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 第18章 四九城的初五

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第18章 四九城的初五

作者:光阴丙乙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09:23

大年初五,天还没完全亮呢,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好多人家都是这样。

先是把家里的屋子全部清扫干净,然后把从除夕到今天的垃圾,全都扫出院子,装起来送走倒掉,(这个叫送穷)。

然后在大门口放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响完才算把“送穷”这事儿办妥当。

初五还是吃饺子,在北方大多的节日都是包饺子,尤其是老北平。

家里主妇一大早,早早就起来和面包饺子,那会儿白面金贵,一是产量低,二是战乱老被征粮。

不少人家掺着杂面擀皮儿,馅儿多是白菜混点儿碎肉,或者韭菜拌粉条,冬天没韭菜就用萝卜。

包饺子时得把边儿捏得紧紧的,说是“捏小人嘴”,省得有人背后嚼舌根。等饺子下锅时,院里孩子早就被鞭炮声吵醒,扒着窗台瞅着邻居家扫院子、祭财神,有的小孩还跟着大人学吆喝“迎财神喽”。

往年刘平寇家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年刘平寇经常拿猎物回来,家里过年还真不缺肉,昨天还拿了几条大鱼回来。

奶奶一大早领着二伯母在忙活,家里女孩也都在帮忙。

“开饭了”

奶奶的声音从正房堂屋传了出来。

家里是自耕农日子不算富裕,四合院住着也宽敞。堂屋是家里最敞亮的地儿,平时摆着八仙桌和几个条凳,吃饭时全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一碗一碗的饺子。

每桌中间还有一盆鱼丸汤,那是用刘平寇昨天拿回来的,大黑鱼做的。

黑鱼也叫(财鱼):刺少肉多,蛋白质含量高,鱼肉纤维粗但弹性足,做成鱼丸咬起来有嚼劲,汤还鲜美无比。

刘平寇先是去正房西屋,把老刘扶到大人那桌,老刘伤好的快,那是因为在刘平寇家这里吃的有营养,还有一个小中医,二堂哥给他治疗。

刘平寇坐到小孩那桌,先把饺子吃完,成了碗鱼丸汤,喝了一口就开口夸奶奶:“奶奶你这鱼丸汤做的是真地道,全村,不,全四九城也就您能,做出这么这么美味的鱼丸汤。”

话毕,大家都笑了,说平寇是马屁精,奶奶笑骂道:“就你会说话,但是马屁拍错了人,那是你二伯母的手艺。”

“那也是在奶奶英明的领导下,才做出来的,是不是二伯母?但是二伯母的功劳也不可不说,这手艺比四九城大酒楼还好,我说的不接受反驳。”刘平寇赶紧把话圆了回来。

一家人带老刘,都被刘平寇逗笑了,吃过早饭,家里的女性开始做女红,男人们开始接着挖密室了。

在以前这天要么全家赶集,要么逛庙会,现在战乱还是做好防御吧。

老刘也在昨天告诉了他们,五一鬼子全面大扫荡的事情,就是因为那个情报受的伤,鬼子提前这么久就开始策划,那五一扫荡肯定会非常严峻。

所以从今天开始,玩加快密室的修建,提前储备好能用一个月的口粮。

爷爷也把密室图纸给,老刘家族人都看了,也都照着画了一遍。

老刘也给村里的民兵队长一份图纸,具体他们怎么实行就不管了。

刘平寇吃过早饭拿着图纸,去几个兄弟家走了一圈,把事情都说了一遍,图纸每家也都抄画了一张。

回到家跟老刘说了一遍,老刘很是欣慰,这个徒弟以后不得了。刘平寇又和老刘说,想把图纸给黑山抗日根据地,老刘告诉他,你大伯早就送过了。

老刘又教了刘平寇一些草药知识,刘平寇学会后,就出去帮母亲带弟弟去了。

双胞胎弟弟此时正跟松鼠玩呢,松鼠上窜下跳的,逗的弟弟呵呵的笑。

刘平寇一过来,小松鼠就立马爬到他的身上,还歪着脑袋吱吱吱的不停。

像是在说:“跟你回来是为了饭碗,不是帮你看孩子的。”

刘平寇从衣服兜里,拿出来松子给小松鼠吃。实折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松子是空间里自己种的红松产的,空间还有野生榛子,这俩样坚果还是哪年在,路过的东北行脚商人那换的。

喂了松鼠,领着弟弟到自己屋里,来到炕柜前打开抽屉,拿出上次自己留下的巧克力,给弟弟一人一块。

弟弟小心翼翼的打开,精美的包装,看到里面是黑色的,瞪着大眼望着哥哥:“哥这是什么啊,你瞧啊怎么黑黢黢的。”

刘平寇也拿了一块,打开包装吃了起来,这东西寻常人家真的没见过,这个年代孩子们能吃块儿糖,就是很不错的家庭了。

弟弟看大哥吃了,也都一小口一小口,品尝起来,为什么要用品尝呢,没见过不敢大口大口的吃。

家家大人们都在忙,孩子们都自己在家附近玩,不能跑远,因为鬼子随时都会来扫荡。

刘平寇教三岁的弟弟数数,弟弟也都认真的学,三岁小孩都是好奇宝宝,什么都要问。

一会就问的刘平寇头大,只好放弃教学,还是大妹有耐心,弟弟怎么问都不烦,领着弟弟做游戏。

这时候玩的东西少,玩具更是不可能有,想了想,在空间里用意念做了积木,这是真正实木的。

教会弟弟怎么玩,自己就在边上看着,这下轻松好多。

中午虽然不吃午饭,但是煮点养生茶也是好的。

刘平寇嘱咐好弟弟,自己去厨房煮了一大锅,蜂蜜红枣桂圆莲子茶,煮好撞到暖壶里,拿着碗给大人们送去了。

送完茶回到自己屋,俩弟弟正玩的开心呢,这个年代的孩子真省心,很少吵架打架。

为什么呢?这时候正打仗呢,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谁家孩子也没心思打架啊。

这年代那会儿吃口饱饭都难,小孩要么跟着大人下地干活,要么在家看弟弟妹妹,一天到晚累得够呛,哪有闲工夫跟人掐架?

再说家长管教也严,那时候谁家不盼着孩子“老实本分”啊?要是敢惹事,准得挨顿揍,哪有什么抑郁症。

而且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大人都叮嘱孩子别乱跑,小孩出门机会少,跟别的孩子碰头的机会也不多,自然吵嘴打架的事儿就少了。

其实也不是孩子天性不闹腾,主要是那年代活下去最重要,鸡毛蒜皮的冲突在饿肚子、躲兵灾面前,压根不值一提。

现在人看那会儿觉得孩子“懂事”,说到底还是让穷日子和战乱给逼的。

下午阳光不是很好,刘平寇家女性都休息了,不在做女红了。

刘平寇也解脱了,自己出去撒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