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188章 兵锋所指,流寇披靡

太原城的风波,以一种超乎所有人预料的方式尘埃落定,那些曾经盘踞在这片土地上、如同毒蛇猛兽般的地方势力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和高涨的参军热情。顾昭用雷霆手段清洗了上层的腐朽,又用温和的雨露滋润了底层的民心,这使得整个山西的局势,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焕然一新。当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数万踊跃参军的新兵汇入镇北军的洪流之中,这支本就精锐的百战之师,更是如虎添翼,锋芒毕露。

现在,是时候将这柄淬炼至极的利刃,真正地刺向它此行的目标——那些肆虐于三晋大地的所谓“流寇”了。

与此前所有奉命剿匪的明军将领不同,顾昭并未在太原城中做过多的停留。在处理完地方政务,并将新兵的初步整训交给副将之后,他便立刻将中军大帐前移至战线的最前沿。然而,他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下达了一系列让传统将领们感到困惑不解的命令。

命令的第一条,便是让他一手建立的、由锦衣卫和东厂旧部以及无数商贾、游侠组成的庞大情报网络,如同张开的巨网般,在山西全境高速运转起来。无数的信鸽从帅帐中飞向四面八方,一支支精干的情报小队,化装成行脚商人、逃难的灾民、甚至是投靠流寇的饥民,渗透进了每一个有流寇活动的区域。他们带回来的,不再是“某地发现数万流寇”这样模糊笼统的军情,而是精确到令人发指的详细情报——某股流寇的头目是谁,此人出身、性格如何;其麾下有多少人马,其中真正的悍匪骨干与被裹挟的饥民各占几成;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哪,老巢设于何处,粮食储备有多少,甚至连几个主要头目之间的内部矛盾,都被一一记录在案,汇总到了顾昭的案头。

情报主导的战争,这是顾昭在后世的记忆中,早已烂熟于心的作战理念。他深知,对付这些没有固定根据地、行动飘忽不定的流寇,如果单纯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追,只会被他们拖得疲于奔命,最终粮草耗尽,士气全无,重蹈过往官军屡战屡败的覆辙。

当一张由无数情报编织而成的大网,将山西境内所有流寇的动向清晰地呈现在沙盘之上时,顾昭的第二步棋,也随之落下。他麾下那支由重金打造、装备了燧发枪和马刀的龙骑兵部队,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就在此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抵帅帐:盘踞于山西南部的最大一股流寇,号称“闯塌天”的数万大军,正在猛烈围攻平阳府城。平阳府守将连发数道求援信,声称城池已是岌岌可危。

帐内所有将领都将目光投向了顾昭,等待着他下达那意料之中的“驰援平阳”的命令。然而,顾昭只是盯着沙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毫无急色。他缓缓抬起头,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话:“不必理会平阳。秦峰,我给你五千龙骑兵,三日之内,我要你绕过平阳战场,直插‘闯塌天’的老巢,安邑县城。”

“侯爷,这……”秦峰大为不解,“平阳府若失,我军侧翼将 暴露,届时……”

“他打不下来。”顾昭的语气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他指着沙盘上标记出的情报,“‘闯塌天’此人,好大喜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外强中干。他将所有精锐都带去攻城,老巢安邑必然空虚。你此去,不是为了攻城,而是为了毁掉他的根。”

他站起身,走到秦峰面前,一字一顿地说道:“记住,你的任务有三:第一,烧光他在城中囤积的所有粮食;第二,城中所有流寇的家眷,全部带走;第三,打开府库,将缴获的钱粮分发给当地百姓,然后告诉他们,镇北军来了,欺压他们的人,不会再回来了。”

这便是顾昭为流寇们量身定做的“蛙跳”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围攻我的坚城,我就端掉你的老巢,让你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秦峰率领的五千龙骑兵,如同一柄黑色的闪电,划破了晋南的大地。他们避开所有大路,沿着情报人员早已探明的小径高速穿插,完全绕开了流寇大军的侦查范围。仅仅两日夜,这支神兵便出现在了防备松懈的安邑县城之外。战斗几乎没有任何悬念,面对从天而降的镇北军,城中留守的少量流寇瞬间崩溃。秦峰严格地执行了顾昭的命令,一把大火,将流寇们辛苦搜刮来的粮草烧得干干净净,冲天的浓烟,即使在数十里外的平阳城下都能清晰看见。

