠地瞪着她:“关你屁事!滚开!”

“她是我姐,你说关不关我事?”公西?往前走了一步,摩托车的后视镜反射出她的侧脸,线条锋利得像把刀。她指了指男人的风衣口袋,“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周海潮的日记?”

男人的脸色突然变了,往后退了退:“你……你怎么知道?”

公西?冷笑一声:“我不仅知道这个,还知道你是谁。”她从皮夹克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是从老局长家的监控里打印出来的,“你上周偷偷溜进老局长家,偷走了他的唐代铜锁,还想嫁祸给我,对吧?”

原来昨天公西?去老局长家,根本不是看监控那么简单。老局长告诉她,铜锁丢失前,只有一个自称“周海潮侄子”的男人来过家里,还问过铜锁的来历。公西?调了监控,发现这个男人的侧脸,和上周在化工厂跟踪壤驷黻的人一模一样。

男人的脸色彻底白了,眼神瞟向灯塔门,又看向公西?手里的书包,突然转身就往崖下跑:“我认错人了!”他的风衣下摆被风吹得翻起来,像只落荒而逃的鸟,慌不择路间还差点摔在碎石路上。

公西?没追,只是站在原地看着他跑远,直到那道灰色的身影消失在崖路拐角,才转身拍了拍灯塔的门:“壤驷姐,没事吧?开门。”

壤驷黻这才松了口气,手还在抖,她打开门,看到公西?的瞬间,眼眶突然就红了。“刚才……谢谢你。”如果公西?再晚来一步,她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谢什么,咱们谁跟谁。”公西?把书包递过来,“渔婆的遗物,我昨天没来得及给你。里面除了大海的东西,还有个小盒子,渔婆说,是她1994年在海边捡的,一直没敢打开,说要等‘牡丹花开’的时候再给你。”

“牡丹花开?”壤驷黻的心猛地一跳,接过书包,指尖碰到包上的补丁——是大海生前用粗线缝的,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很结实。她拉开包链,里面除了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一本小学课本,还有个巴掌大的木盒,盒面上刻着朵褪色的牡丹,花瓣的纹路和她袖口徽章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这牡丹……”她的手指抚过木盒上的花纹,心脏又开始狂跳,“和我丈夫日志里画的牡丹,完全一样。”

公西?凑过来看,突然指着木盒的搭扣:“你看这里,好像有字。”

壤驷黻仔细一看,搭扣内侧刻着三个极小的字:“砚秋赠”。是林砚秋的名字!他竟然给渔婆送过木盒?可林砚秋的日志里,从来没提过渔婆这个人。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扣住木盒的搭扣,轻轻一掰。“咔嗒”一声,盒子开了,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枚铜制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三个字:“周海潮”。

是“牡丹号”大副周海潮的怀表!

公西?也愣住了:“这……这不是刚才那个男人说的周海潮吗?怎么会在渔婆手里?渔婆和周海潮是什么关系?”

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壤驷黻的心头。她拿起怀表,表链已经生锈,轻轻打开表盖,里面的指针停在三点十五分,表盘背面贴着张极小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字迹潦草却有力:“雾笛第三格,牡丹芯,银盒在。”

“雾笛第三格……”她猛地想起昨晚修雾笛时,第三格的零件确实比平时重。当时她以为是积了锈,还特意用扳手拧下来擦了擦,现在想来,里面肯定藏着那个“牡丹纹银盒”!

