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 第337章 紫宸殿议事:暗流涌动,内奸现形

七月初二的皇城,薄雾像浸了水的棉絮,黏在朱红宫墙上,连宫道旁的石狮子都蒙着一层灰扑扑的水汽。卯时刚过,养心殿的传旨太监便提着宫灯匆匆穿行,明黄色的圣旨展开时,声音裹着晨寒飘得老远:“静太妃偶感风寒,龙体违和,即日起移居长春宫静养,非诏不得探视——”

太监宣旨时,眼角的余光飞快扫过廊下的宫女太监,见没人敢抬头,才收了圣旨,脚步不停往长春宫去。可他刚转过角楼,就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嘀咕:“昨儿个还见太妃在御花园赏菊呢,怎么一夜就风寒了?”“嘘!小声点!没见传旨的公公脸都绷着?这事儿咱们少掺和!”宫里人最是精明,见了这反常的旨意,心里都揣着疑问,却个个把嘴闭得严严实实——天家的事,从来不是他们能置喙的。

辰时三刻,紫宸殿的朱漆大门缓缓推开,六部大臣鱼贯而入。殿内的龙涎香燃得正旺,烟气顺着殿顶的藻井盘旋而上,却压不住阶下众人的沉郁。皇上萧景渊端坐在龙椅上,明黄色龙袍的领口松了半寸,露出里面素色的中衣——昨夜他在养心殿看了半宿百草堂的卷宗,眼下还泛着淡淡的青黑。可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像淬了冰的刀锋,扫过阶下时,连最敢言的御史都下意识地收了收肩膀。

“今日召诸位前来,”萧景渊的声音比平日低了几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是通报太妃近况,二是议秋收漕运。南境连月暴雨,淮河大堤刚补了缺口,漕粮若误了时日,北境军饷便要断供,诸位有何良策?”

话音落,户部尚书李默第一个出列。他捧着奏本的手有些发颤——南境漕运的烂摊子压了他三个月,眼下既要应对皇上,又要防着阶下的眼线,额角的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滑:“陛下,臣以为,当即刻调拨工部匠人加固漕运河道,再从北境粮库暂调十万石粮应急,待秋收后再补回……”

李默说得分明,可阶下左侧的礼部侍郎周显,却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他的手指死死攥着朝笏,朝笏边缘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昨夜淮南王的密信还揣在怀袖里,墨迹未干的字像烧红的烙铁:“百草堂内奸败露,速寻机脱身,七月初七依计行事。”此刻他满脑子都是密信里的话,李默说的漕运、粮库,全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旁边的兵部郎中吴奎比他更慌。他的朝服袖口沾着一块墨渍——那是昨夜写回信时,手抖得厉害,墨汁洒在上面的。此刻他频频用眼角瞥周显,见周显脸色发白,心里更乱,连皇上扫过来的目光都没接住,慌忙低下头,靴底在金砖上蹭出细微的声响。

殿内围绕漕运的争论渐渐热烈,有人说该疏通河道,有人说该换走陆路,唯有萧逸辰始终站在阶下一侧,不言不动。他身着素色锦袍,领口绣着暗纹松竹,虽无官服的玉带金章,却自带一股慑人的沉静——三年前他主动卸去摄政王印时,曾在紫宸殿立誓“不涉朝政”,今日却是奉了萧景渊的密召,专为百草堂逆案而来。

“诸位稍静。”

萧逸辰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进沸水里,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他缓步走到殿中,手中托着的紫檀木盒,边缘磨出了浅淡的包浆——这是他当年摄政时用的旧物,此刻打开,明黄色绸缎衬着三样东西,在龙涎香的烟气里,透着刺目的寒意。

“陛下,诸位大人,”萧逸辰拿起那卷泛黄的绢布,展开时,绢布边缘的磨损清晰可见,“此乃昨夜玄毒司从百草堂暗格搜出的假遗诏。仿先帝笔迹仿得七分像,却漏了最关键的——先帝写‘于’字,必在末笔带个弯钩,诸位请看这绢布上的‘于’,却是直挺挺的一笔。”

他说着,将绢布递给身边的大理寺卿,卿家接过时,指尖都在颤,殿内大臣们的目光齐刷刷聚过来,有人忍不住低呼:“确实!先帝的笔迹,臣当年见过奏本,这‘于’字的弯钩绝不会错!”

不等众人消化,萧逸辰又拿起那包褐色药粉,递向太医院院判:“这是软筋散的半成品,太医院的大人该认得——此药加了曼陀罗花和乌头,若掺入禁军的早膳汤药,半个时辰内便能让将士四肢酸软,提不起兵器。”

院判接过药粉,凑近鼻尖闻了闻,脸色骤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此药霸道至极!若是禁军中招,皇城防卫便形同虚设!”

