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合集 > 第121章 阳魅

【民间故事】合集 第121章 阳魅

作者:太阳下的老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2:20:54

简介

我十六岁那年,村里开始流传关于“阳魅”的传说——那是一种只在正午出现的鬼魅,专挑阳气最盛时害人。起初我嗤之以鼻,直到青梅竹马的阿芸在光天化日下离奇死去,尸体旁留下一串不属于任何人的湿脚印。为了查明真相,我与好友小栓深夜潜入祠堂查阅古籍,却意外触犯禁忌。不久,小栓也惨遭不测,临死前他嘶喊着:“正午...红布...”接连的死亡让我意识到,阳魅的诅咒正悄然逼近我和我珍视的一切。而当我终于揭开真相,却发现这恐怖传说背后,隐藏着比鬼魅更可怕的人心...

正文

我永远记得那个夏天,烈日如火,把田埂烤得龟裂,连狗都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喘气。那年我十六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哪晓得这世上真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邪门事儿。我们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进出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老人们常说这地方“藏风聚气”,既养人,也养别的东西。

起初,关于“阳魅”的传言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有人说那是一种只在正午出现的鬼魅,专挑阳气最盛的时候害人;有人说它没有影子,走路不留脚印;还有人说它怕水,过不了河。我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常对青梅竹马的阿芸说:“这些老头老太太,整天就知道编些瞎话唬人。”

阿芸比我小一岁,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泉水。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回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奶奶说,她小时候村里就闹过阳魅,死了好几个人呢。”

我笑着摇头,顺手从树上摘下一个熟透的柿子递给她。那是六月初三的午后,阳光透过柿树叶的缝隙,在她白皙的脸上洒下斑驳的光点。我怎么也想不到,那会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活着的模样。

第二天,阿芸不见了。

全村人找了一整夜,最后是放牛的王老汉在乱葬岗旁发现了她的尸体。那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让我脊背发凉——阿芸直接挺地躺在一片空地上,双眼圆睁,表情扭曲,像是看见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最诡异的是,她周身没有任何伤口,但嘴角却残留着一抹暗褐色的污迹。而就在尸体旁边,泥地上清清楚楚地印着一串湿漉漉的脚印,那脚印走到阿芸身边就消失了,仿佛有什么东西从河里爬出来,带走她的魂魄后又回到了水中。

“是阳魅...”阿芸的奶奶瘫倒在地,老泪纵横,“是阳魅找替身啊!”

村里顿时人心惶惶。太阳还没落山,家家户户就紧闭门窗,再没人敢在正午时分单独外出。而我,却沉浸在失去阿芸的悲痛和愤怒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查明真相。

阿芸下葬后的第七天,我约了最好的朋友小栓在村口老槐树下见面。小栓比我大两岁,胆大心细,是村里少有的读过中学的年轻人。

“你觉得真是阳魅作祟?”小栓皱着眉头问。

我摇头:“我不信。我总觉得是有人在搞鬼。”

小栓沉吟片刻:“我爹说,几十年前村里确实闹过阳魅,后来是请了道士做法才平息。祠堂里应该还留着当时的记录。”

我们决定夜探祠堂。

那晚月黑风高,我和小栓悄悄撬开祠堂后窗,翻进了这座阴森的古建筑。祠堂里弥漫着陈年香火和木头腐朽的气味,一排排祖宗牌位在摇曳的烛光中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恍若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们。

在祠堂最里面的一个旧木箱里,我们找到了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用朱砂写着“驱邪录”三个字。书中记载,嘉庆年间,村里确有多人死于非命,均发生在正午时分,死者皆面色惊恐,口有污迹。当时的风水先生断定是“阳魅作祟”,称此物“畏红布、惧铜铃、不渡活水”。

正当我们专注阅读时,突然一阵阴风吹来,祠堂的大门“砰”一声被吹开,烛火瞬间熄灭。黑暗中,我似乎听见一阵若有若无的喘息声,近在耳边。

小栓一把拉住我:“快走!”