“走,上去看看!”壤驷黻抓起工具包,就往灯塔里跑。灯塔内部是旋转的铁梯,踩上去“咯吱”响,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摇晃,仿佛随时会塌掉。公西?赶紧跟上,手里还拿着刚才壤驷黻掉在门口的扳手,以防万一。

爬到顶端的玻璃舱时,阳光已经透过雾散了些,金色的光洒在雾笛上,把铜制外壳照得发亮。雾笛是老式的五格结构,第三格就在正中间,上面还留着壤驷黻昨晚拧过的痕迹——当时她拧了半天没拧开,还以为是螺丝锈死了。

她拿起工具包里的螺丝刀,对准第三格的螺丝,手还是有点抖。公西?站在她身后,帮她扶着雾笛的底座:“别慌,我看着呢。要是有情况,我立马帮你。”

螺丝刀拧开螺丝的瞬间,壤驷黻听到“咔嗒”一声轻响,像是有东西从里面掉了出来。她赶紧伸手去接,掌心里躺着个小小的油纸包,包得严严实实,还带着股淡淡的霉味——是海水浸泡过的味道,和林砚秋日志里描述的“银盒味道”一模一样。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个巴掌大的银盒,盒面上刻着盛开的牡丹,花瓣上还留着细微的划痕,显然是被人反复摩挲过。银盒的锁扣是黄铜制的,上面刻着个“林”字——是林砚秋的姓氏!

“找到了!”公西?忍不住低喊出声,“这就是‘牡丹号’上失踪的银盒吧?”

壤驷黻点头,手指颤抖着打开银盒的锁扣。里面没有粉末,也没有文物,只有一张折叠的纸,已经泛黄发脆,上面是林砚秋熟悉的字迹,写的是“牡丹号”最后的航行日志,比她之前看到的日志多了几页:

“1994年7月10日,晴。今天在海底墓里发现了牡丹纹银盒,里面装着不知名的白色粉末,周海潮说这是‘能卖大钱的东西’,想私吞。我不同意,他威胁我,说要让我‘消失在海里’。

1994年7月11日,多云。我偷偷把银盒藏了起来,准备带回陆地交给文物局。周海潮发现银盒不见了,把船上翻了个底朝天,还打了我一顿,说要是我不把银盒交出来,就把我推下海。

1994年7月12日,晴。周海潮带了两个人,想强行搜我的行李。我趁他们不注意,坐着救生艇逃到了望归角,把银盒藏在了灯塔的雾笛里——只有这里最安全。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来找我,要是我出事,希望有人能发现银盒,把它交给国家。

黻,对不起,我可能不能陪你等牡丹花开了。

你总说我痴迷考古,忽略了身边人,可你不知道,我每次在遗址里摸出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文物,第一个想分享的人永远是你。这次“牡丹号”出海前,我在工地捡到块铜片,夜里在篝火边敲了枚牡丹徽章,本想等回来给你别在新外套上,现在看来,只能让它替我陪着你了。

如果有人看到这封信,拜托帮我告诉壤驷黻:别找我,好好活下去。雾笛的光会替我照着你回家的路,等明年春天,望归角的野牡丹开了,那就是我在跟你说“我很好”。

最后,周海潮手里的白色粉末,不是普通东西。我偷偷取了点样本,发现和三十年前化工厂泄漏的有毒物质成分一样——当年化工厂为了掩盖泄漏事故,故意制造了“牡丹号”沉船的假象,周海潮是帮凶。他们怕我把秘密说出去,肯定会来抢银盒,一定要保护好证据,交给文物局的老局长,他是少数能信的人。

信写到这里突然断了,最后几个字被水渍晕得模糊,只能隐约看到“我爱你”三个字的轮廓。

壤驷黻的眼泪“啪嗒”掉在纸上,晕开了更多字迹。她终于明白,林砚秋说的“牡丹开了”,既是指徽章和银盒上的花纹,也是指望归角的野牡丹,更是在提醒她——真相藏在和“牡丹”有关的一切里。

“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会出事。”公西?的声音也有些哽咽,她拍了拍壤驷黻的背,“壤驷姐,现在证据找到了,我们可以给林大哥和‘牡丹号’上的人讨回公道了。”

壤驷黻点头,把信和银盒小心地收进工具包,刚要转身跟公西?下灯塔,突然听到玻璃舱外传来“哗啦”一声巨响——是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比刚才更凶,还夹杂着金属摩擦的“吱呀”声,像是有船在礁石上搁浅了。

她快步走到舱边往下看,只见刚才跑掉的那个男人,正站在崖下的礁石上,手里拿着个黑色的弹弓,上面绑着块拳头大的石头,对准了灯塔的玻璃舱!

