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叔,你比我大了整整十八岁 > 第72章 江修撰

大叔,你比我大了整整十八岁 第72章 江修撰

作者:大小橘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7:59:05

我来回练习了几遍男子走路的姿态,便匆匆向祖父辞行。

毕竟是头一天上任,总不能让我这个新晋的小小编修头日应卯就迟到。

步至翰林院所在的街巷,但见一座青瓦粉墙的院落静静矗立。

悬山式屋顶上青瓦叠鳞,四角飞檐如大鹏展翅,雕花木格窗棂间透出淡淡墨香。

朱漆大门虚掩着,我整了整头上的方巾,轻轻推门而入。

院内的景象却与我想象中不同,虽不见喧哗,却也绝非寂然无声。

青石铺就的庭院中,不时有身着青袍的官员抱牍疾走;东厢传来激烈的辩论声,似是有人在考校某篇策论;西边廊下几位老者正在观摩一幅刚完成的山水画作,时而抚掌称妙。

穿过月洞门,正堂内更是忙碌。

有人伏案疾书,墨迹未干就被候着的书吏取走;有人捧卷苦思,将毛笔抵在下颌染出了一片墨晕;角落处几位医官正在整理药典,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我站在院中海棠树下,一时不知该往何处去。

忽见一个抱着文牍的年轻人从我身旁匆匆走过,袖口还沾着新墨。

他见我茫然四顾,略停下脚步问道:“这位同僚面生得很,可是新来的?”

我忙不迭点头称是,拱手道:“在下新补的编修,初来乍到,还望指点迷津。”

那青袍少年无暇多言,只朝北面正厅匆匆一指:“李主簿正在当值。”

话音未落已抱着成摞文牍疾步离去,袍角翻飞间带起阵阵墨香。

我整了整新换的青色官袍,朝正厅走去。

但见廊下官员们个个步履生风,经过抄手游廊时,忽闻厢房内传来激烈争辩:

“此句当用《周礼》注疏!”

“不然!《唐六典》例证更妥!”

掀帘入得正厅,满室书香扑面而来。

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主簿正伏案批阅文书,听闻脚步声头也不抬,朱笔在名册上轻轻一圈:“新来的?去典簿房领了笔墨,今日先校勘《太宗实录》第三章。”

我捧着沉甸甸的紫檀木匣退出厅堂,但见院中海棠树下,方才指路的青衣少年已与同僚围着一幅舆图争论不休。

原来这清贵之地,竟比市集还要忙上三分。

连着两日,我都埋在堆积如山的典籍文书间,连江临舟的衣角都没见着。

眼见时光流逝,心中不免焦灼——总不能真让我在这儿做个抄书吏吧?

我灵机一动,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书再度来到正厅。

那位白发主簿仍埋首在案牍之间,朱笔在纸上游走如飞。

我轻咳一声,他这才不耐地抬头,花白的眉毛拧成一团,“何事?”

我忙堆起笑脸,将手中文牍往前一送:“下官校勘舆图时,见这几处标注实在费解,特来请教主簿。”

他瞥了眼那叠半人高的文书,眉头皱得更深:“这等小事也来叨扰?新来的江修撰正在整理边关舆图,你自去问他!”

我强压住心头的雀跃,连连躬身:“不知江修撰现在何处?”

主簿执笔往东面一指:“东配殿有间独室,他最厌人扰。”说着又埋首案牍,“去时脚步放轻些,莫惊了他的思路。”

原来如此!难怪这两日遍寻不见。

我躬身退出正厅,穿过海棠盛开的庭院时,连脚步都带着轻快的节奏。

东配殿的朱漆门虚掩着,隐约可见室内悬挂的边关舆图,一道清瘦的身影正在图前凝立。

我轻叩门扉,里面传来一声带着不耐的“进”。

推门而入时,但见江临舟正立在满墙舆图前,手中朱笔悬在半空。他抬眼见我是个生面孔,眉头微蹙:“何事?”

