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途:青云志 > 第3章 洪流中的选择

官途:青云志 第3章 洪流中的选择

作者:十品布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5:21

收音机里的暴雨预警变成刺耳警报时,路远正用塑料布盖住档案室最后一批文件。窗外,清溪河的咆哮声已经盖过了雨声,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

路委员!龙王庙段决堤了!老徐撞开储藏室的门,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在地面汇成小溪,洪水半小时就到镇中心!

路远抓起手电筒冲进雨幕。镇政府大院乱成一团,有人抱着电脑主机狂奔,有人往公务车上扔整箱的茅酒。杨富贵的声音在嘈杂中格外刺耳:先搬会议室那套红木家具!去年花八万买的!

还有多少人没有转移?路远拦住一个抱着一摞账本的工作人员。

杨副镇说先保障公家财产......

路远夺过值班室的扩音器,跳上花坛。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流进衣领,扩音器发出刺耳的啸叫。

全体党员跟我去中心小学!妇女儿童优先转移!

人群突然安静了几秒。杨富贵挤过来,金表链在闪电下泛着冷光:路委员,你越权了!人员转移是当前的大事,组织委员管好你的党员档案就行!

一道闪电劈下,照亮了路远手中盖着党委公章的值班记录:郑书记去县里开会前明确指示,突发情况由值班领导全权处置。现在,我命令——

他的话被远处传来的闷响打断。像是千百头大象同时奔跑,大地开始颤抖。有人尖叫:洪水来了!

---

中心小学的操场已经变成一片汪洋。路远踹开被杂物堵住的校门,浑浊的洪水立刻涌到腰间。二楼窗口挤满惊恐的小脸,苏晓棠正把孩子们一个个托上屋顶。

还有多少人?

六年级二班困在音乐教室!苏晓棠的辫子散了,湿发贴在苍白的脸上,水太急,我们过不去......

路远拽过飘来的篮球架,横在两栋楼之间。洪水卷着树枝狠狠撞在他背上,他闷哼一声,牙齿咬破了嘴唇。

党员跟我上!搭人链!

十几个身影迟疑着跳进水里。老徐第一个抓住篮球架,弹疤在雨水中泛着红光。人链在洪水中摇晃,像条脆弱的绳索。路远抓住窗框时,听见教室里传来孩子的哭声。

音乐教室的门被水压卡死了。路远抡起消防斧,水流让每次挥击都像在对抗整个海洋。破门的瞬间,洪水咆哮着涌入,他抓住最近的两个孩子塞给身后的人,又返身去捞被钢琴压住腿的女孩。

老师......女孩呛着水,手指死死攥着红领巾。

钢琴在洪水中像头沉睡的巨兽。路远深吸一口气潜下去,肩膀顶住琴身时,他听见自己脊椎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琴身移动的瞬间,一股激流将他拍向墙壁,眼前炸开一片金星。

再浮出水面时,老徐已经拽走了女孩。路远瘫在窗边喘息,突然看见操场旗杆上挂着个人——杨富贵抱着装满文件的保险箱,正拼命往高处爬。

路委员!救救我!杨富贵的呼救声被雷声劈碎,我给你投票!提副科!

路远抓起救生圈正要扔,一阵更强的浪头打来。旗杆像火柴棍般折断,杨富贵和保险箱一起消失在漩涡中。

---

临时安置点设在镇外高地的粮库里。路远清点完第十七名获救群众,突然跪在地上呕吐起来。混着血丝的胃液溅在水泥地上,被雨水冲成淡红色的溪流。

36小时没吃没睡,铁人也扛不住。苏晓棠递来搪瓷缸,里面的姜汤冒着热气。她手指上缠着纱布,那是搬运孩子时被玻璃划伤的。

路远注意到角落里整齐码放的救灾物资——方便面、矿泉水、棉被,每样都贴着**局的封条。但杨富贵失踪前那通电话让他起了疑心:......对,先把批号磨掉......(有些名称审核不过,只能这样了)

苏老师,能借你手机用下吗?路远拨通了县纪委的举报电话,却只说发现一批疑似假冒救灾物资。

挂断电话,他看见苏晓棠正在给孩子们分发热牛奶。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不肯喝,非要先把牛奶给救我们的叔叔。路远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转身走进雨幕。

粮库后的树林里,几个黑影正往面包车上搬东西。路远躲在树干后,手机录像功能无声地工作着。车灯照亮了一张熟悉的脸——杨富贵的司机小李,正把印有救灾专用的帐篷递给商贩模样的人。

杨镇说了,先处理容易查的。司机点着钞票,食品留着,县里检查要做样子......

