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 > 第55章 前辈的教诲

周一上午,练功房里传出阵阵奇怪的声音,那是李红星在练习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他念得舌头都快打结了,感觉舌头都不是自己的了,口腔里充满了酸涩感。

孙老师则在一旁,手里拿着教鞭,不时地敲敲桌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提醒着李红星:“慢点,注意咬字,每个音都要像钉子似的钉在地上,要清晰,要有力,不能含糊不清!”

李红星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但舌头依然不听使唤,他感觉自己像个刚学说话的孩子,笨拙而又吃力。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眼神里却充满了不服输的劲头。他知道,这是基本功,是演员的立身之本,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就在这时,练功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华姐走了进来,她的身后跟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胡戈。他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

他看起来比镜头里清瘦一些,下巴上冒出了一点青色的胡茬,带着刚从片场回来的疲惫,但眼神依然明亮而深邃。

“胡哥。”李红星下意识地停下了练习,舌头还没完全转过来,说话有点磕磕巴巴的,带着一丝紧张和激动。他没想到胡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且看起来是专门来找他的。

胡戈摘下帽子,露出额前有点凌乱的头发,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亲切和随和:“练这个呢?孙老师可是出了名的严,能在他手底下坚持下来的,都是好苗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却很有磁性。

孙老师摆摆手,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严才能出徒。红星这孩子底子不错,就是嘴笨点,得多磨。不过他肯下功夫,这一点很难得。”

“我刚入行时,绕口令练到半夜,舌头都肿了,第二天早上连饭都吃不了。”胡戈走到镜子前,看着里面的李红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那时候总想着快点红,觉得这些基本功没用,都是些花架子。后来演话剧才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半点假都掺不得。基本功不扎实,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迟早会塌。”他语气诚恳,没有丝毫前辈的架子,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在分享自己的经验。

李红星把孙老师的教鞭递过去,手指有点紧张地蜷了蜷。他想起在《琅琊榜》剧组,胡戈总是在候场时背台词,哪怕那场戏只有一句词,也会反复琢磨语气的轻重,甚至会对着空气练习好几遍。

那时候他就觉得胡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演员,现在看来,这种敬业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

“华姐说你这几个月进步不小。”胡戈接过教鞭,却没有像孙老师那样敲打,只是轻轻握在手里,像是在把玩一件珍贵的器物,“书单和影单都看完了?”

“看了一半了。”李红星有点不好意思,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百年孤独》有点绕,看了三遍才理清人物关系,感觉脑子都要打结了。”

“那本书得配着家族关系图看,不然很容易迷失在那些名字里。”胡戈笑了,眼神里带着一丝理解,“我当年看的时候,也画了满满一张纸的家族关系图,到现在还夹在书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那本书,每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他顿了顿。

语气认真起来,“看书不只是看故事,是看别人怎么写人,怎么构建一个世界。你把《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吃透了,以后演什么世家子弟都不怕,因为你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孙老师在旁边收拾东西,插了句:“胡戈当年为了演好一个民国公子,把《金瓶梅》里的宴饮描写都抄下来了,就为了学怎么端酒杯,怎么拿筷子,怎么在饭桌上表现人物的性格。他甚至还去请教了老一辈的京剧演员,学习他们的身段和眼神。”

李红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以为前辈们红了就不用下这种笨功夫了,没想到他们比自己还要努力,还要刻苦。他心里对胡戈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别觉得惊讶。”胡戈把教鞭放回桌上,语气平静而又坚定,“这行就怕认真。你现在觉得难的,都是以后的底气。你现在多付出一点,未来就能多一份从容。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和付出。”

他走到练功房的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感慨,“我刚红的时候,接了一堆烂片,以为能巩固地位,结果差点把自己毁了。那时候年轻,不懂得选择,只知道一味地往前冲。”

华姐靠在门框上,补充道:“胡哥当年推掉了七个综艺,一头扎进山里拍文艺片,差点跟公司闹僵。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觉得他是在自毁前程,但他坚持下来了。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那时候年轻,总想着证明自己,总想着快点成功。”胡戈转过身,看着李红星,眼神里充满了过来人的智慧,“现在才明白,演员的价值不在曝光率,不在流量,在作品里。你看咏姐,一年就拍一部戏,可部部都是精品,这才是真正的底气。她不需要靠炒作来维持热度,她的作品就是她最好的名片。”

李红星想起那位穿旗袍的女演员,想起她眼角的细纹和说话时温和却坚定的语气。那份从容,是用拒绝和坚守换来的,是用一部部作品积累起来的。

“《琅琊榜》快后期配音了,到时候我带你去看看。”胡戈忽然说,语气里带着一丝邀请,“配音是另一种修行,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

很多时候,你在现场演的时候觉得情绪到位了,表情也对了,但一听配音,就会发现哪里松了,哪里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声音是演员的第二张脸,它能弥补你表演上的不足,也能放大你表演上的缺陷。”

