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79章 自投罗网,人心尽失

金军两路大军如同两条嗜血的恶龙,将汴梁城紧紧缠绕。

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扎营于城西北牟驼岗,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虽被太原绊住手脚,但其前锋游骑已如鬼魅般出现在汴梁西郊,窥伺着这座巨城的每一处弱点。

汴梁,这座曾承载着《清明上河图》繁华的帝国心脏,此刻已彻底沦为惊涛骇浪中的孤岛。

城头守军面如土色,望着城外金军森严的营垒和游弋的剽悍骑兵,握着兵器的手都在颤抖。城内更是人心惶惶,米价一日数涨,谣言如同瘟疫般蔓延,恐慌在每一道坊门、每一条街巷中无声发酵。

延福宫(此时已成为太上皇赵佶居所)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昔日歌舞升平、丹青墨韵的雅致早已荡然无存,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也掩盖不住的恐惧气息。

赵佶蜷缩在宽大的龙椅里,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原本保养得宜的双手此刻神经质地绞在一起,青筋毕露。每一次城外金军擂动战鼓的“咚!咚!”声,都像重锤砸在他的心口,让他浑身一颤。

“打进来了…他们就要打进来了!”

赵佶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侍立一旁的蔡京、童贯和高俅,声音尖利而破碎,

“朕…不,孤…孤不能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就是等死!是坐以待毙!”

蔡京强作镇定,但眼神深处的恐惧并不比赵佶少:

“太上皇息怒!官家(指钦宗赵桓)已遣使议和,金人索要的犒军金银正在筹措…或有转圜…”

“转圜?拿什么转圜!”

赵佶猛地一拍扶手,打断蔡京,脸上肌肉因恐惧而扭曲,

“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那是掏空大宋也拿不出的数目!金人狼子野心,岂是金银能满足?他们是要亡我赵宋社稷!孤…孤要去东南!去镇江!那里有长江天堑,有富庶钱粮,足以重整旗鼓!对,去镇江!”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就如同毒草般疯狂滋长。什么帝王尊严,什么父子之情(禅位给儿子赵桓),在灭顶的恐惧面前都变得无足轻重。他只想逃!逃得越远越好!

“太上皇圣明!”高俅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跪倒,“东南确为龙兴之地!臣愿率禁军精锐,护太上皇圣驾南巡!”

童贯也急忙附和:“老奴誓死护驾!请太上皇速速移驾,迟恐生变!”

蔡京看着赵佶那近乎癫狂的求生欲,知道劝阻已是徒劳,反而可能引火烧身。他心中飞快盘算:太上皇南逃,自己身为心腹,留在汴梁必成新帝(钦宗)与金人泄愤的替罪羊。不如一同南下,或许还能借太上皇之名,在东南另起炉灶,延续权势。

“老臣…亦请扈从太上皇左右!”蔡京也拜倒在地。

“好!好!速速准备!轻车简从,今夜就走!莫要惊动…莫要惊动他人!”赵佶急切地低吼着,仿佛多耽搁一刻,金军的刀锋就会架到脖子上。

一场仓皇到极点的逃亡,在靖康元年腊月一个寒风刺骨的深夜悄然上演。

没有浩荡的仪仗,没有庄严的辞行。几辆不起眼的青幔马车,在数百名由童贯、高俅心腹组成的“精锐”禁军护卫下,悄悄从延福宫侧门溜出,沿着寂静无人的御街,仓惶向南熏门方向逃窜。

然而,赵佶君臣自以为隐秘的行动,在汴梁城这个巨大的恐慌漩涡中,早已不是秘密。城内的察子(密探)、对现状绝望的官吏,甚至一些被金人收买的细作,都将这条“大鱼”的动向泄露了出去。

他们的车驾刚出南熏门不过二十余里,行至陈桥驿附近(历史在此处上演了惊人的讽刺轮回),前方黑暗中陡然亮起无数火把!火光跳跃,映照出森然的铁甲和狰狞的面孔!

