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20章 教育救国令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第20章 教育救国令

作者:石不语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罗马的坚冰未能融化,财政的压力如影随形,但亚历山德罗深知,意大利最匮乏的并非暂时的金钱或一块土地,而是支撑其长远崛起的基石——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驾驭工业文明引擎的人才。在安抚了受挫的里卡索利男爵后,他立刻将全部政治重量压在了教育改革的战车上。

首相府的书房彻夜灯火通明。里卡索利男爵一扫梵蒂冈之行的阴霾,眼中燃烧着新的使命感,带领着教育部和从科斯塔集团借调来的技术专家团队,日夜奋战。厚厚的《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兴法案》草案在激烈的讨论和反复修改中逐渐成型。

内阁扩大会议上,气氛凝重。财政大臣里卡尔迪首先发难,看着草案中庞大的预算需求(校舍建设、教师薪酬、教材印刷、奖学金),眉头拧成了疙瘩:“首相,男爵,我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但国库…您知道的。铁路要钱,剿匪要钱,军队整编要钱,现在又要这么大一笔教育开支?钱从哪里来?难道再去借一笔‘教育贷款’?”

保守派代表,一位老派贵族也慢悠悠地开口:“强制所有孩子上学?这…是否有必要?农夫的孩子就该学着种地,工匠的孩子就该学手艺。让他们都去读书认字,学那些奇技淫巧,岂不是乱了纲常?而且,这会不会…削弱了家庭和教会对下一代的影响力?”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旧势力的担忧。

亚历山德罗没有立刻反驳,他看向里卡索利男爵。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此刻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他猛地站起身:“诸位。意大利的落后,根源在哪里?在于愚昧,在于我们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却让绝大多数人民目不识丁。看看英国,看看法国,看看普鲁士,他们的强盛,建立在受过基本教育的产业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之上。我们的工厂引进了机器,却找不到足够能操作、能维修的工人。我们的铁路在铺设,却缺乏懂测绘、懂管理的技术员。长此以往,我们的‘五年计划’就是沙滩上的城堡。”

他转向保守派贵族,语气激昂却带着说服力:“至于纲常?让人民识字,懂得法律,明白事理,只会让社会更稳定,更有秩序。教会教导灵魂向善,学校启迪心智明理,两者并行不悖。一个能读懂《圣经》的信徒,难道不比一个文盲更虔诚吗?”

亚历山德罗适时接话,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钱的问题,挤一挤总会有的。压缩其他不必要的开支(暂缓军队换装),动用一部分伦敦贷款中指定用于‘基础建设’的部分(校舍也是基础建设),科斯塔集团会带头捐资助学。至于教育的回报?”他冷笑一声,“诸位难道没看到科斯塔工厂里那些能看懂图纸、操作精密机器的工人带来的效率提升?没看到北美订单因为我们有相对识字的劳动力能快速理解标准而顺利交付?教育不是开支,是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投资于我们孩子的头脑,就是投资于意大利的未来。”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两份法案,必须通过,这是王国复兴的根基。谁反对,谁就是意大利未来的罪人。”

亚历山德罗的威望、里卡索利的雄辩以及那不容辩驳的“强国逻辑”,最终压倒了反对的声音。在内阁勉强通过后,法案被提交议会。虽然保守派和部分利益相关者(如担心失去廉价童工的地主)依旧鼓噪,但在统一党的强力运作、亚历山德罗的亲自游说以及科斯塔集团暗中支持的舆论造势下,《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兴法案》最终在1861年10月获得议会通过。

《义务教育法》核心:规定全国6-12岁儿童强制接受初等教育,为期4年。公立初等学校免收学费(初期受财力所限,优先覆盖城镇和改革试点区,逐步推广)。课程以读写算(意大利语、算术)为核心,辅以基础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常识,强调实用。授权地方政府和教会(在监管下)参与办学,但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审核。

《高等教育振兴法案》核心:重点投入扩建和提升现有理工学院。将都灵、米兰等地已有的工程、技术学院进行整合升级,并合并之前由科斯塔集团资助建立的几所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更强大的教学和研究实体。

重中之重:倾力打造“都灵皇家理工学院”为全国标杆。法案拨付巨款,用于在都灵城郊建设全新的、规模宏大的校区。设立“国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奖学金”,资助优秀寒门学子。高薪聘请欧洲(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知名工程师、科学家前来任教。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土木工程(铁路、桥梁)、机械制造、冶金、化学工业、军事工程等。

法案通过的第二天,都灵城郊一片规划好的开阔土地上,举行了盛大的“都灵皇家理工学院”新校区奠基仪式。秋风送爽,彩旗飘扬。亚历山德罗首相、里卡索利教育大臣、内阁成员、议员代表、学术界人士、科斯塔集团高层以及大批闻讯而来的市民和学生,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亚历山德罗没有穿华丽的礼服,而是换上了一身简洁的深色西装。他拿起一把崭新的、系着红绸的铁锹,走到奠基石前。在无数目光和镜头的注视下,他用力将第一锹土铲起,抛向奠基石基座。

“先生们,女士们,意大利的公民们!”亚历山德罗放下铁锹,走到临时搭建的讲台前,声音通过简易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全场,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在这里奠定的,不仅仅是一座学院的基石。我们奠定的是意大利未来的脊梁,是王国复兴的希望。”他指向远方隐约可见的工厂烟囱和正在铺设的铁路路基:“看,那是工业的力量,是沟通的动脉。但驱动这些钢铁巨兽的,不是煤炭,不是蒸汽,而是知识。是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规律,懂得如何设计、建造、改进它们的头脑。”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激昂的感染力:“意大利的未来,不在于梵蒂冈的古老城墙,不在于议会的无谓争吵,而在于实验室的烧瓶,在于工程师的图纸,在于科学家探索未知的眼睛,在于科学与工业。”

“都灵皇家理工学院,将是孕育这些头脑的摇篮,它将是我们追赶欧洲列强的起跑线。在这里,我们将培养出属于意大利自己的布鲁内尔(英国工程师)、西门子(德国发明家)、巴斯德(法国化学家)。”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面孔:“年轻的学子们,拿起你们的书本,钻研你们的公式。你们手中握着的笔和计算尺,将是未来建造我们铁甲舰、贯通我们全国铁路网、点亮我们城市、让贫瘠土地丰收的武器。你们将是新的骑士,用知识而非刀剑,为意大利赢得尊严与富强。”

最后,他郑重宣布:“科斯塔集团,将设立‘未来工程师与科学家’专项奖学金,每年资助一百名最优秀的、出身寒微的学子,在此深造。知识的大门,将向所有有才华的意大利青年敞开。”

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霄,经久不息。许多在场的学者,尤其是被高薪吸引来的几位德国教授,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认可的光芒。年轻的学生们更是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自己用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道路。

在掌声中,亚历山德罗的目光越过沸腾的人群,投向南方,投向罗马的方向。教廷的孤岛依旧顽固,财政的绳索依然紧绷,议会的魔鬼们时刻窥伺。但他知道,当第一块奠基石埋下,当“科学与工业”的口号响彻云霄,当都灵理工学院崭新的校舍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时,意大利的复兴,便拥有了最坚实、最不可逆转的内核动力。教育的火种已经播下,它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燃尽愚昧的荆棘,照亮通往强盛的道路。这,才是他对抗一切内外挑战的终极武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