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 > 第71章 宫阙魅影

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 第71章 宫阙魅影

作者:云倾羡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18:13

京都的清晨,笼罩在深秋特有的薄雾之中。皇城的飞檐斗拱在雾气里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巨兽,威严而森冷。厚重的宫门次第开启,发出沉闷的声响,打破这层静谧。身着各色官袍的臣子如同汇入宫门的溪流,沿着笔直的宫道,向着象征帝国中枢的紫宸殿方向行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抑的张力,仿佛昨夜的腥风血雨尚未散尽,便已凝结成了今日朝堂上无形的冰霜。

吏部尚书值房内,沈砚清早已端坐案后。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绯红官袍,玉带束腰,乌纱端正,清俊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比平日更加沉静内敛,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昨夜清影巷的血腥与那枚金盒带来的震动,已被他完美地敛入心底最深处,不露分毫。

“大人,”那名如同影子般的黑衣人无声出现,声音压得极低,“宫门来报,户部尚书陈文举、礼部尚书李新、工部尚书李元培,三位大人联袂入宫,此刻正候在殿外,言称有紧急部务需向您当面禀奏。”

三位尚书,同时求见?

沈砚清执笔批阅奏章的手指微微一顿,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点。他并未抬头,目光依旧落在奏章上,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个寻常的消息,语气平淡无波:“哦?三位阁老倒是勤勉。所为何事?”

“陈尚书言,今岁江南秋税解送在即,漕运调度有疑难需定夺;李尚书言,冬至祭天大典仪程细目,需最后请旨核定;李工部言……”黑衣人顿了顿,声音更低,“言宫城西北角楼年久失修,恐有隐患,修缮方案及工料预算,需您过目批复。”

理由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户部管钱粮漕运,礼部掌祭祀典礼,工部负责宫室修缮,皆是职责所在,合情合理。尤其李元培,以工部修缮宫室的名义入宫,更是天衣无缝的掩护。

沈砚清嘴角勾起一丝极其细微、冷冽如冰的弧度。好一个李元培!老狐狸的尾巴,终究是按捺不住了。拉上陈文举、李新这两位同样心思深沉的老狐狸同行,既是为了壮胆,更是为了混淆视听,将他自己真正的意图,隐藏在这看似寻常的公务汇报之下。

“请三位尚书大人进来吧。”沈砚清放下朱笔,声音依旧平稳。

“是。”

不多时,值房门开。三位身着二品锦鸡绯袍的老臣鱼贯而入。户部尚书陈文举身形微胖,面团团的脸上一双小眼睛精光内蕴,脸上带着惯有的、人畜无害的和煦笑容。礼部尚书李新则清瘦矍铄,三缕长须,神情肃穆,一派端方持重的老学究模样。走在最后的工部尚书李元培,依旧是那副清癯沉稳、法令纹深刻的样子,浑浊的眼神低垂,似乎专注于脚下的方砖,唯有那微微绷紧的嘴角和袖中无意识摩挲的手指,泄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下官等,参见沈尚书!”三人齐声见礼,姿态恭敬。

“三位阁老免礼。”沈砚清抬手虚扶,脸上也恰到好处地浮起一丝温和的笑意,指了指下首的座椅,“请坐。何事如此急切,需三位联袂而来?”

陈文举率先开口,脸上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沈尚书,江南秋税解送,本应走运河主道。然今年江北水患频仍,多处河道淤塞难行,若强行转运,恐延误时日,损耗倍增。漕运总督衙门递上来几个折中的改道方案,利弊参半,下官等实在难以决断,特来请沈尚书示下。”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呈上。

沈砚清接过,并未翻看,只放在案头,微微颔首:“此事关乎国库岁入,确实紧要。待本官详阅漕督衙门的方案,再与陈尚书细细商议。”他目光转向李新,“李尚书,冬至祭天,国之大事,仪程细目可有何疑难?”