“吁——!”车夫惊恐地勒住马匹。

“太上皇陛下,蔡太师,童枢密,高太尉,这是要去哪里逍遥啊?”一个生硬而充满戏谑的嗓音,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响起。火光中,一员金军猛安(千夫长)策马而出,脸上带着猫捉老鼠般的残忍笑意。

完颜宗望岂会放过这条主动送上门来的“大鱼”?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啊——!”马车内传来赵佶凄厉的惨叫和蔡京等人绝望的哀鸣。

数百名护卫在金军铁骑面前,如同纸糊般一触即溃。童贯、高俅还想组织抵抗,瞬间被乱箭射翻在地,生死不知。赵佶、蔡京如同受惊的鹌鹑,被如狼似虎的金兵从马车里粗暴地拖拽出来,抖若筛糠。

金军猛安得意地大笑,命人将这几个价值连城的“俘虏”捆得结结实实,像拖死狗一样押回牟驼岗大营。

“报——元帅!天大喜讯!南朝太上皇赵佶,还有那宰相蔡京、宦官童贯、太尉高俅,企图南逃,被我军于陈桥驿一网成擒!”传令兵的声音带着狂喜,响彻金军大帐。

完颜宗望闻言,霍然起身,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哈哈哈!天助我也!速速将此四人押至阵前!让城楼上的赵桓小儿好好看看!”

当太上皇赵佶、前朝宰相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四人,被金兵剥去华服,仅着单衣,用绳索串成一串,如同待宰的牲口般被驱赶到汴梁城西北角楼之下示众时,整个汴梁城,彻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城上守军、闻讯赶来的官员百姓,看着城下那曾经至高无上的太上皇瑟瑟发抖、涕泪横流的狼狈模样,看着那曾经权倾朝野的蔡京、童贯、高俅如丧家之犬般垂头丧气,所有人的心都凉透了。

最后一点对“天家威严”的敬畏,对朝廷重臣能力的幻想,在这一刻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耻辱和一种被彻底抛弃的愤怒。

“父皇——!”城楼上的钦宗赵桓看到这一幕,眼前一黑,几乎晕厥过去。巨大的屈辱感和更深的恐惧攫住了他。

完颜宗望策马来到阵前,用马鞭指着城上,声音如同寒冰:“赵桓!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你父兄皆在我手!尔等君臣,皆为砧板鱼肉!速速满足我大金所有要求!否则,休怪本帅拿这几个老东西开刀祭旗!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金军的威胁,伴随着被俘太上皇和重臣的惨状,化作了勒在钦宗和整个宋廷脖子上的绞索,越收越紧。

为了“赎回”太上皇(虽然明知希望渺茫)和满足金人越来越苛刻、越来越离谱的要求,汴梁城内上演了一幕幕比金兵劫掠更加荒诞、更加残酷的闹剧。

刮地三尺,竭泽而渔:朝廷的搜刮从富户蔓延到普通百姓。

所谓的“犒军费”、“赎罪银”名目层出不穷。

差役如狼似虎,闯入民宅,翻箱倒柜,掘地三尺。金锭银锭要,铜钱要,布匹绸缎要,甚至连百姓家中的铁锅、门环、铜镜都不放过!

稍有迟疑或反抗,轻则鞭笞枷号,重则当场格杀。昔日繁华的街市,如今十室九空,哀鸿遍野。

帝姬抵债,皇妃折价:在金银珠宝搜刮殆尽后,金人竟提出了更加丧心病狂的要求——用帝姬、嫔妃、宗室贵妇抵充金银!

朝廷为了凑数,竟真的开始“估价”!

茂德帝姬、柔福帝姬(名义上在朱瞻基处)等早已送出,便将其他未嫁的帝姬、甚至一些低阶嫔妃、宗室女子,如同货物般列出名单,标明身份、年龄、样貌,折算成金银数目!皇宫内苑,哭声震天。

拆屋毁城,饮鸩止渴。

为了凑足金人索要的“最后一批”金银,朝廷竟下令拆毁城内官署、寺庙、乃至部分民房的梁柱门窗!

将这些木料、砖石、甚至装饰的铜铁部件,一股脑儿地运出城去“充数”!

