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 第262章 古法新术,初遇瓶颈

阿竹把第七次炼制失败的丹药倒在石桌上时,窗外的蝉鸣正叫得最欢。丹炉里残留的焦糊味混着草药香飘满整个房间,他盯着那些黑炭似的颗粒,指关节捏得发白。

“又失败了?”阿蛮抱着个金属零件从门外探进头,鼻尖动了动就皱起眉头,“我说你这古法炼丹早就该淘汰了,温度控制全凭感觉,能成才有鬼。”

“闭嘴!”阿竹猛地站起来,打翻了旁边的药粉罐,“玄门传承岂容你这黄毛丫头置喙?炼丹讲究心手合一,火候全凭灵力感知,哪像你们搞机械的,满脑子都是冰冷的数据!”

“感知?”阿蛮把零件往桌上一放,拿起桌上的测温仪怼到丹炉边,“你自己看,刚才最高温度到了387度,而书上说炼制清灵丹的最佳温度是320度左右,差了快70度,能不糊吗?”

两人又要争执起来,萧夭端着茶杯走进来,正好看见阿竹挥手打掉了阿蛮手里的仪器。测温仪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电池仓弹了出来。

“捡起来。”萧夭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阿竹抿着嘴弯腰捡起仪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裂开的外壳。

“清灵丹的炼制方法记熟了?”萧夭坐到桌前,拿起一粒焦黑的丹药放在指尖捻了捻,“说说失败的原因。”

“火力没控制好。”阿竹低着头,声音闷闷的,“每次想收力的时候,灵力就会突然紊乱。”

“为什么不用控火符?”

“师父说,真正的炼丹师要靠自身灵力控火,依赖符咒是投机取巧。”

萧夭没再说什么,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砂锅,又取来两份等量的草药:“阿竹,你用古法熬制这份药,注意火候变化。阿蛮,你用那边的恒温炉,设定书上说的最佳温度。”她看了眼墙上的自制挂钟,“两个时辰后我们来看结果。”

阿竹蹲在灶台前,专注地盯着砂锅底下的火苗。他按照师父教的方法,不时用灵力调整火焰大小,草药的香气随着蒸腾的热气慢慢散开。旁边的阿蛮则把砂锅放进恒温炉,设定好温度后就跑到工作台前继续摆弄她的灵植车,只是眼角的余光总会不自觉地瞟向那个古老的灶台。

中途萧夭来看过一次,发现阿竹额头上布满汗珠,脸色有些苍白。她伸手在他后心轻轻一按,一股温和的灵力输了过去:“别硬撑,灵力消耗过度会伤根基。”阿竹浑身一震,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化作一声轻不可闻的谢谢。

两个时辰后,当萧夭揭开两个砂锅的盖子时,阿蛮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古法熬制的药汁色泽更深,香气也更浓郁,而恒温炉里的药汁虽然清澈,药效看起来却稍逊一筹。

“看吧,还是古法厉害。”阿竹的脸上终于露出得意的神情。

萧夭没说话,拿出三支玻璃试管分别取了药汁,又从抽屉里拿出个巴掌大的检测仪。当检测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阿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古法药汁的有效成分含量确实更高,但杂质含量也超标了近三倍。

“这就是你固守古法的结果。”萧夭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你师父教你的控火方法没错,但人的感知总有误差。就像刚才,你以为控制住了火候,实际上温度在280到350度之间波动,这种不稳定会让药材产生有害物质。”

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本线装古籍和一台平板电脑:“阿竹你看,这本清代的《炼丹要诀》里记载,某位大师炼制丹药时,需要三位弟子轮流观察火候,还要结合时辰、天象调整。本质上,他们是在用人的方式模拟精准控制。”她打开木桌上的图表,“而现代恒温技术,只是用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了这种精准。”

阿竹盯着空中的温度波动曲线,又看了看自己焦黑的丹药,嘴唇动了动,最终低下头:“可……可师父说不能依赖外物……”

“依赖和利用是两回事。”萧夭把那台修好的测温仪放到他手里,“玄门讲究顺应天道,而天道运行自有其规律。数据和仪器,不过是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就像你用的药碾,最初不也是为了省力而发明的工具吗?”

这时,院子里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三人跑出去一看,只见阿蛮的灵植车翻倒在药田里,车轮还在空转,旁边的几株灵草被碾得不成形。

“怎么回事?”萧夭扶起倒在地上的阿蛮。

“我想给灵植车加个自动施肥的功能,结果灵力传导装置短路了……”阿蛮眼圈泛红,踢了一脚坏掉的车轮,“早知道就用什么灵力驱动多好。”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萧夭指着灵植车的传动装置,“你把机关术和灵力完全割裂开了。这个齿轮的角度不对,导致灵力运行时产生了涡流,不短路才怪。”她蹲下身画出个简单的阵法图,“试试在齿轮内侧刻上这个聚灵阵,让灵力顺着机械结构流动。”

阿蛮看着图纸眼睛一亮,立刻爬起来翻找工具。阿竹站在旁边看着,犹豫了半天,终于拿起测温仪走到自己的丹炉前:“萧夭师父,这个……能借我用几天吗?”

萧夭笑了笑:“不仅能借你用,明天我教你用手绘制温度曲线。”她抬头看向天边,夕阳正把云彩染成金红色,“记住,古法不是枷锁,新术也不是捷径。真正的玄门之术,是让两者相辅相成。”

当晚,萧夭在整理母亲留下的手稿时,发现其中一页的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几行清秀的字迹:“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宋·《肘后备急方》”。她愣了愣,这正是现代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源。指尖抚过那些突然出现的字迹,纸张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就像有人在遥远的时空轻轻触碰了她的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