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 第19章 家书传意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第19章 家书传意

作者:大力小菠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6:47:23

圆明园的夏末总带着股化不开的燥意。日头爬过正午的天顶,明晃晃地泼在青砖地上,连廊下那几盆精心侍弄的兰草都蔫了半边叶子,叶尖卷成了细细的筒,像是怕被这毒日头烤焦了似的。只有养心殿偏院的几株石榴树还透着精神,枝桠被沉甸甸的红果子坠得微微弯,风一吹,果子撞着叶子晃出细碎的声响,倒成了这沉闷午后唯一的动静。

弘历搁下笔时,只听得“啪嗒”一声,那支毛笔便如被抽去了筋骨一般,软绵绵地瘫倒在案几上。他的手指关节却并未随之放松,反倒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紧紧地按压在那坚硬的紫檀木案几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案几上,半幅直隶河道图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般平铺着。米白色的宣纸微微泛黄,仿佛承载了岁月的沉淀。图上,墨汁沿着笔锋晕染开来,如同一朵朵墨色的花朵在纸上绽放。然而,在“永定河决堤”这五个字旁,却有一小片灰黑色的污渍,宛如一块怎么也洗不干净的污点,突兀地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让人看了便心生烦闷。

弘历凝视着那片污渍,眉头紧紧地拧在了一起,仿佛那污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他揉了揉眉心,试图缓解一下那逐渐袭来的疲惫感。然而,眼底的淡淡血丝却出卖了他的辛劳——从卯时起,他便一直对着这张河道图,仔细研究着那些弯弯曲曲的河道标注。

“需筑新堤三丈”“应疏浚旧渠五里”……这些文字在他的眼前不断闪现,却始终无法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就像是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正当弘历感到有些烦躁的时候,李公公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他的手上端着一个描金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只白瓷碗,碗里盛着一碗冰糖雪梨。那两片鲜绿的薄荷叶漂浮在汤汁上,随着轻微的晃动,散发出阵阵甜香,与那丝丝凉意交织在一起,让这燥热的屋子顿时增添了几分清爽。

李公公见弘历的眉峰紧紧地拧着,便知道他此刻心情不佳,于是说话的声音又下意识地压低了一些:“四爷,富察福晋让人送了冰糖雪梨来。”福晋说,知道四爷近日劳心,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两个时辰,去了核的,您趁热润润喉。

弘历的目光从河道图上挪开,扫了眼那碗雪梨。汤汁清亮得能照见人影,梨肉切得匀匀的,在碗里码成好看的花形,连薄荷叶都摆得规规矩矩——就像富察氏本人,永远端庄得体,永远挑不出错处,连送碗甜汤都透着嫡福晋该有的周全。可偏偏就是这份挑不出错的周全,让他心里莫名发堵。就像宴席上摆的雕花冷盘,看着精致,却少了点让人忍不住多吃两口的热乎气。

搁着吧。他摆摆手,指尖又落回图上的永定河三个字。前几日刚接了直隶总督的奏报,永定河沿岸堤坝塌了两处,浑浊的河水漫过农田,淹了三个村子,百姓流离失所的折子堆了半尺高。皇阿玛催得紧,让他三日内拿出章程,偏下头的官员各执一词,河道总督说筑新堤方能一劳永逸,巡抚却道改河道更省民力,吵得他头都大了。

李公公把托盘轻轻放在案角,退到一旁垂手站着。眼角余光扫过案边堆着的几封信,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最上头那封是高曦月送来的,嫩粉色的信封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海棠花,针脚粗得能塞下手指头,不用拆都知道,里头准是思念四爷园里孤寂夜里难眠之类的软话,字里行间都盼着他心疼。往下是府里管事递的禀帖,牛皮纸封着,沉甸甸的,无非是本月账目已核各院下人安分的套话,读着都让人犯困。

弘历翻了两页河道图,忽然烦躁地把笔扔在案上。狼毫笔在光滑的案面上滚了两圈,墨锭跟着晃了晃,差点坠到地上,被李公公眼疾手快扑过去接住了。

四爷,要不歇会儿?李公公小心翼翼地把墨锭放回砚台里,声音放得更柔了,小的让人沏壶新茶?昨儿刚得的雨前龙井,您尝尝?