最后,萧逸辰拿起那几页皱巴巴的信纸,指尖捏着纸角,目光缓缓扫过阶下,最终落在周显与吴奎身上:“这些是李嵩等人与淮南王的通信,虽没署名,却写着‘七月初七巳时’‘禁军异动’‘三州兵马策应’——不知周侍郎、吴郎中,对此可有头绪?”

“轰”的一声,殿内像炸了锅。周显的脸瞬间白得像纸,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袖口扫过旁边的烛台,烛火晃了晃,映得他眼底的慌乱无所遁形。吴奎更是浑身发抖,手里的朝笏差点掉在地上,他猛地抬头瞪向萧逸辰,眼神里满是怨毒,却又带着几分色厉内荏——他想喝止,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萧景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声音冷得像冰:“萧爱卿不提,朕倒忘了——前日兵部奏报,三州节度使说要‘演练防秋’,可玄毒司查得,两州的粮草车,却往京畿方向动了。还有礼部,昨日递的‘淮南王入朝请安’的折子,为何偏偏选在七月初七?”

这两句话像两把锤子,狠狠砸在周显和吴奎心上。周显再也撑不住,扑通跪倒,声音发颤:“陛下明鉴!淮南王请安日期是按祖制排的,臣……臣绝无他意!三州兵马的事,那是兵部的活,臣管礼部的,哪能知晓!”

“绝无他意?”萧逸辰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另一封叠得整齐的密信,走到周显面前,将信展开,“那这封从李嵩房中搜出的密信,左下角绣的半朵山茶,又是怎么回事?”他说着,突然伸手攥住周显的手腕,扯开他的朝服衬里——雪白的绸缎上,赫然绣着一朵一模一样的半开山茶,针脚与密信上的分毫不差!

周显吓得魂飞魄散,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萧逸辰死死按住肩膀。旁边的吴奎见势不妙,转身就往殿外跑,慌乱中撞翻了殿角的香炉,香灰撒了一地,呛得人直咳嗽。可他刚迈过门槛,萧逸辰身边的护卫就如离弦之箭般扑出,一脚踹在他膝弯,吴奎“噗通”跪倒,膝盖砸在金砖上,疼得他惨叫出声。

大理寺卫上前搜身,手指刚探进吴奎的朝笏夹层,就摸出一枚青铜令牌——令牌正面刻着“淮南王府”四个篆字,背面是一只展翅的玄鸟,正是淮南王给心腹的信物!

“周显、吴奎!”萧景渊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里带着雷霆之怒,“勾结藩王,私通外兵,意图谋反,证据确凿!拿下!”

大理寺卫如狼似虎地扑上,铁链“哗啦”缠上两人的手腕,铁镣扣紧的瞬间,周显突然疯了似的哭喊:“陛下饶命!是淮南王逼我的!他说若不从,就杀了我全家!”吴奎则瘫在地上,嘴里喃喃着“完了……全完了……”,眼泪鼻涕混在一起,哪还有半分平日的体面。

两人被拖出紫宸殿时,周显的朝服被门槛勾破,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中衣——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日里锦衣玉食的侍郎,竟早已成了藩王的爪牙。殿内的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喘,连龙涎香的烟气都像是凝固了,唯有萧景渊的目光依旧平静,扫过阶下众人:“诸位无需惊慌,周、吴二人只是逆党爪牙,朕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不会让乱党祸乱朝局。”

他顿了顿,手指指向兵部尚书:“即日起,兵部密切监视三州兵马,凡有异动,即刻奏报!礼部暂停所有藩王入朝,若有奏请,一律驳回!”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齐跪倒,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心里却比金砖更凉——方才还在争论漕运的朝堂,转眼就揪出了两个内奸,谁也说不清,这紫宸殿的烟气里,还藏着多少没被掀开的秘密。

萧逸辰收起紫檀木盒,抬头看向龙椅上的萧景渊,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都读懂了彼此的意思——这不过是百草堂逆案的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紫宸殿的朝会散去时,已近午时,皇城的薄雾早已散尽,阳光透过云隙,在金砖铺就的宫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萧景渊未回后宫,径直带着萧逸辰往养心殿暖阁去,身后只留了贴身太监李德,捧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脚步轻得像猫。

暖阁里燃着一盆银丝炭,火苗舔着炭块,发出细微的“噼啪”声,驱散了殿内的寒意。萧景渊卸下龙袍外的玉带,随手递给李德,指着桌上的紫檀木盒:“把东西都摆出来,再去取玄毒司今早递的密报。”

李德全应了声“是”,手脚麻利地将盒中的假遗诏、药粉、密信一一铺开,又转身从暗格里取出一叠泛黄的纸笺——那是玄毒司连夜查探的结果,字里行间都透着血腥味。

萧逸辰拿起密信,指尖拂过“七月初七巳时”那几个字,眉头微蹙:“皇兄,淮南王选在这一日,绝非偶然。按礼制,七月初七是鹊桥节,宫中会设宴招待宗室亲眷,届时宫门守卫虽严,却因人员繁杂容易混进细作。他让周显递上请安折子,怕是想以‘入朝贺节’为名,亲自带心腹入宫。”

