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9章 债券风云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第9章 债券风云

作者:石不语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热那亚港奠基的喧嚣犹在耳畔,一股新的、更复杂的风暴已在都灵的金融圈和议会大厅内酝酿成形。钱,宏伟蓝图需要真金白银来浇筑。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和天文数字般的基建预算,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举债。而举债的核心武器,就是即将发行的首期“意大利王国国家建设债券”。

首相府的小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里卡尔迪、亚历山德罗的幕僚保罗·里卡尔迪(经济学家)、私人秘书埃利奥,以及被紧急召来的科斯塔集团财务总监、未来的央行行长人选莱昂纳多·巴尔迪,正围着一张债券发行方案草案激烈讨论。

“市场信心是最大的问题。”里卡尔迪眉头紧锁,手指敲打着草案,“王国刚刚统一,财政赤字巨大,南方不稳,教廷敌视…国际评级机构对我们的评价很低。如果按常规发行长期国债,利率至少要定在6%甚至7%以上才可能有人问津。而且认购规模会非常有限,根本填不上铁路建设的窟窿。”

“7%?那光是利息就能把我们拖垮。”保罗·里卡尔迪立刻反对,“必须降低利率,但市场凭什么买账?”

“凭‘保底’。”一直沉默的亚历山德罗突然开口,声音斩钉截铁。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国家建设债券(首期),总额:5000万里拉,期限:10年,年利率:4.5%(显着低于市场预期),核心创新条款:”

他重重地写下:“1.保底5%分红机制:债券持有人每年除固定利息外,若债券所投资的具体铁路项目(如首期的都灵-热那亚段)运营净收益年化低于5%,则由政府设立、科斯塔集团注资的‘国家基建担保基金’(名称待定)补足差额至5%,确保投资者实际年化收益不低于5%。

2.债转股选择权:债券持有人在持有满5年后,有权选择将其持有的债券面值,按预设的、相对优惠的估值比例,转换为对应铁路运营公司的股份。分享未来铁路运营的长期红利。”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保底分红 债转股,这简直是19世纪金融市场的重磅炸弹。巴尔迪眼中精光爆闪:“妙,保底5%消除了大部分收益风险,给保守投资者(如储蓄银行、年金基金)吃了定心丸。4.5%的基础利率又显得不那么贪婪,降低偿债压力。债转股则给投机资本和看好铁路长期前景的投资者(如科斯塔集团本身)一个分享暴利的期权,这组合拳…前所未见。”

“但是,”里卡尔迪立刻看到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国家基建担保基金’由科斯塔集团注资?这等于将国家信誉与科斯塔集团深度绑定,议会里那些魔鬼,尤其是保守派和左派,会立刻跳起来指责我们‘官商勾结’、‘出卖国家利益’。他们会说,这是用纳税人的钱为科斯塔集团控制的铁路项目兜底。”

“他们当然会,”亚历山德罗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如刀,“这正是我要的效果。争议越大,关注度越高,我们需要一场轰动。至于指责…”他看向巴尔迪,“莱昂纳多,基金名义上由政府设立,科斯塔集团只是‘主要发起认购方’之一,未来可以引入其他‘爱国资本’。规则由我们制定,解释权也在我们。重要的是,这个‘保底’承诺,必须足够真实,能打动市场。”

他转向里卡尔迪:“保罗,你负责在议会舌战群儒。强调三点:第一,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旨在以最小成本撬动最大资本,加速国家建设;第二,保底机制有严格触发条件和上限(比如只保前五年或基金总额上限),并非无底洞;第三,债转股是双赢,吸引长期资本参与国家建设,减轻未来政府负担。科斯塔集团带头认购,正是对国家信心的最大背书。”

他最后看向巴尔迪和保罗·里卡尔迪:“你们立刻完善方案细节,尤其是基金的运作规则和债转股的估值模型,务必严谨,经得起推敲。埃利奥,准备新闻发布会稿,突出‘创新’、‘信心’、‘共赢’。同时,通知路易吉·贝洛蒂,统一党议员必须统一口径,全力支持。”

1861年9月15日,意大利王国财政部正式发布《国家建设债券(首期)发行公告》。公告一出,犹如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都灵的证券交易所内,交易员们拿着公告副本,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4.5%利率?保底5%?还能转股?上帝啊,财政部疯了吗?”

