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 第283章 云芝谷布阵记

清田改土那七天,云芝谷的人天天往田埂上跑。眼瞅着土块从板结的硬块,变成能攥出细缝的软泥,老赵夜里都要扛着锄头去田边转两圈,生怕第二天土又变回原样。直到第七天清晨,阿蛮蹲在田埂上尖叫,一群人围着那片云芝田,看着嫩绿色的芽尖顶着晨露冒出来,才敢真正松口气——这地,总算活过来了。

可萧夭没敢放松。她蹲在田边,手指戳了戳土里的芽尖,又摸了摸田埂外的土,眉头皱得紧紧的。“这土底下的灵脉还弱,外面的浊气要是渗进来,芽儿长到一半就得蔫。”她这话一出口,刚热闹起来的田埂瞬间安静了。老赵搓着手,烟袋锅子在手里转了两圈:“萧师父,那咋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苗白瞎了。”萧夭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布个阵,把灵脉护住。今天早饭过,咱们去寻阵眼。”

早饭是玉米糊糊就着腌萝卜,几个人扒拉得飞快。阿竹背着个旧背篓,里面装着粗麻布和木炭;阿蛮揣着个布口袋,里面是她昨晚连夜缝的小布袋,说是装测量的石子用;老赵更实在,扛着一捆麻绳,麻绳上每隔一段就打个结——那是去年秋收时编的,量谷子囤子用的,每丈一个结,准得很。四个人出了村,先往谷中央的空地走,那里是整个云芝谷视野最开阔的地方,站在那儿,东丘西丘、谷口山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阿竹把粗麻布往地上一铺,木炭在手里转了个圈,先画了个大圆圈:“这就是咱们云芝谷,圆得跟个筛子底似的。”接着在圆圈两侧画了两个小三角,左边写“东丘”,右边写“西丘”,北边画了道横线当谷口,南边画了几道曲线代表山崖。萧夭蹲下来,指着圆圈中心:“这里是灵泉,得标上,咱们浇地全靠它,灵脉也从这儿冒头。还有云芝田,在北边靠近谷口的地方,画个小方块,阵法得绕着田走,别伤了苗。”

阿蛮蹲在旁边,手指戳了戳东丘的三角:“还得量量丘顶到灵泉的距离,要是差太多,灵脉的气传不过去,阵就白布了。”老赵一听,扛起麻绳就往东丘走:“我来量!这绳我熟,闭着眼都能数清结。”他牵着麻绳头,阿竹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老赵走一步,阿竹就记一笔。萧夭则从怀里掏出半张泛黄的图纸,那是她娘留下的,上面用朱砂画着个环形阵,旁边写着“圆形地貌需三阵眼,分主、副、补,依灵脉节点立”。她对着眼前的地形看了看,心里有了谱——东丘离谷口近,浊气最先从那儿渗进来,灵脉的气肯定最浓,适合做主阵眼。

一上午下来,几个人跑得满头大汗。老赵的粗布褂子湿透了,贴在背上,他却顾不上擦,蹲在地上数麻绳的结:“东丘到灵泉五丈,西丘也是五丈,正好对称。”阿竹把本子递过来,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谷口宽三丈,正对着东西丘中间,山崖下有片乱石滩,没种庄稼,正好放布阵的家什。”萧夭把几个人叫到一起,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三个圈:“主阵眼放东丘顶,副阵眼放西丘顶,补阵眼放灵泉边。灵泉是灵脉的根,能把气传到另外两个阵眼,正好围成个圈,把浊气挡在外面。”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阿竹就背着个旧罗盘来了。那罗盘是从灵溪药谷带出来的,指针有点歪,前几个月在霜叶谷用过一次,校准后还能用。几个人先去东丘顶,阿竹把罗盘放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蹲在旁边盯着指针。刚开始指针晃得厉害,过了一会儿,慢慢稳定下来,朝着灵泉的方向偏了三十度,还微微发颤,像是有东西在底下推着它动。“师父!指针偏了三十度,颤得厉害,灵脉的气真浓!”阿竹兴奋得声音都变了调。

萧夭走过去,蹲下来摸了摸脚下的土。土是褐色的,捏在手里能感觉到细微的震动,那是灵脉在地下流动的动静。“就这儿,往下挖三尺。”她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老赵立刻招呼旁边的药农:“拿锄头来!小心点挖,别把底下的土给翻乱了。”接着去西丘顶,罗盘指针也朝着灵泉偏,不过只偏了二十度,颤动感也弱了些。萧夭画了个圈:“这儿挖两尺深就行,太深容易伤着灵脉。”

最后到灵泉边,阿竹把罗盘放在泉眼旁边的石头上,指针几乎笔直地指向泉眼深处,颤得最厉害,还带着水汽的湿润感。“补阵眼就定在泉眼北边三尺远,挖两尺深,别太近,免得把泉水引到坑里。”萧夭刚说完,老赵就蹲在地上量距离:“三尺,不多不少,正好。”旁边的药农们扛着锄头,开始挖坑,土块扔在旁边,一会儿就堆起了小土堆。

