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01章 天威难测—风暴眼中的天津港

渤海湾的晨雾如同牛乳般浓郁,带着咸涩而湿冷的气息,无声地包裹着匍匐在海岸线上的庞大舰队。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翳,为这片灰白的世界涂抹上壮丽的油彩时,天津港口早已在一种压抑的沸腾中苏醒过来。

码头上,人头攒动,旗幡林立。从天津卫的地方官员、士绅商贾,到来自顺天府乃至京师各部的代表,无不伸长了脖颈,将混杂着敬畏、好奇与揣度的目光,投向那静静停泊在港湾中央的庞然大物——“镇海号”铁甲舰。它那由无数块巨大熟铁板铆接而成的舰身,在晨光下反射着冷硬而残酷的金属光泽,犹如一头蛰伏于深渊的钢铁巨兽,沉默地审视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大明土地。在它身后,一支由数十艘大小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如同众星拱月般,构成了一幅足以让任何敌人望而生畏的画卷。

然而,这画卷的中心,那位一手缔造了这支无敌舰队、荡平南洋、开疆拓土,被誉为“大明擎天柱”的定国公顾昭,却迟迟没有露面。他的旗舰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拒绝了所有试图靠近的舢板,只安静地升起了一面代表“舰队休整,谢绝登船”的旗语。

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分量的语言。它让码头上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阴影。官员们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所有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码头最前方,那个身着大红蟒袍、面容白净、神情阴鸷的太监身上。

他便是当今东厂提督,王德化,崇祯皇帝最为信赖的心腹内臣之一。此刻,他的耐心正随着海风一点点被消磨殆尽。皇帝命他星夜兼程赶来,名为“迎接与嘉奖”,实则为“监视与催促”,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位功高盖世的国公“请”回京师。可如今,他这位代天巡视的“天使”,竟被晾在了这冰冷的码头上,连对方的船都上不去。

就在王德化几乎要按捺不住怒火,准备摆出钦差威仪之时,一声悠扬的汽笛长鸣划破了港口的宁静。只见“镇海号”的侧舷缓缓放下一架精巧的舷梯,一名身着笔挺深蓝色海军军官服的年轻将领,正引着一队护卫,乘着一艘小型蒸汽艇,破开波浪,向码头疾驰而来。

“末将海军参谋长,宋应星,奉国公之命,恭请天使大人上舰宣旨!”

王德化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他矜持地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蟒袍,在那群官员艳羡又复杂的目光中,在一众东厂番子的簇拥下,登上了那艘喷吐着白汽、无需人力的“奇技淫巧之舟”。当他真正站上“镇海号”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抚摸着那冰冷厚重的铁甲,看到那一门门足以摧城拔寨的巨大炮管时,即便是见惯了皇家威仪的他,眼底深处也不禁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与忌惮。

顾昭早已在船楼的会客厅等候。他身着一身常服,并未穿戴国公的朝服或甲胄,看上去更像一个儒雅的学者,而非百战的统帅。他神色平静,双眸深邃如海,仿佛已经洞悉了来者的一切意图。

“臣,顾昭,恭迎天使,不知圣躬安否?”顾昭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不卑不亢。

“咱家见过定国公。”王德化尖细的嗓音带着一丝刻意的热情,“国公爷一路风尘,平定南洋,为我大明开疆万里,圣上在宫中是日夜期盼,茶饭不香啊!这不,特意命咱家带着圣上的嘉奖,前来迎接国公爷早日还朝,与陛下一叙君臣之谊。”

说着,他便展开了那卷灿黄的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宣读了崇祯皇帝对顾昭的溢美之词。那圣旨文采斐然,褒奖之语无以复加,将顾昭比作汉之卫霍,唐之李靖,其恩宠之隆,几乎达到了人臣的顶点。

宣读完毕,王德化笑吟吟地将圣旨递到顾昭手中,语气愈发亲切:“国公爷,这便随咱家动身吧。陛下说了,紫禁城里已经为您备下了庆功宴,太子殿下和几位阁老也都在宫中翘首以盼,盼望能早日一睹国公爷的英姿呢!”

这番话,既是催促,也是试探,更是阳谋。将皇帝的思念、太子的盼望尽数搬出,若是顾昭稍有推辞,便可能落下一个“骄纵无君”的口实。

然而,顾昭只是恭敬地接过圣旨,再次叩首谢恩,随即缓缓开口,其声调平稳,却字字清晰:“劳烦天使回复陛下,臣亦是归心似箭,恨不能立刻飞入京中,面呈圣听。然舰队自南洋万里远航,大小舰船历经风浪,多有损伤;将士们水土不服,疲敝不堪,急需靠岸休整。尤其是这‘镇海号’,乃国之重器,其诸多军械亦需仔细保养,万不敢带病入京,面见圣上。还请陛下宽限数日,待臣整顿完毕,必当第一时间入京请罪。”

王德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预想过许多种可能,却唯独没料到顾昭会用这样一个冠冕堂皇却又无法反驳的理由,公然“拖延”。他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顾昭的脸,试图从上面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心虚或者破绽。

但他失望了。顾昭的表情坦然至极,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最合情合理的安排。

王德化碰了个软钉子,心中纵有万般揣测,也只能悻悻而归,将顾昭的原话一字不漏地传回紫禁城。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所有关注着天津港的人,都彻底陷入了迷雾之中。

就在王德化离开的第二天,顾昭下达了一系列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命令。

反常举动之一:卸甲!