弘历没应声,指尖在案上敲着节拍,笃、笃、笃,声音在安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其实他不是累,是心里静不下来。在潜邸时虽也忙,可院里有晨起的切菜的牍牍声,有下人们扫落叶的沙沙声,哪怕是高曦月偶尔在廊下摔了茶盏的吵闹,都透着股活气。到了圆明园,四周静得只剩文书翻动的声响,连风都比潜邸冷硬些,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似的。

潜邸那边......有消息吗?他敲着案面的指尖顿了顿,忽然问了句。

李公公愣了下,赶紧回话:今早有小厮回京办事,刚从潜邸过来,说府里一切安好。青樱侧福晋前几日念叨想吃城南的糖糕,金格格听说了,特意让人跑了趟城,买了两盒送去,青樱侧福晋吃得高兴,还拉着金格格的手夸她心细呢。

弘历的指尖又顿了顿。他想起离府那日,金玉妍送他到二门,穿着件月白的素绸旗装,领口绣着几枝淡青色的兰草,鬓角簪着支素银花簪,风把她的裙摆吹得轻轻晃,像朵刚沾了露水的茉莉。那会儿高曦月在一旁红着眼眶拉他袖子,哭哭啼啼地说奴才要一直跟着四爷,她却只站在台阶下,手里捏着块素帕,轻声说:四爷路上当心,府里有我呢。

当时只觉得她懂事,没多想。这会儿听李公公提起,倒想起前几日离府前,他路过她的小院,见她蹲在蔷薇架下的花畦边,指尖捏着颗刚熟的樱桃,阳光落在她发顶,竟比旁边开得正盛的蔷薇还柔和些。她见了他,也不慌,只把装果子的小篮子往前递了递,声音软乎乎的:四爷尝尝?刚摘的,甜。

正想着,门外忽然传来侍卫的脚步声,带着点急促,不像平时那样轻手轻脚。四爷,京里递来的包裹!侍卫在门外站定,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说是金格格托母家转的,说是给您的问安信!

弘历抬眼时,李公公清楚地看见他紧绷的肩线松了松,连眼角的疲惫都淡了些。侍卫捧着个牛皮纸包进来,裹得层层叠叠,外头还缠了圈防潮的油纸,边角处沾着点干了的草屑,看着不像送信,倒像递什么要紧的物件——比高曦月用锦盒装着的信,多了几分实在。

弘历接过包裹,指尖先摸了摸油纸——不糙,是特意选的细油纸,摸上去滑溜溜的,显然是怕磨坏了里头的东西。他拆油纸时动作都慢了些,像怕扯坏了似的。拆开第一层,先掉出一小枝晒干的薄荷,青绿色的叶子蜷着,却还带着淡淡的清苦香,正是潜邸她院里窗台下种的那种——夏天她总爱摘几片泡在茶里,说。

里头是叠得齐整的信纸,用根细麻绳捆着,绳结打得小巧又结实,是姑娘家才会有的细致。弘历解绳子时,指尖竟比看河道图时稳了些。信纸是最普通的竹纸,不是高曦月爱用的洒金笺,也不是富察氏用的贡纸,边缘裁得齐整,没有毛边,看得出是用剪刀仔细剪过的。

他展开信纸,墨香先漫过来,不浓,是寻常的松烟墨味,混着点淡淡的草木香——后来才想起,那是潜邸书房窗外的艾草香,入夏时福晋让人挂的,说是,她许是在窗边写的信。

阿玛额娘安好?开头是寻常家信的调子,字迹是小楷,一笔一划都写得稳当,没有半点潦草,像她平日里做事的样子,不慌不忙。前日收到额娘寄来的绒线,浅灰色的,颜色正好,奴才让澜翠试着织了双小袜,针脚虽粗,却厚实,等天冷了给熹贵妃穿。府里近来无事,青樱侧福晋每日晨起都去园里遛弯,昨日还说园东的菊花开得早,要奴才陪着去瞧呢,瞧着瞧着就念叨四爷,说四爷往年这时候总爱摘朵黄菊簪在帽上

弘历的指尖落在两个字上。他想起前几日在潜邸下棋,她执白棋时被他逼得紧了,指尖捏着棋子顿了顿,抬头看他时眼里带着点不服气,轻声说:在棋盘上,哪有什么主子奴才。那会儿她眼里的光亮得很,像落了星子,不像写这两个字时,笔锋都收着,透着温顺。可偏偏这温顺里,又藏着点让人心暖的东西——她没忘了老夫人念叨他,还把这话写进了信里。

陈格格前几日送了个新绣的荷包来。信往下写,开始说府里的琐事了。青竹纹的,针脚比去年细多了。她红着脸说,是跟着奴才院里的小桃学的,还问奴才配不配给四爷带。奴才瞧着好,竹叶绣得有精神,就替四爷收着了,放在您常看的那本《棋谱》里,等您回来给您。

