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 第43章 除夕惊变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第43章 除夕惊变

作者:大力小菠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6:47:23

腊月三十的潜邸,本该是红绸绕柱、爆竹盈耳的热闹模样。西跨院的廊下早早挂起了两串足有孩童手臂粗的大红灯笼,灯穗垂落,被穿堂风一吹,便轻轻晃荡,映得青石板路上的积雪都泛着暖红;窗纸上贴着春桃昨日连夜剪的“福”字,倒着贴的“福”字边角还沾着浆糊的痕迹,透着几分笨拙的喜庆;小厨房的烟囱从清晨就冒着袅袅炊烟,炖肉的醇厚香气、蒸点心的甜香混着松枝的清冽,顺着寒风飘满整个庭院,连檐角垂落的冰棱都似染上了暖意。

可这满园的热闹,却压不住金玉妍心底翻涌的不安。她坐在窗边的紫檀木椅上,手里捧着个温热的银质暖炉,目光却频频投向院门口——从清晨卯时弘历去宫里给雍正请安,到此刻日暮西沉,已经过去了近六个时辰,他还未回来。

澜翠端着个描金托盘进来,托盘上放着一壶刚温好的屠苏酒,两个白瓷酒杯,杯沿描着缠枝莲纹,精致又喜庆。见金玉妍望着宫门方向发呆,连暖炉都快凉了,澜翠忍不住轻声道:“主子,您别总站在窗边吹风,仔细冻着。四爷肯定是在宫里陪皇上说话,今日除夕,皇上身子不好,定然想多跟四爷说说话,才耽误了时辰。您看这桌上的菜,小厨房炖了一下午的松鼠鳜鱼、葱烧海参,还有您特意让做的栗子糕,都快凉了,要不您先吃点垫垫肚子?”

金玉妍缓缓回过神,伸手摸了摸桌上的白瓷盘——松鼠鳜鱼的鱼皮还带着微微的脆感,葱烧海参的酱汁凝在盘边,栗子糕的热气透过瓷盘传来,余温尚存,都是弘历平日最爱的几道菜。她原本盘算着,今日除夕,宫里因雍正身子违和,没办家宴,弘历顶多在宫里陪雍正用顿午膳,午后便能回府,两人正好一起守岁,喝杯屠苏酒,再聊聊来年的打算。可眼看天色渐暗,西边的天空染成了深紫色,宫门外还是没传来半点动静,连平日里随弘历出行的侍卫都没回来报信。

“再等等。”金玉妍拢了拢身上的兰草披风,披风边缘的银狐毛蹭过脸颊,带着柔软的暖意,心里的不安却愈发浓烈。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远处的宫墙方向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爆竹声,脆响过后,是更深的寂静,衬得潜邸像被隔绝在尘世之外,连空气都透着几分凝滞。她站起身,走到院门口,望着积雪覆盖的回廊——廊下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映在雪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却不见半个人影。

“主子,天太冷了,您还是回屋吧。”春桃拿着件厚貂皮披风追出来,想给金玉妍披上,“要不我去宫门口看看?说不定四爷正在回来的路上呢。”

“不用。”金玉妍摇头,声音有些发紧,“宫门禁卫森严,除夕夜里更是盘查得紧,你去了也进不去,反而会惹麻烦。再等等,四爷肯定快回来了。”话虽这么说,她心里却清楚,雍正的身子近来愈发糟糕,太医几乎天天进宫值守,前日甚至传出“皇上咳血”的消息,只是被弘历压了下去,没让消息外传。今日又是除夕,若是宫里真出了什么事,弘历怕是要在宫里彻夜值守,甚至……连回府的功夫都没有。

正想着,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嗒嗒嗒”的声响踏在积雪上,格外清晰,还夹杂着侍卫甲胄碰撞的“哐当”声。紧接着,院门外传来侍卫统领赵安的通报声,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四爷回府了!快开门!”

