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41章 买个临街店铺送大哥

朱瞻基带着潘金莲回到那熟悉的土坯小院时,夕阳的余晖正将小院染上一层温暖的橘黄,给破败的土墙也镀上了几分安宁。

武大郎正和妻子柳氏在院中收拾晾晒的干菜,新妇柳氏手脚麻利,脸上带着初为新妇的满足与恬静。晒干的菜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听到院门吱呀响动,两人抬头,看到朱瞻基高大身影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一个低垂着头、抱着小包袱、容貌异常俏丽的陌生女子时,都愣住了。

武大郎脸上露出疑惑,柳氏则本能地有些拘谨,往丈夫身后缩了缩,目光却忍不住好奇地偷偷打量着那女子。

“大哥,大嫂。”

朱瞻基神态自若地打了招呼,侧身让出潘金莲,

“这是金莲,我刚买回来的丫鬟,以后专门照顾我的生活起居。”他的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在介绍一件新添置的家什,不带丝毫情绪。

武大郎“哦”了一声,目光在潘金莲那低垂却难掩艳色的脸上扫过,心中虽惊讶弟弟突然买个如此标致的丫鬟,但更多的还是对弟弟的信任与习惯性的顺从。

他憨厚地点点头:“好,好。二郎你出门在外,是该有个人照应着点,仔细些好。”他转头对柳氏道:“娘子,这是二郎屋里的人,往后……也算是一家人了。”

柳氏刚进门不久,这几日与武大郎闲话家常,早已知晓家中如今能过得这般宽裕,全赖这位有本事的小叔子。

她是个本分知足、明白事理的妇人,闻言连忙对着朱瞻基福了福,又对潘金莲露出一个友善却带着清晰主仆距离的微笑:

“金莲姑娘。”

心里想着,叔叔是做大事的人,身边有个丫鬟伺候也是应当的,只是这姑娘生得未免太好了些……

潘金莲一直低着头,感受到几道审视的目光落在身上,尤其是那位新主母温和却疏离的打量,心中更是忐忑不安,仿佛被剥开了什么。

听到柳氏的声音,她才怯生生地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一眼这位衣着朴素却神态端庄的大夫人,又慌忙垂下眼帘,声如蚊蚋地应道:

“大老爷,大夫人。”

姿态卑微到了尘埃里。

朱瞻基对柳氏的识大体很满意,微微颔首。他示意潘金莲:“先到西厢那间空屋安顿下,缺什么少什么,晚些再说。”

潘金莲如蒙大赦,抱着那点可怜的家当包袱,几乎是逃也似的快步走进了朱瞻基指的那间狭小却暂时属于她的屋子,紧紧关上了门。

看着潘金莲进屋,朱瞻基才转向兄嫂,神色认真起来:“大哥,大嫂,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

武大郎和柳氏见他神色郑重,也都收起了笑容。武大郎道:“二郎,你说,俺听着。”

“大哥,”朱瞻基斟酌着开口,“我在外面……置办了些产业,不是小打小闹,如今根基在山东那边,需要人守着,也图个安稳长远。我想着,你和嫂子不如随我一同过去。一来我们兄弟在一处,彼此有个照应;二来那边的环境、日子,总比在这小小的清河县要好上许多。我在那边也置了宅院,足够我们一家人住下。”这是朱瞻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将武大郎夫妇留在清河县,终究不够稳妥,接到自己势力核心范围之内,才能真正安心。

然而,武大郎闻言,脸上却露出了浓重的不舍和深深的犹豫。

他下意识地环顾着这个虽然破旧、低矮,却承载了他半辈子记忆与汗水的小院,每一块土坯都那么熟悉。

武大郎看了看身边温顺安静的妻子,又想起每日天不亮就挑着担子走过的青石小巷,那些虽不算富裕却见面能点头招呼、偶尔赊个炊饼也认账的老街坊邻居。

他搓着那双布满老茧、沾着面粉的手,黝黑的脸上满是挣扎,额头的皱纹仿佛更深了。

最终,他抬起头,看着眼前气度已然不凡的弟弟,眼神里带着近乎恳求的意味:

“二郎……哥知道你是为俺们好,想把最好的都给俺们。可是……哥舍不得这里啊。

这是俺们爹娘留下的根儿,俺在这卖了一辈子炊饼,闭着眼都能走遍县城……去了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俺……俺怕心里头空落落的,不踏实。

再说,俺就这点手艺,离了清河县的老主顾,怕也……怕也养不活你嫂子……”

他的声音越说越低,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现有安稳的依恋。

柳氏在一旁,轻轻拉了拉武大郎的衣袖,低声道:

“都听叔叔安排便是,叔叔不会害俺们。”

她虽也眷恋这安稳的小日子,但更明白这个家如今倚仗谁。

朱瞻基看着大哥眼中那份对故土和熟悉生活的深深眷恋,心中了然。

大哥就是个本分守成的老实人,他的世界就是这小小的清河县城和手里的炊饼担子,让他离开这方寸之地,去面对那风云激荡的梁山,对他而言不啻于一场巨大的冒险。

强扭的瓜不甜,硬要他去,反而可能成为他的负担,也非朱瞻基所愿。

他沉默片刻,脸上露出一丝理解的笑容,上前一步,拍了拍武大郎厚实的肩膀:

“大哥的心思,我明白了。也罢,既然大哥舍不得这清河县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这些老街坊,那就不勉强。你和嫂子安心在这里住着,只要你们高兴,在哪都一样。”

武大郎闻言,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大大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近乎感激的笑容:

“哎!好!好!还是二郎最懂俺!俺就知道俺兄弟不会逼俺!”柳氏也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不过,”

朱瞻基话锋一转,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大哥守着这摊子,每日挑担子风吹日晒,也太辛苦了些。我在县里盘下了一处铺面,想着给你们换换营生。”

“铺面?”

