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武侠 > 倚天霸业记 > 第116章 明夏

倚天霸业记 第116章 明夏

作者:日月于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2 12:58:41

时光又倏忽两载,江南的风云再起波澜。

朱元璋在吞并陈友谅残余势力、稳固江东根基后,目光便锁定了盘踞浙北、固守苏州的张士诚。这两年间,他三番五次派遣使者奔赴苏州,带去劝降文书——许以高官厚禄,允诺保其宗族安稳,甚至愿划浙西三城为其食邑,只求张士诚俯首归附。

可张士诚自恃苏州城防坚固,又念及多年割据一方的基业与脸面,对朱元璋的劝降始终置若罔闻。使者往返数次,换来的皆是冰冷的拒绝,甚至有一次,张士诚竟将朱元璋的劝降书掷于地上,直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彻底断绝了和谈的可能。

劝降无果,朱元璋终于动了雷霆之怒。他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直逼苏州城。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扫清苏州外围的所有据点,最终将这座江南重镇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苏州城内粮草渐绝,兵士士气低落,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张士诚数次组织突围,皆被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击退,伤亡惨重。站在苏州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西吴军旗,听着城下震天的喊杀声,张士诚深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这位曾凭“轻赋”笼络民心、却又因后期苛政失尽根基的枭雄,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破城前夜,张士诚回到王府,召集家人诀别。他望着熟悉的庭院楼阁,想起自己多年的割据生涯,最终长叹一声,转身走进内室,自缢而亡。

随着张士诚的败亡,苏州城不攻自破。至此,朱元璋彻底扫清了江南最后的割据势力,江东、浙西、淮东等地尽数纳入其麾下,真正掌控了整个江南地带,成为南方无可争议的霸主。

不久后,朱元璋在应天府正式建立政权,国号“西吴”,自封“吴王”。登基大典之上,旌旗蔽日,礼乐震天,江南各州府的官员纷纷上表称贺,西吴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朱元璋正式吹响了角逐天下的号角。

而政权建立未满三月,朱元璋便未曾停歇。他深知蜀地的陇蜀王明玉珍手握西南重兵,占据易守难攻的蜀地,是牵制各方势力的关键。于是,他亲笔写下一封书信,派遣亲信使者星夜奔赴蜀地。

信中并未直言结盟,却字字暗藏机锋——既盛赞明玉珍治理蜀地的功绩,提及“西南稳固,方有天下安宁”;又隐晦点出北明势力日渐强盛,暗示“唇亡齿寒,唯有互通有无,方能共御外侮”;最后更是以“愿与陇蜀王共观天下大势,各守疆土,互不侵扰”收尾,明里示好,暗中却透着联手制衡北明的意味。

使者带着这封暗藏深意的书信,踏上前往蜀地的路途。而远在北平的张无忌、蜀地的明玉珍,皆因这封信,再次感受到了江南风起云涌的压力。天下三分的格局,因西吴的建立与朱元璋的示好,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

蜀地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明夏政权的皇宫之上,朱红宫墙映着金辉,却难掩一丝潜藏的沉郁。夏烈帝明玉珍端坐龙椅,登基继位不过五年,他一手将明夏疆域从蜀地拓展至荆州南部,根基初稳,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此刻却面色潮红,眉宇间凝着病态的倦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让这位素来强健的帝王平添了几分脆弱。

谁也未曾想到,这场看似寻常的病症,竟源于两个月前的荆州平叛。彼时元廷残余的幽王部在四川以北的荆州地界作乱,烧杀掳掠,侵扰边民。明玉珍素来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当即亲率三万大军出征。荆州的山林间瘴气弥漫,昼夜温差极大,他与兵士们同吃同住,露宿荒野,历时月余,终于将幽王部彻底肃清,生擒叛首,平定了边境之乱。

班师回蜀的途中,他便偶感风寒,只是彼时战事刚歇,政务堆积如山,他只当是小疾,随口服了两剂汤药便置之不理。直到前一日,他终于回到蜀地都城,高烧骤然发作,浑身滚烫,头晕目眩,连视物都有些模糊。