金玉妍心里一紧,连忙让春桃打开院门。门刚开,就见弘历骑着一匹乌骓马,披着件玄色貂皮大氅,风雪沾在他的发间和肩头,结成了薄薄的霜花。他的脸色苍白得吓人,连嘴唇都没了血色,平日里挺拔的脊背此刻微微佝偻着,像是扛着千斤重担。他翻身下马时,脚步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幸好赵安眼疾手快,及时扶住了他。

“四爷!”金玉妍快步上前,伸手想去接他肩上的大氅,触到他的手时,只觉得一片冰凉,像是刚从冰窖里捞出来一样,连指尖都冻得僵硬。“您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宫里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弘历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拉着她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脚步匆匆地往书房走。他的手心冰凉,却攥得极紧,像是怕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一样。进了书房,他挥了挥手,声音沙哑地对跟着的赵安和一众丫鬟说:“都退出去,守在院门口,任何人不许进来,也不许外传今日宫里的事。”

“是!”赵安等人躬身退下,书房里瞬间只剩下金玉妍和弘历两人,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弘历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撑着额头,指缝间露出的眼底满是红血丝,过了许久,才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金玉妍连忙转身去给她倒热茶,茶盏是他常用的那只青花瓷杯,她特意多放了些茶叶,又加了两颗桂圆,想让茶水更暖些。她将茶杯递到弘历手里,轻声问道:“四爷,您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到底出什么事了?是不是皇上……”

弘历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盯着杯中的茶水发呆,茶叶在热水里浮浮沉沉,他的眼神却空洞得没有焦点。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透着难以言说的沉重:“皇阿玛……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哐当”一声,金玉妍手里的银质暖炉掉在地上,炉盖摔开,里面的炭火滚了出来,落在地毯上,烫出几个小黑点。她虽然早有预料,可当弘历亲口说出这句话时,还是觉得一阵心悸,手脚瞬间冰凉。她连忙蹲下身去捡暖炉,手指却抖得厉害,连炉盖都握不住。

弘历见状,伸手将她拉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别慌,太医还在宫里守着,还在想办法。只是……”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像是难以启齿,“今日进宫,我去养心殿请安时,皇阿玛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拉着我的手,眼神里满是担忧,还有……不甘。太医偷偷拉着我说,皇阿玛的脉象已经弱得快摸不到了,气若游丝,随时可能……”

他没有说完,却重重地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像是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金玉妍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一阵酸涩——弘历虽然平日里对雍正恭敬有加,却从不轻易表露感情,可她知道,他心里对这位父皇有着深厚的孺慕之情,更有着对“储君之位”的敬畏与责任。而且,雍正若是真的驾崩,朝堂局势必将瞬间大乱,五阿哥弘昼在江南经营多年,手握漕运之利;十四王爷胤禵在西北手握兵权,又有宗室支持,两人肯定会趁机发难,夺嫡之争也会进入最激烈、最凶险的阶段,到时候,弘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

“四爷,您别太难过。”金玉妍伸出手,轻轻拍着他的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抚一只受伤的兽,“太医肯定会想办法的,皇上吉人天相,定会平安无事的。就算……就算真的出了什么事,您也不用怕,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都会陪在您身边,和您一起面对。府里的事有我和福晋打理,账目、人事、守卫,都安排得妥妥帖帖,您不用操心,只要专心应对朝堂上的事就好。”

弘历缓缓睁开眼睛,看着金玉妍,眼神里满是依赖——这种依赖,不是对妃嫔的恩宠,而是对亲近之人的全然信任。他拉过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掌心,像是在汲取温暖:“妍儿,只有你在我身边,我才能觉得安心些。今日在宫里,看着皇阿玛躺在龙床上,连呼吸都困难,我心里乱极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五弟和十四叔都在宫外盯着,养心殿外的侍卫一半是十四叔的人,连军机处的几位大臣都各怀心思,有的想投靠五阿哥,有的想等着看风向,我真怕……真怕自己撑不住,辜负了皇阿玛的托付,也护不住你和府里的人。”

“您不会撑不住的。”金玉妍打断他的话,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明亮得像是寒夜里的星光,“您是潜邸的主心骨,是皇上最看重的儿子,您自幼饱读诗书,又有江南治水、西北练兵的功绩,朝中还有张廷玉、鄂尔泰等大臣支持,您怎么会撑不住?而且,我们已经打探到了五阿哥挪用漕运银两、倒卖私货的证据,王嬷嬷的侄子还查到,五阿哥用赚来的钱买通了京郊的几个兵营;澜翠也从十四王爷府里的旧人那里得知,十四王爷在西北暗中练兵,还私藏了不少兵器,这些都是扳倒他们的利器。只要您好好利用这些证据,就能压制住他们,不让他们作乱。”

弘历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听着她条理清晰的分析,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了些。他知道金玉妍说得对,现在不是沉溺于悲伤的时候,他必须尽快冷静下来,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雍正若是驾崩,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宫禁,拿到传位诏书,然后联合朝中大臣稳定局势,再对付五阿哥和十四王爷的发难。他拉着金玉妍的手,站起身,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却多了几分坚定:“你说得对,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走,陪我喝杯屠苏酒,咱们一起守岁——今日是除夕,辞旧迎新,无论将来有什么风雨,咱们都得一起扛过去。”

