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助人首富:我的系统返还亿万奖励 > 第38章 智能示范基地落地与青年返乡潮

智能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计划刚在联盟大会上通过,刘木龙就带着技术团队奔赴五个县域选址。最终,临山县的青山乡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被确定为首个示范基地的落脚点。奠基仪式当天,青山乡的村民们早早围在工地旁,看着挖掘机平整土地,眼里满是期待。

“这智能基地到底能咋帮我们种地啊?” 有村民忍不住问。刘木龙笑着指向身边的智能显示屏:“大家看,这上面能实时显示土壤的湿度、肥力,还能预警病虫害。以后种地不用再凭经验,手机上点几下,就能知道该浇水还是该施肥,省工又省力。” 说着,他让技术员演示了智能灌溉系统 —— 按下按钮后,基地里的滴灌带精准地向土壤输送水分,不浪费一滴。

示范基地的建设速度远超预期。短短一个月,温室大棚、智能检测室、数据中心就陆续建成。省农科院的专家还特意赶来,为农户们开设 “智能农业培训班”,从土壤检测到无人机植保,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新设备。老杨学得最认真,每天第一个到基地,最后一个离开,还把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再也不用怕老天爷变脸了!”

可就在示范基地准备投入使用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 懂技术的年轻人太少。大部分农户年纪偏大,对智能手机、智能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就算学会了基础操作,遇到设备故障也没法解决。刘木龙看着农户们焦急的样子,突然想到:“咱们可以招些返乡青年啊!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城里打工,要是能让他们回来,既能解决技术问题,还能带动家乡发展。”

苏晴立刻牵头制定 “青年返乡创业计划”:为返乡青年提供免费的智能农业技术培训,给予每亩地 2000 元的创业补贴,还为他们对接银行的低息贷款。周雨桐则通过媒体宣传 “惠民优鲜” 的返乡创业政策,吸引在外务工的青年关注。

消息传开后,第一个报名的是青山乡的大学生小林。小林在城里做过电商运营,听说家乡要建智能农业示范基地,立刻辞掉工作回了家:“我在城里一直想创业,可没机会。现在有了联盟的支持,我想把智能基地的农产品卖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青山乡的好东西。”

很快,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进来。有学农业技术的大学生,有做过物流配送的年轻人,还有懂直播带货的网红。他们组成 “青年创业团队”,不仅帮农户操作智能设备,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示范基地拓展销路 —— 开通 “惠民优鲜” 直播号,每天直播智能基地的种植过程;在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把反季蔬菜、即食菌菇礼盒卖到全国各地。

智能示范基地的第一批圣女果成熟时,小林团队通过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就突破了 300 万元。看着一箱箱圣女果被装上冷链车,老杨拉着小林的手说:“多亏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咱们的果子才能卖这么好!以后我也要跟着你们学直播,自己当主播!”

【检测到宿主主导建成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基地,成功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推动联盟农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储备,系统触发 “科技助农与人才振兴” 判定】【奖励:现金 1200 万元,“青年创业孵化” 高级技能,政府授予 “乡村人才振兴示范单位” 称号,系统自主进化新增 “人才匹配” 功能(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与返乡青年技能)】

年底,“惠民优鲜” 的智能农业示范基地扩展到五个县域,吸引了 200 多名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农户平均增收再提高 30%。刘木龙在青年创业表彰大会上,给优秀创业青年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你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是‘惠民优鲜’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来,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小林代表青年创业团队发言时,眼里满是坚定:“我们一定会跟着刘总,把智能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潜力,让‘惠民优鲜’的品牌走向全国!”

晚宴上,慕沛灵看着热闹的场景,对刘木龙说:“现在联盟既有高科技,又有年轻人,越来越有活力了。” 刘木龙点点头,看着不远处正在讨论明年计划的青年们,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智能农业示范基地的落地,只是联盟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未来,他会带着所有农户和返乡青年,继续在助人致富的道路上前行,让 “惠民优鲜” 的光芒,照亮更多乡村,温暖更多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