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 > 第3章 粮策惊雷

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 第3章 粮策惊雷

作者:云倾羡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18:13

“诛九族”的余音如同冰冷的铁水,浇铸在含元殿的金砖之上,凝固了空气,也凝固了时间。山呼海啸般的“陛下圣明”渐渐平息,留下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死寂,和无数道惊疑不定、暗自盘算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血腥气和权力洗牌的硝烟味。

萧景琰端坐于冰冷的龙椅之上,冕旒的玉珠微微晃动,遮挡了他眼中翻涌的冰火。严荣如同一条死狗被拖出大殿时失禁的恶臭似乎还未散尽,那瘫软在地的身影,是他向这座腐朽帝国挥出的第一刀。鲜血淋漓,但还远远不够。魏安的血,还在他心头燃烧。高焕那铁青的脸和珠帘后死寂的寒意,都在无声地宣告:战争,才刚刚开始。

退朝的钟声敲响,沉闷地回荡在宫阙之间。萧景琰没有立刻返回承乾宫。他屏退了大部分随从,只留下两个新换上来的、眼神里还带着惊惧的小太监,脚步沉稳地穿过一道道深邃幽长的宫巷。目标明确——内承运库。那是皇家内库所在,一个名义上属于皇帝、实则早已被无数双手渗透掏空的宝库。

库门沉重,开启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带着陈年的灰尘气息。库内光线昏暗,高大的木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然而,本该堆满金银锭、铜钱串的区域,此刻却显得异常空旷。只有角落里堆着一些蒙尘的布匹、瓷器,以及少量成色不佳的散碎银两。几个穿着青色吏服、神色麻木的库吏跪伏在地,大气不敢出。

“陛下,此乃内库现存……清册。”一个头发花白、腰背佝偻的老库令,颤抖着双手捧上一本厚厚的、边缘磨损的册子,声音干涩沙哑。

萧景琰面无表情地接过。册页翻开,是密密麻麻的记录。他冰冷的目光快速扫过那些记载着历年进项、赏赐、开支的数字。越看,心越沉。账面上尚存的“银三十万两”,实物却寥寥无几。那些“名贵字画”、“古玩珍器”的条目下,标注着“某年某月,太后懿旨取用”、“某年某月,赏赐大将军府”……触目惊心!

指尖划过册页上一行刺目的记录:“永昌十三年,拨银十五万两,赏赐北境有功将士”。永昌十三年?正是先帝末年,北境大败,天门关险些失守的那一年!哪来的“有功将士”?这分明是巧立名目,掏空内库!

一股冰冷的怒意,混合着被彻底掏空的无力感,在他胸腔里激荡。他合上册子,动作不大,却让那老库令的身体猛地一哆嗦。

“库中实银,不足十万?”萧景琰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

“……是……是……”老库令头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冰冷的地面,“去岁南方水患,太后娘娘体恤灾民,懿旨拨付……还有……还有……”他语无伦次,不敢再说下去。

萧景琰没再追问。他缓缓踱步,手指拂过空荡荡的货架,指尖沾满了灰尘。这空旷的库房,就是此刻他处境的真实写照——一个被架空、被掏空、徒有其表的帝王。严荣的贪墨撕开了一道口子,而这内库的枯竭,则让他看清了自己真正的“家底”,少得可怜,且处处受制。

他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前线粮饷是燃眉之急,更是他立足的根本。内库已空,指望户部那群硕鼠?无异于与虎谋皮。指望太后“体恤”?那是引颈就戮!

一个大胆的、带着现代金融影子的念头,如同黑暗中的闪电,骤然劈入他混乱的脑海。他猛地停住脚步,目光落在库房角落一堆落满灰尘、但包装尚算完好的贡品茶叶上。

“传旨,”萧景琰的声音在空旷的库房里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即刻将库中所存贡品‘云雾青’、‘雪顶含翠’悉数清点封存。再传户部尚书、内府总管……还有那个专司商税的市舶司提举,一个时辰后,御书房见!”

他需要盘活这些“死物”,需要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金融奇袭!这将是他的第二刀,目标直指那些盘踞在帝国财富命脉上的吸血虫!

一个时辰后,御书房。

气氛比含元殿更加微妙。户部尚书钱益谦,一个面团团、富家翁般的老者,脸上挂着万年不变的谦恭笑容,眼神却精光内敛。内府总管孙德海,面白无须,神情恭谨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他是太后宫里的老人。市舶司提举郑通,则显得有些拘谨,他是掌管对外贸易和商税征收的实务官员,官职不高,却握有实权。

三人垂手侍立,心思各异。严荣刚刚被拿下,尸骨未寒,皇帝突然召见,还是在内库巡视之后,由不得他们不心惊。

萧景琰没有坐在宽大的御案后,而是站在悬挂的巨大舆图前,背对着他们。舆图上,大晟的疆域、山川河流、重要关隘城镇清晰可见。他的身影在巨大的地图前显得有些单薄,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北狄三十万铁骑叩关,粮秣乃第一要务。”萧景琰的声音平静地响起,没有回头,“国库空虚,内库……亦不丰盈。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解此燃眉之急?”

