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84章 选秀立后,再次传武

文华殿后的静室内,药香袅袅,宁静致远。

朱瞻基盘膝静坐,双目微合,气息沉凝内敛,恍若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其神识内视丹田,可见那枚原本布满裂痕、光华黯淡的金丹,经过近两年持续不断的温养,以及海量珍稀药材的催化,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丹形态凝实稳固,表面绝大多数裂痕已然弥合如初,仅余核心处几道最深邃的痕迹尚需水磨工夫。

更可喜的是,金丹自行吐纳天地元气、转化精纯真气的速度,与昔日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宛如蛰伏的巨龙正加速苏醒。

这一切,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吴用等人秉承圣意、不遗余力搜罗来的千年参王、成形何首乌、雪山玉髓芝等旷世奇珍。

御药房以此精心炼制的“龙虎大还丹”,药力磅礴精纯,远超寻常丹药。朱瞻基定期服用,以沛然药力反复冲刷、滋养金丹,使得修复进程一日千里。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那沉寂已久的、属于“万相神功”的浩瀚力量正在逐步归来。

尽管大部分真气仍被那日趋凝实的金丹所禁锢,但偶尔流转出的那一丝精纯力量,已让他对这具躯体的掌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细微之境。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待金丹彻底圆满无瑕之日,便是他重临武道绝巅,甚至窥见更高境界之时。

然而,就在朱瞻基潜心于自身修为突破之际,文华殿外,以吴用为首的内阁重臣们,正忧心忡忡地商议着一件关乎国本的大事。

“陛下勤政爱民,武功赫赫,扫荡**,实乃不世出之圣主。然……”

吴用轻捻须髯,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陛下登基已近两载,后宫虽有四位娘娘侍奉,却至今未立皇后,更紧要的是……诸位娘娘均未有子嗣诞下。国本未立,终非长久之计,臣等实深忧之。”

卢俊义面色凝重,颔首附和:

“吴首辅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久虚储位。皇嗣关乎江山传承、社稷稳定,如今四海虽安,若东宫久悬,恐非社稷之福。”

朱武补充道:“茂德帝姬(赵福金)、柔福帝姬(赵玉盘)、扈娘娘、潘娘娘,四位娘娘皆贤良淑德,然中宫之位空悬,终非制度。且陛下似乎……志不在此,除却处理国事、勤修武备,多数光阴皆用于静修。”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朝野上下,已有微议。”

几位重臣交换眼神,皆见对方眼底深切的忧虑。

陛下雄才大略,若因无嗣而致将来朝局动荡,那眼下这如日中天的盛世基业,恐有倾覆之危。

“陛下乃天纵之圣,心念寰宇,或自有深意。然我等身为股肱,承托社稷,不能不言。”

吴用沉吟良久,终是下定决心,“我等当联名上奏,恳切陈情,为万年社稷计,请陛下早定中宫,并选纳淑女,充实后宫,以繁皇嗣,安定天下人心!”

“附议!”

“正当如此!”

共识既成,几人便开始字斟句酌,草拟劝谏奏章,务求言辞恳切、情理兼备,既尽臣子本分,又不至触犯天威。

数日后,这份由内阁首辅吴用领衔,多位核心重臣联名的奏章,被恭敬地呈至朱瞻基的龙案。

朱瞻基刚结束一轮修炼,神完气足,目光开阖间精光隐现。他拿起奏本,迅速览过,唇角微扬,露出一丝了然又略带玩味的弧度。

“选秀?立后?子嗣?”他低声自语,语气平淡无波。

臣子们的担忧,他心知肚明。于帝王而言,这确是头等大事。

只是他此前精力集中于梳理朝纲、北伐犁庭以及修复金丹这三大要务上。加之,他潜意识里对这副身躯原本的姻缘存有几分疏离感,且深知自身修行未稳,故有意以武道秘法锁闭精元,以免在金丹未复、根基未稳之前留下子嗣,徒增变数。

因此,赵福金等人迟迟未有身孕,实乃他刻意控制之果,而非其他。

至于后宫四位妃嫔,在他眼中:茂德帝姬赵福金容色最为昳丽,性情也相对温婉。

其妹柔福帝姬赵玉盘则眉目间自带一股前朝帝姬的娇贵与不经意流露的媚态。

扈三娘身段高挑丰盈,英气勃勃,别具飒爽风情;潘金莲则妩媚入骨,又极懂得乖巧逢迎,伺候得最为妥帖。

四人皆乃绝色,燕瘦环肥,各擅胜场。

然而,若要论及皇后之位,朱瞻基细思之下,却觉四人皆非最理想人选。

赵福金、赵玉盘前朝帝姬的身份敏感,立后恐引前宋遗臣不必要的遐想;扈三娘出身江湖,学识有限,母仪天下略显不足;潘金莲出身卑微,过往经历更是不足为外人道,难登后位。

中宫之主,需德容言功俱佳,更需家世清白、能镇服六宫,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政治需求。

