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66章 献俘长安街——君心难测

当顾昭押解着后金残余的王公贵族,以及那颗用金匣盛装着的、曾经属于皇太极的首级,返回京师的那一日,整座北京城,都陷入了一种近乎沸腾的、前所未有的狂热之中。

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朝,已经有近两百年,没有迎来过如此一场酣畅淋漓、足以彻底奠定国运的旷世大捷了。困扰了帝国边疆数十载、一度饮马长江、兵临城下的建州女真,这个悬在大明君臣百姓头顶上最沉重的梦魇,终于,被镇北侯顾昭,以一种摧枯拉朽的、近乎神话般的方式,彻底击碎。

这一天的京城,万人空巷。

从正阳门到承天门,再到皇极殿前的广阔御道,长达十数里的长安街两侧,早已被数以百万计的军民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从四九城、从京畿的各个角落涌来,只为亲眼见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一刻,亲眼看一看那位传说中力挽狂澜、再造乾坤的救世英雄。

当凯旋队伍的先导骑兵,出现在正阳门城楼下的那一刻,积蓄已久的欢呼声,便如同决堤的洪流,又如同地底喷发的岩浆,瞬间,冲天而起,声震云霄,几乎要将天上的云层都彻底撕裂!

队伍的最前方,是绵延十里、望不到尽头的战利品。那是从后金军营中缴获的、堆积如山的盔甲兵器,是无数面曾经让明军望风而逃、此刻却被倒拖在地的八旗龙纛,是数以万计的牛羊马匹,这些流动的财富,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人宣告着这场胜利的丰硕与伟大。

紧随其后的,是那数十名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的后金核心王公贝勒。

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这些往日里跺一跺脚,就能让整个辽东为之震颤的名字,此刻,却都身穿着最屈辱的囚服,手脚上戴着沉重的镣铐,被分别关押在简陋的囚车之中。他们或是低垂着头,或是用怨毒的目光,死死地瞪着街道两旁那些对他们指指点点、唾骂不止的京城百姓,曾经的骄傲与尊严,早已在亡国之辱的 crushing a之下,荡然无存。

而当队伍的核心,那位身穿玄色帅袍、身姿挺拔如松、亲手捧着一个精致金匣的年轻将领,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时,整条长安街的气氛,被瞬间推向了顶点!

“镇北侯!” “顾帅千岁!!” “大明万年!陛下万年!!”

百姓们的欢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呐喊,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带着哭腔的崇拜与感激。他们将手中的鲜花、头上的巾帕,甚至是身上所能丢出的任何东西,疯狂地投向顾昭,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这位帝国拯救者的无上敬意。

顾昭骑在神骏的“乌骓”之上,面色平静,只是对着两侧欢呼的人群,缓缓点头致意。他手中的金匣,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而威严的光芒。所有人都知道,那里面装着的,就是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头颅——这个持续了数十年的噩梦的终结。

这泼天的声望,这山呼海啸般的拥戴,甚至已经超越了一位臣子所能拥有的极限。

……

皇极殿内,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品级,分列两侧。他们神情肃穆,但眼神中,却都压抑不住那份激动与震撼。当殿外的欢呼声如同潮水般传来时,即便是那些平日里与顾昭政见不合的文官,也不得不承认,此功,堪称不世。

御座之上,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朱由检,穿着一身最为隆重的十二章衮服,面带微笑。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那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正因为过度的用力,而微微有些发白。他的笑容,也显得有几分僵硬,眼神的深处,藏着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极其复杂的情绪。

那是喜悦,是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无法言说的……忌惮。

随着殿外鸿胪寺官员一声高亢的“宣,凯旋大军主帅顾昭,觐见——”,那震天的欢呼声,才稍稍停歇。

身披甲胄的顾昭,手捧金匣,一步一步,踏上了皇极殿的汉白玉台阶。他的身后,跟着两名亲兵,一人捧着一方锦盒,里面装着的,正是那枚象征着中原正统的传国玉玺。

他来到大殿中央,在距离御座十步之遥的地方,停下脚步,然后,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