武大郎和柳氏都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临街的铺面?对他们这样的小贩来说,那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朱瞻基点头:“对,铺面。就在南市街口,位置不错,人流也多。后面还带个小院,能住人,比这土坯房强些。明日我便带你们去看看。”

武大郎一听,急忙摆手,急得脸都红了:“二郎,这…这可使不得!太破费了!那得多少银子啊!俺…俺挑担子挺好!习惯了!真的!铺子俺们租不起啊!”

“大哥,”朱瞻基打断他,语气坚定,“银子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如今不缺这点。让你有个安稳的铺面,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我在外面奔波也才能真正放心。这事就这么定了。”

看着弟弟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关切和决心,武大郎眼眶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想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却觉得喉咙堵得慌,最终只重重地“哎”了一声,用力点了点头,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衣角。

柳氏更是喜上眉梢,连连道谢:“谢谢叔叔!谢谢叔叔!”

翌日一早,朱瞻基便带着武大郎和柳氏来到了南市街口。

那铺面果然位置极佳,正在两条热闹街道的交汇处,人来人往。

铺面不算很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后面连着一个方正的小院,一口水井,两间厢房,比他们原来的土坯小院不知好了多少。

武大郎站在铺子里,手足无措地摸着那结实的柜台,又跑到后院,看着那青砖铺地、阳光充足的小院,再看看那口清澈的水井,激动得语无伦次:

“好…真好!这…这地方太好了!二郎,这…这得多少……”

他终究还是心疼钱。

柳氏也是满眼惊喜,拉着丈夫的袖子,小声说:“当家的,你看这院子,多敞亮!以后晒菜干可方便了!”

朱瞻基微笑看着兄嫂的反应,心中满意。他直接对一旁等候的牙人(房产中介)道:“就是这里了。手续今天能办完吗?”

“能!能!武二爷您爽快!小的这就去办!房契地契,保管今日就过户到武大官人名下!”

牙人喜笑颜开。

武大郎听到“武大官人”这个称呼,更是臊得满脸通红,连连摆手,却又忍不住咧嘴傻笑。

看着弟弟雷厉风行地付钱、交割,武大郎只觉得像在做梦。他这辈子,竟然也能在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铺面和一个带院子的“家”了!

事情议定,朱瞻基心中最后一丝牵挂也放下了。

他不仅给武大郎夫妇留了足够安顿和经营铺子的银钱,更在铺子隐秘处一个不起眼的墙砖后,藏了一笔不小的银票,并郑重告知了柳氏藏处,叮嘱她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以备不时之需。

几日后,看着大哥大嫂喜气洋洋地搬进了干净敞亮、挂着“武家炊饼”招牌的新铺子。

武大郎在明亮宽敞的铺面里揉面做饼,动作都仿佛轻快了许多;柳氏在一旁帮忙招呼络绎不绝的客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安稳生活的满足和希望。朱瞻基知道,清河县这边,他总算是可以彻底放心了。

他不再耽搁,带着已经初步安顿下来、但依旧沉默拘谨、眼神里带着茫然、顺从以及一丝对新环境恐惧的潘金莲,离开了这座留下他最初印记的小城,一路向南,朝着那八百里水泊梁山而去。

数日后,梁山金沙滩。

阮小七正带着几个喽啰在岸边叮叮当当地修整船只,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远远看到一艘小船破开水面驶来,船头站着的身影高大挺拔,渊渟岳峙,正是他们翘首以盼的大哥朱瞻基。

“大…大哥回来了!”

阮小七顿时喜上眉梢,扯开嗓子就要欢呼,然而,他欢呼的声音刚起,目光却猛地顿住,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死死落在了朱瞻基身后那个穿着素净布裙、低着头、却难掩身姿窈窕玲珑的女子身上。

那一声“大哥回来了”的喊声,后半截硬生生拐了个弯,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变调,瞬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吸引了岸边所有人的注意。

正在附近巡查的晁盖、吴用,以及闻讯赶来的卢俊义、林冲等人,纷纷聚拢过来。

当他们的目光越过朱瞻基,落在他身边那个明显不是仆妇、容貌堪称绝色、气质却带着几分怯弱的年轻女子身上时,所有人都如同被点了穴道,齐刷刷地愣住了。

一时间,金沙滩上鸦雀无声,只有水浪拍岸的哗哗声。

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在朱瞻基那平静无波的脸庞和潘金莲那低垂惶恐的俏脸之间来回扫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浓浓到化不开的好奇,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这…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英明神武、不近女色的武天王,出去一趟办正事,竟带回了一个沉鱼落雁似的貌美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