我们仓皇逃离祠堂,回到我家。惊魂未定地点亮油灯,却发现那本《驱邪录》不知何时竟被我紧紧攥在手中。

“咱们可能惹上麻烦了。”小栓面色苍白。

我强作镇定:“既然拿了,就好好研究。我倒要看看,这阳魅到底是什么东西。”

接下来几天,我和小栓分头打听与阿芸家有过节的人家,却一无所获。村里人虽然偶尔有些小摩擦,但都不至于杀人害命。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又有一人遇害了——村西的刘寡妇在正午时分死在了自家院子里,死状与阿芸一模一样。

恐惧像瘟疫一样在村里蔓延。

六月廿一,小栓突然来找我,神情紧张地说他这几天总觉得被人盯着,特别是正午时分,总觉得背后发凉。

“你说,我们那晚去祠堂,是不是真的惊动了什么东西?”小栓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正要安慰他,他却突然抓住我的手臂:“不管怎样,如果我出了什么事,你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我...我好像发现了一些线索,但现在还不能说。”

我追问是什么线索,他却不肯再多言,只匆匆离去。

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活生生的小栓。

第二天,小栓的尸体在河边被发现。他半截身子泡在水里,双手紧紧攥着一块红色的碎布,眼睛死死盯着天空,满是惊恐。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临死前用木棍在沙滩上划下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正午...红布...”

小栓的葬礼上,我默默立下誓言:不管这是人是鬼,我都要让它付出代价。

根据古籍记载和小栓临死前的提示,我准备了红布、铜铃和一瓶河水——书上说活水可阻阳魅。我还特意磨利了祖传的匕首,将它藏在腰间。

接下来几天,我像个游魂般在村里游荡,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正午时分,当别人都躲在家中时,我却故意在村中走动,希望能引出那个所谓的“阳魅”。

第七天午后,我疲惫地回到家中,却发现母亲正对着祖宗牌位焚香祷告。

“儿啊,你别再查了。”母亲泪眼婆娑,“你爹当年就是不信邪,结果呢?”

我愣住了。父亲在我五岁时暴病而亡,难道他的死也与阳魅有关?

在我的追问下,母亲终于道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原来二十年前,村里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命案,当时父亲和几个年轻人不信邪,故意在正午去阳魅出没的地方蹲守。结果其中一人意外死亡,父亲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从此一蹶不振,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

“你爹临死前说,他看见了...那东西没有脸,就像个影子...”母亲颤抖着说,“从那以后,咱们家每年都要在门窗上挂红布,就是怕那东西找上门来。”

这番话非但没有吓住我,反而让我更加坚定。如果阳魅真的存在,我要为父亲、为阿芸、为小栓报仇;如果是有人在搞鬼,我也要撕下他的伪装。

次日清晨,我决定去小栓遇害的河边再看看。就在那片河滩上,我发现了一处不寻常的痕迹——几棵芦苇被人为地折弯,形成一条不易察觉的小径。顺着这条小径,我在芦苇丛深处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洞穴。

洞口不大,刚够一人弯腰进入。我点亮随身携带的灯笼,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洞穴初极狭,才行十余步,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个宽敞的洞室,洞壁上刻满了诡异的符号,正中有一个石台,台上摆放着几个小瓷瓶和一堆已经干枯的草药。

我走近石台,拿起一个瓷瓶闻了闻,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正当我仔细查看那些草药时,洞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我急忙吹灭灯笼,躲在一块巨石后面。

来人点亮了洞内的油灯,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竟然是村里的郎中,陈先生!

陈郎中平日里温文尔雅,免费为穷人看病,在村里很有威望。只见他熟练地拿起石台上的瓷瓶和草药,开始调配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

“...还差一个,再有一个就够了...”

我屏住呼吸,继续观察。陈郎中调配完药物后,从怀中掏出一本笔记,借着灯光翻阅。我隐约看见笔记上画着各种人体图形,标注着穴位和经络。

“二十年了...终于快要成功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中透着疯狂,“师尊,你的‘纯阳丹’就要炼成了,只要再取一个年轻处子的阳气...”

