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感恩与救赎的民间传说。穷书生陆文在山中救下一只受伤的金色雀鸟,不曾想这雀鸟乃是天上仙禽。金雀为报恩情化作人形,取名金羽,与陆文结为夫妻。然而幸福短暂,当朝王爷觊觎金羽美色,设计陷害陆文。为救丈夫,金羽不得不显露原形,却引来更深的灾祸,讲述陆文与金羽之间跨越人仙界限的深情,以及一场因善念而起,因贪念而曲折离奇的命运纠葛。
正文
山间的夕阳总是格外慷慨,将最后的光辉毫无保留地泼洒在层峦叠嶂之上。我坐在院中老槐树下,看着那片被染成金黄色的天空,手中摩挲着那枚已经不再闪耀的金羽。三十年过去了,每当暮色四合,我总会坐在这里,等待或许永远不会再来的相遇。
人们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伤痕,我却觉得不然。它只是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埋,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黄昏,突然撕开结痂的伤口,让往事如鲜血般汩汩涌出。
那是我二十二岁的秋天。寒窗苦读十余载,却屡试不第,家道中落得只剩山间一间茅屋,几亩薄田。那日我上山砍柴,忽闻一阵凄厉鸟鸣从林中传来。循声而去,见一只通体金黄的雀鸟被困在捕兽夹中,左翅鲜血淋漓,眼中含泪。
我自幼受父亲教诲“万物有灵,当以善念待之”,当即上前小心解开铁夹。那雀儿竟不惊慌,任我捧在手中。我从衣襟撕下布条为它包扎,又采来草药敷在伤处。
“小家伙,日后小心些,不是每次都能遇上我这般闲人。”我轻抚它的羽毛,触感奇特,似金非金,似羽非羽,在阳光下流转着奇异的光泽。雀儿忽然开口:“恩公大德,金雀必报。”声音清越如磬。
我惊得几乎将它摔落在地。会说话的鸟?莫非是山精野怪?雀儿似看出我的恐惧,又道:“恩公莫怕,我非妖邪,乃昆仑山仙禽,不慎遭劫落难。今日之恩,他日定当相报。”言毕振翅而起,虽受伤却仍灵活,在空中盘旋三圈,向西飞去。
我呆立良久,疑是南柯一梦。归家后亦不敢与人言,恐被讥为痴妄。此后三月,我仍每日读书耕作,生活清贫却平静。直到那年大雪封山,我病倒在床,无医无药,自以为命不久矣。
朦胧中,听见敲门声。挣扎起身开门,门外立着一位黄衣女子,容貌绝世,手提药篮。“小女子金羽,途中遇雪,求借一宿。”她声音清脆,似曾相识。
我虽疑虑,却不忍见她冻毙风雪,遂请进屋。她熟练地生火煎药,喂我服下。不过一夜,我病竟大好。
次日雪停,她却未走。“公子病体未愈,需人照料。”她如是说,眼中似有深意。日久生情。金羽不仅知书达理,更通晓许多奇闻异事。她绣的花鸟能引来真蝶,种的草药四季常青。我渐疑她非寻常女子,她却总是笑而不答。
春来之时,我向她求婚。她沉默良久,方道:“我若答应,须约法三章:一不同问我来历;二不阻我每月十五独处;三若见异象,不可恐惧。”
我欣然应允。是夜,明月皎洁,无媒无聘,只以山花为饰,天地为证,结为夫妻。
婚后生活甜美如蜜。金羽巧手,将我破旧茅屋打理得窗明几净;她聪慧,伴我读书至深夜;她善良,常救治山中受伤动物。邻里皆羡我得一贤妻,却不知她非凡人。
每月十五,她必独居偏室,不许我近。我曾隔窗窥看,见满室金光,疑为月辉,不以为意。
一年后,我再度赴考。临行前,金羽赠我一枚金羽,嘱我贴身携带,危难时或可相助。
此番考试,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放榜之日,竟中举人。乡人贺喜,我却归心似箭。归家方知祸事已生。本地王爷赵邯游猎经此,见金羽美色,惊为天人,欲强纳为妾。金羽不从,王爷怒而去。
我心中不安,劝金羽暂避。她却道:“夫君勿忧,邪不压正。”
三日后,官兵突至,称我勾结山匪,罪证确凿。从屋后竟真挖出刀剑赃物,分明是栽赃陷害。我百口莫辩,被押入大牢。
狱中阴暗,刑具加身。我自忖必死,忽想起怀中金羽。取出视之,在黑暗中发出微弱金光。当夜,金羽声音竟从羽中传出:“夫君坚持三日,我必来救。”次日过堂,王爷赵邯亲审,暗示若金羽从之,可免我死罪。
我怒斥其卑鄙,遭重杖责打,昏死过去。再次醒来,已在牢中深夜。金羽赫然立于身前,周身泛着淡淡金光,牢门大开。
“快走!”她扶我起身,步履如飞。奇怪的是,狱卒皆如泥塑,一动不动。逃至山中,我方问:“你究竟是...”
金羽跪地泣道:“妾身即当年夫君所救金雀。本为昆仑仙禽,因私恋凡尘受罚被困兽夹。蒙君相救,化形报恩。今为救君,动用仙法,必遭天谴。王爷府中有高人,已识破我身份,明日必来擒拿。”
我震惊无言,忽闻山下人马喧哗,火把如龙。金羽起身,面色决绝:“事已至此,唯有直面。”她取下发簪,划破指尖,以血画阵。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