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途:青云志 > 第1章 年轻人不懂规矩

官途:青云志 第1章 年轻人不懂规矩

作者:十品布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5:21

1997年6月3日,星期二,阴转小雨。

路远站在省委组织部七楼走廊尽头的窗前,白衬衫袖口沾着刚蹭到的墙灰。

他掏出皱巴巴的纸巾用力擦拭,却把那道灰痕抹得更开了。

二十三岁的他,在这栋建于五十年代的苏式大楼里,连呼吸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节奏。

小路!材料送过去了没有?

干部教育处副处长王志东的嗓门穿透半个走廊。

马上就去,王处!

路远小跑着回到办公室,抓起桌上那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件。

封面上全省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方案几个宋体字格外醒目,右下角标注着二字,让他每次触碰都下意识地放轻动作。

这是路远借调到省委组织部的第十七天。

作为省委党校去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他本该是党校一名小小的助教,享受一年接近四个月假期的甜蜜生活,却因为一篇发表在《党建研究》上的文章被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明康注意到。

借调手续办得飞快,快到他那个在县城中学当教导主任的父亲连夜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他从未听过的颤抖,

记住,多看多学少说话。

电梯下行时,路远对着金属门整理领口。

镜面映出一张还带着学生气的脸,单眼皮,鼻梁挺直,下颌线条像是用尺子比着画出来的。

唯一不合时宜的是左颊那道若隐若现的酒窝,让这张本该严肃的脸总带着几分稚气。

的一声,三楼到了。

走廊尽头那扇深褐色的实木门上挂着常务副部长办公室的铜牌,路远在门前站定,深吸一口气,指关节刚要落下,门却突然从里面打开。

你就是新来的借调生?

五十岁出头的周明康端着茶杯开门。

没等回答,他已经转身往屋里走,

进来吧,把门带上。

办公室比路远想象中简朴。

褪色的红木办公桌,皮面剥落的转椅,唯一显眼的是占据整面墙的书柜,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版本的党刊文件和理论着作。

窗台上摆着盆半死不活的绿萝,蔫头耷脑地垂在省直机关运动会颁发的奖杯旁边。

材料我看看。

周明康伸手。

路远急忙双手递上文件,注意到对方无名指上的老茧——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痕迹。

周明康翻页的速度快得惊人,突然在第七页停住,食指重重地点在某个段落上。

这个课程设置是谁拟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只安排四课时?你知道现在多少突发事件是因为官员不会面对媒体闹大的?

周明康的钢笔在纸上划出三道凌厉的横线,

拿回去重改,明天早上八点前放我桌上。

路远喉咙发紧:是,周部长。我马上联系党校的专家......

找什么专家?

周明康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你不就是党校的吗?大学不是学新闻的吗?自己改。记住,在组织部工作,第一课就是别把问题往外推。

走出办公室时,路远后背的衬衫已经湿透。

他没想到周明康连他的专业都记得,更没想到第一次单独汇报就挨了批评。

回到办公室,他盯着被划花的第七页发了十分钟呆,直到王志东踱步过来,带着淡淡的烟味俯身看他屏幕。

挨批了?

王处三十五六岁,是部里最年轻的副处长,总喜欢用发胶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老周就这样,越看重谁越严厉。

他拍拍路远肩膀,

晚上别走了,我请你吃食堂小灶。

---

食堂的灯光惨白得刺眼。

路远小口啜着紫菜蛋花汤,听王志东讲组织部的生存法则。

在这里,文件上一个标点错了都可能影响一个干部的命运。

王志东夹起块红烧肉,

去年干部监督处的小张,把拟提拔名单里的字漏了,导致考察程序还没走完就被人传出去,直接调去了老干局。

路远筷子顿了顿

王处,周部长为什么特意要我改媒体培训那段?