钱益谦立刻躬身,声音圆滑如抹了油:“陛下忧国忧民,老臣感佩!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疆转运,损耗巨大,沿途州府亦是困顿,筹措不易。为今之计,或可……或可加征秋赋,或……恳请陛下再降恩旨,暂借内库,以安军心……”他不动声色地将皮球又踢了回来,顺便还想再掏一掏皇帝那可怜巴巴的“内库”。

孙德海也连忙附和:“钱尚书所言甚是。内库……唉,去岁灾荒,太后娘娘心系黎民,耗费甚巨,如今也是捉襟见肘。陛下仁德,定不忍见将士饥寒……”

郑通则低着头,不敢轻易接话。加税?谈何容易!各地早已怨声载道。

“加赋?”萧景琰缓缓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极淡、极冷的弧度,目光如电,扫过钱益谦那张富态的脸,“钱尚书是嫌这天下的民怨还不够沸腾?还是想再给北狄可汗送一份里应外合的厚礼?”

钱益谦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冷汗“唰”地就下来了:“老臣……老臣惶恐!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内库?”萧景琰的目光转向孙德海,声音更冷,“孙总管的意思是,让朕去向太后讨要?讨要那些……早已‘体恤’出去、不知所踪的银子?”

孙德海脸色一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失言!奴婢该死!” 心中惊骇莫名,皇帝竟对内库动向了如指掌?!

“朕这里,倒有一策。” 萧景琰不再看他们,踱步到御案前,拿起一份早已拟好的、盖着鲜红玉玺的诏书。

“郑通。”

“臣在!” 市舶司提举浑身一凛,连忙上前一步。

“即日起,朕以内库所存贡茶‘云雾青’、‘雪顶含翠’为抵押,发行‘军需茶引’!” 萧景琰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凡持有此引者,可凭引于三年内,至指定官库,按引面额兑换足额贡茶!引额分为千两、五千两、万两三种。由你市舶司牵头,联合京城四大钱庄,即刻向京畿富商巨贾发售!所得银钱,扣除必要费用,尽数充作北疆军需,专款专用,由……朕亲自指派专人监管!”

“军需茶引?!” 钱益谦和孙德海同时失声惊呼,眼珠子差点瞪出来!用茶叶……当抵押借钱?!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荒诞绝伦!

郑通也懵了,但他反应更快一些,这新奇的法子虽然前所未闻,却似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强压住心头的震撼,躬身道:“陛下圣明!此策……此策别开生面!然,臣斗胆,贡茶虽好,但三年之期……富商巨贾逐利,恐……恐疑虑其兑现之期,认购或不如预期……”

“疑虑?”萧景琰冷笑一声,将手中的诏书“啪”地一声拍在案上,玉玺的印痕殷红刺目,“告诉他们,此引,以皇家内库贡品为质,以朕之玉玺为凭!三年后,若贡茶不足,朕以等额内库白银兑付!若白银亦不足……”

他的声音陡然转寒,如同数九寒冰,目光锐利如刀,刮过钱益谦和孙德海煞白的脸,最终落在郑通身上,一字一句,重若千钧:

“则以谋逆、欺君论处,凡涉事官员、钱庄、乃至其背后东主……皆——诛——九——族!”

“诛九族”三个字再次出口,带着比在含元殿时更具体的指向和血腥的威胁!如同三把冰冷的铡刀,悬在了所有可能从中作梗、上下其手之人的头顶!

钱益谦和孙德海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脸色惨白如纸。他们毫不怀疑,这位刚刚用严荣九族的血立威的少年天子,绝对说到做到!这“茶引”背后,根本不是什么商贾游戏,而是裹挟着皇权意志和血腥杀戮的催命符!

郑通更是浑身一激灵,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猛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臣!郑通!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若有一丝一毫差池,臣甘愿领受诛族之罪!”

圣旨如同惊雷,瞬间炸响了整个帝京的上层圈层。

“军需茶引?拿贡茶做抵押借钱?”

“三年兑付?还不上就诛九族?!”

“嘶……这位新天子,好狠的手段!好大的魄力!”

初闻此策,几乎所有收到风声的豪商巨贾、世家勋贵,第一反应都是荒谬、震惊、继而便是深深的疑虑和本能的抗拒。这简直是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在赌博!钱借出去容易,收回来呢?三年后皇帝认不认账?万一朝廷倒了,找谁兑去?更别说那“诛九族”的恐怖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疑虑之外,另一种情绪也在悄然滋生。

皇家贡品“云雾青”、“雪顶含翠”的名头,本身就是无价的金字招牌。这茶,向来只供皇室和顶级勋贵享用,寻常富商捧着金山也难求一两!如今,竟能凭借一张“茶引”在三年内兑换?这诱惑力,对某些痴迷风雅、渴望提升家族格调的大商贾而言,难以抗拒。

更重要的是,那鲜红刺目的玉玺大印!这代表了皇帝的信用背书!尤其在新帝刚刚以雷霆手段拿下户部侍郎、诛其九族立威之后,这份“信用”更添了几分令人胆寒的份量。他在用血淋淋的人头告诉所有人:朕说的话,就是铁律!敢质疑,敢从中作梗,严荣就是下场!

