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 第73章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第73章

作者:三千凤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1:40:25

连着几天阴天,屋檐的水珠滴个不停。赵茹安正打算收晾衣绳,外头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沈嫂子——沈嫂子——”

沈若棠从屋里出来,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老赵家的吧?”

“可不,嫂子,出大事了!”

老赵媳妇一进院,衣服都没理,满头乱发,气喘吁吁,“我家那老头子摔了,躺了两天还不起来,我是真急了。嫂子,您懂点草药,帮我瞧瞧呗。”

沈若棠淡淡看她,“请大夫没?”

“请啥大夫啊,请不起。听人说您手巧,懂药,我想着您帮帮忙。”

赵茹安皱眉,“婶,咱妈懂的也就是家常方子,真要摔着骨头,她这手可不敢乱碰。”

“哎呀,嫂子,我是真没办法啊。您帮我揉揉也好,实在不行,借我点钱我带他去镇卫生院。”

沈若棠叹了口气,“又借钱?”

“嫂子,您帮我这回,我明儿就还。我发誓!”

沈若棠没动,只拿毛巾擦了擦手。

“你去年秋收借的十五块还没还,今年春耕又拿了二十,说是买化肥。

我当时问你啥时候还,你说‘下季打粮还’,结果粮食打下来了,人也没影。

这回又是急事,我要是再借,我就不是帮人,是害人。”

老赵媳妇脸通红,“嫂子,我这回真不骗人。”

“你每回都这么说。”沈若棠的声音不重,但一句一句都落在骨头上,“帮一次是情,帮两次是病。

我这人治好了心软的病,就不想再犯。”

“嫂子,您这人咋越老越冷?”

“冷不是错,错的是看谁都热。

我这辈子被热心坑得够多。热心不长命,冷心才长理。”

赵茹安在一旁憋笑,赶紧打圆场,“婶,咱镇上诊所现在有合作医保,您去那儿,挂号才几毛钱。”

老赵媳妇“哼”了一声,嘴里还嘀咕:“您家真铁石心肠。”

沈若棠看着她的背影,淡淡地说:“铁石心肠总比烂泥好。

烂泥能糊人,救不了命。”

人一走,赵茹安“噗”地笑出来,“妈,您这话真不留情。”

“我这辈子留太多情,连理都没剩。

人哪,有些忙帮了,人就赖上你。你不帮,他就骂你。

帮得多了,倒成了罪。”

“那您就真一点都不帮?”

“有理的帮,没理的不帮。

我不救贪心,也不救懒心。

有手有脚还整天求人,那叫懒。懒得惯了,就学会算计。

我帮他一回,他回头就等我第二回。那不是帮人,是养蛀虫。”

赵茹安笑着摇头,“妈,您这嘴,真能扎人。”

“扎人好,扎一回他记十年。

人要不疼一回,不知道哪有边。”

她说完,把水盆端进屋,语气淡了些,“茹安,你记着,帮人不能逞快。

真有理的事,拉一把就行。

要是没理,你拉得越多,人越懒,心越坏。

帮一次是情,帮两次是病,帮三次,人家就拿你当药吃。”

赵茹安抿嘴笑,“妈,您真治病。”

沈若棠笑了笑,“我治的不是他们,是自己。

我这心啊,以前太软,别人一喊就疼。

现在好了,疼也不出声。

疼一回长一回理。”

她坐下继续缝布,针脚一下一下,干净利落。

赵茹安靠在门边,看着她那沉稳的背影,轻声说:“妈,您啊,越老越明白。”

沈若棠头也没抬,“明白不是聪明,是被人磨的。

人不被坑几次,永远不知道自己哪儿该立理。

我这理,立晚了,但还算不亏。”

那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赵茹安就听见门外一阵低语。

“你说,她真不在意那点钱?”

“沈家那老太太?笑话,人家精得很。”

“可她这几年手里宽裕啊,你看她连街上小孩都爱逗。”

赵茹安掀开帘子,见是隔壁两家媳妇。她正要开口,那俩人一抬头,尴尬地对上了视线。

“哎呀,茹安,我们就随口说说。”

“随口也得有个度。”赵茹安懒得多说,转身回屋。

沈若棠坐在炕边,头发还湿着,听见动静,没抬眼就问:“外头又嚼啥舌头?”