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木料生火熔铸搜刮来的铜器,竟开始拆毁城墙上的防御设施,马面、战棚!这等自毁长城的行径,连一些尚有血性的低级军官都看得目眦欲裂。

这些荒诞绝伦、丧权辱国、自毁根基的行径,如同长了翅膀,被朱瞻基麾下无孔不入的“察听营”探子,连同前线金军动向、宋军溃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回济南。

《武王周报》的印刷机昼夜不息。最新一期的头版,触目惊心的大标题:《汴梁末日录——赵宋君臣自缚献金实录》。

报道以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笔触,详实记录了。

太上皇仓惶南逃被俘,城下示众的屈辱细节。

朝廷为满足金人勒索,对汴梁百姓敲骨吸髓的暴行,列举了数个家破人亡的惨案。

“帝姬嫔妃明码标价”的荒唐名单(隐去具体人名,但描述其过程)。

拆屋毁城、自毁防御的愚蠢命令。

报道的最后,是朱瞻基亲自撰写的一篇短评,字字如刀:

“君视民如草芥,则民视君如寇仇!赵宋立国百年,以仁厚自诩。然观其末世,君昏于上,臣佞于下,外不能御强虏,内不能安黎庶。为苟全性命,竟不惜刮尽民脂民膏,鬻卖天家骨肉,自毁社稷藩篱!”

“此等朝廷,此等君臣,早已失尽天心,丧尽民心!其败亡,非天灾,实**;非金虏之强,乃自取其辱!天下有识之士,当明辨之!”

这份带着墨香、沾着汴梁百姓血泪的《武王周报》,通过驿站、商队、流民,如同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在朱瞻基治下引起滔天巨浪般的愤怒和唾骂,更如同最锋利的投枪,狠狠扎进了宋廷统治下那些尚在观望、尚存一丝幻想的军民心中。

山东、江南的茶馆酒肆里,人们拍案怒骂,痛斥赵宋无耻。

河北、京西的流民营中,绝望的百姓看着报纸上的描述,再对比自己经历或听闻的官府盘剥,最后一丝对大宋的眷恋彻底熄灭。

荆湖、川陕的士子们,读着那“帝姬折价”、“拆城献金”的段落,无不掩面长叹,深以为耻,对汴梁朝廷彻底失望。

“刮民脂以奉豺狼,鬻亲女以求苟活,拆城墙而资敌寇…此非朝廷,乃人间地狱之缔造者!”

一位江南老儒当街撕毁了珍藏的宋版书,老泪纵横。

“这样的官家,保他作甚!不如…不如去投武天王!”

河北一处溃兵营地里,几个低级军官看着偷偷传阅的报纸,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娘…俺们…俺们去山东吧…报纸上说,那里…那里有活路…”

河南一处濒临饿死的流民家庭,父亲攥着好心人给的半张周报,指着上面关于山东安置流民的报道,眼中燃起最后的希望。

宋廷,这座建立在“天命”和“士大夫共治”基础上的大厦,在朱瞻基精准而冷酷的舆论攻势下,在金军铁蹄和自身荒唐行径的双重打击下,其根基——人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流失。

无形的疆域在沦陷,力量的天平在不可逆转地倾斜。

汴梁城依旧被围困着,但城内的钦宗君臣,以及城外志得意满的金军统帅们。

或许还未完全意识到,真正决定华夏未来命运的力量,早已不在汴梁城头,也不在牟驼岗的金帐之中,而在那厉兵秣马、冷眼旁观、牢牢扼守着燕云咽喉的济南城!

朱瞻基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正静静等待着那瓜熟蒂落、乾坤倒转的最佳时机。

汴梁的每一分屈辱和荒唐,都在为他未来的煌煌大业,铺垫着最坚实的基石——人心的归附。

夜色深沉,汴梁城头残破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如同垂死的萤火。

而在千里之外的济南,镇东大将军府的书房内,灯火彻夜长明。

巨大的沙盘上,象征金军的金色狼头旗已重重压在汴梁模型之上,而代表朱瞻基势力的玄色旗帜,则如同蓄势待发的巨龙,稳稳盘踞在山东、江南,其锋锐的爪牙,已然深深嵌入燕云的山河关隘。

朱瞻基的手指,轻轻拂过沙盘上广袤的北方,最终,落在了那象征着无上权柄的中原腹地——汴梁。

“快了…”

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带着一种掌控命运的笃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