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 > 第4章 急救病母,初探处境

第4章:急救病母,初探处境

周文远和周母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村口小路的拐角后,苏婉清扶着门框的手才缓缓松开。刚才强撑着的那股劲一散,浑身的疲惫就像潮水般涌了上来,腿肚子发软,连站都有些站不稳。她低头看了眼怀里用蓝布包着的十两银子,冰凉的银块隔着布料传来沉甸甸的触感,这才让她那颗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

这十两银子,是她穿越到这个陌生时代的第一份底气,更是救母亲性命的希望。

苏婉清深吸一口气,扶着墙慢慢挪回屋里。土炕上,张氏还昏昏沉沉地躺着,脸色依旧蜡黄,嘴唇干裂得厉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微弱的喘息,像是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苏婉清快步走到炕边,伸手探了探母亲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头一紧——烧还没退,再这么烧下去,怕是会烧坏脑子。

“娘,您再撑撑,我这就去给您买药。”苏婉清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把十两银子分成两份,一份用布包好藏在炕席底下——这是家里最后的家底,绝不能弄丢;另一份捏了一小块碎银,大概有二钱重,足够买些退烧药和糙米了。做完这些,她又给母亲掖了掖被角,才拿起墙角的竹篮,快步走出了家门。

青溪村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口唯一的药铺是刘大夫开的。刘大夫年近六十,头发花白,为人和善,以前原主家里有难处,他时常会少收些药钱。苏婉清沿着村里的小路快步走着,路上偶尔遇到几个村民,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同情和好奇——刚才周家人在她家门口吵闹的事,想必已经传遍了村子。

苏婉清没有心思理会旁人的目光,一门心思只想快点买到药。她走到药铺门口,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浓郁的草药味扑面而来。刘大夫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材,看到苏婉清进来,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手里的活,关切地问道:“清丫头,你怎么来了?你娘的病好些了吗?”

“刘大夫,我娘还在发烧,咳嗽得也厉害,您能给我拿点退烧药和止咳药吗?”苏婉清急忙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刘大夫叹了口气,从柜台后走出来,摸了摸苏婉清的头,轻声说:“苦了你这孩子了。周家人的事我都听说了,你别往心里去,以后好好过日子。”他一边说,一边转身去药柜里抓药,“你娘这病是积劳成疾,又受了气,得慢慢调理。我给你拿点柴胡、甘草,先把烧退下去;再拿点杏仁,熬水喝能止咳。这些药都是常用的,不贵。”

苏婉清看着刘大夫熟练地抓药、称重,心里暖暖的。她从怀里掏出那小块碎银,递到刘大夫面前:“刘大夫,您看看这些够不够?”

刘大夫接过碎银掂了掂,又放了回去,笑着说:“用不了这么多,这些药也就值五十文钱。你家里困难,先记账上,等以后有钱了再给我。”

“不行,刘大夫,这钱您必须收下。”苏婉清坚持道,“您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不能占您的便宜。”她知道,刘大夫家里也不富裕,药铺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她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

刘大夫见她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了碎银,又从药柜里抓了一把黄芪,放进药包里:“这黄芪是给你娘补气血的,免费送你了。你回去后,用柴胡、甘草熬水给你娘喝,一天三次;杏仁可以和梨一起熬汤,止咳效果更好。要是烧还退不下去,你再过来找我。”

“谢谢您,刘大夫,您真是好人。”苏婉清感激地说,眼眶有些发红。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遇到这样善良的人,是她的幸运。

离开药铺后,苏婉清又去村里的粮店买了两斤糙米。粮店的王老板也是个热心人,听说她的遭遇后,特意多给了她一把小米,说:“清丫头,这小米熬粥养胃,给你娘补补身子。以后有难处,就跟叔说。”

苏婉清连声道谢,心里充满了温暖。她提着药和糙米,快步往家走,一路上,村民们看她的眼神依旧带着同情,但更多的是对她的敬佩——一个弱女子,能在周家人的逼迫下,不仅没被打垮,还能为自己争取到和离的机会,这份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回到家,苏婉清立刻忙碌起来。她先把糙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熬粥。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不一会儿,就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接着,她又按照刘大夫的嘱咐,把柴胡和甘草放进药罐里,加水熬药。药罐里的草药慢慢翻滚,浓郁的药味弥漫在小屋里。