萧景渊端起茶杯,却没喝,只是盯着杯中的茶叶浮沉:“不止如此。玄毒司查到,三州节度使的粮草车,表面是往演练地运,实则绕了小路,此刻已到京畿百里外的落马坡。而禁军副统领赵承,昨日以‘巡查防务’为名,去了城西营——此人是吴奎的同乡,当年还是吴奎举荐入宫的。”

“赵承?”萧逸辰眼神一凛,伸手从密报里抽出一张画影图形,上面画着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此人掌管禁军西营的粮草,若他是内奸,那软筋散便有了着落——西营负责宫中早膳的采买,只需在粥桶里掺入药粉,半个时辰内,皇城半数禁军便会失去战力。”

两人正说着,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玄毒司指挥使沈砚一身玄色劲装,腰间佩着淬毒的短刃,脸上还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刚从外面查案回来。他单膝跪地,双手递上一枚铜制的令牌:“陛下,王爷,属下在周显府中暗格搜出此物,与吴奎朝笏里的令牌样式相同,但背面的玄鸟纹旁,多了一道细痕。”

萧景渊接过令牌,指尖摩挲着那道细痕,眼神沉了下去:“这是淮南王府暗卫的等级标记——有细痕的,是负责传递密信的‘青鸟卫’。周显能接触到这个层级,说明他在逆党中的位置,比我们想的更重要。”

“属下还查到,”沈砚继续汇报,声音压得极低,“昨夜有个穿太医院服饰的人,曾去周府后门送过一个锦盒,被属下的人拦下时,那人竟服毒自尽,只从他身上搜出半张药方,上面写着‘曼陀罗花三钱、乌头一钱’——正是软筋散的配方,且字迹与百草堂的药童笔录相似。”

“太医院?”萧逸辰猛地抬头,想起昨夜从百草堂搜出的药粉,“看来淮南王在太医院也安了内奸,专门帮他配制软筋散。之前李嵩招认,百草堂的暗格是‘一位姓苏的院判’让他挖的,如今看来,这位苏院判,怕是就是藏在暗处的关键人物。”

萧景渊将令牌放在桌上,手指敲击着桌面,节奏与紫宸殿上时一模一样,却透着更深的思索:“静太妃移居长春宫,虽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却也给了淮南可乘之机——长春宫地处皇城西北角,守卫相对薄弱,若他想劫持太妃做人质,或是借太妃的名义发布伪诏,那里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陛下英明,”沈砚躬身道,“属下已加派了人手,暗中守卫长春宫,同时让人盯着太医院那位苏院判的动向。只是三州兵马离京越来越近,若等到七月初七,怕是来不及布防。”

萧逸辰拿起密信,指着“三州兵马策应”几个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不必等。淮南王以为我们还在查内奸,定然想不到我们已摸清了他的计划。明日起,让兵部对外宣称‘北境匈奴异动,需调三州兵马驰援’,再派心腹将领去接管粮草,断了他们的补给——没有粮草,三州兵马便是一群散沙。”

萧景渊点点头,看向沈砚:“你即刻去办两件事:一是让玄毒司密捕苏院判,务必留活口,查清太医院里还有多少逆党;二是派人盯着赵承,若他有异动,先拿下再说,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属下遵旨!”沈砚领命,起身时脚步轻得几乎没有声响,很快便消失在暖阁外。

暖阁里只剩下萧景渊与萧逸辰,银丝炭的火苗依旧跳动,却映得两人的脸色越发凝重。萧逸辰拿起那卷假遗诏,指尖捏着绢布的边缘,声音低沉:“三年前我卸权时,曾提醒过陛下,淮南王野心不小,可惜那时朝局不稳,未能斩草除根。如今他布下这么大的局,怕是孤注一掷了。”

萧景渊端起早已凉透的茶,一饮而尽,苦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到心底:“朕何尝不知。只是静太妃是他的亲姨母,若真闹到兵戎相见,怕是会伤了宗室和气。可如今看来,他连太妃都想利用,朕也不必再留余地。”

他说着,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的那棵老槐树——树叶已开始泛黄,风一吹,便落下几片,像极了这风雨飘摇的朝局。“七月初七,朕倒要看看,淮南王这出戏,究竟能唱到几时。”

萧逸辰走到他身边,手中握着那枚青铜令牌,令牌上的玄鸟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陛下放心,臣已让人备好先帝的真迹,届时只需当众拆穿假遗诏,再拿出三州兵马通敌的证据,淮南王的阴谋,便会不攻自破。”

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再多言语——一场围绕七月初七的博弈,已然拉开序幕。而此刻的太医院后院,一个身着青色院判袍的老者,正将一封密信塞进墙缝,眼神里满是阴鸷,他不知道,玄毒司的暗探,早已在暗处盯上了他的一举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