因为下周的培训班,省委赵副书记要来讲课。

王志东压低声音,

去年抗洪救灾,有个县长面对央视记者问死伤人数,居然说等统计清楚了再公布,被赵书记在全省大会上点名批评。

回到办公室已经晚上九点。

路远打开窗,初夏的风裹着梧桐絮飘进来。

书桌上摊开的《组织工作条例》旁,放着莫雨晴上周寄来的信。

信封上美国邮戳鲜艳刺眼,他至今没拆开。

毕业前那个雨夜,女友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走向机场大巴的画面,和父亲在电话里的叮嘱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混官场的人,最忌讳感情用事。

键盘敲击声持续到凌晨三点。

路远把修改好的方案打印出来,又逐字核对三遍。

当他把文件塞进周明康办公室门缝时,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

---

转机出现在培训班结业那天。

路远负责整理学员心得,发现某县委副书记的文章大段抄袭中央党校某教授的论文。

他犹豫再三,还是在汇总材料里用铅笔做了标注。

你确定?

周明康翻到那页时眉毛扬了起来,

这位可是你们校长的老同学。

路远喉结动了动,

我查过原始文献,相似度超过70%。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挂钟的滴答声。

周明康突然拿起红笔在标注旁画了个五角星。

明天开始,你跟着一处参与干部考察。

这个决定让路远正式进入了组织部的核心业务。

接下来两个月,他跟着考察组跑了七个地市,学会了从干部档案的纸张厚度判断其经历真假——那些频繁调动又总在关键时刻避开风险的档案,往往带着不该有的崭新活页夹。

九月的一个周五,路远正在整理某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材料,办公电话突然响起。

小路啊,我是老干局的李阿姨。

电话那头的声音甜得发腻,

明天上午九点,部里退休的刘部长想见见你,地址我发你呼机。

路远一头雾水,直到王志东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刘部长的孙女今年大学毕业,还没对象。

周六的茶楼包厢里,白发苍苍的老部长用审视古董的眼神打量着路远。

坐在旁边的女孩穿着鹅黄色连衣裙,打扮精致,指甲油的颜色和杯里的菊花茶一样明艳。

他不喜欢这个颜色!

小路的文章我看过,有见地。

刘部长推过来一盒中华,

我孙女学国际金融的,你们年轻人以后多交流。

这蓦然让他想到了他那决绝离去的大学女友,心里不觉一阵酸涩。

路远借口去洗手间,在走廊摸出手机打给王志东。

电话那头传来打火机咔嗒声:老刘虽然退了,但他女婿是现职的财政厅副厅长。处理好了,你转正的事......

回到包厢,路远给老人续上茶,聊起最近参与的干部考察工作。

当刘部长暗示某位亲戚正处在某厅局考察期时,路远放下茶杯,

刘老,组织部的纪律您比我清楚。

空气瞬间凝固。

女孩的筷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

周一早晨,路远发现自己的办公桌被挪到了档案室旁边。王志东一整天没和他对视,下午的全处会上,处长宣布借调期满人员考核方案时,特意强调政治敏锐性是首要标准。

周明康的秘书悄悄告诉他,老刘当天就给几个老同事打了电话。

现在部里流传的说法是,这个年轻人不懂规矩。

转正考核前夜,路远在宿舍反复修改述职报告。

呼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信息,

明天考核组组长是财政厅张副厅长。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最终删掉了准备多日的留用申请,又打上“借调期满申请调回原单位”几个字。

考核结束的当天下午,人事处副处长王启明找他谈话,

“你们这批借调人员全部留用,不过…,”

他话锋一转道,清溪镇缺个组织委员,副科级。考核组建议要你去基层锻炼。

副处长递调令时欲言又止,

那里是全省出名的贫困镇,三年换了四任书记。…

“不过…副科级…也行!…”

路远走出省部大楼时,恰暴雨倾盆而下。

他没撑伞,任凭雨水把白衬衫浇得透明。

公文包里装着明天去清溪镇的车票,和一份没有送出去的转正申请。

在街角电话亭,他拨通了父亲的号码。

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后,传来一声叹息,

记住,当官和做人一样,脊梁骨要是直的。

挂掉电话,路远发现亭子玻璃上贴着小广告,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语被雨水浸湿后格外清晰,

选择决定命运

他抹掉水雾,看见自己在玻璃上的倒影——那个带着酒窝的年轻人眼神清亮,竟有几分释然。

雨幕中,省委大院的鎏金牌匾渐渐模糊。

路远不知道,这场看似挫折的调任,将会在调任后的抗洪救灾中,成为他仕途的第一个转折点。

而清溪镇那个不起眼的组织委员岗位,正静静等待着一个年轻人用泥水、鲜血和初心,写下他青云之路的第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