趁着熬药和熬粥的间隙,苏婉清又用现代中医的“物理降温法”给母亲降温。她找来一块干净的布条,在冷水里浸湿,拧干后敷在母亲的额头上,每隔一会儿就换一次。她还轻轻按摩母亲的太阳穴和手腕,帮助母亲放松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张氏在朦胧中感觉到有人在给自己敷额头,还有一双温暖的手在轻轻按摩自己的手腕,她缓缓睁开眼,看到女儿忙碌的身影,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清儿,辛苦你了……都是娘没用,没能保护好你……”

“娘,您别这么说,是女儿不好,以前让您受了那么多委屈。”苏婉清握住母亲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会好好照顾您,再也不会让您受委屈了。粥马上就熬好了,您喝了粥,再把药喝了,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张氏点点头,靠在枕头上,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她能感觉到,女儿好像变了,变得比以前坚强、懂事了,再也不是那个只会默默流泪的软性子了。

不一会儿,粥和药都熬好了。苏婉清先盛了一碗粥,吹凉后,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喝。糙米熬的粥软糯香甜,张氏喝了几口,感觉胃里舒服多了,精神也好了一些。接着,苏婉清又把药端过来,小心地喂母亲喝下。药很苦,但张氏没有皱眉,一口气喝了下去——她知道,这药是女儿好不容易买来的,是她活下去的希望。

喂母亲喝完粥和药后,苏婉清才端起剩下的粥,匆匆吃了几口。她实在是太饿了,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还没正经吃过一顿饭。粥虽然简单,但她却觉得格外香甜——这是她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属于她的新生活的开始。

吃完饭后,苏婉清坐在炕边,陪着母亲说话。张氏的精神好了一些,开始断断续续地跟苏婉清说起家里的事。从母亲的话语中,苏婉清得知,原主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为了给原主找个好归宿,母亲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把自己的陪嫁银子都给了周文远,让他去读书考功名。可没想到,周文远考上秀才后,就立刻变了心,嫌弃原主无子,还说她克家,非要休了她。

原主性子懦弱,被周家人欺负得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这次周文远要休她,她又气又急,一病不起,最后竟让现代的林滢占了身体。苏婉清听到这些,心里对原主充满了同情,也对周家人的无情更加愤怒——这样忘恩负义的人,迟早会得到报应。

“娘,以后咱们再也不跟周家来往了。”苏婉清握住母亲的手,坚定地说,“我会赚钱养您,让您过上好日子。”

张氏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能够撑起这个家了。

苏婉清又跟母亲聊了一会儿,见母亲有些困了,就扶着母亲躺下,让她好好休息。她自己则坐在炕边,开始整理家里的东西。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除了一口破铁锅、两个缺口的碗,还有半筐晒干的蒲公英和金银花,就再也没有别的值钱东西了。

那半筐蒲公英和金银花是原主之前挖来想卖钱的,后来因为被周家人虐待,一直没来得及卖。苏婉清看着这些草药,眼前一亮——蒲公英和金银花都是清热解毒的好药材,用来做药膳正好。她会中医,又会做药膳,不如就做药膳摆摊卖,成本低、受众广,应该能赚到钱。

她想起刚才在村里听到的议论声,村里的人大多都同情她,要是她摆摊卖药膳,应该会有人来买。而且镇上的人比村里的人更注重养生,要是能把药膳卖到镇上,生意应该会更好。

苏婉清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她决定明天一早就去镇上看看,找个合适的地方摆摊。她相信,凭着她的中医知识和做药膳的手艺,一定能赚到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就在这时,她无意间摸到了脖子上的玉佩——这是原主贴身戴了很多年的玉佩,据说是原主外婆留下的,原主一直很宝贝,就算在周家最困难的时候,也没舍得卖掉。苏婉清把玉佩拿下来,放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玉佩是淡绿色的,质地温润,上面雕刻着一些奇怪的花纹,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她把玉佩贴在脸上,一股淡淡的凉意传来,让她原本疲惫的身体,竟有了一丝力气。

