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紫渊剑帝 > 第72章 潮起潮落,共守人间烟火

紫渊剑帝 第72章 潮起潮落,共守人间烟火

作者:云上黑海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2 21:51:02

东域历四百零一年的春汛比往年早了半月,玄渊海的潮水漫过贸易港的石阶时,带上来一船特殊的“货物”——是来自西陆的使者团,他们带着香料与琉璃,更带着对“无界之境”的好奇。这是两界交融后,首次有外域使团到访,整个贸易港都笼罩在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氛围里。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阿月的玄孙,如今已是贸易港主事的阿砚,正带着人检查码头的布置。他穿着一身改良的两界袍——衣摆是东域的锦缎,绣着海浪纹,袖口却是虚空的星纱,缀着细碎的星砂,走动时会泛起淡淡的光。

“星灯再挂密些,”他对身后的学徒说,“西陆人对光亮敏感,让码头从入口到接待处都亮起来。还有,那些两生花盆栽,要摆成‘欢迎’的星语图案,记得用刚开的金蕊和紫瓣搭配,别弄错了颜色。”

学徒点头应着,抱着一盆两生花跑开了。这花如今已是两界的“使者花”,金紫双色的花瓣象征着东域与虚空的交融,连外域的典籍里都记载着它的传说——“生于裂隙,长于共生,以两界之气为养,开无界之花”。

阿砚走到码头尽头,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西陆船影,手里摩挲着一块两界玉——这是祖父留给他的,一半是东域的和田玉,一半是虚空的星髓,玉中间嵌着一小块两界碑的碎片。祖父临终前说:“潮水有涨有落,人心有聚有散,守住这人间烟火气,比什么都重要。”

他当时不懂,总觉得祖父过于看重这些“琐事”。直到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袭击了贸易港,东域的船工与虚空的星航士一起加固堤坝,两界的百姓在共祭林搭起临时避难所,他才明白——所谓“无界”,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潮起潮落间,那些互相搀扶的手,那些共熬的热粥,那些同盖的被褥。

“主事,西陆使者的船靠岸了!”了望塔上的学徒大喊。

阿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带着两界的接待队伍迎了上去。西陆使者团的首领是位白发老者,穿着镶金边的长袍,眼神锐利,扫过码头上的布置时,目光在那些两生花盆栽上停了停。

“阿砚主事,”老者开口,说的竟是流利的两界通用语,“早就听闻东域与虚空合二为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连花草都懂得共生之道。”

阿砚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使者过奖了。草木尚且知合,何况人呢?请随我来,共祭林的茶会已经备好,用的是今年新采的两界茶——东域的云雾茶与虚空的星叶拼配,您尝尝便知。”

茶会设在共祭林的星木下,这里如今成了两界接待贵宾的地方。星木的树干比十年前粗壮了一倍,枝繁叶茂,树下的石桌石凳被打磨得光滑温润,桌角刻着的“共生”二字已有些模糊,却透着岁月的沉淀。

西陆使者喝了口茶,眼中露出惊讶:“这茶……既有云雾的清苦,又有星叶的回甘,两种滋味竟能如此和谐。”

“就像东域的陶土与虚空的星砂,能烧出最坚硬的两界瓷,”阿砚解释道,“单独看各有千秋,合在一起却能互补。我们的工匠花了二十年才摸索出比例,就像两界人磨合了这么久,才懂得如何相处。”

使者放下茶杯,话锋一转:“阿砚主事,实不相瞒,我们此次前来,除了通商,更想请教‘无界之治’的秘诀。西陆各部落纷争不断,听闻你们能让曾经敌对的两界融为一体,想必有独到之处。”

阿砚沉默片刻,指着星木下玩耍的孩子们——东域的孩童与虚空的孩子正围着一个木陀螺嬉笑,那陀螺一半是东域的红木,一半是虚空的星木,转动时会发出金紫相间的光。

“秘诀?或许就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对方不是‘异类’吧。”阿砚说,“您看那些孩子,他们不会问‘你是东域人还是虚空人’,只会问‘要不要一起玩’;他们不会在意对方的皮肤是暖色还是冷色,只会在对方摔倒时,第一时间伸手去扶。”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策略,只是把‘共’字融进了日子里:共祭林的土地,两界人一起耕种;贸易港的规矩,两界人一起制定;连孩子们的课本,都是东域的史书与虚空的星图并排印刷。慢慢的,‘你的’‘我的’,就变成了‘我们的’。”

西陆使者若有所思:“可纷争的根源,往往在于利益冲突。东域与虚空就没有过矛盾吗?”

