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是白骨夫人,却嫁给了拾我骸骨的书生。
他不知我妖物,只当我是落难闺秀。
我为他洗手作羹汤,陪他寒窗苦读。
直到取经人路过,说他是十世修行的金蝉子。
和尚掷下钵盂:“此妖食你六世血肉。”
我的书生突然宝相庄严:“既如此,这一世便由我亲手度她。”
正文
我总记得,那是个夕阳浓得化不开的黄昏,暖光像是陈年的蜜糖,将我这副从未感受过温暖的枯骨,都熏得有了几分错觉。他蹲下身,动作轻得不能再轻,仿佛触碰的是世间最易碎的梦,将我散落于荒草污泥间的骸骨,一块一块,拾掇起来。他的指尖拂过我的额骨,那里曾空荡了不知多少岁月,竟奇迹般生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痒意。“不知是哪家的姑娘,曝尸于此,实在可怜,”他低声喃喃,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温润与悲悯,“小生无力为你厚葬,只能让你入土为安,免受风雨之苦了。” 我便是在那一刻,于沉沉死寂的黑暗中,被这点滴的暖意与尊重唤醒,聚拢了百年来飘摇不散的残魂,借着地底一缕太华,修成了这具看似温婉的皮囊,在某个清晨,循着他身上那缕令我贪恋的、活人的生气,叩响了他那扇吱呀作响的柴门。
我自称是逃难失怙的孤女,名唤素素。他信了,毫无保留地信了。他那清俊的眉眼舒展开,全是毫无杂质的怜惜与诚挚,忙不迭地将我让进他那除了书卷便四壁空空的小屋。从此,李郎的书房里,便多了一个研墨添香的红袖。我学着他人的样子,为他洗手作羹汤,尽管那饭菜的滋味,于我味同嚼蜡;我在深夜为他缝补衣衫,那荧荧灯火下,他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一心只看他。他读书倦了,伏案小憩,我会悄悄靠近,屏住呼吸——我并无呼吸可屏——感受他那蓬勃心跳带出的生机,像暖流一样浸润我这冰冷的躯壳。那是我从未尝过的,活着的滋味。我沉溺其中,几乎真的要忘记,我是谁。
日子便如他手中书页,轻轻翻过。三年,整整三年。我伴他寒窗,听他吟诵“关关雎鸠”,也听他畅谈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偶尔会握住我冰凉的手,蹙眉问:“素素,你的手为何总是这般冷?”我便会垂下眼,用苦练了许久、自以为最温婉的声线回答:“自幼体寒,惯了。”他便不再多问,只将我的手拢在他温暖的掌心,呵着气。那热气,半点也透不进我的骨头,可我心里某个地方,却酥麻了,仿佛真要生出血肉来。我看着他为我描摹的画像,那画中女子巧笑倩兮,眉眼温柔,连我自己都快认不出,那原是一具狰狞的白骨。有时,夜半无人,我会对镜自照,指尖抚过光滑的脸颊,疑惑这皮囊之下,究竟是生出了情爱的血肉,还是仅仅……是更深的执迷?
变故发生在一个午后,天澄澈得没有一丝云,却无端端让人心慌。一阵极其庄严肃穆的梵唱由远及近,那声音并不响亮,却似能穿透骨髓,直直敲打在我的神魂之上。我正为李郎整理书案,闻声手猛地一颤,一册《论语》跌落在地。强烈的、属于得道高僧的压迫感,如同无形的网,瞬间笼罩了这方小小的院落。李郎似也有所觉,放下笔,面露疑惑地望向窗外。
门未开,那道身影却已立在院中。来者是个身披锦襕袈裟的和尚,面容清癯,眼神澄澈如古井,无波无澜,却仿佛能洞悉一切虚妄。他手中托着一只紫金钵盂,目光越过迎出去的李郎,直接钉在了我身上。那目光,没有厌恶,没有恐惧,只有一种俯瞰众生的、冰冷的了然。
“阿弥陀佛。”他一声佛号,如洪钟大吕,震得我耳中嗡嗡作响,周身妖力竟似凝滞了一般。
李郎虽惊疑,仍保持着礼节,拱手道:“这位大师,不知从何而来,有何见教?”
和尚并不看他,只淡淡道:“金蝉子,你十世轮回,修行将近,莫要再被这妖物迷惑了。”
“金蝉子?”李郎怔住,眉头微蹙,“大师是否认错人了?小生姓李,名琅,乃一介普通书生。”
和尚终于将目光转向李郎,那目光里竟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期待?“你前九世皆于此地遇她,每一世,一身血肉皆沦为她的资粮,助她修行。你且看——”他袖袍一拂,那紫金钵盂骤然放出毫光,一幕幕景象如同水纹般荡漾开来:荒山,古寺,行路的僧人……每一次,都是不同的面容,却有着与李郎一般无二的魂魄气息,最终,皆倒在我这具白骨骷髅之旁,血肉模糊。那画面里的“我”,眼窝中跳跃着贪婪的鬼火。
我浑身冰凉,想尖叫,想否认,却发不出任何声音。那钵盂映出的,是我自己都快要遗忘的、最初的本相与饥渴。
“此乃白骨夫人,专食人气血精魂。你十世功德,已被她坏了九世。”和尚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如同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这一世,当归正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