“这玉佩还真是神奇。”苏婉清心里暗暗想道,把玉佩重新戴回脖子上。她不知道,这枚看似普通的玉佩,将会给她的人生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更不知道,一场围绕着灵泉、药膳、逆袭和爱情的传奇故事,即将从这个小小的农家院落,正式拉开序幕。

傍晚的时候,苏婉清又给母亲喂了一次药和粥。母亲的烧已经退了一些,咳嗽也减轻了,精神好了很多,甚至能坐起来跟她聊一会儿天了。苏婉清看着母亲的变化,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母亲能好起来,再苦再累她都愿意。

夜幕降临,青溪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苏婉清躺在母亲身边,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不会退缩。她会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立足,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让原主的遗憾得以弥补。

她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她相信,只要有这枚玉佩陪伴着她,有母亲在身边支持她,她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二天一早,苏婉清早早地起床了。她先给母亲熬了粥,喂母亲喝下后,又给母亲换了额头上的布条。母亲的烧已经基本退了,精神也好了很多,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苏婉清见母亲情况好转,心里松了一口气,决定按照昨天的计划,去镇上看看摆摊的地方。

她跟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支持她:“清儿,你去吧,娘在家里能照顾好自己。你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娘,您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苏婉清笑着说,“我中午就回来,给您带好吃的。”

她收拾好东西,又把家里的门锁紧,才提着竹篮,快步向镇上走去。青溪村离镇上不远,大概有两里路,苏婉清走了半个多小时,就看到了镇上的牌坊。镇上很热闹,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苏婉清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街上的情况,寻找合适的摆摊地点。

她沿着街道走了一会儿,发现镇东头的菜市场旁边人很多,而且大多是买菜的村民和镇上的居民,人流量大,适合摆摊。她还注意到,菜市场旁边有一家卖粥的小摊,生意很火爆,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卖药膳粥的想法。

苏婉清在菜市场旁边找了一个空位,放下竹篮,开始整理东西。她带来了一些晒干的蒲公英和金银花,还有昨天买的糙米,准备先做一锅蒲公英金银花粥试试水。她刚把东西摆好,就有几个路过的村民好奇地围了过来,问道:“姑娘,你这是卖什么的?”

“我这是卖药膳粥的,蒲公英金银花粥,能清热解毒,养胃健脾,大家可以尝尝。”苏婉清笑着说,态度热情又亲切。

村民们听了,都有些好奇。有人问道:“药膳粥?是什么味道啊?贵不贵啊?”

“味道很好,有淡淡的草药香,一点都不苦。”苏婉清说,“一碗粥五文钱,很便宜的。大家要是不放心,可以先尝一口,觉得好吃再买。”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个小碗,盛了一点粥,递给旁边的一位大妈。大妈接过碗,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嗯,这粥真不错,淡淡的香味,喝了胃里很舒服。给我来一碗。”

“好嘞!”苏婉清高兴地说,立刻给大妈盛了一碗粥。

有了第一个顾客,接下来的生意就好做了。大家见大妈说好吃,都纷纷围过来买粥。苏婉清手脚麻利地给大家盛粥,一边忙一边跟大家聊天,介绍药膳粥的好处。不一会儿,一锅粥就卖完了,她算了算,竟然赚了五十文钱——这比她预想的还要好。

苏婉清心里很高兴,决定明天多做一些粥,再增加几种药膳,比如红枣枸杞粥、百合莲子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她收拾好东西,在镇上买了一些红枣、枸杞和百合,又给母亲买了一块桂花糕,才提着竹篮,开开心心地回了家。

回到家,苏婉清把赚来的五十文钱交给母亲,又把桂花糕递给母亲:“娘,您尝尝,这是我给您买的桂花糕。我今天卖药膳粥赚了五十文钱,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张氏看着手里的钱和桂花糕,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哽咽着说:“好,好,清儿长大了,能赚钱了。娘为你高兴。”

苏婉清扶着母亲,笑着说:“娘,您别难过,以后我会经常给您买好吃的。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她知道,这只是她事业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定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而那枚贴身佩戴的玉佩,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