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94章 高效规划,惊艳方案!

天刚亮,林烨已经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摊着几张纸,最上面是打印出来的《第一阶段规划草案》,边角有些卷,是他昨晚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

门被推开,二哥走进来,手里拎着一个旧水壶,衣服上还沾着土。他把水壶放在桌边,盯着那份文件看了两秒,开口就问:“这就是你说的‘比仓库大十倍’的活?”

林烨点头,拿起笔,“七点整,该说的我都写好了。”

话音刚落,大哥也到了。他背着个布包,脚步比平时快,进门就把包往桌上一放。“我把账目全理了一遍。”他说,“但你要我谈长期合作,得先告诉我到底要多少材料。”

“钢筋八千吨,水泥一万两千吨,砂石按三万方算。”林烨报出数字,眼睛没离开纸面。

大哥眉头一皱,“这量,没人敢接账期。”

“所以我们得改方案。”林烨翻开下一页,指着一张简图,“系统给了模板,我们不用从头画,但得动脑子。原来设计是五十栋楼均匀分布,现在不行。东边土质松,打地基要深,成本高。我把高层集中到西区硬土带,低层放东边,减少加固支出。”

二哥凑近看图,“那工人呢?这种分法,工序全乱了。”

“不会乱。”林烨抽出另一张纸,上面画着几条横线,“模块化施工。先把所有地基做完,再统一立框架。哪个区先完工,队伍立刻转场,不等人闲着。每栋楼用的标准件都一样,省料省工。”

大哥还是摇头,“可供应商那边……没人信咱们能一口气吃下这么大工程。”

“今天我就去谈。”林烨合上本子,“你们先做两件事。二哥带人去现场,把每个区域的土质情况标清楚,越细越好。大哥列出三家主力厂,我挨个上门,拿新方案当筹码,换三个月账期。”

二哥没动,“万一人家不认你这套呢?”

“那就让他们看看结果。”林烨站起身,把文件装进文件夹,“我们不是靠嘴说,是靠数据说话。”

三人走出办公室,天已大亮。工人们陆续到场,有人看见公告栏上贴的新表格,围过去看。林烨路过时听见一句:“这回真要干大的了。”

二哥当天下午带回勘测记录。五个人跑了六个地块,连村里老辈人都请了出来。晚上七点,他在调度台前交出一份手绘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三处风险区。

“这地方不能建高楼。”他指着一处洼地,“下面有暗流,雨季会浮土。”

林烨接过图,对照系统模型调整参数。电脑屏幕上的预算数字跳了几下,最终停在一个新数值。他记下来,没说话。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优化后的材料清单出门。第一家是县北的宏达建材,负责人姓赵,以前只接国营单位的单。林烨进去时,对方正低头看报纸。

“林老板?”赵厂长抬眼,“听说你们在搞棚改?”

“是。”林烨把文件递过去,“这是我们的初步用量和时间节点。”

赵厂长翻了几页,忽然抬头,“你这工期太紧,材料供应跟不上。”

“所以我来找您谈合作。”林烨说,“如果我们把水泥订单全部交给宏达,签三年协议,您能不能给我们三个月账期?”

“全部?”赵厂长愣住,“你确定能消化这么多?”

“能。”林烨打开手机,调出系统生成的施工节奏表,“你看,前三个月集中浇筑,每月需要三千吨以上。只要供货稳定,后续装修阶段还能继续用你们的新品防水水泥。”

赵厂长沉默片刻,“账期可以谈,但得加一条——如果中途断供,合同作废。”

“没问题。”林烨拿出笔,“我现在就签。”

第二家、第三家如法炮制。他不讲感情,只摆事实。哪家能配合节奏,他就优先锁定。三天后,三家主力厂全部达成协议,运输车队也重新排班,短途车每天往返两次,长途车提前预约进场时间。

回到工地时,大哥正在核对最后一笔砂石报价。他抬头问:“谈成了?”

“都定了。”林烨把几份协议拍在桌上,“材料链通了。”

大哥没再说话,转身进了仓库。半小时后,他拿出一份新的采购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批次到货时间和堆放位置。

二哥那边也没闲着。他组织了二十个熟手,分成五个小组,按技能分类登记。瓦工、木工、钢筋工全都编号管理,谁有证、谁需培训,一清二楚。他还拉来两个懂机械的老工人,开始调试塔吊和搅拌机的协同作业流程。

第四天清晨,林烨把所有人叫到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大图,是修改后的整体布局。他站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支黑笔。

“方案定稿了。”他说,“用地划分、楼型配置、管线排布、施工周期,全部录入系统。我们现在提交给县里,等回复。”

大哥问:“要是他们不同意呢?”

“不会。”林烨说,“我们比谁都清楚老百姓要什么。房子要结实,工期不能拖,钱还得花得明白。这套东西,别的队伍拼不出来。”

二哥看着墙上的图,低声说:“真要这么干,咱们就是全县第一个敢接这种活的私人施工队。”

“不是私人。”林烨纠正,“是‘林家建设’。名字刻上去那天,我们就不再是小班子了。”

两人没再质疑。

当天中午,林烨骑车去了县政府。办公室在三楼,走廊安静。他敲门进去,把装订好的《棚户区改造初步规划书》放在桌上。

接待的是张副局长。他翻开第一页,看到标题下方写着“预计提前三个月完工,节约财政支出一百万元”时,动作顿了一下。

他继续往下看。施工周期推演表列得清楚,每一天的人力安排、材料进场、设备调度都有据可依。成本控制模型显示总支出比预算低百分之八,且预留了应急资金池。

翻到最后一页,他抬头,“这真是你们做的?”

“我们做的。”林烨说,“数据来自实地,方案来自系统,人是我们自己配的。”

张副局长没再问,拿起电话拨了个号。“通知城建科,明天开会。”他说,“林家建设的方案通过初审,准备进入合同谈判阶段。”

林烨走出办公楼,阳光照在脸上。他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远处的工地,然后转身下楼。

自行车停在门口,车筐里还放着一份复印件。他跨上车,踩了一脚踏板。

车轮刚转动,手机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