挖坑的时候,萧夭没闲着,带着阿竹阿蛮去选木柱。云芝谷里有片松树林,都是长了二十年的老松木,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老松木纹理密,能锁住灵脉的气,还不容易被虫蛀。”萧夭摸着树干,“砍三尺长的段,粗细得有碗口大,太细存不住气,太粗不好刻纹。”药农们拿着斧头,小心翼翼地砍,生怕把树干劈裂。有个年轻药农力气大,一斧头下去,树干裂了道缝,萧夭赶紧拦住:“慢着,顺着纹理砍,别用蛮力。”说着接过斧头,示范了一下,斧头顺着木纹下去,树干稳稳地断成一段,没一点裂纹。

刻灵纹是最费功夫的活。萧夭把母亲的图纸铺在石头上,上面画着三种灵纹:引灵纹是几条交错的线,能把灵脉的气引到木柱里;传灵纹是直线加小圆圈,能把主阵眼的气传出去;养灵纹是螺旋状的,能滋养灵脉。她先用炭笔在木柱上画好纹,然后拿起刻刀,一点一点地刻。木柱硬得很,刻刀没一会儿就钝了,老赵见状,赶紧去村里的铁匠铺,打了两把新刻刀,刀刃磨得锋利,刻起来快多了。阿竹和阿蛮也跟着学,刚开始刻得歪歪扭扭,练了几下,也慢慢有了模样。

布阵选在十五这天。按云芝谷的老规矩,十五的月亮最圆,灵脉的气也最旺。一大早,药农们就把三根木柱搬到阵眼位置。主阵眼的木柱最粗,两个人才抬得动,老赵喊着号子:“一二,起!一二,走!”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木柱放进三尺深的坑里,用土填实,阿竹拿着罗盘校准,确保木柱朝着灵泉的方向,和指针的角度一致。

接着立副阵眼的木柱,坑只有两尺深,填完土后,萧夭让人在木柱周围埋了一圈黄色的硫磺石——那是阿蛮从灵泉边捡来的,石头里带着灵脉的气。“这石头能增强灵脉的气,让副阵眼更快接到主阵眼的气。”萧夭一边埋石头,一边说。最后立补阵眼的木柱,埋的时候,萧夭特意在坑里铺了一层灵泉边的细沙:“细沙能透水,灵泉的水渗进来,能激活养灵纹。”

三个木柱都立好后,就该激活阵法了。萧夭让人打来灵泉的水,装在陶罐里。她先走到主阵眼的木柱前,舀出一碗水,慢慢浇在木柱根部,嘴里念着口诀:“以灵为引,以木为媒,环谷为盾,护我灵脉。”水刚浇下去,木柱上的引灵纹突然亮了起来,淡金色的光裹着木柱,像给木柱套了层薄纱。

药农们都看呆了,老赵揉了揉眼睛,又凑上去看了看:“这……这木柱真亮了!萧师父,你这本事,真是神了!”萧夭没停,又去副阵眼和补阵眼浇了水。副阵眼的传灵纹也亮了,淡金色的光从主阵眼延伸过来,和副阵眼的光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光带;补阵眼的养灵纹则绕着木柱转了一圈,灵泉的水汽被引到木柱上,光带又从副阵眼延伸到补阵眼,最后绕成一个圈,把云芝谷围了起来。

阿竹拿着罗盘,在三个阵眼之间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脸都红了:“师父!罗盘指针一直在颤,三个阵眼之间都有灵脉的气连着,像个圈把谷口挡住了!”阿蛮蹲在谷口边,摸了摸地上的土,又闻了闻:“浊气真的被挡住了!之前土闻着有股腥气,现在只剩土腥味了。”

老赵看着那圈淡淡的光,忍不住拍手:“太好了!有这阵在,以后再也不怕浊气渗进来了!萧师父,你就是我们云芝谷的恩人啊!”萧夭笑着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动手的结果。以后每天都得来看看木柱,要是灵纹不亮了,就浇点灵泉水,别让阵断了气。”

夕阳西下的时候,三个阵眼的木柱还亮着淡金色的光,像三颗小星星,嵌在云芝谷里。萧夭站在灵泉边,手里拿着母亲的图纸,晚风拂过,图纸轻轻晃着。她忽然觉得,图纸上的环形阵不再是冷冰冰的线条,而是活了过来,变成了能护着云芝谷的屏障。阿竹蹲在旁边,把布阵的过程一笔一笔记在《药灵通脉全书》上,笔尖划过纸页,发出沙沙的声;阿蛮则在阵眼周围撒了些蒲公英种子,她说:“让这些草陪着阵,一起护着云芝谷。”

田埂上的云芝苗已经长到一寸高了,嫩绿色的叶子在晚风中轻轻晃着。老赵扛着锄头,哼着小调往家走,路过阵眼的时候,还特意停下来看了看木柱上的灵纹,嘴角咧得大大的。萧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格外踏实——她知道,云芝谷的灵脉总算护住了一半,接下来就是等着云芝成熟,再教谷里的人怎么维护阵法。而她的路还没走完,母亲图纸上还有最后一个药谷——寒雾谷,等着她去。但此刻,看着药农们脸上的笑容,看着亮着光的阵眼木柱,她忽然觉得,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只要一步一步走,总能把母亲的心愿完成,总能让每个药谷都飘着灵草的清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