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 第76章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第76章

作者:三千凤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1:40:25

沈若棠在院里抖被子,赵茹安坐在门槛上切葱。天边的云红一层、灰一层,看着像被揉皱的布。

外头忽然有人喊:“沈嫂子——您家这豆腐咋卖?”

声音熟得不能再熟,是李凤霞。

赵茹安低声笑,“妈,她这是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沈若棠不抬头,“人嘴闲不住,理才闲得住。”

门被推开,李凤霞笑着走进来,手里提着个篮子,篮子底下露出几根菜叶。

“嫂子,今儿我不说事,是真来买豆腐的。您别防我。”

沈若棠挑眉,慢慢放下被子,“钱带够了?”

“带了。”李凤霞晃了晃篮子里的布包,“这次真是买豆腐,不借钱,不求人。”

沈若棠笑着点头,“行,那豆腐要几块?”

“三块。家里人多。”

“行。”

赵茹安端了块大的递过去。李凤霞掏钱的手微微一抖,嘴却没闲着,“嫂子,您这豆腐啊,越做越香。

镇上那几家都比不过。您这手艺,要是传出来,肯定发财。”

沈若棠接过钱,笑得淡,“发财的事我见过,心糊的人发财也守不住。

豆腐这东西,不怕做得慢,就怕心糙。

做豆腐得等,做人也是。”

李凤霞笑着点头,“嫂子这话真有道理。”

“理听得懂,才算道理。”

空气里一阵静。赵茹安瞥见李凤霞那嘴角微抖,知道她心里还憋着什么。果然,她话锋一转,语气软了几分。

“嫂子,您那话我都记着。可您说,女人要太明白了,还能留得住人心吗?”

沈若棠看了她一眼,轻轻一笑,“人心要留,先得有理。

理乱了,心留不住。你见过谁能靠嘴拴人?

人要讲情,可以;但得有底。底没了,情就是耗命。”

李凤霞听着,神色有点发怔。沈若棠把找的零钱放她手里,手指一抖,语气慢了几分:

“理啊,是给自己留的。

你要靠讲理活,就能挺直腰;

你要靠嘴活,只能越活越矮。”

李凤霞低头,半晌才轻声说:“嫂子,我以前真糊涂。”

“糊涂不怕,怕的是糊了还爱劝别人。”

赵茹安没忍住,笑出声。李凤霞被这话噎得脸发红,嘴里“哎呀”了一句,自己也笑了出来,“嫂子,您这嘴真不留情。”

“不留情才是真帮。留情是哄人,理才是救人。”

天色渐暗,院里静了一会。李凤霞提着豆腐走到门口,又回头:“嫂子,我以前总觉得您心硬。现在懂了,您不是硬,是明白。”

沈若棠抿了抿嘴,没说话,只“嗯”了一声。

等人走远,赵茹安转头笑,“妈,您这人啊,光坐着就能把人讲明白。”

沈若棠摇头,“我讲不明白人,只能讲明白理。

理这东西啊,不在嘴上,在心上。

嘴上有理,人信你一阵;心里有理,人敬你一辈子。”

她擦了擦手上的豆渣,目光慢慢落在窗台的光上。

“茹安,人要活得稳,不是靠力气,也不是靠钱。

靠的是心里那点理——不歪,不软,不糊。

理在人心上,脚下才不打滑。”

赵茹安低声应了句:“妈,您这理啊,比命还硬。”

沈若棠笑了,声音带着一点温柔:“命是天给的,理是自己磨的。

命能输,理不能。

理要在人心上守,不在人嘴上喊。

喊出来的理是风,守住的理才是根。”

第二天一早,街上还没亮透,沈若棠正往豆腐桶里加水。雾气从灶口冒上来,呛得人眼酸。赵茹安披着外衣从屋里出来,刚要说话,院门外就传来一阵砰砰的拍门声。

那敲门声带着点急,像是要闹事。

“妈,这点谁啊,这么早?”

“听脚步,是宋之瑶。”

果然没错。门被一推开,宋之瑶一脸倦相,头发乱,手上提着个袋子。袋子鼓鼓的,里面不知塞了啥。

“妈,我这几天住同事那儿,实在挤不下,就回来两天。”她嗓子哑着,脸上还带着倦气。

赵茹安的眉头一拧:“小妹,你这不是才搬出去没多久吗?”

宋之瑶瞪她一眼,“我回来看看妈,不行啊?”