如今,内阁既已正式提出,国内大局亦渐趋稳定,金丹修复进展神速,也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朱瞻基放下奏章,指尖在御案上轻叩数下,心中已有计较。

“吴用。”

“臣在。”吴用即刻上前,屏息以待。

“尔等所奏,朕已阅悉。”

朱瞻基目光扫过下方略显紧张的众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子嗣国本,事关重大,朕自有考量。前番朕潜心政务武功,疏忽于此,尔等提醒得是。”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至于选秀之事……可。然需谨记,不可扰民,不可奢靡,一切从简。着礼部拟定章程,务求稳妥,不得借机盘剥地方、惊扰百姓。先从京畿良家开始甄选,重在品性端方、家世清白、身体健康者。”

吴用等人听闻陛下终于松口允准选秀,心中大石落地,虽有限制,但已是极大进展,连忙躬身应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旨意既下,礼部即刻忙碌起来。

虽依旨意一切从简,但皇家选秀自有法度章程。消息传出,京畿之地符合条件的官宦、士绅、良民之家,无不将家中适龄且品貌出众的女子报上。

经过数轮严格的筛选:查核家世背景、观其言行举止、验其身体发肤(朱瞻基特意下旨,缠足者一律不选),最终遴选出十数位德容出众、仪态端方的秀女,充实后宫。

在这批秀女中,有一女子尤为突出,其姓沈,名婉蓁,乃一名已故清流翰林之女。

此女不仅容色冠绝群芳,更兼气质沉静温婉,知书达理,且因家学渊源,一双天足,行止端庄大方。

其父虽官位不显,但门风清正,在士林中颇有声望。朱瞻基亲自看过其资料并面见后,深感满意,认为其具母仪之风,可当大任。

于是,朱瞻基下旨,册封沈婉蓁为皇后,择吉日举行大婚典礼。

同时,也晋封了赵福金为贵妃,赵玉盘为妃,扈三娘、潘金莲皆为嫔,各有封赏,以稳后宫。

确立中宫之后,朱瞻基也逐步放开了对自身的精元封锁。随着金丹日益凝实圆满,其生命精气愈发旺盛磅礴。加之新后沈婉蓁端庄贤淑,甚合心意,后宫雨露恩泽渐均。

不久后,好消息便接连传来。先是沈皇后被诊出喜脉,紧接着,贵妃赵福金、妃赵玉盘也相继有孕。昔日沉寂的后宫,顿时充满了期盼与喜悦之气。

朝野上下,闻此佳讯,无不欢欣鼓舞,深感帝国国本已固,未来可期。

朱瞻基一面享受着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一面感受着体内金丹最后一丝裂痕即将弥合的悸动,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巨大的寰宇沙盘。

内宫既宁,国本已定,金丹将成。

这大明天下的车轮,在他的掌控下,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隆隆前行。

文华殿内,朱瞻基的目光从巨大的寰宇沙盘上收回,落在了一份新呈上的奏报上。内容是关于“察听营”改组与扩编的最终方案。

随着帝国疆域的急剧扩张和内部治理的日益复杂,原先更偏向于江湖情报组织的“察听营”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时迁虽仍是干才,但其结构和职能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以适应一个庞大帝国的需求。

朱瞻基提起朱笔,在奏章上缓缓批下三个大字:

锦衣卫。

旨意随之下达:以原察听营为核心骨干,吸纳军中精锐、民间高手,扩编改组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

其职能更为规范和完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

时迁授指挥同知衔,实际负责具体事务。

一张更为严密、权力更大的监察网络,开始覆盖朝野上下,成为皇帝手中最锋利的暗刃之一。

与此同时,朱瞻基丹田内的金丹日益圆满,最后那几道核心裂痕已细微难辨,澎湃的真元虽未完全解禁,但已能逐渐调动更为可观的力量。

自身实力的恢复,让他放下了一些顾虑,开始有选择地将武道传承下去。

他并未传授核心的《万相神功》,而是精心挑选或简化了一些功法:

后宫妃嫔:授予一套偏向养生驻颜、舒缓身心的内功心法,旨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皇后沈婉蓁及几位妃嫔修炼后,果然气色愈佳,精力也更为充沛。