我暗自宽慰自己:有才华的人脾气总是大些。

我将舆图在花梨木案上铺开,指着几处墨迹未干的标注:“下官校勘到云州至陇西这段,见标注与《九域志》所载有出入……”

我特意选了处他近日正在修订的边关路线。

他果然神色稍霁,俯身细看:“这是新勘定的商道。”

朱笔在图纸上划出流畅的弧线,“旧志记载的官道去年被山洪冲毁,如今商队都改走鹰嘴崖。”

他转身取来三卷不同年代的舆图铺开:“你看,早年间这里还是沼泽,前朝变成草场,如今……”

笔尖点向最新绘制的淡墨痕迹,“已是往来西域的要冲。”

我顺着他的指引望去,但见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犹如星罗棋布。

当他讲解到如何通过驼队蹄印判断沙丘移动时,日光已经偏西,但谁都没有注意到时光的流逝。

直到侍从进来点灯,他才恍然惊觉似的抬头:“你倒是个耐得住性子的。”

我将散在案几上的舆图细细卷起,理好边角,诚恳道:“今日蒙江修撰悉心指点,茅塞顿开。此刻正值晚膳时分,不若由下官做东,请修撰往大雁楼小酌几杯,聊表谢意。”

我心中算盘早已打得响亮:大雁楼是我爹名下的产业,这般安排既全了礼数,又顺道照应了自家生意,岂非两全其美?

他执笔的手未停,目光仍流连在边关地形图上:“不必费心,这些舆图今夜还需修订完毕。”

我岂肯错失良机,当即轻扯他染着墨香的袖角:“修撰且听我一言——大雁楼新聘的陇西厨子,最擅炙烤塞外羔羊。您久居边关,定能品出其中乡味。”

话音未落,已顺手将他案头那卷《西域风物志》纳入怀中,“届时正好请教此书几处关隘记载,岂不比对着孤灯枯坐更有意趣?”

暮鼓声恰从宫墙外传来,他终是无奈搁笔,被我半推半请地带出值房。

斜阳将我俩的身影拉长,投在翰林院青石阶上,俨然已成相谈甚欢的同僚模样。

我抬脚踏进大雁楼的门槛,玄铁令牌在掌中一转,恰让柜台后的老掌柜瞧了个分明。

他浑浊的眼睛骤然睁大,嘴巴张开,枯瘦的手指捏着的算盘“啪”地一声落在柜台之上。

“小……小……”老掌柜的喉结上下滚动,慌忙掀开柜台挡板迎上来,绛紫绸衫擦过高脚凳发出窸窣声响。

我径自踩着吱呀作响的松木楼梯往上走,青缎靴在第三级台阶处微微一顿:“先炙二十串羊肉串,记得撒西域孜然。”

余光瞥见老掌柜正用汗巾不住擦拭额角,便又添了句,“再温一壶梨花春。”

二楼雅座垂着竹青纱帘,我拣了临窗的梨花木八仙桌坐下。

楼下传来老掌柜压着嗓子的吩咐:“快!把新得的雪鹿肉也呈上去……”

话音未落又自觉失言,忙用咳嗽声遮掩。

晚风穿过雕花槅扇,带来后厨炙肉的焦香。我望着楼下街市渐起的灯火,指尖在刻着家徽的令牌上轻轻摩挲——这枚我爹给我的玄铁令,到底比千言万语都来得管用。

一碟碟充满了江南风味的美食端上了饭桌,我忍不住伸手拈起一只块蟹粉酥,此时正值金秋蟹肥时,浓浓的蟹黄味道实在是让人食指大动。

当我将第二块蟹粉酥递到唇边,却见江临舟望着满桌佳肴怔怔出神。

青瓷碟里的龙井虾仁碧**滴,白釉碗中的莼菜羹汤清透如镜,他却迟迟未动牙箸。

“可是菜肴不合口味?”我忍不住问道,指尖还沾着酥皮的碎屑。

他倏然回神,眸子里泛起涟漪:“非也。只是想起昔年在钱塘求学时,每日拂晓去河埠头等渔舟,就为买最先上岸的湖蟹。”

银箸轻点蟹粉酥的酥皮,“这般地道的江南风味,竟在上京得见,实在难得。”

话音未落,掌柜恰巧捧着酒壶进来布菜。

我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忙夹了片火腿煨笋放在客人碟中:“想必是厨子机缘巧合学过江南手艺。”

顺势将松子鳜鱼转到他面前,“修撰既熟悉江南味道,不妨品评这道可还正宗?”

窗外明月渐升,照见他低头尝鱼时微微颤动的睫毛。

我执起温好的花雕酒,任酒香掩去唇边笑意。我自然不会说破,这满桌佳肴的菜谱,正是我爹当年为了我娘特意让厨子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