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快穿:偏执男主与原女主拯救战 > 第71章 冰封帝心独宠爱妃 14

边关的风呼啸着,如同一群凶猛的野兽,带着刺骨的寒意,肆意地在这片土地上肆虐。萧景琰刚刚结束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事,身上的铠甲还沾染着未干的血渍,那暗红色的血迹在寒光中显得格外刺眼。

他步伐匆匆,仿佛那凛冽的寒风也无法阻挡他归家的脚步。他快步走进那座临时搭建的军帐,帐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吹灭。

萧景琰走进帐内,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卸下那沉重的铠甲,只留下一件单薄的内衬。他走到案前,缓缓坐下,案上的笔墨整齐地摆放着,仿佛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他伸出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冰冷的笔尖,指尖因为内心的思念而微微发烫。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蘸了蘸墨,然后在洁白的纸张上落下第一笔。

“音音,今日我攻克了西城。”他的笔触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决心和霸气,但在那刚劲的字迹中,却又似乎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此城一破,北狄的防线便断了大半。”他继续写道,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场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

然而,当他写到这里时,笔锋却突然一顿,仿佛被什么东西打断了思绪。他微微皱眉,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写道:“只是,这帐内空荡,竟比战场上的厮杀更让我心慌。”

他的字开始变得有些凌乱,仿佛他的心境也如同这摇曳的烛火一般,不再平静。

“我总想起御花园的月色,想起你靠在我怀中的温度。”他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若你在身边,定能帮朕暖一暖这双握剑的手。”

最后一个字落下,他的手却迟迟没有离开纸面,仿佛那纸上的字是他与音音之间唯一的联系,一旦松开,就会失去。

信纸上的文字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流淌,逐渐铺满了整张纸。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竟没有半句提及战事的艰辛与困苦,反而处处透露出对沈婉音的深深惦念。

他会细致地描绘清晨军营外的霜花,那晶莹剔透的冰晶,宛如她发间的珠饰一般璀璨夺目;他也会生动地描述夜晚巡营时所看到的星辰,那些遥远而闪耀的光点,仿佛是他对她无尽的思念在夜空中的投影;甚至,他还会略带抱怨地写道,伙房煮的粥太过粗糙,远远比不上她亲手做的甜羹那般美味可口。

自从出征以来,萧景琰每攻下一座城池,都会立刻提笔给沈婉音写一封信。有时候,这些信件只是在紧张的战报间隙中匆匆写下的几笔;而有时候,则是在深夜的营帐里,他静下心来,将满心的思念化作长篇的倾诉。每一封信都如同一个密封的宝盒,里面珍藏着他对她浓烈的爱意和牵挂,然后由最快的驿卒马不停蹄地送往京城。

而在京城的云景轩内,沈婉音正静静地坐在窗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形成一层淡淡的光晕。她手中捧着刚刚收到的信,信纸还残留着边关的丝丝凉意,但上面的文字却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她的心房。

她微笑着,指尖轻柔地划过信纸上那行“我好想你”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萧景琰写下这四个字时的心情。然后,她缓缓起身,走到案前,轻轻拿起毛笔,准备给远方的他回信。

起初,她的毛笔字写得还很生疏,笔画歪歪扭扭,像是被风吹乱的柳枝一般。每次写完一封信,她都要反复修改好几遍,才能勉强让自己满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每天都坚持回信,不断地练习着毛笔字。渐渐地,她的字迹开始变得工整起来,每一笔都显得格外有力,而且还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琰,西城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百姓们都在为你欢呼雀跃呢!”她提起笔,微笑着在信纸上写道,“今日姐姐来寻我,说她近来总是想吃酸食,我便请了太医来为她诊脉。结果,太医说姐姐有了身孕,我真的好开心啊!我想你也一定会为她感到高兴的吧。”

沈清辞的怀孕对于沈家与顾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整个顾家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而顾昀川更是对妻子呵护备至。他每天下朝后,都会立刻赶回家中陪伴沈清辞,连公务都尽量在府内处理,生怕妻子有任何闪失。

时光荏苒,十个月转瞬即逝。终于,沈清辞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顾昀川欣喜若狂,他给这个孩子取名为“顾嘉宝”,寓意着“顾家的珍宝”。这个名字不仅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深深爱意,也体现了顾家对这个新生命的珍视和期望。