弘历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勾。他知道陈格格性子软,进府两年都没怎么敢往前凑,见了他总低着头,如今竟肯主动送荷包,想来是金玉妍在中间照拂了。他能想象出陈格格红着脸递荷包的样子,手指捏着荷包角,声音细得像蚊子哼;也能想象出金玉妍接过时,笑着说的样子——她从不是爱挑事的人,反倒总想着把身边的人往好处带,像潜邸院角的那棵老槐树,不张扬,却默默给底下的花草挡着晒。

小厨房这季的梅子熟得正好。信上忽然提了梅子,字迹似乎轻快了些,笔锋都带了点笑意。奴才照着去年额娘教的法子腌了,放了些甘草和冰糖,比去年少放了些盐——去年您说酸得牙倒,今年特意减了盐。前日尝了颗,酸中带甜,正好解腻。澜翠说要给四爷留着,就单独装了个陶罐,埋在院角的土里,土是刚松过的,不板结,等四爷回来时,刚好腌透了,汁水都浸到肉里去。

他想起去年的梅子。那会儿他刚从宫里办差回来,累得不想说话,她端着个小陶罐来书房,倒出几颗梅子递给他。酸得他皱了眉,她却笑,眼睛弯成了月牙,说酸才醒神呢,转身又端来杯温水放在他手边。那会儿他只觉得这丫头实在,不像高曦月,总爱把点心做得甜腻腻的,生怕他尝不出好,却忘了他整日看文书,嘴里正缺这口酸。

弘历捏着信纸的手指紧了紧。他知道高曦月被他禁足那几日,在院里摔了不少东西,连她额娘送来的那对玉瓶都砸了,碎片溅到廊下,还是管事偷偷让人扫了的。府里的人怕他烦心,都没敢说,她是怕他记挂,才把烦心事都滤掉了,只捡着让人宽心的话说。

听闻四爷在园里辛苦。信写到末尾,终于提了他,字迹却轻了些,像怕惊扰了什么似的。白日要查河道,夜里还要看文书,奴才听回京的小厮说,四爷瘦了些。奴才在府里一切安好,澜翠学认字进步快,昨日已经能写两个字了,就是字的宝盖头总写得歪歪的;小桃也学会给花换土了,把窗台上的茉莉养得绿油油的,今早还开了朵小花。

她写自己的事,都是些细碎的暖事:澜翠学字,小桃养花,茉莉开花。没说一句,没诉半句,就像她在潜邸时那样,安安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小天地,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像高曦月,总把挂在嘴边,却没想着给他做点实在的;也不像富察氏,总说府里安好,却忘了说些让他觉得府里真的有人念着他的小事。

四爷不必挂心府里,只安心办事便是。最后一句写得极轻,墨色都比前头淡些,像是怕写重了扰他。天热时记得让李公公沏些绿豆汤,别总喝凉茶;夜里看书别太熬着,烛火暗了就叫人换,伤眼睛。奴才一切都好,勿念。

弘历把这两个字看了许久,指尖在纸上轻轻摩挲。纸页很薄,能感受到底下桌面的纹路,就像能摸到她写这两个字时,轻轻垂着的眼睫——许是写的时候怕被人看见,还微微抿着唇,像做什么小秘密似的。哪里是,分明是怕他在外面辛苦,还要分心记挂她,才故意说得这样淡。

他把信纸凑到鼻尖闻了闻。没有高曦月信上的香粉气,甜得发腻;没有富察氏禀帖上的墨臭味,闷得慌;只有淡淡的墨香,混着那枝薄荷的清苦,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艾草香——是潜邸的味道,是他这几日在圆明园里,心里空落落时最想念的味道。心里那股憋了半日的燥意,竟像被这味道浇透了似的,慢慢散了,连带着看那河道图都觉得顺眼了些。

他想起高曦月送来的信,总写园里蚊虫多夜里睡不着,字字句句都盼着他去哄,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想起富察氏的禀帖,永远是园中安稳四爷宽心,端庄得像在交差,却少了点真心。唯独金玉妍,写的是青樱的糖糕,是陈格格的荷包,是腌在土里的梅子——是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是他在这冰冷的圆明园里,最缺的东西。

这丫头......弘历低笑一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暖意。他把信纸仔细叠成四四方方的小块,叠得和潜邸时她给他叠帕子的样子一样,边角对齐,没有半点褶皱,然后塞进贴身的荷包里——挨着心口的地方,能感受到信纸的薄和软,像揣了片刚从潜邸摘来的茉莉花瓣。