李新捋了捋长须,肃然道:“回沈尚书,仪程大体已定。唯‘燔燎’环节所用牺牲之品类、数量,礼部与太常寺略有分歧。太常寺依古制,主用牛、羊、豕三牲太牢之礼。然今北疆战事正酣,耕牛珍贵,礼部以为,当酌情减省,或可代以鹿、雉等野牲,以体恤民力,彰显陛下仁德。此议关乎礼法根本,故特来请沈尚书圣裁。”他也呈上一份奏章。

“嗯,李尚书所虑周详。”沈砚清点头,将奏章也放在案头,“祭天乃敬天法祖,礼不可废,然体恤民力亦是仁政之本。此事待本官斟酌,再禀陛下定夺。”他的应对从容不迫,滴水不漏,既未轻易表态,又显得重视其事。

最后,轮到了李元培。他缓缓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绘制精细的工图,双手奉上:“沈尚书,宫城西北‘栖凤楼’年久失修,梁柱多有虫蛀朽坏之象,瓦顶渗漏亦十分严重。前日风雨,更有檐角兽吻松动脱落,险些伤及宫人。工部勘察后,拟定此修缮方案,需更换部分主梁,重铺琉璃瓦顶,加固基座,并重塑兽吻。所需工料、匠役、工期及预算,皆详列于后。事关宫禁安危,不敢擅专,请沈尚书过目批复。”

沈砚清接过工图,目光在上面缓缓扫过。图纸标注极其详尽,用料考究,预算庞大却也算在合理范围。他看得异常认真,甚至就几处细节问了李元培几个专业问题。李元培对答如流,解释清晰,充分展现了一位老工部的深厚功底。值房内,气氛似乎回到了寻常的公务奏对。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间隙,一直面带和煦笑容、仿佛只是来陪衬的陈文举,忽然状似无意地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关切”:

“沈尚书勤于王事,夙夜匪懈,实乃我等效仿之楷模。只是……北疆战事已旷日持久,不知陛下龙体是否安泰?前方战局……可有好转之讯传来?下官等忧心如焚,日夜悬心啊。”他这话问得极其自然,仿佛只是同僚间寻常的问候,却瞬间将话题引向了最敏感的方向。

李新也适时地附和道:“陈尚书所言极是。陛下亲征,安危系于国本。北狄凶顽,不知郭帅与诸将士能否支撑?粮秣辎重,可还充足?若有需要,我等在京官员,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李元培虽然依旧垂着眼,但沈砚清敏锐地捕捉到他端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瞬,浑浊的眼眸深处也掠过一丝极力掩饰的专注。这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借陈、李二人之口,探听北疆虚实!尤其是粮草状况!野狐岭粮仓被毁的消息,显然已经让他坐立不安!

沈砚清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凝重”与“感念”:“陈尚书、李尚书拳拳之心,本官代陛下心领了。”他轻轻放下手中的工图,目光扫过三人,语气沉稳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龙体自有‘青囊’先生悉心照料,虽有小恙,然圣心坚毅,更胜往昔。北疆战事,陛下运筹帷幄,将士用命,虽时有反复,然大局尚在掌控之中。至于粮秣军资……”他微微一顿,目光若有深意地掠过李元培那张看似古井无波的脸,“陛下自有圣裁,朝廷亦在全力筹措转运。三位阁老只需恪尽职守,确保京畿安稳,后方无虞,便是对陛下、对前线将士最大的支持!”

一番话,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肯定了皇帝的坚强,又强调了战局可控,更将粮草问题轻描淡写地带过,最后落脚到“恪尽职守”上,隐含敲打之意。

陈文举和李新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恍然”和“惭愧”之色,连忙拱手:“沈尚书教训的是!是我等心忧过甚,失言了!定当谨记沈尚书教诲,恪尽职守!”

李元培也跟着放下茶杯,微微躬身,浑浊的眼中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沈尚书所言极是。下官等定当尽心竭力,稳固后方。”

“嗯。”沈砚清微微颔首,脸上重新挂起温和却疏离的笑容,“若无他事,三位阁老且先回衙署理事吧。所奏之事,本官会尽快处置。”

“下官等告退。”三人齐声应道,再次行礼,依次退出了值房。

看着三人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沈砚清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冰冷。他拿起李元培那份关于栖凤楼修缮的工图,指尖在预算数字上缓缓划过,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讥诮:“栖凤楼……李尚书,你这探路的石子,扔得倒是地方。”

退出吏部值房,三位尚书沉默地行走在长长的宫道上。陈文举和李新低声交谈着方才的奏对,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寻常的公务。李元培则刻意落后半步,微垂着头,仿佛在沉思工务细节。

行至一处通往内宫区域的岔路口,李元培脚步忽然一顿,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对着陈、李二人略带歉意地拱手道:“陈尚书、李尚书,老夫忽然想起,栖凤楼修缮一事,尚有一处关键细节需向营造司掌印太监当面确认,恐需耽搁片刻。二位请先行一步。”

陈文举和李新闻言,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只当他是老吏的谨慎,并未起疑:“李工部请便,我等先行告退。”两人拱手,继续沿着宫道向前行去。