“科斯塔集团兜底?这…这是把国家信用和科斯塔绑在一起了?胆子也太大了。”

“但…如果真能保底5%,还能赌一把铁路未来的股份…这诱惑力…”

金融报刊的头版头条被“保底债券”、“科斯塔担保”、“金融创新还是国家赌局?”等标题占据。舆论迅速两极分化。支持者盛赞这是打破僵局、吸引投资的创举,体现了新政府的魄力与科斯塔的担当。保守派控制的报纸则火力全开:

“无耻的官商勾结,用国家信誉和未来税收为科斯塔的铁路帝国兜底。”

“这是对纳税人财富的掠夺,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践踏。”

“年轻的冒险家在拿国家命运赌博!”

议会更是成了战场。奥尔西尼侯爵等保守派在议会上咆哮,指责亚历山德罗“将国家卖给了科斯塔”。左派也加入战团,抨击“保底”是变相补贴资本家,“债转股”是为未来私有化铁路铺路。财政大臣里卡尔迪成了众矢之的,他据理力争,舌战群儒,强调国家利益的优先和机制的审慎,场面一度近乎失控。

而风暴的中心,亚历山德罗却异常冷静。他授意科斯塔集团,在公告发布次日,便高调宣布:认购首期债券总额的20%(1000万里拉)。同时,通过科斯塔集团庞大的商业网络和影响力,里卡尔迪和巴尔迪(以私人身份)开始密集游说都灵、米兰、热那亚的主要银行家、大商人和富有家族。

“看看科斯塔的动作,他们真金白银砸进去了。”

“里卡尔迪私下跟我保证了,保底基金有上限,触发条件很严格…而且铁路收益预期其实不低…”

“债转股的条件确实很优惠,万一铁路真成了呢?这可是垄断线路的股份。”

“新首相虽然年轻,但看他搞基建的决心…热那亚港已经动工了。或许…值得赌一把?”

市场的疑虑在科斯塔集团的巨额定金和私下“信心传递”中开始动摇。巨大的争议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度。当认购窗口正式开启时,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局面。

都灵国家银行(指定的承销行)门前排起了长队。不仅有嗅觉敏锐的大资本,还有许多被“保底5%”吸引的中小投资者和储蓄机构。认购申请如雪片般飞来。短短一周时间,原定5000万里拉的额度被超额认购达到150%,银行不得不提前关闭认购窗口。

当里卡尔迪拿着最终的认购报告,带着一丝疲惫却难以抑制的兴奋走进首相办公室时,亚历山德罗正站在窗前,俯瞰着暮色中的都灵城。“阁下,结果出来了。”里卡尔迪的声音有些沙哑,“总额5000万里拉,超额认购至7500万,实际有效认购确认6800万。市场…用钱投了信任票。”

亚历山德罗转过身,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预料之中的深邃平静,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很好。第一场信心之战,我们赢了。”他接过报告,目光扫过那惊人的数字。

“但这只是开始。钱有了,如何用好,如何让铁路一寸寸铺下去,让港口一尺尺扩展开,让这‘保底’承诺最终无需兑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议会里的魔鬼们,不会善罢甘休。盯紧每一分钱的流向,保罗。这场金融游戏的胜利果实,不容玷污。”

窗外,华灯初上。都灵的夜空下,资本的洪流已经随着那创新的债券条款,涌入了意大利复兴的血脉之中。争议的硝烟尚未散去,但第一笔巨额的建设资金,已然落袋。亚历山德罗用一场惊世骇俗的金融创新,为他的钢铁动脉计划,注入了第一管强心针。信心之战初捷,但建设之战的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