“还不就是您,妈。他们说您现在不借钱、不帮人,变得不近人情。”

沈若棠冷笑,“我这人情给得起理的,给不起嘴的。”

赵茹安坐下,笑着学她的语气,“那他们可真该听听您这话。”

沈若棠抬头,眼神淡得像老井,“他们听不懂。人心这玩意儿,热得太快,凉得也快。

你越肯帮,人家越觉得你该帮。到头来不帮一次,就成罪人。”

赵茹安叹气,“妈,您这话我信。您帮他们那么多年,现在连句谢谢都没听见。”

“谢谢有啥用?嘴上谢,心里盘算下一次怎么伸手。”

她顿了顿,语气缓了一点:“但我不怪他们。怪只怪我自己。

以前啊,觉得帮人是积德。后来才知道,帮人不看心,看理。

理清了,亲才能久;理糊涂了,情就烂。”

赵茹安沉默了片刻,忽然笑笑,“妈,要是早十年您就这么明白,咱家也不用受那么多气。”

沈若棠看了她一眼,“人要是早明白哪有现在?

理都是被坑出来的,亲情也是。

你记住了,理糊的人,越讲情越倒霉。”

赵茹安靠着墙,笑得有点酸,“妈,您啊,现在说话都能当课讲。”

“讲理的课最贵。”沈若棠把毛巾拧干挂起,“你说,人活一辈子,图啥?

图个安稳。安稳不是没事,是能分清事。

人不分清,就让别人牵着走。

被别人牵着走的人,哪有命硬的?”

赵茹安笑着点头,“那您现在就是硬的。”

沈若棠瞥她一眼,“硬不是本事,硬是不得不。

我这心要再软,早被人掏空了。

理要不立,家就乱,亲也散。”

就在这时,院门又响。

赵茹安打开门,外头站着个年轻男人,穿着旧军装,背着包,手里提着个布袋。

“阿姨,我是您老同事老孙的儿子。她托我来看看您。”

沈若棠愣了一下,起身走过去,“老孙?她还好吗?”

“身体不太行,让我给您带了点她亲手晒的豆干。”

那年轻人一脸诚恳。赵茹安接过袋子,心里一暖。

“她可还记得我?”沈若棠笑着问。

“记得,她说您年轻那会儿最仗义,谁有难您都帮。”

沈若棠一笑,眼角皱纹更深,“那会儿我傻。”

“阿姨,她让我转句话,说她这辈子亏欠您一回。她那年没还您的钱,是她不对。”

沈若棠愣了几秒,才轻轻点头,“你妈还记得就好。她那钱,我早不记得了。”

“她让我一定得说——那钱,她心里一直记着。”

赵茹安在旁边看着,心里一阵发酸。沈若棠抿着嘴,半晌才开口:“唉,她这人有理,错了也认。”

“是啊,她常说一句话——‘沈嫂子教我,理得先还。’”

沈若棠笑了笑,“那我没白说。”她把袋子放到桌上,“人这辈子,谁没错过?

错事怕的不是做,是不认。

理欠了能补,脸丢了难拾。

你替我告诉她——我这儿没怨她,反倒高兴,她还记得那点事。”

年轻人点点头,走后院子又静了下来。赵茹安轻声说:“妈,您真心大。”

“不大。”沈若棠笑,“我只是清楚,理清了,人才能放下。

有恩不欠,有理不让,也就没心结。”

她顿了顿,语气柔了,“茹安,人啊,要能分清谁是真记得你,谁是装着记得你。

真记得的,不说话也懂你;装着记得的,嘴勤,心凉。”

赵茹安点头,“我记着呢。妈,您这理,我也要学。”

“学理最难。”沈若棠淡淡笑,“讲情容易,立理难。

理清了,亲才能久。

我现在不求别人记得我,只求自己不糊涂。”

赵茹安在门口剥豆,院里静得连风吹树叶的声都听得清。沈若棠坐在炕上纳底,针脚一下一下,稳得像呼吸。

没过多久,外头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三下之后又顿了顿。赵茹安一听就皱眉,“妈,是林桂芝,她这拍门声一听就没好事。”

沈若棠抬头,“开吧。”

林桂芝推门进来,脸笑得热,“沈嫂子,在家呢?哎呀,这太阳真毒,我一路过来汗都冒出来了。”

“坐吧。”沈若棠指了指凳子。

林桂芝一屁股坐下,连喘都没喘几口,就开了口,“嫂子,您可得帮帮我啊。家里那老三非得去外地打工,我是拦不住。您以前在厂里干过,有经验,能不能劝劝他?”