金玉妍点了点头,扶着他走到桌边。桌上的菜肴虽然凉了些,却依旧精致——松鼠鳜鱼是用江南送来的新鲜鳜鱼做的,鱼皮酥脆,鱼肉鲜嫩;葱烧海参用的是关东参,泡发得恰到好处,裹着浓郁的酱汁;还有一盘栗子糕,是用新收的栗子磨成粉做的,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桂花香。金玉妍拿起酒壶,给弘历倒了杯屠苏酒,酒液呈琥珀色,带着淡淡的药香——这是她特意让小厨房酿的,加了肉桂、花椒、干姜等药材,既能驱寒,又能安神。她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将酒杯递到弘历面前。

“干杯。”弘历举起酒杯,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却有了几分笑意。

“干杯。”金玉妍也举起酒杯,两只酒杯轻轻碰撞,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像是打破了之前的沉重与压抑。

弘历喝了口屠苏酒,温热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去,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百骸,连带着心里的寒意也消散了些。他拿起筷子,夹了块松鼠鳜鱼放在嘴里,鱼肉的鲜嫩混合着酱汁的酸甜,瞬间唤醒了味蕾。他笑着说:“还是你最懂我,知道我爱吃这些。今日在宫里,御膳房做的菜再精致,也没你这里的合口味。”

“您平日里辛苦,今日除夕,自然要让您吃些顺口的。”金玉妍又夹了块海参放在他碗里,“快尝尝这个,张厨娘说,这海参是用老鸡和火腿炖了三个时辰才入味的,补身子。”

弘历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天,聊着从前的日子——那时弘历还没开始参与朝政,每日除了读书,就是陪着在院子里赏花、下棋;聊着弘历在江南查勘河道时的趣事——他说有次不小心掉进河里,差点被冲走,还是当地的渔民救了他;聊着陈格格家的小瑞——前日去东跨院,小瑞已经会喊“姨母”了,声音软软的,格外可爱。

书房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的身影,温馨而安稳。之前的沉重和担忧像是被屠苏酒的暖意驱散了,只剩下彼此陪伴的安心。不知不觉,夜色渐深,窗外的爆竹声越来越密集,此起彼伏,辞旧迎新的钟声也从远处的钟楼隐隐传来,“咚——咚——咚——”,一共十二声,浑厚而悠长,宣告着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金玉妍收拾好碗筷,对弘历说:“四爷,您累了一天了,快歇息吧。我已经让人把书房的内室收拾好了,暖炕烧得正好,您就在这儿睡,夜里若是宫里有消息,也方便应对。”

弘历点了点头,跟着金玉妍走进内室。内室的炕上铺着厚厚的貂皮褥子,被子是用江南云锦做的,柔软又暖和。他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全是宫里的事——雍正苍白的脸、太医担忧的眼神、养心殿外侍卫的动静;还有朝堂上的纷争——五阿哥的漕船、十四王爷的奏折、大臣们闪烁其词的态度。这些事像一团乱麻,缠得他头疼。

金玉妍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拿起一把蒲扇,轻轻给弘历扇着风——虽然屋里有暖炉,温度不低,但她知道弘历睡觉爱出汗,怕他热着。扇了一会儿,她见弘历还是没睡着,便轻声说:“四爷,要不我给您讲个故事吧?从前我在娘家时,额娘常给我讲草原上的故事,说草原上的雄鹰,就算遇到暴风雪,也能展翅飞翔,找到回家的路。”

弘历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金玉妍便开始讲起来,声音轻柔,像一阵春风:“从前有一只小雄鹰,刚出生不久,就遇到了暴风雪,它的巢被吹毁了,母鹰也不见了。小雄鹰很害怕,躲在岩石缝里发抖。可它知道,若是不学会飞翔,就会被冻死、饿死。于是它鼓起勇气,一次次从岩石上跳下来,就算摔得遍体鳞伤,也不放弃。后来,它终于学会了飞翔,成为了草原上最勇猛的雄鹰,就算遇到再大的暴风雪,也能从容应对……”

讲着讲着,她见弘历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眼皮也开始打架,便放轻了声音,直到最后,弘历终于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金玉妍放下蒲扇,坐在床边,看着他熟睡的脸庞——他的眉头还微微蹙着,像是在梦里也在担忧着什么,眼底的红血丝依旧清晰,让她心里一阵心疼。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爆竹声渐渐平息,天也快亮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了淡淡的鱼肚白。金玉妍趴在床边打盹,头一点一点的,睫毛轻轻颤动。突然,她被弘历的动静惊醒——他猛地睁开眼睛,呼吸急促,额头上满是冷汗,像是做了噩梦。

