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古里亚海战和惊雷行动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咸腥的海风也吹不散弥漫在海军部会议室内的压抑。海战复盘总结会议一片死寂,胜利也无法掩盖一个冰冷的事实:海军指挥部与舰队,舰队内部舰与舰之间,战舰指挥塔与炮位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竟慢如蜗牛。依赖旗语、灯光信号、传令兵嘶吼的通讯体系,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就是一根随时可能勒死自己的绞索。每一次信息的迟滞,都可能意味着错失战机,甚至…全军覆没。
一支无法即时沟通、无法协同如臂使指的舰队,再锋利的炮管,再坚固的装甲,也只是漂浮的钢铁棺材。复盘报告上面用红笔圈出的“通讯延迟”、“协同脱节”字样触目惊心。像是对他引以为傲的“速度火力”理念最辛辣的嘲讽。这场胜利,赢得侥幸,赢得让他脊背发凉。但他又无法怪罪任何人,这个时代通讯就是这样。
回到海军部那间俯瞰着船坞的办公室,亚历山德罗没有片刻停歇。他推开窗,任由带着铁锈和机油味的海风灌入,试图吹散脑海中战场通讯混乱的残影和那挥之不去的“笃、笃”声。他不是全知的神只,前世对无线电的具体原理、电子管的构造、集成电路的奥秘,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但他清晰地知道结果——那种跨越空间、无视阻碍、即时传递信息的“无形信使”,是未来战争,尤其是海战的绝对主宰。
“无线…电报…电话…”这几个词在他舌尖反复咀嚼,带着金属的冰冷和未来的灼热。既然无法凭空造出晶体管,那就用这个时代的钢铁、线圈和智慧,砸出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命令如同作战指令般迅速下达:
1.“幽灵信使”实验室:在热那亚海军基地深处,一座守卫森严、远离喧嚣的旧仓库被迅速清空改造。门口挂上了毫不起眼的牌子:“海军通讯技术评估部第七研究室”(简称“第七室”)。挑选忠诚可靠的海军士兵负责外围警戒,连一只可疑的苍蝇都飞不进去。
2.人才狩猎:亚历山德罗签发了最高权限的“征召令”。目标:全意大利,甚至欧洲范围内,所有研究电学、磁学、声学的“怪才”和“狂人”。不论出身、不论资历、不论过往是否被主流学界嗤笑为“妄想”。莱昂纳多掌控的银行资金化作最诱人的饵——高得离谱的安家费、无上限的研究经费、独立的实验室支配权,以及…“改变战争形态”的崇高许诺。密探如同猎犬般撒了出去。
3.马可尼的伏笔:一份特殊的档案被亚历山德罗用红笔圈出——博洛尼亚,朱塞佩·马可尼,一位富有的土地所有者,其子古列尔莫·马可尼年仅五岁。档案备注:“本人对电学有浓厚兴趣,曾资助过一些基础电磁实验,思想开明,非学阀。”亚历山德罗的笔尖在“资助”二字上重重一点。“埃利奥,以‘匿名科学爱好者’的名义,接触这位朱塞佩·马可尼先生。表达对他探索精神的‘钦佩’,提供一笔‘无附加条件’的长期研究资助,重点支持他进行‘电磁波远距离感应’方向的…‘兴趣探索’。记住,是纯粹的、不求短期回报的资助。”种子要提前埋下。
与此同时,另一条技术路线被亚历山德罗敏锐地捕捉到。一份来自美国专利局的简报送到了他的案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一位致力于帮助聋哑人的声学研究者,正在尝试一种基于电流波动传递声音的装置——“谐波电报”。虽然简报语焉不详,目标也与军事相去甚远,但“电流传递声音”这几个字,瞬间点燃了亚历山德罗脑海中的火花。
“电话…有线…但至少,它能把命令直接‘说’到炮位。”亚历山德罗眼中精光一闪。他立刻命令:“第七室分设‘声波通讯组’。同样悬赏,挖精通声学、振动、精密机械的人才,目标:实现稳定、清晰的短距离有线语音传输。实验室内部、舰桥到轮机舱、港口岸防指挥所…这些都是最迫切的应用场景。”
资金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入神秘的“第七室”。很快,这座旧仓库被改造成了充满奇异景象的场所:
在一区,“幽灵信使”组的实验台上,粗大的感应线圈缠绕着黝黑的铁芯,笨重的莱顿瓶(早期电容器)蓄积着吓人的电荷。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的刺鼻气味和高压电的嗡鸣。研究人员(一个从柏林挖来的、曾被讥讽为“闪电巫师”的落魄讲师,和一个痴迷于赫兹电磁波理论的意大利年轻助教)正屏息凝神,操纵着巨大的闸刀开关。
嗤啦——!一道刺眼的蓝白色电弧猛然在两根相距一英尺的铜球电极间炸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响和强烈的电磁干扰,旁边实验台上,一个连接着简陋金属屑检波器(玻璃管内填充细铁屑,遇电磁波扰动会改变电阻)的电流计指针,猛地剧烈抖动了一下。
“动了,检波器有反应了。”年轻助教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指着那微微颤动的指针。虽然信号微弱到几乎难以分辨,传输距离也仅限实验室,但这微弱的颤动,如同寂静深夜里第一声微弱的啼鸣,宣告着一个无形世界的存在被捕捉到了。这是跨越空间的、非物理连接的“幽灵讯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