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 > 第102章 晒谷场上传农技,妇孺皆学促增收

第102章:晒谷场上传农技,妇孺皆学促增收

初冬的暖阳驱散了晨寒,村西的晒谷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几根木柱上绑着麻绳,挂满了新鲜的药材样本——有带着绒毛的蒲公英、黄白相间的金银花苞,还有断面泛着淡黄色纹理的黄芪。场中央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几本翻旧的药书,还有一捆晒干的艾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这是苏婉清为村民们准备的“药材种植培训课”,也是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技术教学。

辰时刚过,村民们就陆续赶来,有扛着锄头的壮年汉子,有挎着竹篮的中年妇女,还有几个背着小书包的半大孩子——他们是跟着家里长辈来“旁听”的,也想学着辨认药材。李大叔来得最早,他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前排,手里还拿着上次苏婉清给的“种植手册”,边角已经被翻得卷起。“婉清姑娘,我上次种的黄芪,有几株叶子发黄,是不是缺肥了?”他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提问,眼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苏婉清笑着递给他一片黄芪叶子样本,解释道:“李大叔,您看这两片叶子——这片发黄的,叶脉还是绿的,是浇水多了闷根;要是叶脉也黄了,才是缺肥。咱们种黄芪,得见干见湿,土表发白了再浇水,一次浇透,别积在根部。”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样本上的叶脉,清晰明了,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懂。

巳时整,培训课正式开始。苏婉清站在长桌前,身后的木柱上挂着一张手绘的“药材生长周期图”,从种苗到成熟,每一步都画得栩栩如生。“今天咱们主要学三件事:一是怎么辨认真假药材,避免买到假货;二是怎么防治常见的病虫害,不用有毒的农药;三是怎么判断采收时机,早了晚了都影响品质。”她的声音清亮,透过晒谷场的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讲“药材识别”时,苏婉清拿出两截黄芪根茎,放在桌上对比:“大家看,真黄芪的断面有放射状的纹理,像太阳的光芒,闻着有淡淡的豆腥味;假黄芪断面是平的,没有纹理,还带着酸味。咱们买种苗时,一定要认准这种纹理,不然种出来的药材没药效,还卖不上价。”她把根茎递给前排的村民,让大家轮流传看,有人忍不住用指甲刮了刮断面,果然闻到了淡淡的豆香。

到了“病虫害防治”环节,苏婉清请来了县城药圃的老药农周伯。周伯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手里拿着一束晒干的艾草,笑着说:“咱们种药材,最怕蚜虫、红蜘蛛,其实不用买贵的农药,用艾草煮水就行。把艾草煮半个时辰,滤出的水兑水喷在叶子上,连喷三天,虫子就没了,还不影响药材品质。”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怎么煮艾草水,还特意强调“煮的时候要盖盖子,不然药效会散”。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人掏出小本子记笔记,有人用树枝在地上画示意图,连旁边的孩子都学着大人的样子,捡起一片叶子模仿“辨认药材”。张婶坐在妇女堆里,听得格外专注,她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金银花长蚜虫——去年她种的几株金银花,因为蚜虫没及时治,最后全枯萎了。“周伯,艾草水喷在金银花苞上,会不会影响花苞品质啊?”她忍不住举手提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

周伯笑着摇摇头:“不会!艾草是温性的,喷在花苞上还能让花苞更饱满。我种了三十年药材,一直用这个法子,你放心!”张婶这才松了口气,赶紧让身边的儿媳把“艾草煮水”的步骤记下来,生怕漏了一个细节。

最热闹的是“采收时机”教学环节。苏婉清让人抬来两筐金银花,一筐是未开的花苞,一筐是半开的花朵:“大家看,这筐花苞,颜色是淡绿色,捏起来硬实,晒干后能卖一百二十文一斤;这筐半开的,颜色发黄,捏着软,最多卖八十文一斤,差了四十文!所以金银花一定要在花苞未开时采,早上露水干了就动手,不然太阳一晒,花苞就开了。”她还现场演示怎么采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花苞底部,轻轻一掰就下来,不能扯着茎秆,不然会把未成熟的花苞也带下来。

几个妇女当场就学着采摘,一开始还会不小心扯断茎秆,练了几次就熟练了。张婶的儿媳学得最快,她一边摘一边说:“原来摘金银花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都是随便扯,难怪采下来的花苞总有开的,卖不上价。”

考虑到村里的妇女大多要照顾孩子、做饭,没时间参加白天的培训,苏婉清特意在午后加了一场“妇女专场”。专场里,她没讲复杂的理论,而是教大家“分批种植法”:“比如蒲公英和金银花,可以错开半个月种植,蒲公英成熟时,金银花刚长花苞,这样大家不用同时忙两头,照顾孩子的间隙就能去地里忙活。”她还根据每个妇女的家庭情况,帮她们制定个性化的种植计划——家里孩子小的,就多种蒲公英(管理简单);家里有老人帮忙的,就多种黄芪(收益高)。

王大娘家里有个三岁的孙子,平时走不开,苏婉清就建议她在院子里种几盆金银花:“花盆里的土用园土掺点腐熟的羊粪,放在窗台边晒太阳,每天浇一次水,既能照顾孙子,又能种药材,等花苞熟了,我让人上门收。”王大娘听得眼睛发亮,拉着苏婉清的手连声道谢:“婉清姑娘,你真是替我们想周到了!我还以为带孙子就没法种药材,没想到在院子里就能种!”

培训课一直持续到申时,村民们还意犹未尽,围着苏婉清和周伯问这问那。刘二拿着记满笔记的本子,凑到苏婉清身边,不好意思地说:“婉清姑娘,我之前偷懒没学好,这次记了这么多,下次肯定能种好,争取拿到奖励!”苏婉清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只要你肯学、肯干,肯定能种好!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或者找李大叔也行。”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背着学到的“技术”陆续回家,晒谷场的木柱上,还挂着没来得及收起的药材样本,在余晖里泛着柔和的光。萧墨尘帮着苏婉清收拾东西,看着她略显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心疼地说:“累了吧?今天讲了这么久,喝口水歇歇。”他递过一个水壶,里面是用灵泉稀释过的薄荷水,清冽解渴。

苏婉清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笑着说:“不累,看到大家这么认真,我心里高兴。咱们明年还要扩大种植,引进当归、党参,到时候还得再开几期培训课,教大家种新药材。”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想建个小型加工坊,教大家怎么把新鲜药材晒干、切片,这样药材能保存更久,还能卖个好价钱,村民们能多赚点。”

萧墨尘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坚定:“好,我都支持你。加工坊的选址、用料,我来帮你打理,你专心准备培训课和种苗就行。”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村庄里,传来村民们讨论药材种植的欢声笑语,连风里都透着希望的味道。

这场培训课,不仅教会了村民们实用的种植技术,更点燃了他们靠双手致富的信心。此后,每周一次的培训课成了合作社的“固定节目”,村民们的药材合格率越来越高,收入也跟着涨了起来——这为第103章里“村貌换新颜、民心归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苏婉清“兼济乡邻”的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了最温暖的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