“四爷!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金玉妍连忙起身,伸手想去擦他额头上的汗,却被他一把抓住了手。

弘历紧紧攥着她的手,眼神里满是迷茫和恐惧,像是还没从噩梦中回过神来。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和不确定:“妍儿,你说……若是我没坐上那个位子,你会怪我吗?若是我输了,不仅会辜负皇阿玛的期望,还会让你和府里的人跟着我受苦,甚至……丢了性命。”

金玉妍愣住了,她没想到弘历会问这个问题。她看着他眼底的恐惧和不安,心里一阵酸涩——他向来是个骄傲的人,从不轻易表露脆弱,可此刻,他却像个迷路的孩子,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她反手握住他的手,眼神坚定地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四爷,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您坐上那个位子,我嫁给您,不是因为您是潜邸的四爷,也不是因为您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只是因为您是弘历。我只希望您能平安无事,希望我们能好好地在一起,在这个院子里,赏花、下棋、守岁,就像从前一样。无论您将来是潜邸的四爷,还是朝中的王爷,甚至只是一个普通人,我都会陪着您,永远不会怪您,更不会后悔嫁给您。”

弘历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紧紧地抱住金玉妍,将脸埋在她的颈窝里,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妍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些日子,我天天都在想,若是我输了怎么办?若是我保护不了你们怎么办?我怕得要命。可现在,我不怕了,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就算是刀山火海,我都能坦然面对。”

“四爷,您别想太多了。”金玉妍轻轻拍着他的背,掌心贴着他微凉的寝衣,像在安抚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您那么优秀,自小跟着太傅读书,诗词文章、骑马射箭哪样不是拔尖?后来去江南查勘河道,为百姓疏通淤堵,又去西北协助练兵,稳住边境,这些功绩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皇上更是看重您,不然也不会让您协理朝政,把养心殿的大半奏折都交给您批。朝中还有张廷玉、鄂尔泰这些老臣支持您,他们都是皇上信任的人,定会站在您这边。您放心,您一定能顺利继位的。”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后背,将早已准备好的安排一一细说,好让他彻底安心:“而且,我们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王嬷嬷的远房侄子在京中各个茶馆、酒楼当伙计,五阿哥府里的人只要出门打探消息,或是十四王爷派来的人跟京中官员接触,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前日还传回消息说,五阿哥偷偷给九门提督送了两箱黄金,想拉拢他,我们已经把证据悄悄记下来了。赵安也调好了府里的侍卫,把西跨院、正院还有存放银两的库房都加派了人手,侍卫们都配了弓箭和短刀,日夜轮班值守,连后院的角门都加了三道锁,绝不会让闲杂人等进来。”

“福晋那边也早有准备,”金玉妍的声音愈发温和,像暖炉里的炭火,一点点熨帖着弘历的心,“她让素云清点了府里的银两和粮食,把常用的银子分成了十几份,分别藏在正院的地窖和西跨院的书架暗格里,还让小厨房提前蒸了几百个馒头、烙了不少饼,用油纸包好,万一宫里出事,咱们被困在潜邸,也不愁没吃的。对了,我还让澜翠把您常用的奏折匣子、印章都收拾好了,放在书房的暗格里,钥匙就藏在您床头的木柱里,只要您一句话,随时能取出来用。”

弘历趴在她的颈窝里,听着她一桩桩、一件件细数着准备,每一件事都安排得细致妥帖,连他没考虑到的细节都被她想到了。那些压在他心头的恐惧、迷茫,像是被她温柔的话语一点点驱散,只剩下满心的暖意和安稳。他渐渐松开紧抱的手臂,抬起头,眼眶还泛着红,却已经没了之前的慌乱,眼神里多了几分清明。

“这些事,你和福晋什么时候安排的?”他伸手拂去她鬓边散落的碎发,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垂,心里一阵愧疚——他这些日子只顾着宫里的事和朝堂的纷争,竟没发现她们早已在暗中为他铺路,替他担着后宅的风雨。

“从您说五阿哥漕船不对劲的时候,我就和福晋商量着准备了。”金玉妍笑了笑,眼底映着烛火的光,像盛着两簇小小的火苗,“福晋说,‘四爷在外打拼,咱们做后宅的,不能让他分心,得把家里的事守好,让他有个安稳的退路’。我们也没敢声张,都是悄悄安排的,就怕走漏了消息,被高曦月或是其他人察觉,给您添乱。”