“小心!”壤驷黻猛地把公西?往旁边推,自己也躲到雾笛后面。

“砰”的一声,石头狠狠砸在玻璃舱上,震得玻璃嗡嗡响,裂开了一道蛛网般的细纹。阳光透过裂纹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破碎的光斑,像极了林砚秋没写完的信。

男人见没砸中,又从口袋里掏出块更大的石头,刚要往弹弓上绑,远处突然传来警笛声,红蓝交替的光在海面上扫过,越来越近——是公西?刚才在路上打的报警电话!

“警察!”男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扔下弹弓就往海里跑。礁石旁停着一艘灰色的小渔船,船身涂着和海水相近的颜色,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跳上渔船,慌乱地发动马达,船尾喷出白色的水花,朝着深海方向逃。

可没跑多远,两艘警车就开到了崖边,下来几个警察,对着渔船喊:“立刻停船!再跑我们就开枪了!”

渔船的马达声顿了一下,男人坐在驾驶座上犹豫了几秒,突然猛地调转方向,朝着灯塔的方向冲过来,船速越来越快,像是要撞碎崖壁上的灯塔!

“他想干什么?”公西?握紧了手里的扳手,声音发紧。灯塔的玻璃舱已经裂了,要是被渔船撞上,他们俩很可能被困在上面。

壤驷黻盯着越来越近的渔船,突然想起林砚秋信里写的“白色粉末”——如果那是化工厂的有毒物质,男人肯定是想毁掉灯塔,销毁银盒和信这些证据!

“快下去!”她拉着公西?就往铁梯跑,脚下的铁梯被两人的重量压得“咯吱”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公西?跑的时候没注意,口袋里的手机掉了出来,屏幕摔在铁梯上,瞬间碎成了渣——现在他们没法再跟警察联系,只能靠自己逃下去。

渔船越来越近,船头上的男人脸上露出疯狂的笑,他举起手里的一个黑色布袋,像是要往灯塔这边扔——里面肯定装着那危险的白色粉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笛声突然变响,一艘海警船从旁边的雾里冲了出来,横在渔船前面,船头上的警察拿着扩音喇叭喊:“立刻停船!否则我们采取强制措施!”

渔船的速度慢了下来,男人的脸扭曲得可怕,他狠狠砸了下方向盘,突然抓起黑色布袋,用力往海里扔。布袋掉进水里的瞬间,“砰”的一声炸开,冒出一团白色的烟雾,带着股刺鼻的化学味,飘在海面上,像朵有毒的云。

“是化工厂的有毒粉末!”壤驷黻在铁梯上停下,往下看,只见海面上的烟雾越来越大,海警船赶紧后退,用高压水枪对着烟雾喷水,稀释粉末的浓度。

男人趁机调转船头,想从海警船的侧面逃,可没等他开出去十米,一艘红色的摩托艇突然从雾里冲出来,上面坐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的年轻姑娘——是公西?的徒弟小海!

“师傅!我来帮你了!”小海的声音透过海风传过来,她驾驶着摩托艇,直接撞向渔船的侧面。“砰”的一声巨响,渔船的船身晃了晃,男人没站稳,摔在甲板上,手里的船桨也掉进了海里。

海警船趁机靠过去,两个警察跳上渔船,把男人按在甲板上,“咔嚓”一声戴上了手铐。男人还在挣扎,嘶吼着:“银盒是我的!那是周海潮留给我的!你们不能拿!”