又把那枝薄荷夹进常看的《河渠志》里,夹在永定河治理那一页。薄荷的清香混着书页的霉味,竟让那些枯燥的条文都顺眼了些,仿佛看着看着,就能想起她蹲在蔷薇架下摘果子的样子。

李公公。他终于想起案角的雪梨,抬眼时眉峰已经彻底舒开了,连眼底的血丝都淡了。

李公公赶紧端过汤碗,见弘历舀了一勺送进嘴里,竟难得地赞了句:甜得正好。

他心里暗暗点头——这位金格格是真懂四爷。旁人都想着用哭闹、端庄来讨四爷的好,偏她反其道而行。知道四爷烦公事,就不拿儿女情长添乱;知道四爷念着府里,就捡着暖心事写给他;知道四爷好强,就把关心藏在里。这心思,比那些明晃晃的讨好,不知要高明多少。就像潜邸院角的那丛兰草,不声不响地开着,却在人烦的时候,送过来一缕香。

弘历喝着雪梨,目光落在窗外的石榴树上。红果子在风里晃,像潜邸院里挂着的灯笼,暖融融的。他忽然想起信里写的等四爷回来时,梅子刚好腌透了,竟有些盼着回潜邸了——盼着尝尝那少放了盐的梅子,盼着看看陈格格绣的青竹荷包,也盼着瞧一眼澜翠写得歪歪的字。

李公公。他放下汤碗,指尖在案上敲了敲,这次的声音里带了点轻快。

奴才在。

明日让人回府传句话。他顿了顿,想了想该说什么,不用太直白,她准能懂。最后只道,就说......金格格腌的梅子,本爷等着尝。

李公公赶紧应,退出去时脚步都轻快了些。他知道,这话传到潜邸,金格格准能明白——四爷不是没收到信,是把信里的话都记在心里了。这位金格格,怕是要真正走到四爷心里去了,不是靠哭闹,不是靠端庄,就靠这一封写着糖糕、荷包和梅子的信,靠这股子烟火气。

而潜邸这边,日头刚落,余晖把西厢房的窗棂染成暖黄色,像泼了碗蜜似的。金玉妍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捏着支笔,看着澜翠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廊下的茉莉开了朵小花,嫩白的瓣,凑过去闻,有淡淡的香。

澜翠握着笔,鼻尖都快贴到纸上了,写出来的字还是东倒西歪,宝盖头歪到了左边,底下的字像个小虾米。她懊恼地把笔一放:主子,这字太难写了!还是学腌梅子容易,放多少盐多少糖,尝一口就知道了。

金玉妍笑了笑,拿过她的纸,指尖在字上轻轻描了描:慢慢来。你看这字,宝盖头底下一个,意思是女子在家里,日子就安稳了。咱们在这府里,不就图个安稳吗?安稳了,才能走得远。

澜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凑近了问:主子,您说四爷能收到那封信吗?会不会路上弄丢了?或者......被高侧福晋的人截了去?

金玉妍抬眼看向院门口。暮色里,老夫人院里的灯笼亮了,昏黄的光透过树影洒过来,落在廊下的茉莉上,花瓣上还沾着傍晚浇的露水,亮晶晶的。远处传来小桃和别的丫鬟说话的声音,软乎乎的,是府里安稳的动静。

会收到的。她轻声说,语气很笃定。

她算准了的。算准了母家递信不会惹人生疑——谁会查一封从朝鲜使臣府里递来的呢?算准了弘历此刻正烦乱——那些河道图看得他头胀,正需要点软事松松心;算准了他记挂潜邸——不然不会随口问起府里的消息。

这封信不是要讨他的宠,是要让他记着:潜邸有个人,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守着日子等他,连腌梅子都算着他回来的日子。这份,比十句都管用。就像潜邸的老槐树,不用天天喊我给你挡着晒呢,可树下的花草知道,他也会知道。

风拂过茉莉,送来淡淡的香。金玉妍拿起澜翠写坏的纸,在字旁边,轻轻描了个字。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墨色晕开,像把往后的日子,都细细描进了心里。她要的从来不是一时的恩宠,是稳稳当当的。这封信,只是第一步。

廊下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落在她握着笔的手上。指尖轻动,墨色在纸上慢慢晕开,安静得像潜邸的夜,却又藏着能燎原的星火。远处,小厨房传来婆子唤吃饭了的声音,是烟火气,也是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