“陛下,今日各州奏报已悉数呈上,主要关乎荆州平叛后的安抚事宜与蜀地春耕调度。”殿内,丞相躬身禀报,目光不时瞟向明玉珍苍白的脸颊,难掩担忧,“荆州百姓遭幽王部侵扰,需尽快发放赈粮;春耕在即,蜀地东部的水渠需加急修缮,以防旱情。”

明玉珍抬手按了按发胀的太阳穴,沙哑的嗓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依旧沉稳:“准奏。赈粮之事,命户部三日之内调拨完毕,派专人押送荆州,务必落实到每一户百姓;水渠修缮,让工部牵头,各州府抽调人力,限期一月完工,不得延误。”

“臣遵旨。”丞相应声,又递上几封加急文书,“还有西吴吴王朱元璋派使者送来的书信,已在殿外等候召见。”

明玉珍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高烧带来的昏沉瞬间褪去几分。他沉吟片刻,摆了摆手:“使者暂且安置驿馆,容朕缓几日再召见。”他心中清楚,朱元璋此时来信,绝非单纯示好,必然暗藏算计,此刻身体不适,思绪难以集中,贸然召见恐失分寸。

大臣们见状,也不敢再多言,纷纷躬身告退。朝会散去,明玉珍在侍从的搀扶下,缓步走出大殿,登上了皇宫的城楼。

城楼之上,风势渐大,吹动他的龙袍猎猎作响。蜀地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远处的青城山云雾缭绕,近处的城池人声鼎沸,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这是他五年心血浇灌的江山,从割据蜀地到拓展疆土,从平定内乱到抵御外敌,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坚定。

他抬手扶住城楼的栏杆,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稍稍驱散了些许燥热。想起两个月前荆州平叛的厮杀,想起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场景,想起明夏政权初建时的艰难,他心中百感交集。他并非贪恋权位,只是想在这乱世之中,为蜀地百姓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

可此刻,高烧带来的眩晕再次袭来,他忍不住咳嗽几声,胸口传来阵阵闷痛。他知道,这场风寒或许并非小疾,但他不能倒下——明夏政权根基未稳,北方有北明张无忌虎视眈眈,南方有西吴朱元璋野心勃勃,蜀地的百姓还需要他的守护。

风卷着云影掠过城楼,明玉珍望着脚下的江山,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直身体,即便身患小疾,那份帝王的威严与担当,依旧未曾消减。他知道,前路或许布满荆棘,但他必须咬牙坚持,为明夏,为蜀地百姓,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

城楼之上,风势渐疾,吹动明玉珍的龙袍猎猎翻飞,衬得他带病的身影愈发挺拔如松。侍从见他脚步微晃,连忙上前想要搀扶,却被他抬手轻轻推开,声音虽带着高烧后的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无妨,朕自己能走。你们都退下吧,各司其职去。”

侍从们不敢违逆,只得躬身告退,将这片天地留给这位独自伫立的帝王。明玉珍缓缓走到城楼边缘,凭栏而立,目光望向天边——云层正剧烈腾翻涌荡,如万马奔腾,卷着蜀地独有的湿润气息,在天际铺展开一幅壮阔的画卷。

就在此时,天地间似有异动。

一股无形之气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并非虚无缥缈的灵气,而是沉淀在蜀地山川河岳中的生机之气,是万千百姓对安稳生活的祈愿凝结而成的气运。这股气息越来越浓,在他身前盘旋缠绕,渐渐勾勒出一道清晰的轮廓——竟是一条白色龙形!