壤驷黻和公西?终于爬下了灯塔,站在崖边看着这一幕,两人都松了口气。阳光彻底穿透了雾,洒在海面上,金色的波光里,仿佛能看到林砚秋的笑脸,在跟她们说“辛苦了”。

公西?从口袋里掏出块备用手机,给老局长打了个电话,把银盒和信的事说了一遍。老局长在电话里很激动,说会立刻派人来取证据,还说要帮她们彻查“牡丹号”沉船和化工厂泄漏的事。

挂了电话,公西?转头看向壤驷黻,发现她正盯着手里的铜哨子发呆——刚才在玻璃舱里,铜哨子被风吹得响了一声,像是林砚秋在回应她。

“壤驷姐,”公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老局长说,等查清了这件事,会给林大哥立个碑,放在望归角,让大家都记得他的功劳。”

壤驷黻点头,笑着擦了擦眼泪:“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带上望归角的野牡丹,告诉他,他的心愿,我完成了。”

就在这时,崖下传来小海的喊声,她骑着摩托艇靠过来,手里拿着个东西朝她们挥:“师傅!壤驷姐!你们看我找到什么了!”

壤驷黻和公西?走过去,只见小海手里拿着个牛皮本,封面印着褪色的船锚图案——是那个男人掉在渔船上的周海潮日记!

“刚才警察搜船的时候,我在座位底下找到的!”小海把日记递过来,“说不定里面还有更多秘密呢!”

壤驷黻接过日记,指尖碰到粗糙的牛皮纸,突然想起林砚秋日志里写的“周海潮的日记”。她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里面的字迹潦草,带着股急躁的语气:

“1994年7月8日,晴。化工厂的王总又来催了,让我在‘牡丹号’上找到那批泄漏的粉末,还说要是找不到,就把我扔进海里喂鱼。林砚秋那个书呆子,总盯着我不放,早晚要除了他。”

“1994年7月11日,多云。林砚秋把银盒藏起来了,我搜了他的行李,什么都没找到。明天他要是不交出来,我就把他推下海,就说是风暴把他卷走的,谁也不会怀疑。”

“1994年7月12日,晴。林砚秋跑了!坐着救生艇去了望归角!我跟上去的时候,只看到他进了灯塔,没看到他出来。我在灯塔门口捡到了他的铜纽扣,应该是掉在地上的。王总说,要是找不到银盒,就炸了灯塔,我得赶紧找到……”

日记写到这里就没了,后面的纸被撕掉了,只剩下参差不齐的纸边。壤驷黻攥着日记,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原来林砚秋当年逃进灯塔后,很可能还活着,是周海潮和化工厂的人把他带走了!

“看来这件事还没结束。”公西?看着日记,眉头皱了起来,“周海潮和化工厂的王总,还有更多秘密没说出来。”

壤驷黻点头,把日记放进工具包,抬头看向远处的海面。海警船已经把男人押走了,小海的摩托艇停在崖下,老局长派来的人正在路上。她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查清林砚秋的下落,找到化工厂泄漏的证据,还“牡丹号”上所有人一个公道。

但她不再害怕了。林砚秋的信和银盒,是给她的勇气;公西?和小海的帮助,是给她的支撑;就连渔婆留下的木盒和怀表,都是在替林砚秋陪着她。

阳光洒在灯塔顶端的玻璃舱上,那道裂纹在阳光下像一朵盛开的牡丹,美得让人想哭。壤驷黻摸了摸袖口的牡丹徽章,突然想起林砚秋信里的话——“雾笛的光会替我照着你回家的路”。

她抬头看向灯塔的雾笛,仿佛看到林砚秋站在那里,穿着考古队的工装服,手里拿着那枚没来得及送给她的牡丹徽章,笑着对她说:“黻,我等你很久了。”

“砚秋,”壤驷黻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眼泪,却满是坚定,“我会找到真相,带你回家。”

远处的海面上,海鸥的叫声传来,带着自由的味道。崖下的浪涛依旧拍打着礁石,却不再像刚才那样让人心慌,反而像一首温柔的歌,在耳边轻轻回荡,陪着她,走向下一段寻找真相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