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秦建国 > 第208集:又是一年狩猎季

重生秦建国 第208集:又是一年狩猎季

作者:振锋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7 17:08:54

日子呢,也就这么一天天的过,转眼就进入了盛夏。毒辣的日头炙烤着大地,连知了的叫声都带着几分疲惫的沙哑。山里的树木却愈发蓊郁,为生灵们提供了藏身和觅食的场所。靠山屯比别的屯儿多了地热澡堂和试验田这些新鲜事物,算是多了些“副业”进项,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关乎生存根本的活计,一样也不能落下。每年夏季,组织精壮劳力进山,有计划地狩猎,为漫长冬季储存足够的肉食,便是屯子里顶重要的大事之一。

夏天猎物活跃,膘肥体壮,是狩猎的好时节,但炎热的天气也让肉食极难保存。要想把这夏天的收获留到冰天雪地的冬天,唯一的办法就是做成肉干。这将是一场与时间、与天气,也与山里潜在危险的较量。

大队部里,秦建国、老支书、王永强以及几位屯子里最有经验的猎手围坐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凝重的气息。墙上挂着一张粗糙的周边山区地图,上面用炭笔画着几个圈。

“老规矩,”王永强指着地图,声音沉稳,“今年还是分成四个小组。虎子带一队,走西边野猪岭那条线;猛子带一队,去北面黑风沟外围;老把式叔带一队,经验丰富,负责东边樟子松林那片;老猎户爷爷带一队,压阵南边老鹰崖,那边险,但大牲口多。” 他口中的老把式和老猎户,是屯子里公认的猎人头把交椅,年纪虽大,但经验无人能及,尤其是老猎户,年轻时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炮手。

秦建国补充道:“联络方式不变,以牛角号为信。一声长鸣代表安全、集合;连续短促号声代表遇险,需要紧急支援;三长两短则有重大发现或需要决策。各小组务必听从号令,不得贪功冒进。”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家里留两杆56式半自动,由永强哥统筹,负责屯子日常警戒和应急。其余的四杆38大盖,以及这些年积攒、改造的手弩、套杆、陷阱绳套、弓箭和长矛,全部带上山。去年咱们已经演练配合过,今年要更熟练,更注意安全。咱们的目的是储肉过冬,不是拼命,人和猎物,都要尽量全须全尾地回来!”

老支书咳嗽两声,撑着拐杖站起来,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家伙事儿都带齐活,胆大,更要心细。山神爷赏饭吃,也看着咱们呢。互相照应着点,谁也别掉队。”

计划已定,整个靠山屯都动员起来。妇女们连夜赶制耐放的玉米饼子、炒面,准备充足的盐巴——这是制作肉干的关键。男人们则仔细检查着各自的武器。两杆保养得油光锃亮的56式半自动步枪自然是利器,被虎子和猛子两个年轻气壮、枪法好的组长郑重接过。四杆老旧的“三八大盖”也被擦去了浮尘,虽然射速慢,但精度高、威力足,在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和另一位沉稳的中年猎手手中,依然是可靠的伙伴。

更多的则是那些土制武器。用硬木和坚韧弓弦制成的手弩,发射短矢,无声无息,适合近距离偷袭小型猎物和设置绊发陷阱;长长的套杆,顶端带着活扣的皮绳,是捕捉狍子、獐子等中型动物的好工具;一捆捆用麻绳、皮条甚至钢丝编成的陷阱绳套,花样繁多;还有屯里老木匠做的弓箭,虽然比不上军队制式武器,但在几十步内也有不小的杀伤力;以及磨得锋利的铁矛头安装在结实的白蜡杆上制成的长矛,既是行进中的探路棍,也是遭遇大型野兽时最后的依仗。

第二天凌晨,天还墨黑,四支狩猎队伍便在屯子口集合了。篝火映照着一张张坚毅又带着兴奋的脸庞。秦建国和王永强再次强调了纪律和安全。沈念秋和刘婶带着几个妇女,把准备好的干粮和盐袋分发给每个队员。

“都小心着点!”刘婶扯着嗓子叮嘱,“平平安安回来,肉多肉少不打紧!”

沈念秋没多说话,只是把水囊递给秦建国,目光里含着关切。秦建国冲她点点头,低声道:“放心,家里就辛苦你和刘婶了。”

随着老猎户一声低沉的口令,四支队伍如同悄无声息的溪流,融入了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向着各自预定的方向进发。屯子里,只剩下两杆56式半自动步枪和必要的守卫力量,但一种紧张的期待氛围弥漫开来,所有人都知道,未来的十几天,将决定着冬天餐桌上的油水丰俭。

狩猎的日子是艰苦而充满风险的。白天,队员们根据老猎人的指引,追踪足迹、粪便,判断猎物的活动和栖息地。他们小心翼翼地布下绳套和弩箭陷阱,设置引诱动物的饵料。遇到合适的时机,才会动用枪械。清脆的56式半自动步枪声和略显沉闷的38大盖枪声,偶尔会在山间回响,预示着较大的收获。更多的时候,是依靠那些原始的工具和团队的配合。