正在城下督战的“闯塌天”,在看到那股代表着他老巢方向升起的狼烟时,整个人都懵了。紧接着,后方家眷被掳、粮食被毁的噩耗如同雪片般传来,他引以为傲的数万大军,瞬间军心大乱。士兵们想的不再是如何攻城,而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怎么样了,自己接下来要吃什么。攻城之势,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当他惊惶失措地率领大军回援时,迎接他的,却是早已在归路上设下埋伏的顾昭主力。一场酣畅淋漓的围歼战,直接将这股曾经不可一世的流寇彻底打残。

这一战,如同一个范本,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于山西各地不断上演。顾昭的龙骑兵部队,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情报优势,总能精准地打击到每一股流寇最脆弱的七寸。他们从不与流寇大军进行正面对抗,而是像一群经验丰富的狼王,耐心地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然后给予其致命一击。

在凌厉的军事打击展开的同时,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也已悄然深入到了山西的每一个村庄角落。

无数由投诚的读书人和本地乡绅组成的宣传队,在镇北军的保护下,将一张张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成的告示,张贴到了所有乡镇的墙壁上、树干上、甚至是土地庙里。告示的内容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

“跟着闯王是饿死,跟着侯爷有田种!”

“放下武器,回家分田;顽抗到底,全家为奴!”

这两句口号,如同带着魔力一般,迅速传遍了田间地头。对于那些食不果腹、只是为了活命才被裹挟进流寇队伍的普通饥民而言,“田地”这两个字,拥有着致命的诱惑力。相较于流寇们虚无缥缈的“均田免赋”的承诺,顾昭在太原和新占领区实实在在的分田政策,无疑更具说服力。

攻心为上,这便是顾昭的第三把利剑。他要从根本上瓦解流寇赖以生存的土壤——那就是无数走投无路的饥民。

而对于那些被俘或者主动投降的流寇,顾昭的处理方式更是前所未有。他在军中设立了“甄别营”,对所有俘虏进行详细的身份核查。对于那些手上没有沾染无辜者鲜血、只是被裹挟求生的普通饥民,他非但不会惩罚,反而会当场发给足够他们返回家乡的路费和一张盖有定北侯大印的“分田证”。凭着这张证明,他们可以在永平卫的屯垦区,或者任何一个被镇北军光复的地区,分到属于自己的三十亩土地。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效果是爆炸性的。许多流寇队伍,甚至不需要镇北军来打,自己内部就先乱了起来。那些被裹挟的饥民们,开始成群结队地逃离,他们拖家带口,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了赶去镇北军的控制区,领取那张能让他们重新活得像个人的“分田证”。

至于那些死心塌地、作恶多端的流寇骨干和悍匪,顾昭同样不会浪费。他专门成立了“劳改营”,将这些人全部编入其中,押送到山西境内那些因为战乱而废弃的矿山里去。在那里,他们将用自己的劳作,为这片曾被他们破坏的土地,创造出最后的价值。

军事上的精准打击、经济上的授田诱惑、心理上的分化瓦解,这三位一体的组合拳,彻底打垮了山西境内的所有流寇势力。他们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在顾昭高效的机动作战面前,变成了一个笑话;他们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被顾昭的分田政策釜底抽薪。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曾经让明廷焦头烂额、糜烂了数年之久的山西匪患,便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态势,宣告终结。大部分的流寇,甚至不是在战场上被歼灭的,而是在这种三重打击之下,主动解散,或是成建制地前来投降。

当最后一股流寇在晋西北的大山里放下武器时,整个山西全境,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镇北军的玄色苍鹰大旗,插遍了这片历经磨难的黄土地。顾昭兵锋所指,流寇披靡,他用一场堪称教科书般的平叛战争,向天下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足以改变这个时代战争模式的可怕力量。而此时的顾昭,正站在太原的城楼上,目光已经越过了山西,望向了更远、也更混乱的河南与陕西。他知道,真正的牌局,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