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叔,你比我大了整整十八岁 > 第70章 辩学

大叔,你比我大了整整十八岁 第70章 辩学

作者:大小橘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7:59:05

三日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文华殿论辩之期。

这期间还听闻一桩趣事——原来那江临舟竟同时参与了武科角逐。

六叔在御书房说起时,眼底还闪着未散的惊叹。

“此子当真了得!”

他执盏的手悬在半空,“兵器考核九环全中,骑射百步穿杨,兵策推演更把几位老将军都说得心服口服。

眼看武状元唾手可得,谁知到了抗击打耐力测试时,他竟主动解下护甲径自退场。”

我疑惑地问道:“可是受伤了?”

“非也。”

六叔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汤,唇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说是要留足精神准备文华殿辩论,恐皮肉之苦损了思辨锐气。”

“所以武试他位列……”我故意拖长尾音。

“探花。”

六叔咽下口中的茶水,眯着眼微微叹息道:“若他不弃权,今日武状元游街的盛况,怕是要换个人了。”

我垂眸抚平袖口褶皱,这般懂得取舍的人物,倒让我对文华殿之辩会,更添了几分期待。

今日我与云泽早早来到文华殿,悄然隐在文华殿那十二扇翡翠屏风之后,借着屏风缝隙细观外面的情景。

但见六叔端坐于紫檀雕龙宝座之上,两侧文武百官分列而立,绛紫绯青的官袍交织如霞,皆是闻讯前来观战的朝中重臣。

晨钟初响时,殿门洞开。两道身影背着熹微晨光踏入殿内,满殿低语霎时沉寂。

但见江临舟青衫广袖随风轻动,行走间自带清逸气质,而杜怀瑾锦袍纹丝未动,玉带悬佩的姿态稳似雪中古松。

江临舟眉宇间犹带着武场未散的英气,杜怀瑾眼底则凝着经年累月的书卷沉静。

六叔执起案头和田玉镇尺轻叩,声如碎玉:“今日不论尊卑,但辩古今。”

当主考官宣布以为题时,满殿官员都屏息凝神。

杜怀瑾整了整衣冠,稳步出列。

他先是向着御座方向深深一揖,而后直起身来,声音清越洪亮:

“《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乃千古明训。”

他微微侧身面向众臣,袖袂轻扬,“孔子设教洙泗,必使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发此理,谓教人之法,当循序渐进。”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继续道:“《论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者,六艺之文;行者,躬行实践;忠信者,立身之本。三者兼备,方为完璧。”

殿外一缕清风穿堂而过,吹动他腰间佩玉的流苏。

杜怀瑾语气愈发恳切:“故臣以为,治学当如筑九层之台,必起于累土。

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

若舍经史子集而妄谈创新,犹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的声音在殿宇梁柱间回荡,几个老臣听得频频颔首。

阳光透过雕花长窗,在他青色的官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若古圣先贤笔墨间的遗韵。

我正觉得枯燥乏味,忽见江临舟振袖而起,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杜兄这番话,正好点出了当下教育的问题!”

他的手指向殿柱上雕刻的农耕图,“若是死守古籍,此刻我们该背诵《诗经·七月》,但不若请个老农来说说何时播种更为实际?”

在满堂哗然中,他拿起案头的青瓷砚台:“就像这方砚台,杜兄只关心它的形制是否符合《考工记》,我却知道景德镇的工匠早已改良了胎土配方。”

江临舟转身面向御座:“陛下,当年白起读兵书时会观察蚂蚁巢穴,王羲之练字时也会细看鹅的脖颈。”

就像鲁班造锯,不也是从寻常草木中得到启发?若只知埋头背诵,哪来后来毕昇的活字印刷,又哪来郑和的宝船远航?

可见真正的学问,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动手实践,推陈出新。”

他环视满朝文武,语气恳切:“教育最忌一成不变。

有人擅长诗文,就该让他在翰墨间徜徉;有人精通数理,就该鼓励他钻研工匠之术。

翡翠屏风后,我手中那页策论悄然滑落。

原来真正的教育,不是要把人人都塞进同一个模子,而是要让梨树结梨,桃树生桃,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那些创新的火花,往往就藏在打破常规的思考中。

六叔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杜卿引经据典,深得学问根本。然则——

他执起江临舟方才演示的青瓷砚台,墨香随动作袅袅升起,若只知守成,何来毕昇活字?若固守旧制,怎有郑和宝船?”

朕日前见将作监改良连弩,不是在《武经总要》里翻出来的,是老匠人看着兵士拉弓起茧的手掌悟出来的。”

六叔玄色的龙纹绣摆掠过案桌上的边关军报,他抽出夹在其中的弓弩图样:“他们连《武编》都不曾读全,却解了朕三年心病。”

他起身行至殿门,阳光为九重宫阙镀上金边:“杜卿可知,你背诵的《考工记》里,记载的正是当年最时新的工艺?”

目光掠过江临舟时,六叔语声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错,但若人人都只在原地夯土,何来凌云危楼?朕盼着你们既做夯土的基石,更当添砖的巧匠。”

他立在殿门金槛处,整个人浸在流光里,阳光从九重宫阙的飞檐间奔涌而来,将他玄色朝服上的金线龙纹灼成耀目的闪电。

“众卿且看,”他忽然抬手截住一束飞光,指尖在明暗交界处轻旋,“这光照得见梁上积尘,也照得见案头墨痕。破旧立新,正需要这般不管不顾的亮光。

今日朕便破一破这千年成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何必强分高下?”

侍应官正要记录的手悬在半空,朱笔墨汁滴落不知该如何下笔。

六叔执起两枚羊脂白玉令牌,“江临舟授翰林院修撰,准佩剑入值,专司新政条陈——朕要你这柄利剑,为革故鼎新开刃。”

转而将另一令牌推向杜怀瑾:“杜怀瑾任都察院御史,赐穿云笏,掌规制监察。望你如这笏板,既量得曲直,也守得方圆。”

满殿朱紫官员尚未回神,他已命人取来双鲤铜符:“即日起设清源阁,你二人每月朔望须联署呈报。江卿负责开渠引水,杜卿专司堤防加固。”

玄色龙袖扫过案头堆积的旧制典章,惊起尘埃在光束中飞舞,“这潭死水,该见见活鱼了。”

年轻的帝王负手立于丹墀之上,他望着阶下躬身的新臣——两人恰似淬火重剑与镇尺古玉,在琉璃砖地上投下截然不同的剪影。

窗外正是秋色浓稠,银杏叶扑簌簌掠过朱漆阑干。

“且看那银杏。”

六叔忽然抬手指向殿外,群臣随着明黄袖摆的指引望去,“此时零落成泥,来春化作新芽。”

指尖在虚空轻点,“朕的朝堂,既要经霜的硕果,也要待放的青胚。”

我隐在屏风后,勉强压下险些脱口而出的喝彩。

前厅百官列坐的肃穆阵仗,到底缚住了我想要拍手赞叹的冲动——既为六叔这石破天惊的“双榜首”圣裁,更为那对青年才俊精彩交辉的锋芒。

偷眼瞧向身侧的云泽,但见他凝神静气,伏在矮案上运笔如飞,墨迹在宣纸上洇开团团烟云。

许是察觉到我的目光,他忽地抬头,眼底燃着从未有过的灼灼星火,对我无声地比了个“妙极”的口型。

待前厅尘埃落定,众臣陆续散去,云泽终于搁下狼毫,将三页墨迹未干的笔记珍重收入怀中。

看着他轻抚纸张时郑重的神色,我明白,有些种子一旦落入心田,便会在岁月里长成亭亭嘉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