虎子年轻气盛,带着他的小组在西边野猪岭追踪一群野猪。他们发现了一处野猪经常蹭痒的松树,树下泥土松软,足迹杂乱。老把式出身的副组长仔细观察后,决定在野猪必经的路径上设置多个强力的套索和踏板触发的手弩。他们花了半天时间伪装,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天再去查看时,果然套住了一头近百斤的半大野猪,另一处手弩的短矢也射中了一头獐子的后腿,被守候的队员用长矛解决。

猛子的小组在北面黑风沟外围,则遭遇了一场惊险。他们原本在追踪几只狍子,却意外惊动了一头带着幼崽的母熊。黑熊护崽,性情凶猛,人立而起发出威胁的低吼。小组里顿时一阵紧张,拿着38大盖的猎手手指都扣在了扳机上。猛子牢记秦建国的叮嘱,强令大家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开枪激怒它。他让手持长矛和套杆的队员在前,缓缓后退,制造声势,自己则拿着56式半自动警惕地瞄准熊的头部,以备不测。或许是他们人多势众,武器林立,母熊在对峙片刻后,最终带着幼崽悻悻退入了密林深处。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也更加理解了团队协作和冷静处置的重要性。

老猎户带领的南边老鹰崖小队,虽然路程最险,但收获也最丰。老爷子经验老到,能通过风中细微的气味和草木的倒伏判断出岩羊、青羊等大型猎物的踪迹。他们很少用枪,多是利用地形设置巧妙的落石陷阱和强弓远程狙击。一次成功的协作,他们就用弓箭和套杆捕获了两只肥壮的青羊。

每天晚上,无论队伍在何处扎营,都会准时在约定时间,由号手吹响代表“平安”的一声长鸣。悠扬又带着几分苍凉的牛角号声,在不同的山峦间依次响起,遥相呼应,如同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四个小组,也安抚着屯子里翘首以盼的亲人。偶尔有代表“有发现”或“小麻烦”的号声传来,也会引起短暂的紧张,但很快又会被平安号抚平。

狩猎的成果被初步处理。猎获的动物在现场就被剥皮、放血、分解。大块的肉被切成均匀的长条,用大量盐巴反复揉搓,腌制在随身携带的厚实皮袋或木桶里,抑制细菌滋生。一些内脏和不易保存的部分,则会成为队员们当晚的加餐,补充消耗的体力。皮毛则小心地剥下,晾干,这些都是冬天制作衣物、褥子的好东西。

十几天后,当四个小组陆续拖着疲惫却兴奋的步伐,带着沉甸甸的、用盐腌制好的肉条和各类皮毛返回靠山屯时,整个屯子都沸腾了。收获远比预想的要好,野猪、狍子、獐子、青羊,甚至还有几头马鹿,肉条加起来怕是得有上千斤。

但接下来的工作同样繁重。制作肉干,需要连续的好天气和大量的人工。屯子里的晒谷场被彻底清理出来,支起了一排排高大的木架。妇女和老人们成了主力。她们将腌制入味的肉条用干净的麻绳穿起来,挂在木架上,确保每一面都能受到阳光和风的眷顾。

盛夏的阳光炽烈,山风也带着干燥的热度。晒肉场成了屯子里最忙碌的地方。刘婶和沈念秋组织妇女们轮流值守,一方面翻动肉条,使其均匀受热风干,另一方面更要严防苍蝇叮咬和猫狗、鸟雀的偷食。孩子们也被发动起来,拿着绑了布条的竹竿,负责驱赶天上的飞鸟。

秦建国和王永强则带着男人们,利用狩猎间隙砍伐回来的木材,在晒肉场边缘搭建了几个简易的熏烤棚。这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阴雨天。万一赶上连续阴雨,这些半干的肉条就必须用松枝、柏叶等带有特殊香气的木材进行烟熏火烤,既能加速干燥,也能增添风味,更利于保存。

日头一天天暴晒,原本鲜红的肉条逐渐变成了深褐色,质地也变得坚硬。油脂被晒出来,在肉条表面凝成一层晶亮的薄膜,散发着咸香诱人的气息。夜晚,肉条也不会收回去,依靠着夏夜的凉风和持续的干燥空气,进一步脱水。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十天。期间,果然下了一场急雨,幸好熏烤棚已经搭好,大部分肉条得以及时转移进去,避免了损失。松柏枝燃烧产生的袅袅青烟带着独特的香气,笼罩着熏烤棚,也飘散在靠山屯的上空。

当最后一批肉干从架上取下,敲击起来发出“梆梆”的硬实声音时,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沉甸甸、充满劳动智慧的肉干,被仔细地打包,储存在大队部仓库里通风、阴凉的地方。它们将与秋收的粮食、腌制的咸菜一起,构成靠山屯社员们度过寒冬的坚实保障。

狩猎季圆满结束,靠山屯再次展现了它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集体凝聚力。从进山的冒险者到留守的守护者,从精准的狩猎到细致的加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和配合。秦建国看着仓库里堆积的肉干和皮毛,看着晒谷场上虽然疲惫却面带笑容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丰收,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淬炼。靠山屯这艘航船,在他的引领和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正稳稳地驶过盛夏,迎接即将到来的、承载着更多希望的秋天。他知道,有了这份过冬的底气,屯子里的人们,心会更齐,劲会更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