锦衣卫与心腹武将(如卢俊义、关胜等):传授数门侧重于实战杀伐、隐匿追踪、硬功外练的功法,旨在极短时间内提升其个人战力与执行特殊任务的能力。锦衣卫的实力因此大增。

心腹文官(如吴用、朱武等):则授予一些修心养性、凝神静气的简单法门,助其在繁重政务下保持清醒头脑和健康体魄。

天下百姓:朱瞻基令太医署整理了一套最为基础的《强身健体拳法》与《基础吐纳术》,经由各州县官学、驿站广为传播,旨在增强国民体质,夯实未来兵源基础。此举措颇得民心,被百姓称为“皇恩浩荡”。

数月之后,后宫接连传来喜讯。

皇后沈婉蓁不负众望,率先诞下一位健康的皇子,哭声洪亮,眉眼间已有几分朱瞻基的英气。举国欢腾,此为嫡长子,意义非凡。

紧接着,贵妃赵福金产下一子,容貌俊秀;妃赵玉盘诞下一女,玉雪可爱;嫔扈三娘同样生下一子,体格健壮;就连潘金莲也添了一位小公主,娇憨喜人。

一时间,皇宫内苑婴啼此起彼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朱瞻基子嗣艰难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一跃成为枝繁叶茂、子嗣兴旺的帝王。

面对如此多的皇子皇女,朱瞻基并未如群臣所期盼的那样急于册立太子。他深知“国本”早定虽能安定人心,但也可能过早催生野心,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他有更长远的打算。

他直接取出了记忆中前世结合诸多理念编纂的《育英手册》,略作调整以适应此世背景,便下令严格照此执行。

所有皇子皇女,无论生母是谁,自襁褓之中起,其喂养、护理、启蒙、教育皆由专人严格按照《育英手册》进行。

手册强调科学喂养、规矩建立、情感引导与品德培育,尤其注重“忠孝仁勇,明理担当”的根基打造。

朱瞻基更是亲自监督,时常前往探视。待皇子们稍长,便开始亲自教导他们习练那门中正平和、专为筑基启蒙准备的《玄心诀》。

此内功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有效涵养心神、磨砺心性,引导孩童趋于澄明之境。

他在东宫演武场看着孩子们一板一眼地练习基本功,在书房考校他们识字明理,观察他们兄妹间的相处。孩子们澄澈的眼神、日渐得体的举止,让他深感欣慰。

他明确规定,所有抚养皇嗣的乳母、宫女、太监必须严格遵循手册,严禁以旧俗溺爱或苛待,更严禁私下向小主子灌输任何争权夺利、嫡庶尊卑的邪念。一旦发现,立毙杖下,绝不容情。

朱瞻基的目标很明确:他要培养的是一群身心健康、明事理、有担当、彼此间有亲情纽带的子女,而非一群早早被权欲扭曲、相互倾轧的皇子皇孙。

他希望从根子上,尽可能杜绝未来夺嫡的惨剧。

这套系统而严谨的育子方法,其效果逐渐显现。皇子公主们大多聪慧健康,性情开朗,兄弟姊妹间关系和睦。部分近臣重睹此景,惊叹之余,亦婉转求问其法。

朱瞻基在审慎考量后,特许少数心腹重臣誊录《育英手册》中关于早期启蒙、品德培育的部分章节。

很快,“陛下育嗣有方,家教严谨”的名声,连同手册中的一些先进理念,悄然在京师高层官员与士绅门第中流传开来,竟引领了一股教养新风。

内宫安宁,子嗣繁茂且教育得法,朱瞻基肩头一桩大心事已了。

心里不由暗道。

“布武天下已经在进行中,军队的改革一年就会有效果,这次统一世界,应该不用像上次那么久吧。”

文华殿内,朱瞻基的目光如炬,凝视着巨大的寰宇沙盘,心中已有乾坤。

“布武天下已在民间推行,强健我大明子民体魄,固本培元。然欲征伐四方,仅凭民力犹未足,须有一支真正能战、敢战、战之能胜的铁血之师!”他心中思忖,目光锐利如鹰隼。

虽已对军队进行革新,但在他看来,仍远未达到期望。

他需要的是一支从里到外脱胎换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掌握超越时代战术与体能的虎狼之师。

决心既下,他即刻下旨,召见林冲、王进、鲁达、岳飞等一众既深谙武艺、通晓军阵,又忠心耿耿的将领。

“朕观现今军中操练,虽称勤勉,却仍未得强军之真髓。”

朱瞻基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而蕴含威严,“今日,朕赐尔等两样利器。”

他首先取出的,是一套经由他精心简化和改良的《军阵基础内功》。

此功法源自高深武学,然去芜存菁,剔除所有繁复凶险之处,只保留最核心的锤炼气血、增长气力、耐力及提升反应速度的法门。

修炼相对简易,利于军中普及,虽难造就顶尖高手,却足以让普通军士的体能、耐力、负重远超凡俗精锐。

“此功,名曰《铁血诀》。”

朱瞻基将抄录好的功法递予林冲、王进。

“命尔等於京营及边军中,遴选忠诚可靠、体魄强健之基层军官与锐卒,先行修习,务求纯熟。而后,逐步推广至全军。朕要的是,我大明每一个战兵,皆具百人敌之根基!”

