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01章 镇北侯与紫禁城的凝视

时值崇祯六年冬,京师的雪,似乎总比别处来得更早,也更冷冽。

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京师保卫战刚刚落下帷幕,建奴大汗皇太极在德胜门外丢下了数千具尸体,狼狈北返。然而,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一种更为无形,却也更加致命的寒意,已经从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后,悄然弥漫开来,渗透进这座古老都城的每一寸肌理。

德胜门外,那座由数千颗后金鞑子首级堆砌而成的京观,在凛冽的寒风中如同一座沉默的丰碑,无声地宣告着大明近二十年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它成了京城百姓每日里争相围观的奇景,也成了无数文武官员上朝途中,不得不侧目而视的醒目地标。那森然的死亡气息,仿佛在时刻提醒着所有人,一个名叫顾昭的边军将领,是如何用赫赫战功,硬生生地在这座权力的都城,砸开了一道属于他自己的门。

天色未明,晨钟暮鼓的余音尚在重重宫阙间回荡,顾昭已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飞鱼服,腰佩御赐的绣春刀,站在了午门之外。他甲胄未除,只是在外面罩上了官服,身上那股尚未散尽的血腥气与铁锈味,与周围熏着名贵香料、身着锦绣绸缎的文武百官们,显得格格不入。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如同实质的芒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审视、揣度、探究,其中夹杂着毫不掩饰的嫉妒与敌意。这些目光的主人,是大明朝的顶梁支柱,是帝国的神经中枢,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跺跺脚都能让一方官场为之震动。而此刻,顾昭,这个不久前还只是一个宣府边镇小小游击将军的“泥腿子”,却成了他们共同凝视的焦点。

皇极殿,大明帝国权力之巅。

当山呼万岁的声浪平息,数百名官员垂首肃立于金砖之上,整座大殿静得能听见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龙椅之上,年轻的面庞因连日的操劳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久违的、因大权在握而生的兴奋与光芒。他环视下方,目光最终落在了队列最前列,那个身姿笔挺如枪的武将身上。

“众卿,”崇祯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京师围解,社稷得安,此皆赖将士用命,浴血奋战之功。其中,宣府总兵顾昭,临危受命,血战德胜门,斩将夺旗,阵斩虏酋阿巴泰,居功至伟!”

他的话音一落,殿内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起来。一些勋贵集团的老臣,如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等人,那原本就布满皱纹的脸瞬间绷得更紧了,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有听到这番话,但微微抽动的嘴角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屑与恼怒。在他们看来,军功是他们这些世袭罔替的公侯伯爵们的禁脔,是大明开国勋贵二百余年来的荣耀传承,岂容一个出身草莽的边将如此轻易地染指,甚至盖过他们的风头?这不啻于一种羞辱。

文官集团的领袖,内阁首辅温体仁,则如一尊老僧入定,长须垂胸,面色平静无波。然而,在他那半阖的眼帘之下,精光却在飞快地闪烁。他知道,皇帝这是要借顾昭这把锋利无比的刀,来劈开当下朝堂的僵局,来挑战文官集团对朝政近乎垄断的控制权。

果不其然,崇祯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这次带上了一丝不容置喙的威严:“朕意,晋顾昭为一等忠勇侯,食邑三千户,赐名‘镇北侯’!另赐京中府邸一座,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美女十名!以彰其功,以励天下将士!”

一等忠勇侯!镇北侯!

这几个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皇极殿内激起了滔天巨浪。大明立国二百余年,除了开国功臣与靖难功臣之外,非宗室、非世袭的武将,能凭战功一步封侯者,屈指可数,更遑论是远超伯爵的一等侯!这几乎是武臣所能达到的荣誉顶点!

“陛下圣明!” 温体仁第一个出列,他躬身长揖,声音洪亮而恭敬,仿佛是由衷地感到喜悦:“顾将军勇冠三军,力挽狂澜,挽救京师于危难,此等不世之功,封侯之赏,实至名归,足以告慰太庙英灵,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他一开口,身后大片的文官立刻如同排演好一般,纷纷出列附和: “陛下圣明,吾皇英武!” “贺喜顾侯,实乃国之栋梁!”