我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一切。所谓的“阳魅”,根本就是陈郎中为了炼什么丹药而制造出来的幌子!他利用村里的传说,精心挑选受害者,用药物或其他手段制造恐怖死状,让所有人都以为是鬼魅作祟。

愤怒几乎让我失去理智,我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却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子。

“谁?”陈郎中猛地转身,眼神锐利如刀。

我知道藏不住了,索性站了出来:“是你杀了阿芸和小栓?”

陈郎中先是一惊,随即露出诡异的笑容:“原来是李家小子。既然你找到了这里,想必是猜到了七八分。不错,那些人都是我送他们上路的,包括你爹。”

“我爹?”我握紧了拳头。

“二十年前,他和你一样不知天高地厚,非要追查到底。我只好送他同伴上路,他虽侥幸逃脱,却中了我特制的‘离魂散’,生不如死。”陈郎中慢条斯理地说,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平常。

“为什么?就为了你那该死的丹药?”

“纯阳丹,服之可延寿百年,羽化登仙。”陈郎中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古籍记载,需取七七四十九个纯阳之体的精气,以秘法炼制。那些年轻人,都是在正午时分阳气最盛时出生,正是炼丹的最佳材料。”

我计算了一下,连最近的刘寡妇在内,受害者才六人,离四十九人相差甚远。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

“你本不在我的名单上,”陈郎中惋惜地摇头,“可惜你自投罗网。今天就留下来吧!”

话音未落,他袖中突然飞出一把粉末。我早有防备,急忙用衣袖捂住口鼻,同时拔出腰间匕首向他刺去。

陈郎中显然没料到我有如此身手,仓促间闪避不及,手臂被划出一道血口。他怒吼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柄软剑,向我攻来。

洞内空间狭小,我们缠斗在一起。陈郎中虽然年纪不小,但身手矫健,剑法诡异,我很快落了下风,身上多处受伤。

就在我快要支撑不住时,突然想起小栓临终前提到的“红布”。我假意跌倒,趁机从怀中掏出一块准备好的红布,向陈郎中抛去。

说来也怪,那陈郎中见到红布,竟然后退半步,神色惊疑。我抓住这个机会,挺身向前,匕首直刺他的胸口。

陈郎中勉强躲开致命一击,但肩膀又被我刺中。他惨叫一声,转身向洞外逃去。我紧追不舍。

一出洞口,刺眼的阳光让我一时目眩。等我适应光线,陈郎中已经跑出十几丈远。我正要追赶,突然听见一声巨响——

陈郎中不知为何突然倒地,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情况与阿芸她们的死状极为相似。

我谨慎地走近,发现他已经气绝身亡。而他的手中,还紧紧攥着那个刚调配好的瓷瓶——想必是在逃跑时不慎打翻,中毒而亡。

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我站在陈郎中的尸体旁,望着这个制造了无数悲剧的元凶,心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快意,只有无尽的悲凉。为了一个虚妄的长生梦,他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最终也葬送了自己。

回到村里,我向族长和盘托出真相。起初人们将信将疑,直到我带人搜查了陈郎中的家和那个洞穴,找到了他记录罪行的笔记和炼药工具,大家才相信所谓的“阳魅”竟是这个道貌岸然的郎中。

村民们愤怒地捣毁了洞穴,将陈郎中的尸体抛入荒野,不许入祖坟。这场持续数月的恐慌终于平息。

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那晚在祠堂,吹灭烛火的阴风从何而来?陈郎中见到红布时为何会惊恐后退?还有小栓临终前,究竟发现了什么线索?

这些谜团,也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了。

阿芸的坟前,我放上一束她最爱的野菊花,轻声道:“安息吧,害你的人已经得到了报应。”

微风拂过,花枝轻轻摇曳,仿佛是她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回应。

那一年,我十六岁,在血与痛的洗礼中,告别了天真年少,也见证了人心可以多么黑暗,又能够多么勇敢。

阳魅已除,而这个故事,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本章节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