沈若棠擦着手,目光冷淡地扫了她一眼,“看我?那袋子里装的,不会是脏衣服吧?”

宋之瑶把袋子往地上一放,神情有些尴尬,“妈,我这几天忙,没时间洗,反正家里有水有盆。”

“你同事家没水?”沈若棠的声音平平,但带着一股针刺的意味。

“妈,您别老这么说话。”宋之瑶有点烦躁,“我这工作忙得要命,回家歇两天也得被您挤兑。”

沈若棠转身往厨房走,“你要歇可以,衣服自己洗。桶在墙边,洗完晾好。你那点脾气,先放院外去。”

“妈,我也没惹您啊。”宋之瑶小声嘀咕。

赵茹安看了看母女俩,忍不住打圆场,“小妹这回回来,可能真累了。”

沈若棠回头,目光淡淡,“累?

你上次说她‘累’,我帮她交了半年的饭票钱。

上回她‘穷’,我替她补了工装布料。

她这回说‘忙’,我猜着又得掏一趟。”

宋之瑶脸一阵红,一阵白,“妈,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什么意思?”沈若棠靠着灶台,声音平静,“你现在混得比谁都明白,上班有工资,有宿舍,有饭票。

你是回来孝顺我,还是找借口?”

“妈,您这话真伤人!”宋之瑶提高了嗓门,眼眶发红,“我回来一趟就得被您审!您是不是早就不拿我当自己闺女了?”

沈若棠没被这话绊住,反而笑了一下,那笑意带着疲惫,“闺女是闺女,可你这‘孝顺’总带价码。

你上回说想‘陪陪妈’,顺嘴要了一双鞋。

再上回‘想帮家里分担’,结果从柜子里翻走二十块。

你说你哪回不是‘孝顺’开头,‘伸手’收尾?”

宋之瑶脸都僵了,声音发抖,“妈,我只是临时借点——”

“借?”沈若棠一拍桌子,声音冷得像刀,“借口才是病!

你嘴里那个‘借’,十年没还过一次。

你要是真有理,就写下来。写上日期,写上数。

你敢写,我敢借。”

赵茹安愣了下,从没见母亲当面这么压人。宋之瑶脸涨得通红,嘴唇抖着说不出话。

“妈,您现在是非得逼我?”

“我逼你?你回头看看,我这屋有啥好逼的?

我现在连自己那点积蓄都不舍得花。

我欠你啥?衣服是我缝的,饭是我做的。

你要钱要情,我全给过。

可我不给理,不行。”

空气里一片沉默。赵茹安低头擦手,连呼吸都放轻。

宋之瑶咬着嘴唇,忽然笑了笑,那笑里带着哭意:“妈,我现在明白了,您是只要钱,不要人。”

沈若棠脸色一沉,声音平稳得让人发冷:“你说反了。是你们只要我的钱,不要我这个人。

你回来一次,从不问我吃没吃好,睡没睡安稳。

我在这院里一个人做豆腐、挑水、赶集,累得腿都直不起来。

你回来一趟,除了脏衣服和嘴上的孝顺,你给我啥?”

宋之瑶的眼泪终于掉下来,“妈,我……我没想那么多。”

“那你就该想。

人活着不怕穷,怕糊涂。

我这一辈子都被糊涂坑怕了。

从今儿起,别拿‘忙’、‘累’、‘孝顺’这些词当借口。

你要是真想孝顺,去挑桶水给我看看。要真累,先把你那堆衣服洗干净。”

沈若棠一转身,重新提起水桶,腰挺得笔直。

赵茹安走过去,想劝一句,又看见她妈那双手,青筋鼓得明显,最后什么也没说。

宋之瑶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眼泪止不住。

“妈,我就是回来歇歇,不是要钱。”

沈若棠没回头,只留下一句:“歇行。歇完走。

要是真想回来,就别带借口。”

锅里豆浆“咕噜”地翻腾,气泡一破又起,热气在屋子里乱撞。

空气厚得像要淹人。

赵茹安咬了下嘴,轻声说:“妈,她要真走了,您心里还不得难受?”

沈若棠没回头,声音发哑,“我难受也得守住理。

要不,难的日子会更长。”

她把豆腐布往锅上一铺,水汽扑面,模糊了她的眼神。

那神情不是狠,是被熬过太多夜后的倔。

院外的天光一点点亮起来。

宋之瑶拎着衣袋,没再说一句话,推门走了。

门一合,发出一声轻闷的“咔”。

像是把过去那些虚的情分,一并关在门外。

沈若棠一边磨豆,一边不时往门口看。那扇木门昨夜被风吹得“嘎吱”响,她躺在炕上翻了几次身,始终没睡稳。

赵茹安从屋里出来,见她一脸憔悴,“妈,您一宿都没睡吧?”