林冲、王进、鲁达、岳飞等人皆是行家,略一浏览,便知此功法对军队战力提升堪称颠覆,顿时心潮澎湃,轰然应诺。

“臣等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紧接着,朱瞻基又演示了一套融合前世搏击精髓与今生沙场经验的《破阵杀拳》。

此拳法招式凌厉简洁,专攻要害,配合《铁血诀》修炼出的沛然气血,威力惊人,尤适于战场近身搏杀。

“将此拳法,与《铁血诀》一并操练。日常训练,不得有丝毫懈怠。”

“末将等领命!”

领受旨意的众将,怀着振奋与重任,立刻投身于新军的编练之中。

他们严格遵循朱瞻基的指示,从骨干教起,层层推广。一时间,军营之中,吐纳修炼内功之声与操演杀拳的呼喝之声交织不绝,气象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工坊谷的火器研制亦未曾停歇,在朱瞻基的指点下,燧发枪的可靠性、射速以及火炮的威力、机动性持续得到提升。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武圣四年春。

经过近一年的严苛训练与装备更新,大明新军已然脱胎换骨。修习《铁血诀》的士卒,个个精力旺盛,气力悠长,行军速度与负重能力远超以往。

辅以《破阵杀拳》的搏杀之术,以及日益精良的火器,这支军队已初具横扫**、睥睨八荒的雏形。

而此时的大明国库,在历经一系列新政滋养后,已是前所未有的丰盈。粮草堆积如山,银钱充沛,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长期战争。

万事俱备,只待令下。

这一日,大朝会。朱瞻基高踞龙椅,目光扫过下方文武百官,不怒自威。

“众卿。”

他声音平静,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决断力,瞬间令殿内鸦雀无声。

“自我大明立国,已历四载。内修政理,国泰民安;外练强军,兵甲已足。然,纵观寰宇,四方未靖!”

他的手指向那巨大的沙盘。

“北方,金虏残部西窜,与草原诸部勾结,贼心未死;西夏虽亡,然党项遗族散落西北,犹存反复之心;吐蕃诸部,名义臣服,实则自立;大理段氏,偏安西南,窥我边陲;西域回鹘、黑汗诸国,乃至更西之大食(阿拉伯帝国),商路时受其扰……”

“凡此种种,岂是长治久安之道?!”

朱瞻基声调陡然提高,带着凛然天威,“朕曾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岂容魑魅魍魉鼾睡于卧榻之畔?!”

“朕决意,自即日起,王师出征,廓清寰宇,彰大明之威,开万世之太平!”

旨意如九天雷霆,轰然传下:

命卢俊义为征西大将军,统率十万精锐新军,以关胜、秦明、鲁达等将为副,自河西走廊而出。

首要目标扫清西夏残余势力,继而西进,征讨不服王化的吐蕃诸部、黄头回纥(黄头回鹘)、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彻底打通西域,兵锋直指黑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及更遥远的两河流域。

命林冲为平北大将军,统率八万铁骑(皆为修炼《铁血诀》之精锐),以王进等将为副,出塞北,追剿完颜宗翰等金国残余,并扫荡蒙古草原上所有桀骜部落,将广袤的漠北草原彻底纳入大明版图,永绝后患。

命岳飞为靖南大将军,统率五万南军,南下征讨大理国,迫使其彻底臣服,实施改土归流,将西南边陲牢牢掌控。

命阮小二为伏波都督,总督水师事宜,加紧扩建宝船舰队,操练水师人马,筹备跨海东征事宜,目标直指倭国、流求(台湾)及南洋诸番,扬威海外。

一场规模空前、旨在重塑天下格局的全面征伐,随着朱瞻基的号令,如同沉睡的巨兽猛然苏醒,轰然启动。

大明这台倾注了朱瞻基数年心血的战争机器,终于砺刃完毕,露出了它最锋利的獠牙,向着四面八方,展现出吞噬一切的磅礴气势!

武圣四年的春天,注定将以铁血与烈火,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