“臣,镇北军督师、镇北侯顾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臣幸不辱命,于古北口外,大破后金二十万大军,阵斩敌酋皇太极。此皆赖陛下天威浩荡,祖宗社稷庇佑,三军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说罢,他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金匣与传国玉玺,“今献上敌酋首级、传国玉玺,请陛下御览!”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将所有功劳,都归于皇帝和社稷,对自己则只称“幸不辱命”,其谦卑恭敬的态度,让朝堂上最苛刻的言官,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容,终于真切了几分。他亲自走下御座,来到顾昭面前,双手将他扶起,做出了一副君臣相得的感人姿态。

“爱卿何须如此!此番国运之战,爱卿当居首功!快快请起!”

在检查了皇太极的首级和传国玉玺之后,崇祯的喜悦,溢于言表。他拉着顾昭的手,回到御座之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朗声宣布了他的封赏。

“镇北侯顾昭,力挽狂澜,再造社稷,功盖古今!朕意,晋封顾昭为‘镇国公’!食邑万户,世袭罔替!加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衔,位列百官之首!”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镇国公!这是何等尊贵的封号!大明立国二百余年,除了开国的寥寥几位功臣,还从未有异姓臣子,能生前获封“国公”之爵!更遑论加三公衔,这已经是人臣之位的最顶点!

然而,崇祯的封赏,还未结束。

他顿了顿,用一种更加洪亮的声音说道:“另赐,镇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以彰其不世之功!”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何等的殊荣?这几乎已经是藩王甚至是太上皇才能拥有的礼遇!这意味着,顾昭从此以后,在大明朝堂之上,将拥有仅次于皇帝本人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朝臣们看向顾昭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羡慕、嫉妒,变成了深深的敬畏与……恐惧。

然而,就在这封赏的顶点,在这君臣和谐的巅峰时刻,崇祯皇帝,却仿佛是无意之间,看似闲话家常般地,问出了一个问题。

“顾爱卿,”他的语气十分温和,甚至带着一丝笑意,“如今建州主力已灭,但尚有残部盘踞辽东。你以为,该如何处置他们才好?还有……你麾下那二十万新军,骁勇善战,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是否也该……稍作裁撤,以为国库节省些开支用度?”

大殿之内,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时刻,到来了。前面所有的封赏,都只是铺垫,而这句话,才是皇帝陛下真正的、核心的意图。

交出兵权!

顾昭的心,猛地一沉。他听出了崇祯话语中那不容置疑的弦外之音。那句“国泰民安”,何其讽刺?流寇未平,南洋未定,何谈国泰民安?这分明是在试探他,是否愿意在功成名就之后,主动交出那支足以颠覆皇权的强大军队。

这是一个陷阱。答应,则等于自断臂膀,从此任人宰割;不答应,则君臣之间,那层最后的、脆弱的信任,也将彻底撕裂。

顾昭再次叩首,缓缓抬起头,迎上了崇祯那看似温和、实则锐利如刀的目光。

“启禀陛下,”他的声音,依旧平静,“臣以为,建州残部虽不足为虑,但其久居辽东,熟悉北地铁勒诸部以及罗刹国之情形。若使其归化,为我大明看守东北门户,以夷制夷,或可为国节省大量边防开支。”

他先是肯定了建州残部的利用价值,然后,话锋一转,谈到了新军的未来。

“至于新军,将士们皆是陛下之兵,为大明开疆拓土,乃是其天职。如今北疆已定,臣以为,正可遣一部西进,收复西域故土,打通丝绸之路;再遣一部南下,扫平南海诸夷,开拓无尽沃土与财富。以战养战,非但不会耗费国库,反而能为大明,带回百倍千倍之利。”

对于最关键的“裁军”二字,他避重就轻,巧妙地,避而不谈。

话音落下,君臣二人,四目相对。

一个,站在权力的巅峰,微笑着,眼神中却充满了猜忌与审视。 一个,跪在权力的脚下,微笑着,眼神中却是一片深沉的、不容动摇的坚定。

虽然两人都在微笑,但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无法掩盖的、刺骨的冰冷。

大殿之内,那看似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一刻,仿佛出现了一道微不可察,却又深不见底的裂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