白龙通体莹白,无鳞却有光,每一处轮廓都分明清晰,仿佛由月华与云雾凝结而成。它的双目如炬,明亮得能穿透云层,既凝望着脚下这片被明玉珍守护的蜀地,山川秀美,城郭安宁;又转头望向凭栏而立的帝王,目光中没有威严的压迫,只有温和的守护与认可。

明玉珍心中微动,却并未惊慌,只是平静地与白龙对视。他能清晰感受到,这股气息中蕴含着百姓的信赖、疆域的脉动,是独属于明夏、独属于他这位夏烈帝的气运与生机。

下一刻,白龙发出一声低沉而雄浑的龙吟,并非震耳欲聋,却直抵人心。随后,它身形一动,如一道流光,径直朝着明玉珍冲来!侍从们远远望见,惊得想要上前阻拦,却见白龙在触及明玉珍身体的瞬间,化作无数莹白光点,尽数融入他的体内。

明玉珍只觉一股温润而磅礴的力量席卷全身,高烧带来的燥热与眩晕瞬间消散大半,胸口的闷痛也悄然褪去。四肢百骸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原本因风寒受损的气息变得绵长浑厚,连目光都愈发清亮有神。

他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涌动的气运与生机——那是蜀地的馈赠,是百姓的期许。再次睁开眼时,他的眼神中已无半分病容,只剩帝王的沉稳与担当,以及对这片江山的无尽守护之意。

天边的云层渐渐平复,阳光穿透云层洒下,照亮了蜀地的每一寸土地。明玉珍凭栏远眺,身姿愈发挺拔,他知道,这股来自万民与疆域的力量,不仅治愈了他的小疾,更坚定了他守护明夏的决心。无论未来面对北明的强盛还是西吴的野心,他都将带着这份气运与期许,为蜀地百姓,守住这一方安稳天地。

风卷龙气随行,明玉珍迈步走下城楼,周身萦绕的莹白气龙蜿蜒盘旋,龙首轻扬,目光与他同向,无形的龙威悄然弥漫——所过之处,侍从、卫兵皆感受到一股温润却威严的气场,纷纷俯身行礼,连大气都不敢喘。高烧尽退的他,步伐沉稳有力,龙袍拂过石阶,竟带着几分踏云而行的从容,先前的病容已荡然无存,眼底只剩锐光与笃定。

返回大殿,明玉珍端坐龙椅,莹白气龙在他身后盘绕,龙尾轻扫过殿柱,留下淡淡的光晕,却不伤人分毫。他抬手沉声道:“传西吴使者入殿。”

旨意传出,不多时,朱元璋的亲信使者便快步走入大殿。刚踏入殿门,使者便被殿内隐隐的龙威震慑,抬头望见龙椅上的明玉珍,以及他身后那若隐若现的白色气龙,惊得瞳孔骤缩,原本准备好的话术竟一时卡顿。他虽早闻夏烈帝英武,却未想过竟有如此天人之姿,那股源自万民气运与疆域生机的气场,远比传闻中更为震撼。

“西吴使者,见我圣上,为何不跪?”殿前侍卫沉声喝问,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使者这才回过神,连忙俯身跪拜,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外臣拜见昭烈帝,陛下圣安。”他不敢抬头,只觉殿内的气压如山岳般沉重,那无形的龙威仿佛穿透骨髓,让他不敢有半分不敬。

明玉珍抬手,身后的气龙也随之微微颔首,龙威稍敛:“平身吧。你家吴王派你远道而来,想必带来了不少话,直说便是。”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再无半分病态,带着帝王独有的威严与从容。

使者缓缓起身,偷偷抬眼瞥了一眼明玉珍身后的气龙,心中愈发敬畏,连忙从怀中取出朱元璋的书信,双手奉上:“回陛下,我主吴王久仰威名,深知明夏与西吴唇齿相依,特遣外臣送来书信,愿与陛下互通有无,共观天下大势。”

明玉珍接过书信,并未立刻拆开,指尖轻轻摩挲着封蜡,身后的莹白气龙也凑上前来,龙目落在书信之上,似在审视。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气龙周身气流涌动的轻响,使者站在殿下,手心渐渐冒出冷汗,不知这位气场惊人的夏烈帝,会如何回应吴王的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