顾嘉宝自幼便对沈婉音十分亲昵,尚在襁褓之中时,只要沈婉音将她抱入怀中,小家伙便会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仿佛能感受到沈婉音的温柔与关爱。就连她的亲生母亲沈清辞,在此时也只能退居其次。

沈婉音对这个外甥女更是疼爱有加,时常会带上精致的糕点前往顾府探望她。在顾府的花园里,沈婉音耐心地教导顾嘉宝辨认各种花草,还会给她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而顾嘉宝也非常喜欢听小姨讲故事,总是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

时光荏苒,顾嘉宝逐渐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从那以后,她每天都会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沈婉音的身后,嘴里不停地喊着“小姨”。那一声声稚嫩的呼喊,让沈婉音的心都化了,觉得顾嘉宝可爱极了。

说来也巧,就在顾嘉宝刚满周岁的时候,沈清辞又怀上了二胎。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欣喜不已,而沈婉音除了给家人回信和陪伴他们之外,心中最牵挂的还是远在战场的萧景琰。

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萧景琰的安危,所以经常会让贴身丫鬟朵朵去打听萧景琰的近况。朵朵深知沈婉音的担忧,每次都会安慰她说:“琰一切安好,只是偶尔会受一些轻伤,这在战场上是难免的。”然而,沈婉音心里清楚,所谓的“轻伤”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刀剑相向的巨大凶险。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萧景琰的身体状况,沈婉音下定决心要采取主动措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去拜访太医院的李太医,希望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医术知识。

当沈婉音找到李太医时,她以一种恳切而真诚的态度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李太医对沈婉音的请求感到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被她的真诚所打动。毕竟,像沈婉音这样对医术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如此诚恳的人并不常见。

李太医本来就对沈婉音的聪慧和好学精神颇为欣赏,再加上她如此诚挚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李太医开始倾尽全力地教导沈婉音医术。

沈婉音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常见的外伤处理方法,还能举一反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还巧妙地结合了自己的灵力,成功研制出了两种效果极佳的丹药——止血丹粉和消炎粉。

止血丹粉能够在瞬间止住伤口流血,而消炎粉则具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可以有效预防伤口感染。这两种丹药的效果都非常显着,让李太医对沈婉音的医术天赋赞叹不已。

李太医甚至一度想要立刻收沈婉音为徒,将自己毕生所学的医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她。然而,由于两人身份的差异,他最终还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尽管如此,李太医依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术和经验传授给了沈婉音,希望她能够在医术领域有所建树。

沈婉音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周围的喧闹而有丝毫的停顿,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帮助这些饱受战争和收成不稳定之苦的百姓们。

当她亲眼目睹百姓们因为饥饿和寒冷而面容憔悴时,她的心如同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主动去找负责农作物的工部官员,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在与工部官员的讨论中,沈婉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她提出了“分季播种”和“堆肥施肥”的建议,这些方法都是她根据记忆中的现代知识所想到的。此外,她还亲自指导工匠们制作更轻便、更高效的农具,以提高农民们的劳作效率。

然而,工部官员们对于沈婉音的建议起初并不是完全信服。他们对这些新方法持怀疑态度,担心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但是,沈婉音并没有气馁,她坚信自己的方法能够带来改变。

终于,在沈婉音的坚持下,工部官员们决定进行试种。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改良后的作物产量竟然提高了三成!这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们对沈婉音的方法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他们不仅能够吃饱饭,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卖掉,换取钱财购买新衣服。甚至,他们偶尔还能品尝到肉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沈婉音的努力和贡献。百姓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每当沈婉音出行时,他们都会自发地跪在路边,口中高呼着“音妃娘娘千岁”,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这份平静,被朵朵急促的声音打破:“音音!不好了!男主受了重伤,还把你送的药粉都给了士兵,现在伤口发炎,高烧三天都没退!主系统说,若再烧下去,就算有气运加持,也撑不住了!”

沈婉音正专注地用毛笔在纸上书写着什么,突然,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那支毛笔竟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直直地掉落在了纸张之上,墨汁瞬间晕染开来,将她刚刚写好的字全都染成了一团漆黑。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沈婉音惊愕不已,她猛地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对着空荡荡的殿内高声喊道:“暗卫!出来!”