在天津港所有官员、番子、探子那惊愕的目光注视下,数台巨大的起重机被架设在“镇海号”的甲板上,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工人们的号子声,那几门象征着大明海军最高武力的三十六磅主炮,被一寸寸地从炮座上拆卸下来,小心翼翼地吊装到巨大的平板驳船上。紧接着,一群最顶级的技师涌入了“镇海号”的船舱深处,开始对那颗为这艘钢铁巨兽提供澎湃动力的心脏——核心蒸汽机组,进行更为复杂和精密的拆解。

这些被拆卸下来的“利爪”与“心脏”,并未被藏匿,而是被大张旗鼓地运往了天津城外的军械总局,名义是进行“全面的保养与技术升级”。

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第一时间飞入了紫禁城。

“卸了炮?还拆了蒸汽机?”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朱由检放下手中的朱笔,脸上露出了极度困惑的神情。他反复看着东厂递上来的密报,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让他感到匪夷所思。顾昭的“镇海号”,那是他威震四海的依仗,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如今,他竟然亲手将这把剑的剑锋磨平,将剑柄拆散?

“陛下,奴婢以为,定国公此举,或许是在向您……表露忠心。”王德化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圣意,“他这是在自剪羽翼,告诉您他绝无不臣之心,即便是回京,也是以一个纯臣的身份,而非手握重兵的权臣。”

崇祯皇帝摩挲着密报的边缘,陷入了沉思。王德化的话不无道理,这确实是一种解释。顾昭的行为,像极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一场旨在消除君王疑虑的“苦肉计”。这让崇祯心中那根因为顾昭舰队归来而绷紧的弦,稍稍松动了一些。

但,也仅仅是稍稍松动而已。作为在权力斗争旋涡中浸淫多年的帝王,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顾昭,那个总是能想在所有人前面的年轻人,会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达忠诚吗?

就在崇祯帝疑心未消之际,顾昭的第二个反常举动,再次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反常举动之二:散兵!

他下令,随舰队一同归来的五千名海军陆战队精锐,“就地休整”。所谓的休整,并非是驻扎在军营中操练,而是……放假。除了留下少数核心军官和骨干士官维持秩序外,其余的士兵,皆给予一个月的长假,让他们回家探亲。一时间,天津港的码头上,到处都是背着行囊、兴高采烈地与战友告别的士兵。这支顾昭一手打造的铁血雄师,在抵达京畿重地的第一时间,竟然就以一种近乎解散的方式,化整为零,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这一次,不仅是崇祯和他的东厂看不懂了,就连顾昭内部的核心盟友,也感到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天津,最高国务委员会的秘密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铁。

赵率教,这位从辽东战场一路追随顾昭至今的宿将,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焦虑,他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公爷,末将不明白!您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卸了炮的镇海号,在海上就只是一艘跑得快点的铁壳船,一堆废铁!如今您又解散了陆战队,那可是我们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刺刀啊!您这样自缚手足,万一……万一京师有变,我们拿什么来应对?”

他的话,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孙元化、毕懋康等人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那忧心忡忡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将顾昭视为大明未来的希望,可现在,这位希望的化身,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最令人费解的选择。

面对众人的目光,顾昭只是平静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然后呷了一小口。直到那股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他才缓缓地抬起头,深邃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赵将军,”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足以安抚人心的力量,“稍安勿躁。”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是热火朝天的天津工业区。高耸的烟囱不知疲倦地向天空喷吐着灰黑色的烟龙,巨大的蒸汽锻锤每一次落下,都让大地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无数的工人如同蚂蚁般在厂区内穿梭,一船船的煤炭和铁矿石被运进来,又有一车车的钢材、武器和各种工业品被运出去,整个区域都充满了钢铁、煤烟和汗水混合的味道,那是一种充满勃勃生机与强大力量的味道。

顾昭伸出手指,先是指了指自己的头脑。

“真正的武器,不在船上,也不在兵士的手中。它首先,在这里。”

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然后,”他又伸出手,指向窗外那片壮观的工业景象,“它在这里。”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看着那一片代表着新生与力量的钢铁森林,若有所思。

顾昭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陛下和朝中的那些大人们,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镇海号’上的炮,只能看到我身边的陆战队。他们以为,这就是我全部的力量,我的底牌。他们想看我交出刀剑,以示忠心,那好,”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就交给他看。”

“我把炮拆了,把兵散了,做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让他们安心,让他们觉得我顾昭也不过是个懂得进退的武夫。但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也永远无法理解……”

顾昭的声音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我最强的武器,从来都不是我拥有多少刀剑,而是我拥有铸造这些刀剑的能力!”

“只要这片工业区还在运转,只要我们的新学还在培养人才,我随时可以在一个月内,造出十艘比‘镇海号’更强大的战舰,武装起十万比陆战队更精锐的士兵!这,才是他们永远无法夺走,也永远无法想象的力量!”

“所以,赵将军,”顾昭走回赵率教身边,拍了拍他坚实的肩膀,“放宽心。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让京城里的那位陛下,让他和他的臣子们,继续猜吧。他们猜得越离谱,我们就越安全,我们就越能赢得主动。”

话音落下,会议室内一片死寂。赵率教等人怔怔地看着顾昭,看着他那双仿佛能洞穿未来的眼眸,心中的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

他们终于明白了。

这位年轻的国公,他所下的,是一盘他们过去闻所未闻的棋。他以整个天津工业体系为棋盘,以划时代的生产力为棋子,与远在京城的那位九五之尊,进行着一场跨越维度的无声博弈。

而此刻的天津港,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已成为这场决定大明未来国运的风暴中,最诡异、最深不可测的风暴之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