待两人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李元培脸上的歉意瞬间褪去,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他并未转向营造司所在的方向,而是脚步一转,踏上了另一条更加僻静、通往深宫内苑的甬道。

甬道两侧宫墙高耸,光线晦暗,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木料和香灰混合的沉寂味道。巡守的禁军明显增多,甲胄森严,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李元培目不斜视,步伐沉稳,径直朝着一个方向——凤仪宫。

凤仪宫,曾经太后垂帘听政、煊赫一时的权力中心,如今却笼罩在一片死寂的落寞之中。宫门紧闭,只有两名身形高大、气息沉凝如山的金甲禁卫如同门神般矗立,眼神锐利得如同实质的刀锋。

李元培在距离宫门十步之遥处停下,整了整衣冠,对着紧闭的宫门躬身行礼,朗声道:“臣,工部尚书李元培,有紧急工务,需面禀太后娘娘请旨!烦请通传!”

声音在空旷的甬道里回荡,带着一种刻意的庄重。

宫门纹丝不动。左侧那名禁卫统领模样的将领上前一步,手按佩刀,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如同金石交击:“奉陛下严旨!太后娘娘凤体违和,需静心休养,任何人不得打扰!李尚书,请回吧!”

态度强硬,毫无转圜余地。

李元培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意外或不满,反而像是早有预料般,再次躬身,语气恭敬依旧:“既是陛下旨意,臣自当遵命。烦扰了。”说罢,他直起身,毫不犹豫地转身,沿着来路缓缓离去。整个过程,他脸上表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遗憾”。

他当然不是真的想见太后。那个被拔光了爪牙、圈养在深宫里的老妇人,早已失去了任何价值。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这看似碰壁的“求见”本身!他要让某些藏在更深处的眼睛看到,他李元培,来到了凤仪宫前,并且被陛下的禁军“拒之门外”!

这,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只有特定之人才能解读的暗号!

果然,当李元培的身影即将消失在甬道拐角处时,旁边一条更窄的、通往御花园方向的岔道上,一名身着普通宫女服饰、面容清秀的女子快步走了出来。她手中挎着一个装着新鲜花枝的竹篮,步履轻盈,仿佛只是寻常采花路过。

“李尚书请留步。”宫女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恭敬。

李元培停下脚步,转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这位姑娘是……?”

宫女微微屈膝一礼,低声道:“奴婢是兰蕙轩的洒扫宫女。方才见尚书大人在此,想起前日兰蕙轩外那处回廊的栏杆似乎有些松动,恐有隐患。不知尚书大人是否有暇,顺路去看一眼?也免得我们做下人的提心吊胆。”她的理由找得极其自然,目光清澈,看不出丝毫异样。

兰蕙轩?李元培浑浊的眼底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一闪而逝。他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唔,宫禁之地,安全第一。既是如此,老夫便随你去看看。”

“谢李尚书!”宫女面露“感激”,连忙在前引路。

两人一前一后,并未走向真正的兰蕙轩,而是七拐八绕,穿过几重垂花门和回廊,最终来到一处位置极为偏僻、靠近宫墙角落的独立小院。院门虚掩,门楣上挂着一块半旧的匾额,上书“撷芳斋”三字。这里曾是前朝某位失宠妃嫔的居所,早已荒废多年,平素罕有人至。

宫女推开院门,侧身让开:“李尚书请进,就是里面那处回廊。”

李元培迈步而入。院内杂草丛生,回廊破败,朱漆剥落,一派萧索景象。宫女并未跟入,而是警惕地守在院门外,目光扫视着四周。

李元培踏入回廊。廊内光线更加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灰尘和腐朽的气息。廊柱的阴影深处,一道身影背对着他,负手而立。那人身形颀长,穿着宫中内侍常见的靛青色常服,衣料却异常挺括精致,隐有暗纹流转。仅是一个背影,便透出一种久居人上的雍容气度,以及一种令人心悸的、深沉的阴鸷。

李元培没有丝毫犹豫,快走几步,在距离那道背影三尺之地,双膝一弯,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冰冷的、布满灰尘的石板地上!额头重重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老臣李元培,叩见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他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惶恐和一丝颤抖,与方才在沈砚清值房和在凤仪宫前的沉稳判若两人!

那道靛青色的身影并未回头,只是微微侧了侧脸,露出小半截线条冷硬的下颌。一个刻意压低了、带着金属般冰冷质感的嗓音在寂静破败的回廊中缓缓响起,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敲打在李元培的心头:

“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