“怎么会没有?”阿砚笑了,“五年前,东域的稻种歉收,虚空的星麦却丰收,有人提议抬高星麦价格,差点引发动乱;三年前,两界的工匠为了‘两界瓷’的专利权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动手……但每次冲突过后,我们都会坐下来,像这样喝茶,把道理说开,把利益摊平。”

他指着石桌上的两界瓷茶壶:“就像这茶壶,烧坏了多少窑,摔碎了多少坯,才找到最合适的火候?人心也是一样,总得在磕磕绊绊里,才能磨出彼此都舒服的形状。”

正说着,一个虚空孩童跑过来,手里举着个风筝,风筝线断了,他急得快哭了。旁边一个东域的小女孩立刻从兜里掏出一截星丝绳:“用这个接!我娘说,星丝绳最结实,能拉住风筝不被风吹跑。”

两个孩子蹲在地上,笨拙地接风筝线,手指互相碰到时,都笑了起来。西陆使者看着这一幕,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茶会结束后,阿砚带着使者团参观两界学堂。学堂的教室里,东域的先生正在讲虚空的星轨学,黑板上画着复杂的星图,下面坐着的孩子里,有东域的黑发黑眼,也有虚空的银发银瞳,都听得聚精会神。

“他们学的课程是一样的吗?”使者问。

“基础课一样,选修课不同,”阿砚解释,“东域的孩子可以选学虚空的星语和星术,虚空的孩子可以选学东域的诗词和陶艺。您看那边的展示柜,是孩子们的作品——有虚空孩子用东域陶土捏的星兽,也有东域孩子用星砂画的山水画。”

展示柜里,一个半金半紫的陶瓶格外醒目,瓶身上刻着“家”字,左边是东域的篆体,右边是虚空的星符。阿砚说:“这是去年的毕业作品,作者的父亲是东域的陶匠,母亲是虚空的星画师,这瓶子是他们一家的写照。”

使者拿起陶瓶,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刻痕,忽然叹了口气:“我以前总以为,不同族群之间,就像隔着无法逾越的山海。现在才明白,山海再远,也挡不住愿意靠近的心。”

离开学堂时,夕阳正染红了共祭林的天空。两界的百姓开始往中心广场聚集,今天是每月一次的“共生市集”,东域的商贩摆起了摊位,卖着新鲜的蔬菜、手工的布匹;虚空的星商则支起星砂摊,展示着会发光的饰品、能自动调节温度的星绒毯。

广场中央,一个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两界的艺人正在表演“两界戏”——东域的皮影戏与虚空的星影术结合,屏幕上,金紫两色的光影交织,演的是守星与小花初次相遇的故事,台下的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西陆使者站在人群中,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看着东域的主妇与虚空的星女讨价还价,看着两界的老人凑在一起下棋,看着孩子们追逐打闹,忽然对阿砚说:“我明白了。所谓‘无界’,不是抹去差异,而是尊重差异;不是强行融合,而是让每个差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这市集上的摊位,各有各的特色,却又共处一个广场。”

阿砚点头:“您说得对。就像这潮汐,有涨有落,却从未隔断过两岸的联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起时加固堤坝,潮落时修补船只,守着这人间烟火,等着下一次潮来。”

深夜,西陆使者的船停泊在码头,船上的灯火与贸易港的星灯交相辉映。阿砚站在码头上,看着那艘船,手里的两界玉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他想起祖父说的“人间烟火气”,此刻才真正懂了——那是清晨码头的鱼腥味,是市集上的叫卖声,是学堂里的读书声,是星木下孩子们的笑声,是所有平凡日子里,那些细碎的、温暖的、彼此牵挂的瞬间。

潮水再次上涨,轻轻拍打着码头的石阶,像在低语。阿砚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西陆的船会带着两界的故事离开,而贸易港的日子,还会像这潮汐一样,在“共”与“生”的节奏里,慢慢向前。两界的人们,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种两生花,酿两界酒,教孩子们写“我们”,说“一起”,让那些曾经的隔阂,在日复一日的人间烟火里,渐渐化作滋养新生的土壤。

星木的叶子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树下的两界碑上,“无界”二字的光纹与星光交融,映照着码头上那道长长的、延伸向远方的花路。路的尽头,仿佛有无数双手在相握,有无数个声音在说:潮起潮落,我们一起等;烟火人间,我们一起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