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武侠 > 倚天霸业记 > 第21章 守关

倚天霸业记 第21章 守关

作者:日月于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2 12:58:41

张无忌脚踏先天真气掠过秦岭余脉,暮色中的韩城县城楼如剪影般刺破云层。他按在腰间的调兵虎符微微发烫,想起临行前宋青书的急报:“雍州元军增兵五万,潼关告急。”此行名为巡视,实则需在三日内集结三千青壮,以解潼关兵力不足之困——只是这消息尚未泄露,连韩城百姓也只道他是来探访民情。

城门口的老槐树簌簌落英,小六蹲在树下打盹,忽闻衣襟被风掀起,睁眼便见张无忌负手而立。少年慌忙起身,却被按住肩膀:“莫声张,带我从偏门入城。”两人避开正街火把,沿着蛛网密布的小巷前行,墙根处偶尔有黑影闪过——都是白日里领了赈粮的百姓,此刻正凑在灯下缝补“明”字巾。

“王县令可在县衙?”张无忌避开迎面而来的运粮车,鼻尖萦绕着新麦香气。小六点头,忽然压低声音:“县令大人这几日总在算筹粮草,昨儿还跟我说‘若教主来招兵,咱韩城百姓绝不含糊’——不过这话是悄悄说的,怕惊着大伙儿。”张无忌挑眉,指尖拂过墙上新贴的“保甲法”告示,墨汁未干处隐隐有“明”字暗纹。

县衙后堂烛火通明,王县令正就着油盏核计账册,左手握着算筹,右手悬腕批注——自废去武功后,他反倒练出一手铁画银钩的好字。“教主!”见张无忌推门而入,他急忙起身,账册上“青壮丁口:二千七百四十三”的字迹跃然入目。张无忌扫过账册,目光落在“可战者”一栏:“按你估算,三日内能集多少人马?”

王县令递上茶盏,茶水里泡着百姓送的野菊:“若以‘抗元保乡’为名,可征两千;若言明是随教主驰援潼关……”他顿了顿,望向窗外摇曳的火把,“怕是能倾巢而出。”张无忌摇头,指尖摩挲着虎符纹路:“不可言明战事。就说……是兴修水利,需青壮劳力。”王县令一愣,旋即拱手:“属下明白,这是怕百姓担忧。”

子时三刻,城隍庙的晨钟未响,却有急促的梆子声传遍街巷。张无忌站在庙前石阶上,看着陆续赶来的百姓——有扛锄头的老汉,有握菜刀的妇人,甚至有少年背着弟弟来听令。他抬手轻挥,九阳真气托着数百个草袋升空,袋口洒出的不是泥土,而是金灿灿的麦种:“诸位,张某此来,是要带大家修一条‘惠民渠’,连通黄河与韩城。”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老丈拄着拐杖开口:“恩公是活菩萨,修渠是好事!可俺们庄稼把式,能帮上啥忙?”张无忌蹲下身,替孩童系紧散开的鞋带:“修渠需劳力,更需护渠人。张某想在青壮中选些教头,先习些粗浅功夫——日后渠成,便由你们守护这万亩良田。”他话音未落,身后的小六已挥着木棍演起“太祖长拳”,惹得孩童们咯咯直笑。

王县令趁机举起账册:“凡报名者,每日可领双倍赈粮!家中老弱,由县衙照拂!”此言一出,人群顿时骚动。铁匠撸起袖子露出伤疤:“俺去!当年元军烧了俺的铁匠铺,如今正好学些本事!”妇人将菜刀往腰间一别:“算俺一个!俺男人去年被抓去修城墙,至今生死不明!”不到半个时辰,登记册上已画满歪歪扭扭的指印。

张无忌看着名册上的“李狗剩”“王花儿”们,忽然想起常遇春教他认军旗时说的话:“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户人家。”他转头望向王县令:“明日起,分三班操练。你虽无武功,却可教他们识字、辨方位——这比舞刀弄枪更紧要。”县令郑重点头,烛火映得他眼角皱纹深刻如刀。

五更天,东方既白。张无忌站在城墙上,看着晨光中的韩城街巷——妇人在井边淘米,孩童追逐着滚铁环,青壮们三三两两往城隍庙去,腰间却多了些草绳、木棍。小六抱着一叠“明”字巾跑过来:“按您说的,只说是修渠队的记号!”张无忌接过巾带,指尖凝出真气,在每块布料上暗刻“护”字——非运足内力不能见,却可在危急时相互呼应。

远处传来驼铃声,那是宋青书派来的粮队。张无忌摸了摸虎符,忽然对小六说:“待渠成之日,张某要在渠首刻上‘民心’二字。”少年似懂非懂,却用力点头:“那俺要刻在最高处!让元军远远看见,就知道咱们汉人不好欺负!”