路远攥紧手机。录像证据足够清晰,但杨富贵现在生死不明,而他的靠山——那个财政厅副厅长还在位。正犹豫间,背后传来枯枝断裂的轻响。

拍得挺清楚嘛。郑卫国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雨衣下的西装依然笔挺,小路,基层有句话——有些事看见了也要装看不见。

路远沉默地把手机塞回口袋。郑卫国露出满意的微笑,转身时却听见年轻人说:郑书记,79年您在哪个部队?

高炮旅,怎么了?

老徐说,当年他们连在黄连山断粮三天,是后方高炮旅冒死空投补给。路远直视上司的眼睛,您教我的,有时候得先活下来才能做事。但有些事,活着不做就再没机会了。

郑卫国深深看了他一眼,消失在雨幕中。路远连夜把视频拷贝三份,一份寄县纪委,一份藏进老徐的党员证夹层,最后一份用防水袋密封,埋在了镇政府那棵老槐树下。

---

洪水退去的第七天,县里来了调查组。路远带着他们走访受灾群众时,省报的采访车也到了。记者小林是刚毕业的小姑娘,对着断壁残垣拍个不停。

听说您救了十七个人?小林眼睛亮晶晶的,省里正在找抗洪典型呢!

路远正给调查组指认被冲毁的河堤,闻言摇头:都是党员群众一起救的。他踢开碎石,露出下面崭新的钢筋断面——本该有手臂粗的钢筋,实际只有筷子粗细。

调查组王组长蹲下身,用指甲刮了刮钢筋截面:这是镀锌的,里面是空心的。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路远,杨富贵同志......还没找到?

路远尚未回答,远处突然传来喧哗。苏晓棠带着学生给安置点送自制贺卡,孩子们围着调查组唱起《为了谁》。小林记者抓住机会连拍数张照片,其中一张恰好抓拍到路远弯腰接过贺卡的瞬间——他袖口磨破了,露出结痂的手腕;身后是半塌的教室,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他沾着泥浆的睫毛上。

当晚的紧急党委会上,郑卫国宣布县里决定由路远临时分管救灾物资。散会后,书记留下他单独谈话:周部长托我问你,还想回组织部吗?

路远愣住了。郑卫国从抽屉里取出封信,落款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你在洪灾中的表现,有人写了内参。

回宿舍的路上,路远遇见了来送干净衣服的苏晓棠。月光下,他看见自己被洪水泡烂的衬衫,领口和袖口都细密地缝补过,针脚整齐得像排小小的誓言。

听老徐说你要走?苏晓棠的声音很轻。

路远望向远处正在清理淤泥的人群,老徐佝偻的身影在其中格外醒目。洪水带走了许多东西,却也冲出了某些被深埋的真相。

暂时不走了。他把叠好的衬衫抱在胸前,上面有阳光和皂角的香气,这里的事,还没完。

---

三天后的省报头版,路远救人的照片占了四分之一版面。标题是《新时代的脊梁》,内文提到他拒绝透露姓名。报纸被送到省委组织部周明康办公室时,这位以严厉着称的副部长盯着照片看了很久。

窗外,暴雨过后,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周明康拿起红笔在报纸上画了个圈,对秘书说:通知清溪镇,下周一我要去调研抗灾重建。

秘书离开后,周明康从保险柜取出一份档案。扉页上路远的照片还是大学毕业时拍的,酒窝在严肃的表情下若隐若现。副部长用钢笔在评语栏补上一行字:经考验,政治品质过硬。

放下笔时,他望向墙上全省地图中清溪镇的位置,轻声自语:这小子,倒是个苗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