赞颂之声此起彼伏,然而,在那些谦卑躬下的身躯和恭敬的面孔背后,交换的眼神却充满了冰冷的算计。他们心中雪亮:皇帝把顾昭捧得越高,顾昭这把刀就越显锋利,对他们的威胁也就越大。既然无法阻止,那便顺水推舟,将他捧上一个摇摇欲坠的神坛,再用文官集团最擅长的手段——“捧杀”,让他从高处摔得粉身碎骨。一个不懂政治的武夫,一旦被卷入朝堂的漩涡,淹死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的脸色已经铁青,他那握着象牙笏板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终究还是没有站出来反对,因为他知道,此刻的崇祯正享受着这种乾纲独断的快感,任何反对的声音,都只会被视为对皇权的挑衅。他只能用几乎要喷出火的眼神,死死地剜了一眼那个站在殿中央,接受封赏的顾昭。

崇祯满意地看着这一切,看着文官们的“识大体”,看着勋贵们的敢怒不敢言。他就是要用这种破格的皇恩,向天下宣告,谁才是大明真正的主人。顾昭,就是他亲手简拔的“天子门生”,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他要用这把剑,斩碎朝堂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斩出一片属于他朱由检的朗朗乾坤。

“顾昭,”他看向顾昭,声音温和了许多,“上前听封。”

顾昭迈步上前,动作沉稳,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实地,没有丝毫因这天大的恩宠而表现出的激动或失措。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臣顾昭,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他叩首的那一刻,他感到龙椅上那道目光炙热而充满期许,也感到周围那些目光阴冷而满是杀机。

“德胜门的尸体尚有余温,”顾昭在心中默念,“这里的刀光剑影却已然出鞘。这座京城,比我想象的还要危险。他们给我的不是荣耀,而是一件用黄金和嫉妒编织而成的,最华丽的囚衣。”

下朝之后,新晋镇北侯顾昭的府邸——一座位于东城的五进大宅,立刻成了全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这座宅子原是一位获罪言官的产业,如今被皇帝大笔一挥,赐给了新贵。

门前的车马络绎不绝,管家们捧着烫金的贺贴和厚重的礼单,排着队等待通传,那景象比城里最红火的戏园子还要热闹几分。

侯府之内,顾昭端坐于正堂,神色平静地喝着茶,仿佛外面那喧嚣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而他的心腹,情报头子侯三,则在前院一间偏厅里,忙得脚不沾地。

偏厅里,一张长长的条案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礼单,每一份都由专人正在进行登记、分类、估价和备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情报分析中心。

“侯爷,您看这个,”侯三拿着几张礼单快步走进正堂,他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一丝凝重,“这是首辅温体仁府上送来的,一堂前朝的紫檀木家具,还有一套据说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价值连城。”

顾昭放下茶杯,瞥了一眼:“文人风雅,倒是符合他首辅的身份。这是在提醒我,一个武夫,不要总想着打打杀杀,该学学文人雅士吟风弄月,别想着干预朝政。”

“侯爷英明!”侯三钦佩地点头,又拿起另一份,“这是英国公府上的。送来的是一对削铁如泥的宝刀,还有一匹汗血宝马。属下验过了,刀是好刀,可这礼单上明明白白写着‘赠与将军’,而不是‘侯爷’。”

顾昭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是在告诉我,即便我封了侯,在他们这些世袭勋贵的眼里,我依旧只是个能打的将军,是个上不得台面的‘暴发户’,永远别想和他们平起平坐。”

“还有这个,成国公府最为直接,送来了八个从扬州瘦马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绝色女子,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精通书画。名义上是贺喜侯爷,实际上是想用这温柔乡,来销蚀侯爷的锐气和斗志。”侯三的脸上闪过一丝鄙夷。

顾昭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因为络绎不绝的贺礼而显得有些拥挤的景象。京城的繁华之下,是深入骨髓的腐朽与无处不在的阴谋。每一样礼物,都包裹着一层精心设计的毒药。

他淡淡地吩咐道:“照单全收。所有礼单,让人誊抄三份,一份存档,一份送进宫里给王承恩公公,让他转呈陛下。剩下一份,将送礼之人的官职、派系、平日里的风评以及与我是否有过旧怨,都一一标注清楚,我要看。”

侯三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送一份给陛下?侯爷,您这是……”

“我要让陛下知道,我这个‘镇北侯’,收到的究竟是贺礼,还是枷锁。我要让他看见,他亲手提拔的这把剑,正被多少人试图用金钱、美色和权谋来腐蚀、来折断。”顾昭的声音平静,但眼神却锐利如刀,“我顾昭,是陛下的家臣,一切听从圣裁。这句话,不仅要对那些来试探的管家们说,更要让整个京城,尤其是紫禁城里的那位,听得清清楚楚。”

侯三心头一震,立刻领命而去。他明白了,从接受封赏的那一刻起,顾昭就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局。在这座巨大的、名为京师的棋盘上,他不仅要面对朝堂上那些虎视眈眈的旧势力,更要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与那位多疑帝王之间的关系。

顾昭凝视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冬日的阳光软弱无力,穿不透京城上空的阴云。他知道,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德胜门外的厮杀,是刀对刀,血对血,虽然惨烈,却也直接。而紫禁城里的凝视,却是无声的刀光剑影,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镇北侯……”他低声咀嚼着这个崭新的名号,眼中闪过一丝自嘲。

名为镇北,实为困京。这顶侯爵的冠冕,比他戴过的任何一顶头盔,都要沉重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