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选择秦淮茹 > 第210章 黑市初启,暗换珍宝

南城的胡同比四合院片区更显破败,积雪在青砖地上冻成了硬壳,踩上去咯吱作响。

李末派去的两个手下,一个叫老周,早年是退伍兵,身手利落。

一个叫小马,心思细,能察言观色。

两人揣着李末给的二百块钱,用了三天时间,终于在琉璃厂附近找到了合适的地儿——一处废弃的颜料坊。

坊子有个小跨院,正屋的门窗早被拆走了。

老周和小马从黑市上淘来几块破旧的木板钉上,又在院墙上凿了个仅供一人通过的小暗门。

口用半人高的柴垛挡着,远看就像堆着的废料。

跨院深处还有间地窖,冬暖夏凉,正好用来存粮食。

李末趁着夜色,用瞬移把两车粗粮和少量细粮、腊肉送了过去,地窖瞬间堆得满满当当。

粗布袋子上缝着的“粗粮”“细粮”布条,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浅白的光。

一切准备就绪,老周负责在暗门外接应,小马在院里主持交易,两人都换上了打补丁的棉袄,说话带着南城的口音,尽量不引人注意。

同时李末又叫来十来个忠心手下,他们平时不怎么露面,只有有人在黑市里闹事的时候,他们才会出来摆平。

李末定的规矩很死:只收现金,不要票。

每人每次最多买十斤粗粮。

细粮和肉得提前跟老周递话,确认是“懂行”的人才能交易。

交易时不许问粮食的来历,也不许打听彼此的身份,钱货两清就走,绝不拖沓。

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宣传,黑市终于“开业”了。

第一天晚上,雪下得小了些,老周在柴垛旁蹲了半个时辰,冻得手都僵了,才等来第一个客人。

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头巾,手里攥着个布包,声音压得极低:“有……有玉米面吗?”

老周没多话,只点了点头,掀开柴垛让她进去。

妇人进了院,看到小马手里提着的粗布袋子,眼睛一下子亮了,哆嗦着从布包里掏出两块钱,买了十斤玉米面。

临走时,她还回头看了眼地窖的方向,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问出口,揣着袋子快步消失在胡同里。

头三天,来的都是附近的穷苦人家,买的都是粗粮,地窖里的粮食少得慢。

直到第四天晚上,一个穿着藏青色棉袍的老头找到了老周,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语气沉稳:“听说你们这儿有细粮?我想用点‘玩意儿’换。”

老周心里一动,知道是李末等的人,赶紧把他领进跨院,又让人去通知李末。

李末赶到时,老头正和小马对着桌案上的东西说话。

桌上摆着一幅卷轴,还有一个青花瓷碗,卷轴展开,是幅水墨山水,笔法细腻,落款是“石涛”。

青花瓷碗的底款是“大明宣德年制”,碗身上的缠枝莲纹色彩鲜亮。

李末懂些古董,一眼就看出这两样都是真东西,尤其是那幅石涛的画,再过几年,怕是要被当成“四旧”烧掉。

“老先生,您想要多少细粮?”李末走过去,语气平和。

老头抬眼打量他,见他穿着干净的中山装,气质不像普通的贩子,虽然遮着脸看不清长相,可是却也知道这不是个普通人。

老者心里立马多了几分信任:“我家孙子快断粮了,我想换五十斤白面,再加五斤腊肉。”

李末没犹豫,让小马去地窖取粮,自己则拿起那幅画,轻轻卷起来:“您这些东西,换这些粮食够了,而且还有富余,不过想来你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回去那么多东西,到时候你也有麻烦。这样吧,我给你个条子,以后三个月,你每个月都可以来这里领取同样多的物资,三个月后咱们两清了,以后要是还有难处,或者有别的‘玩意儿’,还来找老周就行。你录的如何?”

老头接过粮食,眼眶有些发红,心中感激不已。

他知道这些东西在现在值不了几个钱,可在李末这儿,却能换得孙子的活路。

而且还多给了他这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他居然都帮你自己想好了后路。

若是他真的可以说到做到,那么以后,他就来这里换东西。

老者揣着粮食,走的时候还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念叨着“谢谢”,声音里满是感激。

这晚之后,来找李末换文物的人渐渐多了。

有以前的地主家子弟,抱着个紫檀木的盒子来换细粮。

有曾经的古董商,偷偷拿来几枚古钱币换腊肉。

还有个教书先生,用一本线装的宋版书换了二十斤红薯干,说这书放在家里不安全,不如换点粮食让家人活下去。

李末把这些文物都收在自己的随身空间里,每次看到那些字画、瓷器,心里就更踏实——这些宝贝,总算保住了。

可麻烦还是来了。

第七天晚上,正当小马给一个客人称腊肉时,胡同口突然传来了脚步声,还夹杂着手电筒的光柱。

是巡逻的联防队员。

老周在外面望风,赶紧咳嗽了两声,这是他们约定的警报信号。

小马反应快,立马把称好的腊肉塞给客人,催着他从暗门走。

自己则和老周一起,把院中的粮食往地窖里搬。

李末当时正在空间里整理文物,听到警报声,瞬间瞬移到跨院。

他看到两个联防队员已经走到了柴垛旁,正伸手去掀。

李末眼疾手快,用精神异能扫了一下,发现这两个队员只是例行巡逻,并没有接到举报。

他趁着两人不注意,瞬移到地窖里,把剩下的粮食全都收进空间,又瞬移回院外,装作路过的行人,慢悠悠地往前走。

“哎,你们在这儿干嘛呢?”李末故意提高声音,朝着联防队员喊道。

两个队员被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李末,以为是附近的居民,摆了摆手:“没干嘛,例行巡逻。”

李末笑了笑,指了指柴垛:“这柴垛是我家堆的,里面没东西,就是些废柴。”

队员们看了看柴垛,又看了看空无一人的院子,没发现异常,便转身走了。

等队员们走远了,李末才给老周和小马使了个眼色,三人一起把柴垛复原,又检查了一遍暗门,确认没留下痕迹,才各自离开。

回去的路上,老周心有余悸:“多亏了李部长,不然今天就麻烦了。”

李末摇了摇头:“没事,以后多注意点,让望风的人再远些,有情况提前报。”

虽然出了点小插曲,但黑市还是继续开了下去。

李末依旧没露面,只在背后统筹,老周和小马越来越熟练,甚至能从客人的语气里判断出是不是“懂行”的人。

地窖里的粮食送出去一批,李末就再补一批,空间里的文物却越来越多,从字画、瓷器到玉石、古籍,堆了满满一个角落。

四合院那边,许大茂还在琢磨着怎么举报李末,刘海中依旧每天对着儿子们念叨“要当干部”,可他们都不知道,李末正在做一件比“坐小汽车”更重要的事。

李末偶尔会在上班时看到那些买过粮食的工人,他们的脸色比以前好了些,握着机床手柄的手也不抖了。

每当这时,李末就觉得,冒再大的风险,也值了。

这天晚上,李末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手里拿着那本宋版书,轻轻摩挲着封面。

他知道,黑市这条路还很长,以后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只要能让更多人活下去,能保住这些珍贵的文物,他就会一直走下去。

书房的灯光映着他的侧脸,眼神坚定,像雪地里燃着的一团火,温暖而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