晨风掀起张无忌的衣襟,露出内衬上常遇春手书的“苍生”二字。他望着西方天际的启明星,知道这一场招兵的“戏”,终将在潼关城头化作最锋利的箭——而这些背着锄头、怀着希望的百姓,终会明白:他们守护的不是水渠,而是身后的土地、家人,是千万个像韩城这样的家园。

当第一声操练的口令响起时,张无忌已踏上归途。他没有告诉百姓,所谓“惠民渠”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着的其实是伏击点与粮道;也没有说,那些教他们的“粗浅功夫”,实则是从独孤九剑中拆解出的战阵要诀。他只知道,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可覆舟——而他要做的,便是将这股水势引向正途,冲垮元军的万里长城。

韩城的晨雾中,“明”字巾在晨光里轻轻晃动,像极了藏剑崖顶那些游动的剑意——看似无形,却终将汇聚成势,劈开这乱世的铁幕。

张无忌立于韩城城楼,远眺潼关方向的灰蒙天际。忽有白隼自云层疾掠而下,爪间系着染血的羊皮纸。他伸手接过,宋青书的字迹力透纸背,墨痕间隐约可见紫霞真气的淡紫纹路:

主公钧鉴:潼关暂守,但城垣破损处达十七处,护城河已涸。岚皋县征调人马比预期少三成,礌石滚木半数未及运抵城头,元军斥候已于卯时探得缺口,正午恐有强攻。陆风率华山弟子死守‘千尺幢’要道,史红石以丐帮‘降龙阵’分兵驰援,芷若姐领峨眉弟子游走侧击探查敌情,然兵力分散,守城兵力单薄。王胜将军率洛阳铁骑昨夜突袭元军左翼,虽破其‘连环马阵’,但孤军深入,现被困于潼关西塬,亟待支援。

纸背还有一行小字,笔迹潦草如疾风:属下已尽起影密卫运送火油,奈何元军箭雨太密……若申时前未见援兵,恐…… 尾字被血渍浸透,再难分辨。

张无忌指尖微颤,圣火令在袖中嗡嗡震颤。他望向城下正在集结的韩城青壮——三日来已整训出千余人,虽未及成军,却人人腰间系着暗刻“护”字的“明”字巾。王县令抱来最后一捆兵械,木制长枪在阳光下泛着新漆的光泽:“教主,还需两个时辰,便能将这批‘竹节枪’分发完毕……”

“来不及了。”张无忌截断他的话,赤蓝真气骤然涌出,将城楼上的“韩城县衙”匾额震得粉碎,“元军正午攻城,此刻需立刻驰援潼关。”他转身望向人群,目光扫过铁匠粗糙的手掌、少年坚毅的眉眼,忽然振臂高呼:“诸位!潼关乃关中门户,若失陷,元军将屠城三日!今日随张某驰援,虽危,却可保家园无虞!”

人群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山洪般的应和。铁匠将木枪往地上一戳:“俺早说了,跟着恩公没错!”抱着幼弟的妇人解下头巾系在枪头:“小郎,替娘看好家门,等娘打跑元军就回来!”三百青壮自发列成纵队,虽无甲胄,却人人握着农具改制的兵器,腰间粮袋里装着的不是麦种,而是王县令昨夜挨家挨户凑来的面饼。

“王县令,”张无忌将调兵虎符按在对方掌心,“韩城百姓尽托于你。若我军失利……”“不必说了!”王县令握住虎符,残留在体内的一丝峨眉九阳功竟让符身泛起微光,“属下会率百姓退入秦岭,纵死,也不让元军得一粒粮!”

张无忌点头,转身时衣摆扫过城墙裂痕,先天真气顺势注入——那是用九阳九阴二气临时加固的“太极护壁”,可撑两个时辰。他跃上城墙,冲城下挥手:“随我来!”话音未落,圣火令已化作赤蓝流光划破天际,正是召集明教锐金旗的信号。

韩城青壮踏碎晨露出城时,张无忌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孩童的哭喊。他转头,见小六抱着木剑追来,脖颈间挂着的玉佩在风中晃出弧线:“教主!带我去!我能背箭囊!”少年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又透着狠劲。张无忌勒马回身,俯身将他提上马鞍:“抱紧了。到了潼关,教你如何用剑砍马腿。”

正午时分,潼关城头的战鼓声已清晰可闻。张无忌望着前方漫天烟尘,左手按在腰间未出鞘的木剑上——那是藏剑崖的木剑,此刻剑柄上缠着的,是周芷若送的峨眉剑穗。他知道,此刻陆风的紫霞真气怕是已耗去大半,史红石的打狗棒法该已使老,而周芷若……他不敢再想,扬鞭时赤蓝真气已顺着马鬃蔓延,竟将坐骑催成一团火雾。

身后,韩城青壮的脚步声如雷滚地,他们呼喊着“恩公”的声音,比任何战鼓都更震人心魄。张无忌忽然想起藏剑崖石壁上的“无剑”二字,此刻终于明白——当千万人同心,便是最强大的剑;当苍生皆愿执剑,这天下,便再无不可破之阵。

潼关的硝烟渐浓,白隼再次掠过头顶,这次爪间没有信件,只有一片染血的“明”字巾。张无忌抬手接过,指尖触到巾角的银线刺绣——是峨眉的“仁”字纹样。他握紧拳头,阴阳真气与战意一同迸发,在天际划出一道比烈日更耀眼的光芒:“杀!”

这一声喊,裹挟着韩城百姓的期许、藏剑崖的剑意、明教圣火的信念,如惊雷般滚过原野。而在潼关城头,陆风望着天际的赤蓝流光,终于露出笑意——他知道,那个以心为剑的少年,带着天下民心,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