话音未落,只见两道黑影如同鬼魅一般,瞬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这两道黑影,正是萧景琰特意派来保护她的皇家暗卫。

“娘娘有何吩咐?”暗卫们单膝跪地,齐声问道。

“立刻带我去边关!皇上有危险!”沈婉音的语速极快,仿佛生怕慢上一瞬就会耽误了大事。

她一边说着,一边迅速转身,急匆匆地去收拾自己的药箱。药箱里装着她平日里研制的各种珍贵药材和药丸,都是她为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而准备的。

“去请李太医,让他带上所有外伤药材,再备足我研制的止血粉与消炎粉,连夜出发!”沈婉音头也不回地吩咐道。

暗卫们虽然心中有些顾虑,但他们深知沈婉音的医术高明,而且她与皇上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也不敢有丝毫的迟疑,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沈婉音带着李太医和满满两车的药材,乘着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出了京城,朝着边关的方向飞奔而去。

此时的边关军营,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夜弦 —— 如今已是夜将军,正守在萧景琰的军帐外,脸上那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疤痕,在烛火下显得格外狰狞。这道疤是他斩杀敌国大将军时留下的,当时他伤得差点截肢都没哭,此刻眼眶却红得发肿。

他跟着萧景琰打了四年仗,早已看透这位帝王的矛盾 —— 杀敌时,萧景琰的眼神比他这个前杀手头领还要冷血,刀起刀落间没有半分犹豫,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件;可每次收到沈婉音的信,萧景琰都会先仔仔细细洗干净手上的血污,再用干净的帕子擦干,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眼神里的柔情能溺死人,那是独属于音妃的温度。

“将军,里面还没动静吗?” 一个年轻的士兵轻声问道,正是如今十八岁的张大。四年前他还是个十五岁的毛头小子,抱着 “保家卫国” 的年头参军,如今已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战士。

夜弦摇摇头,声音沙哑:“还烧着,医师说伤口感染太严重了。”

帐内,萧景琰躺在床上,意识模糊间还在喃喃:“药…… 给士兵…… 别浪费在朕身上……” 他身上的伤口层层叠叠,最深的一道刀伤从左肩划到腰腹,还有三支断箭留在体内,医师处理时,他连哼都没哼一声,只在听到 “药材不多” 时,固执地让把药先给年轻士兵。

这一切,都要从最后一场战事说起。

其他战败国的残余势力,纷纷投靠了最后一个敌国,兵力瞬间翻倍。萧景琰看着地图,为了不让明夏的士兵牺牲太多,竟决定独自充当诱饵,引开敌军主力,为援军争取时间。

当夜弦带着援兵赶到时,看到的是萧景琰被数十人围攻的场景 —— 他浑身是血,手中的剑已砍得卷了刃,身上插着三支箭,还中了七、八刀,却依旧死死挡在路口,没让敌军前进一步。

“皇上!” 夜弦嘶吼着冲上去,士兵们也红了眼,疯了似的杀向敌军。待将萧景琰救回军营,医师都说 “九死一生”,可萧景琰醒来的第一句话,还是让把药给年轻士兵。

“皇上待我们太好了……” 张大抹了把眼泪,“四年前我第一次上战场,腿被箭射穿,是皇上亲自给我包扎,还把他的干粮分给我。他总说自己吃得多,可我明明看到,他有时候一天只喝两碗稀粥……”

不止张大,整个军营的士兵都红了眼。他们起初都怕这位冷冰冰的帝王,可相处久了才发现,萧景琰虽话少,却把他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 士兵受伤,他会亲自探望;粮草短缺,他吃的比士兵还少;遇到不肯投降的敌军,他从不让年轻士兵冲在前面。

如今胜仗虽胜,却是最后一场战,可没人笑得出来。士兵们围着军帐,低声祈祷着,连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惊扰了帐内的帝王。他们心里都清楚,明夏不能没有萧景琰,他是他们的主心骨,是比亲哥哥还亲的人。

而此时的驿道上,沈婉音正催促着暗卫快马加鞭。她怀里抱着亲手装的药粉,指尖因紧张而泛白,脑海里全是朵朵说的 “高烧不退”“九死一生”。“琰,你一定要等着我……” 她轻声呢喃,风吹起她的发丝,眼底满是焦急与坚定,“我还没给你做甜羹,还没告诉你,我好想你……”

军帐内,萧景琰又陷入了昏迷,高烧让他浑身滚烫。迷迷糊糊间,他仿佛看到了沈婉音的笑脸,听到她在耳边说 “琰,我来陪你了”。他想伸手去抱她,却怎么也抬不起手,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念着:“音音,等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