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78章 海权的脉搏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第78章 海权的脉搏

作者:石不语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钢铁,工业的筋骨,战争的脊梁。这根筋骨终于在他的版图上变得强健而稳定。亚历山德罗的目光越过繁忙的货运码头,投向港湾深处那片巨大的、回响着金属撞击与蒸汽嘶鸣的区域——科斯塔造船厂。

这不是心血来潮的巡视,而是现代集团掌舵者对核心业务板块的深度“体检”。随着集团这艘巨舰日益庞大,仅靠冰冷的报表和层层汇报,已不足以精准感知末梢神经的脉动。他需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触摸那冰冷的钢铁与滚烫的雄心。

科斯塔造船厂,船台区。巨大的船坞如同巨兽的巢穴,龙骨如脊梁般卧在其中。空气中弥漫着桐油、铁锈、木屑和汗水混合的浓烈气息。托马索·斯帕诺作为造船厂实际负责人,此刻如同回到主场的老鲨鱼,步伐矫健,声音洪亮地为老板介绍:“老板,看这边。”他指着船台上一艘接近完工、线条流畅的钢铁战舰,眼中闪烁着与面对硫磺海盗时截然不同的、近乎痴迷的光芒,“‘海狐级’近海护卫舰,军方验收非常满意,评价其航速、火力配置和适航性远超预期,尤其对我们提供的全钢制骨架和关键部位装甲赞不绝口,订单尾款已全额到账。”语气里充满了打硬仗赢下来的骄傲。

“干得漂亮。”亚历山德罗赞许道,目光随即转向旁边更广阔的船台和水域,“我们的商船队呢?现在是什么规模?”

西尔维奥·马尔凯蒂立刻上前一步,翻开随身携带的硬皮记事本,数据精准:“截至本月,科斯塔自有及长期租赁商船总计十二艘,总吨位突破两万八千吨。包括:三艘‘信天翁级’快速货轮(新建蒸汽混装船,平均每艘1800吨,专跑西西里硫磺、北方煤炭木材、欧洲航线);四艘‘海鸥级’中型散货船(蒸汽改装货船,每艘1200吨,负责近海及地中海短途运输);三艘新建的‘科斯塔级’远洋货轮(新建蒸汽混装船,每艘平均2500吨,试水热那亚-欧洲\/北美航线);以及三艘长期租赁的辅助运力。”他顿了顿,补充道,“航运公司上月净利超过纺织厂,成为集团第一利润支柱。”

“两万八千吨…”亚历山德罗低声重复,这个数字在1850年代末的地中海已不容小觑,标志着科斯塔商船队正式跻身区域性航运巨头行列。他看向跟着的朱塞佩:“船员培训、船舶维护、航线安全,压力不小吧?”

朱塞佩咧嘴一笑,拍了拍胸脯:“压力就是动力,老板,‘黑水’海事分队不是吃素的。航线上的规矩,现在得按我们科斯塔的来。船员?有本事、肯卖命的,老子用真金白银和前程拴住他们。那些混日子的,早被踢下船了。”话语粗粝,却透着一股令人安心的掌控力。

亚历山德罗点头,现代企业管理思维让他更关注细节:“船员轮休制度落实如何?工伤抚恤标准是否清晰?船舶的日常检修记录,我要随机抽查。”

朱塞佩神色一肃:“轮休按您定的规矩,海上满三个月强制休半个月,薪资照发。工伤条例贴在每条船船长室,安东尼奥先生亲自审的条款。检修记录…”他扭头对身后一个穿着工装、眼神精干的年轻人吼道,“皮埃尔,去把‘信天翁三号’上个月的轮机舱检修日志拿来。现在,老板要查。”年轻人飞奔而去。亚历山德罗没说话,这种突然的、点对点的抽查,远比听汇报更能检验执行力。

设计室:未来的海狼。离开喧闹的船台,一行人走进相对安静却同样紧张的设计区域。巨大的绘图桌上铺满了蓝图,空气中飘散着墨水和新绘图纸的味道。造船厂总设计师,前法国海军工程师让·杜瓦尔,一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带着几名核心设计师恭敬等候。

“杜瓦尔先生,”亚历山德罗开门见山,“听说新式战舰的设计初稿出来了?让我看看我们未来的‘海狼’。”