再联想到北疆岌岌可危的局势……若真让北狄破了关,他们这些依附于大晟的商贾世家,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恐惧与贪婪,疑虑与投机,在帝京的上空激烈地碰撞、交织。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汇通天下”钱庄的大掌柜,一个精瘦如猴、眼神却锐利无比的老者。他连夜召集心腹,盯着那份市舶司送来的、盖着玉玺的茶引样张和章程,沉默了足足一炷香。

“买!”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爆射,“十万两!不,二十万两!要万两面额的引!告诉郑提举,汇通天下,愿为陛下分忧,为国纾难!” 他看重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三年后的贡茶,而是新帝展现出的狠辣决断和那份玉玺背后代表的、可能重新凝聚的皇权威严!这是押注!押新帝能赢!赢了,汇通天下就是新朝的功臣,获得难以想象的商业特权!输了……他不敢想输,或者,他相信这位敢用“诛九族”来担保的皇帝,不会轻易输!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观望的风向瞬间变了。

“锦绣阁”的东主,江南丝绸巨贾,一咬牙:“买五万两!要‘雪顶含翠’的引!” 他看中的是贡茶本身的价值和那份象征意义,足以让他的家族地位再上一层楼。

紧接着,一些与军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深知北疆战事严峻性的将门世家,也暗中派人接洽。他们未必多看好这茶引,但更恐惧北狄破关后的滔天大祸。出钱,既是买一份心安,也是一种政治表态。

短短三日!

市舶司衙门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商、各大钱庄的管事、甚至是一些府邸的管家,拿着成箱的银票、抬着沉重的银箱,挤破了头。郑通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喊哑了,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亢奋。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银票、听着账房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成了!竟然真的成了!

当郑通捧着那份墨迹未干、记录着最终数额的奏疏,几乎是跑着冲进承乾宫时,萧景琰正在灯下批阅一份关于北疆布防的密报。

“陛下!陛下!” 郑通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将奏疏高高捧起,“成了!军需茶引……三日!共售得……售得纹银一百八十七万两!钱庄、商贾认购踊跃,银钱……银钱俱已入库!请陛下御览!”

一百八十七万两!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在承乾宫内炸响!侍立的小太监们无不倒抽一口冷气,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萧景琰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他缓缓抬起头,脸上并无太多激动之色,只有一种冰冷的、洞悉一切的平静。他放下笔,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疏,目光扫过那令人心跳加速的数字。

成了。第一步。

这笔钱,如同一股滚烫的岩浆,注入了帝国濒临枯竭的战争血脉。它更是他萧景琰,向这座庞大的帝国机器,注入的第一道属于他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它证明,皇权,并非完全依赖太后的垂帘和权臣的“忠心”,它本身,可以创造出撬动乾坤的力量!

“好。” 萧景琰只吐出一个字,声音平静无波。他将奏疏合上,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北疆的风雪,也看到了隐藏在帝都繁华之下的、更加汹涌的暗流。

“郑通。”

“臣在!”

“此银,即刻拨付五十万两,着可靠之人,持朕手谕,秘密前往江南粮仓充盈之地。” 萧景琰的声音低沉而冷峻,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笃定,“避开官仓,避开所有可能被‘关照’的渠道,向民间粮商,高价收购新粮!有多少,收多少!要快!要密!粮草收购后,立刻组织可靠民夫,绕开官道驿站,分多路、小批、星夜兼程,秘密运往北疆!此事,若有半分泄露……”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刺向郑通。

郑通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升起,瞬间遍布全身,连忙以头触地:“臣明白!臣以项上人头担保!若有差池,甘愿领受诛族之罪!”

“去吧。” 萧景琰挥了挥手。

郑通如蒙大赦,躬身倒退着,快步离开了承乾宫,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

殿内恢复了寂静。萧景琰重新拿起那份北疆密报,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奏疏上那个冰冷的数字——一百八十七万两。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阴影,冕旒的玉珠轻轻晃动。

钱,有了。

粮,已在路上。

但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他几乎能想象到,当这笔巨款绕过户部、绕过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手,直接砸向江南粮市时,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当那些被断了财路的硕鼠、被动了奶酪的巨贾、还有那珠帘后冰冷的视线和虎视眈眈的权臣发现这一切时……

承乾宫的空气,仿佛都因为那无声的暗涌而变得粘稠、沉重。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