“睡了。”

“还说,您眼睛都红了。”

沈若棠“嗯”了一声,继续磨豆。手上那一圈老茧被水泡得发白,手腕因为用力而颤了一下。

赵茹安心疼地接过磨子,“我来。”

沈若棠没争,眼神落在那扇门上,声音低低的:“她昨晚走的时候,鞋都没擦干净。”

赵茹安叹口气,“妈,小妹啊,嘴硬心软。等气一散,又得回来。”

“回来行,只要不带借口。”

沈若棠说得平淡,可手指却在抹布上拧得死紧。磨子发出“嘎嘎”的响声,磨出的豆香溢满院子,却掺着一股压抑。

没多久,门口又传来一阵脚步。那声音熟得不能再熟。

赵茹安和沈若棠对视一眼,谁都没动。

“妈,我来了。”

宋之瑶推门进来,神色拘谨,怀里抱着个包,眼圈发红。

沈若棠抬头,神情淡得看不出情绪,“回来了?”

“嗯。”宋之瑶低头,把那包放下,“给您带了点点心。”

“这东西不便宜。”

“厂里发的。”

院里沉默了好一会。沈若棠擦干手,走过去看她,目光一点点收紧,“你这次回来,是吃饭还是住下?”

“我……我请了两天假。”

“请假干嘛?”

“妈,我想帮您卖豆腐。”

赵茹安愣了一下,忍不住笑,“小妹,你真打算干这个?”

宋之瑶抿着嘴,点了点头,“妈上回骂得对。

我总拿借口当话说,自己啥也不干。

我想试试行不行。”

沈若棠盯着她半天,那目光像要看穿她的心。

“你不怕丢脸?”

“丢脸总比伸手强。”宋之瑶吸了吸鼻子,“我不求您信我,先干几天再说。”

赵茹安看着她,眼神柔了。

“妈,让她试试呗。”

沈若棠没吭声,只转身进屋,从柜子里拿出个围裙扔给她。

“行。明天早上四点起,先帮我磨豆,再去挑水。”

宋之瑶点头。

“手得快。磨慢了,豆泡坏。”

“我能干。”

“别嘴硬。”

宋之瑶没再辩。她挽起袖子去洗桶,手一碰到冷水,倒吸了口凉气。沈若棠看着,却一句话都没说。

到了傍晚,天光暗下来,豆腐全卖光。宋之瑶的手冻得红肿,手背上起了泡。她搓了搓,笑着说:“妈,您这豆腐真抢手。”

沈若棠没接话,只拿毛巾丢给她,“去洗洗,别弄感染。”

宋之瑶一愣,眼眶又红了,“妈,您还在生我气吗?”

“气?我气过。可我气的不是你嘴硬,是你心不疼自己。”

沈若棠语气淡淡,“我那天骂你,是气得透。

你嘴里动不动说‘心疼我’,可你连自己都不心疼。

心疼不是理由,真疼得了,就能改。”

宋之瑶低着头,轻声说:“妈,我知道了。

我以前就想着有人帮我,有借口就往回跑。

可现在我才知道,借口不值钱,手上起泡才算本事。”

赵茹安在旁边笑着打趣,“妈,小妹是真被您治服了。”

沈若棠瞥她一眼,“别挤兑。她能改,就算吃亏也值。

我这辈子见多了,嘴上说懂的人多,真懂的少。

她要是真能站起来,就别怕手疼。”

宋之瑶抬头,眼睛亮了亮。

“妈,明早我提前起来,豆子我磨。”

沈若棠淡淡“嗯”了一声,走到灶边添柴。火光映在她脸上,皱纹被照得一层一层,像是被岁月刻出的理。

赵茹安看着母女俩,轻声说:“妈,您真不怕她明天又犯懒?”

“犯就犯。

人不是说两句就能改的。

能回来,说明她心里还留了点理。

只要理还在,人就散不了。”

屋外的风停了,豆香还在,水汽轻轻往上冒。

沈若棠没再说话,只低头拨火,木柴燃着的声音像在说:

有些理得烧透了,才能亮。

有些人得疼透了,才肯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