沈若棠挑眉,“劝?他多大了?”

“十八。”

“十八岁是该出去见见世面。”

“可他那脑子笨,出门谁知道会遇上啥人。嫂子,您人家里有威信,他听您一句顶十句。”

沈若棠放下手里的针,“桂芝,你是真想我劝你儿子,还是想让我替你担心?”

林桂芝一愣,“嫂子,这话您说得……”

“我说得清楚。

孩子要走是他自己的事,你让我劝他留下,是想让我替你背这个‘不让出门’的名头。

以后要真混出个名堂,你一句‘我当年想让他走,是嫂子拦的’,我就成坏人。”

林桂芝连忙摆手,“嫂子,您这话——我哪舍得那样说?”

沈若棠轻轻冷笑,“我见多了。

嘴上说舍不得,事到临头第一个甩锅的就是你这类。

我这年纪,不拦年轻人路,也不替别人当挡箭牌。”

林桂芝尴尬地笑,“嫂子,您这是多心了。我是真想让您帮我出出主意。”

“主意我能给。”沈若棠淡淡道,“人要出去闯,最该记的不是家训,是理。

你教他这辈子可以穷,不可以赖。

可以被人骗一次,不可以骗人一次。

教他先做人,再谋事。

你教得了这个,比让我劝他有用。”

林桂芝被噎了一下,笑容僵着,“嫂子,您真是会说。您说的我都懂。”

“你懂?”沈若棠抬头,眼神一点没软,“你懂你就不会来我这儿。

你不是来求主意的,你是来借心的。”

“借心?”林桂芝愣了。

“是。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就想找我点个头,好让自己不后悔。

到时候要是出了事,你心里也能怪我一半。”

“嫂子,您这话……”

“我这话是实在的。借钱还得还,借心更贵。

我这年纪,借不起。”

赵茹安在旁边差点笑出声,装作低头剥豆。

沈若棠继续说:“桂芝,人这一辈子,能求人帮忙,不能求人替你担心。

担心的事,永远没人替得了。

你那孩子要出门,你心疼就拦,真想让他飞就松。

拦着埋怨,放了担心。

你选哪个,都是你自己的理。”

林桂芝脸上有点挂不住,硬挤出个笑,“嫂子,您是真能说。

我算明白了,您现在是连情都讲理。”

“讲理不是没情。

理清了,情才能干净。

你要真为人好,就别往别人心里塞事。

有理的人懂自个儿的路,没理的人才四处借心。”

林桂芝站起来,讪讪地整理衣角,“嫂子,您这人真变了。”

“变了好。

我以前糊涂。别人哭我就软。

后来发现我一软,他们就能哭一辈子。”

赵茹安噗地一笑,掩着嘴,“妈,您这比打针都快见效。”

沈若棠淡声,“理通了,比针还管用。

人得自己疼自己,别人疼你那是情分,你疼自己那才是本分。”

林桂芝红着脸走出去,背影有点急。

赵茹安看着那背影,忍不住问:“妈,您真一点都不心疼?”

“心疼有用?我那心留着疼该疼的人。理不清的,越帮越乱。”

沈若棠正擦桌,赵茹安在院里晾豆腐皮。两人正说笑着,门口又响了敲门声。

“沈嫂子——是我,马莲子。”

赵茹安一听这名字,表情就僵了下。那是镇上有名的“借花献佛”,谁家有新东西,她总能“借”去用,还得让人谢她的热心。

沈若棠放下抹布,声音平静,“进来吧,风小。”

马莲子一进门,就笑得牙都露出来,“嫂子,真巧,我刚从镇上回来,听说你那边有认识裁缝的?”

“认识几个。”

“那好,嫂子,我想托你说个话。我侄女要结婚,想做几身新衣裳。那裁缝要排队,您替我打个招呼呗。”

沈若棠擦着桌角,头也没抬,“你侄女结婚我高兴,可排队的事我插不了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