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185章 三年得十三位皇嗣

日月轮转,三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顺天府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晨曦中披上了更加璀璨的金辉,流光溢彩,仿佛映照着整个帝国蒸腾日上的蓬勃气象。

长春宫内,已禅位为太上皇的朱棣,盘膝端坐于云榻之上。

周身氤氲着一层若有似无的温润气息。《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修习,不仅涤荡了他经年征战的沉疴旧疾,更令这位昔日马上皇帝眉宇间的锐气,沉淀为一种渊深似海、仙风道骨的长者气度。

他缓缓收功,深邃的目光扫过御案上那份还散发着墨香的《大明周报》,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却饱含深意的弧度。虽已退居深宫,这定期呈阅的周报,依旧是他感知帝国脉搏的窗口。

目光掠过报上关于太子监国理政的篇章,朱棣的思绪不由得转向了如今龙椅上的儿子——洪熙皇帝朱高炽,以及那位正以储君之身大展宏图的孙儿——太子朱瞻基。

这三年间,大明在洪熙皇帝朱高炽坐镇中枢、施行仁政的基础上,更由太子朱瞻基于暗中擘画、明面运筹,国力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其强盛之势,远超朱棣最初的预期。

吏治的持续整肃,乃是父子合力之功。朱瞻基倚重听风卫与部分忠诚的“影卫”门徒进行深度监察,将所得详情报于御前。

而洪熙帝朱高炽则以其宽严相济的仁厚之道,颁行法令,整饬纲纪,君臣父子同心,有效遏制了贪腐之风。

农政的锐意革新,在朱高炽的支持与朱瞻基的强力推动下,大力推广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广修水利,催生了人口的显着增长。

流民归田,荒地复垦,市井日益喧嚣繁荣,国库充盈得让户部尚书喜上眉梢。洪熙帝览及此类奏报,常于御书房中欣然颔首。

而太子朱瞻基深谙,人口红利仅为基石,擢拔与造就人才方是固本培元之策。

讲武堂,这座由朱瞻基力排众议设立、坐落于京畿西山的宏伟建筑群,已然成为淬炼英才的熔炉。

它不拘一格,既吸纳勋贵子弟与军中骁勇,亦向民间俊杰敞开大门。其遴选标准异常严苛:或需有卓绝的军事韬略(深谙兵法、地形、后勤之道),或需身具不凡的习武根骨。

入选者,不仅需经历最严酷的军事磨砺,更要系统修习由朱瞻基主导“编纂”的兵法韬略、数算之道、寰宇地理(融入了他模糊记忆的世界轮廓),乃至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冠以“格物致知”之名)。

一批批经过“影卫”思想浸润、兼具忠诚与才干的年轻军官,正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各大边镇及新拓疆土。

他们不仅是帝国未来的将星砥柱,更是朱瞻基掌控军权、推行新政的坚实根基。朱高炽对此军校成果颇为嘉许,常于朝议中提及,为太子张目。

最令朝野为之震动,乃至深居长春宫的朱棣亦感惊异的,是百工技艺领域展现出的惊人活力与显着进步。

在朱瞻基授意设立的“格物院”(汇聚了部分技艺精湛的“影卫”门徒与网罗的顶尖民间巧匠)主导下,结合他提供的零星现代知识“点化”,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具与武器雏形被“研制”出来。

简易的水力驱动装置,开始尝试应用于枪管镗孔与精密零件加工。

对“蒸汽之力”的探索已在格物院最机密的工坊内启动,初具形态的机械发出低沉的轰鸣,驱动着更强大的锻锤与鼓风机,有效提升了金属冶炼与锻造的效率与品质稳定性。

这一切,皆建立在朱瞻基的方向性指引与大匠们日以继夜的精密测量、反复试验之上。

改进型连发火箭车,实现了更稳定的齐射与延伸的射程,初显野战压制之威。

新型重型火炮,得益于炮管铸造工艺的精进、简易瞄准具的引入、更稳固炮架的应用以及提纯后发射药(硝石提纯工艺取得突破)效能的提升,其射程与破坏力显着增强,在攻坚战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触发式地雷与拉发式手榴弹,经过优化设计,体积更为紧凑,威力更为集中,可靠性提高,在防御战与复杂地形作战中作用凸显。

燧发枪与燧发手枪,正逐步取代落后的火门枪。得益于初步应用的简易车床加工,枪管质量(直度、耐用性)获得改善。

优化后的燧发机构,哑火率大幅降低。定装纸壳弹药(内含定量火药与弹丸)的推行使用,使装填速度明显加快。

虽在射速与精度上仍与现代火器差距明显,但其初步构成的密集火力,已在战场上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威力。

弹药工艺方面,颗粒化火药在稳定性与威力上远胜粉末火药;铅弹铸造工艺改进,弹丸更为圆润标准,气密性与穿透力同步提升。

一支装备了这些新锐或改良火器、同时辅以修炼普及版《龙象般若功》(主要提升力量、耐力)的大明新军,其崭新面貌与三年前相比,已判若云泥。

百万雄师,兵锋所向,几无抗手。此等军容之盛,亦令洪熙帝朱高炽倍感安心,深知国祚稳固。

视线转向东宫,更是另一番人丁兴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年前意气风发的太子朱瞻基,如今膝下已有十三位皇嗣(五子八女)承欢。

后宫佳丽中。

正妃林清浅于第一年诞下长子朱祁铭。

翌年,侧妃李青萝、李青璇、秦红玉次第开花,先后诞下女儿,其中李青璇喜获一对双胞胎明珠。孙若微与胡善祥这对姐妹花,则分别诞下次子朱祁钰和三子朱祁锋。

第三年,后续纳入的柳如烟、沈清瑶、林月儿、苏小小、赵雪衣、原朝鲜长公主李婴宁等人,亦接续为东宫添喜,诞下五位公主与两位小王子(苏小小、赵雪衣各育一子)。

东宫后苑,时常洋溢着童稚的欢声笑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