“真的吗?”李红星眼睛亮了。他一直觉得自己演萧景睿时,有些地方情绪没到位,却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他心里充满了期待,能亲眼看到配音,这对他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胡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肯定,“还有,以后遇到想不通的角色,别硬钻牛角尖。表演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

你可以去菜市场逛逛,看看卖菜的大妈怎么吵架,怎么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

去公园看看下棋的大爷怎么较劲,怎么为了一个棋子争得面红耳赤;

去咖啡馆观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眼神,都是最好的素材。生活里有最好的答案,它比任何剧本都精彩,比任何老师都高明。”

这话让李红星想起在横店时,他总爱在片场旁边的老街转悠,看剃头匠怎么给客人刮脸,看修鞋师傅怎么穿针引线。

那些烟火气里的细节,确实比剧本里的描写更生动,也更真实。他以前只是觉得有趣,现在才明白,那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

“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胡戈看了眼表,语气随意,“我请你,就公司楼下的小馆子,菜码大,味道正,吃起来也舒服。”

李红星连忙点头,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胡戈对他的一种认可,一种提携。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小馆子藏在写字楼后面的巷子里,门口挂着“老北京炸酱面”的木牌,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充满了市井气息。胡戈熟门熟路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里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桌椅都是老式的木头,透着一股朴实。他点了爆肚、炸酱面,还要了两瓶北冰洋,都是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这家店我来了十年,老板从小伙子变成了大肚子大叔。”胡戈拧开汽水瓶,递给李红星一瓶,语气里带着一丝怀旧,“每次觉得累了,就来这儿吃碗面,好像又能扛一阵子。这里的味道很稳定,就像生活一样,虽然平淡,但总能给你一些力量。”

爆肚端上来时,冒着热气,香气扑鼻。胡戈教他怎么蘸麻酱:“少放辣椒油,这玩意儿遮味,会盖住爆肚本身的鲜味。吃爆肚,讲究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他夹起一块爆肚,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着。

李红星学着他的样子吃了一口,麻酱的香混着爆肚的脆,确实比自己胡乱拌的好吃。

“圈里的事,华姐应该跟你说了不少。”胡戈放下筷子,语气沉了沉,眼神变得有些深邃,“别害怕,也别学坏。这圈子再乱,总有凭本事吃饭的地方。

那些靠炒作、靠绯闻上位的人,也许能红一时,但最终都会被淘汰。只有真正有实力、有作品的人,才能在这个圈子里立足。”

他想起什么,又补充道,“以后遇到让你不舒服的酒局,别硬撑,给我打电话,我帮你挡。你的身体和名声,比任何资源都重要。”

李红星心里一暖,嘴里的面都觉得更热乎了。他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清冷的前辈,会说出这么实在的话。他知道,胡戈是在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保护他。这种感觉,比任何赞美都让他感到温暖。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胡戈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理解,“当年我也怕,怕拒绝了得罪人,怕错过了机会。但后来发现,真正的机会,不会藏在酒桌底下,也不会因为你拒绝了一两次不必要的应酬就消失。那些真正看重你能力的人,会给你提供更好的平台。”

吃完饭出来,巷子里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线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胡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区:“我以前刚来北京的时候,就住那儿,六十平米的小房子,冬天没暖气,就裹着被子看剧本,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但心里充满了希望。”他回头看李红星,眼神里充满了鼓励,“你现在的起点,比我当年高多了,好好走,别回头。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李红星点点头,看着胡戈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巷子里的风有点凉,可他心里却热乎乎的。他知道,胡戈不仅仅是在给他传授经验,更是在给他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对表演的热爱,一种对初心的坚守。

回到公寓,小赵已经等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李红星接过牛奶,坐在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胡哥说,演戏像吃爆肚,火候最重要。”他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表演,不就是对情绪、对节奏、对分寸的精准拿捏吗?

窗外的月光落在书页上,像一层薄薄的霜,给整个房间镀上了一层清冷的光辉。他忽然觉得,这条看似复杂的娱乐圈之路,其实也没那么难走。只要守住初心,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胡戈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一早,李红星比平时早起了半小时。他站在阳台上,看着朝阳一点点染红天空,深深吸了口气。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却让他感到神清气爽。他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今天的台词课,他要把《兰亭集序》念出胡戈说的那股酒气,那股属于文人的放浪与洒脱,他要让孙老师看到他的进步。

练功房的门被推开时,孙老师已经站在里面了。他看着站在镜子前的李红星,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孩子的站姿,比昨天挺拔了些,眼神里多了点东西,像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再是那种青涩和茫然。他身上散发出一种自信和笃定,这是孙老师以前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的。

“开始吧。”孙老师拿起教鞭,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敲打桌子,只是静静地看着李红星,等待着他的表演。

李红星深吸一口气,胸腔打开,声音像从丹田滚出,带着清晨的清冽,也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笃定。他不再是单纯地背诵,而是将自己融入到王羲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种酒后的酣畅,那种对生命的感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李红星的身上,像为这场新的修行,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他知道,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