杜瓦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示意助手展开一幅巨大的主设计图:“是的,议员阁下。基于‘海狐级’的成功经验和我们对未来海战的研判,我们设计了这型暂定为‘海狼级’的远洋护卫\/袭击舰。标准排水量2500吨,重点强化火力、航速与适航性。”

图纸上,一艘线条更加流畅、舰体更长的战舰跃然纸上。双烟囱布局,前后甲板各有一座双联装150mm线膛炮,两舷分布着多门75mm速射副炮。设计航速达到了惊人的12节(以当代标准)。

设计师们屏息凝神,等待着老板的评价。亚历山德罗沉默地审视着图纸,手指无意识地在图面上虚拟勾勒。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超越时代的画面:不是风帆时代的接舷战,而是钢铁巨兽在远距离用重炮轰击;是速度带来的战术主动权;是持续火力投射能力。

“设计思路很好,杜瓦尔先生,诸位辛苦了。”亚历山德罗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手指精准地点向几个关键部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抛出了一系列超越时代的改进意见:

“第一,火力配置优化。追求主炮数量固然重要,但射速和精准度在未来的海战中更为致命。采用炮塔结构,前后主炮取消,改为前后各增加一座同规格的双联装178mm炮塔,形成全重炮舰艏火力。集中火力于前方,更利于抢占‘t’字头。副炮保留,但位置要重新规划,避免主炮射击时干扰和殉爆风险。炮塔的旋转速度和俯仰机构的可靠性,是重中之重,投入资源攻关。”

设计师们一阵骚动,炮塔设计、全重炮前置布局,这颠覆了当前主流战舰火力均衡分布的理念。杜瓦尔眼中却爆发出精光,飞快记录。

“第二,航速是生命线,13节不够,我们的新式锅炉和蒸汽轮机技术储备呢?卡尔洛,钢铁厂那边全力配合杜瓦尔先生,提供最高品质的高压锅炉管和耐热合金,目标是14节,甚至15节。我要这艘船能追上任何商船,也能甩掉大部分敌舰。动力舱布局要优化,冗余设计必须考虑。”

卡尔洛工程师立刻点头:“是,老板。新一批合金样品性能稳定,马上可以投入测试。”

“第三,生存性,水密隔舱。”亚历山德罗的手指重重敲在舰体中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必须设置更多、更合理的水密隔舱。隔舱壁要加厚加固,损管通道要清晰、畅通。一艘船的价值不在于挨多少炮,而在于挨了炮之后还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是底线。”他想起前世那些血淋淋的海战教训,语气异常严厉。

杜瓦尔肃然,郑重记下:“明白,水密隔舱设计将作为最高优先级。”

“第四,人机工程。”亚历山德罗的目光扫过炮位、指挥塔、轮机舱的细节,“炮位空间是否足够炮组灵活操作?指挥塔视野是否无遮挡?轮机舱的通风、隔热、逃生路线是否合理?士兵和工程师不是消耗品,在恶劣环境下保持长时间高效作战的能力,是战斗力的倍增器。设计时,把‘人’放在‘机器’前面考虑。”

这番关于“人机工程”的言论,让在场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继而陷入深思。这是他们从未深入考虑过的维度。

“第五,预留升级空间,”亚历山德罗最后强调,“电力系统布线、可能的无线电报(虽然现在还不成熟)安装位、未来的更大口径火炮基座承力结构…舰体设计必须为未来十年可能的技术飞跃预留接口和冗余。造一艘船要用几十年,不能刚下水就落后。”

设计室内一片寂静,只剩下笔尖在纸上快速划过的沙沙声。亚历山德罗提出的每一点,都直指要害,既大胆超前又具备当下的技术实现可能性(至少是努力方向)。这不仅仅是改进意见,更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海战指南。

杜瓦尔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欲和兴奋:“议员阁下,您的洞察力…令人叹服。这将是一艘划时代的战舰,我们立刻按照您的指示,全面修改设计方案。‘海狼级’,必将成为地中海的噩梦。”

亚历山德罗走出设计室,重新沐浴在港口炽热的阳光和海风中。身后,是钢铁厂稳定的轰鸣,是船台上即将下水的商船,是设计图上那艘寄托着未来海权的“海狼”。他清晰地感受到,集团这头工业巨兽的脉搏,正随着钢铁的锻造与海浪的节奏,强劲而稳定地搏动。而他的目光,已投向更辽阔、也更凶险的深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