提到高曦月,弘历的眼神沉了沉:“说起她,今日进宫前,赵安说她院里的画春偷偷去了五阿哥府的后门,不知道在密谋什么。我本想回来问问你,结果被宫里的事绊住了。”

“这事我知道。”金玉妍点头,语气平静,“澜翠昨日就查到了,画春去五阿哥府,是给五阿哥的侧福晋送了封信,信里说咱们潜邸的侍卫换了班次,还说了您近日回府的时辰。不过您放心,澜翠已经让人在画春回来的路上把信截了,信上的内容我们都看过,没什么要紧的,就是些无关痛痒的消息——想来高曦月也是怕五阿哥那边怪罪她

之前没帮上忙,才特意送些消息讨好。”

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冷笑:“我已经让赵安把画春盯紧了,她只要再敢踏出东跨院半步,就直接扣下来问话。高曦月现在被您禁足,手里没什么权力,翻不出什么大浪,咱们现在最该提防的,还是五阿哥和十四王爷,他们手里有兵权,才是最大的威胁。”

弘历点了点头,心里彻底安定下来。他看着金玉妍,她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倦意,眼底有淡淡的青影,显然这些日子为了安排这些事,没少费心。他伸手将她揽进怀里,紧紧抱着她,声音里满是感激:“妍儿,谢谢你。若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你在,有福晋在,有你们帮我守着这个家,我才能安心去应对朝堂上的事。”

“咱们是夫妻,本就该互相扶持。”金玉妍靠在他怀里,声音轻轻的,“您不用跟我说谢谢。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天一亮您还得进宫,宫里的情况不明,您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

弘历“嗯”了一声,松开她,重新躺回床上。这一次,他没有再翻来覆去,闭上眼睛,脑海里不再是混乱的纷争,而是金玉妍和福晋为他安排的种种细节,是西跨院廊下的红灯笼,是桌上温热的屠苏酒,是身边人安稳的呼吸。渐渐地,他的呼吸变得平稳,眼底的疲惫被沉沉的睡意取代,终于睡熟了。

金玉妍坐在床边,看着他熟睡的脸庞,轻轻为他掖好被角。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了淡淡的橘红色,新的一年,就在这寂静的晨光里悄然到来。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定不会平静,雍正帝的身体随时可能出变故,五阿哥和十四王爷也不会善罢甘休,夺嫡的风暴很快就会席卷整个京城。

但她不怕。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窗缝——清晨的寒风带着雪后的清冽吹进来,却让她的头脑愈发清醒。她望着庭院里的积雪,望着廊下依旧亮着的红灯笼,心里暗暗发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她都会陪在弘历身边,和福晋一起,守好这个潜邸,守好他们的家,帮他稳住后宅,助他渡过所有难关,直到他真正站在权力的顶峰,直到所有的风波都平息。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赵安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他压低的声音:“主子,宫里来人了,说是养心殿的苏公公,有要事要见四爷,现在就在正院等着!”

金玉妍心里一紧,转头看向床上的弘历——他还在熟睡,眉头却微微蹙起,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她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门口,对赵安说:“你先去正院稳住苏公公,就说四爷刚歇下,我这就去叫他。记住,别慌,问清楚苏公公是来传旨,还是只是报信,千万不要露怯。”

“是!”赵安躬身退下。

金玉妍转身回到内室,轻轻拍了拍弘历的肩膀:“四爷,醒醒,宫里来人了,是养心殿的苏公公,有要事找您。”

弘历猛地睁开眼睛,眼底瞬间没了睡意,只剩下警惕和清醒。他迅速坐起身,一边穿衣,一边问道:“苏公公?他来干什么?是皇阿玛那边出了什么事?”

“还不清楚,赵安去正院了,我让他先问清楚情况。”金玉妍帮他系好衣袍的带子,又递过一双棉靴,“您别慌,先去正院见苏公公,听听他怎么说。无论是什么消息,咱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能应对。”

弘历点了点头,接过棉靴穿上,快步往外走。走到书房门口,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金玉妍,眼神坚定:“妍儿,等我回来。”

“我等您。”金玉妍笑着点头,眼底满是信任,“您放心去,家里有我和福晋。”

弘历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走出西跨院。晨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脚步沉稳,再也没了之前的踉跄与慌乱。金玉妍站在院门口,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握紧了手里的暖炉——新的一天开始了,风暴或许已经来临,但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定能携手渡过这除夕后的惊变,迎来属于他们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