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126章 春旱民忧

凤栖梧宦海龙吟 第126章 春旱民忧

作者:乔尼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0:56:59

漕运案引发的朝堂风波尚未平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如同沉重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京城上空。

自开春以来,京畿地区便滴雨未落。往昔湿润的泥土变得干硬龟裂,田里的禾苗蔫黄低垂,河道水位急剧下降,露出干涸的河床。灼热的日头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无数农人焦灼的心。眼看春耕无望,秋收堪忧,恐慌的情绪如同野火,在民间迅速蔓延。

流民开始出现在京城外围,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茫然。京城米价应声而涨,市面上一时间人心惶惶。

紫宸殿内,萧景琰垂首立于御阶之下,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龙椅之上那道审视而冰冷的目光。关于漕运案那份指向先皇后外家的密报,以及市井间甚嚣尘上的谣言,像一根无形的刺,横亘在父子之间。皇帝虽然没有明确下旨申饬,但那日益加深的猜忌,已让景琰如履薄冰。

“父皇,”景琰深吸一口气,打破沉寂,将话题引向迫在眉睫的灾情,“京畿春旱,民生维艰。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助其度过难关。”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三皇子萧景哲便出列奏道:“太子殿下仁心,儿臣感佩。然,国库近年因边患、漕运等事,已然吃紧。此时若大规模开仓放粮,恐伤国家元气。儿臣以为,或可令地方官府自行筹措,或……适度加征今岁赋税,以补国库之虚,方为长远之计。”

景哲的话语温和,却字字藏锋。他提议的“加征赋税”,无异于在饥渴的灾民伤口上撒盐,必将激起更大的民怨。而他刻意提及“漕运”,更是暗指东宫在此事上理亏,不应再妄动国库。

景琰心中怒火升腾,但他知道,此刻冲动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道:“三皇兄此言差矣!民为邦本,本国邦宁。如今灾情如火,若不行雷霆手段赈济,任其发展,恐生民变!届时,损失的又何止是钱粮?至于国库,儿臣愿奏请削减东宫用度,并倡导宗室、百官捐输,以充赈灾之资!”

龙椅上的皇帝萧彻,昏聩的眼神在两个儿子之间逡巡。他既担心民变,又吝啬国库银钱,更对太子近日“收买民心”的举动心存忌惮。景哲的提议符合他一贯的保守与吝啬,而景琰的慷慨陈词,在他听来,却隐约有携民意以自重的嫌疑。

“太子有心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然国库空虚亦是实情。这样吧,准太子所奏,开京畿三大粮仓之三成,用于赈济。同时,太子既主动提出削减用度,便减东宫半年俸禄,充入赈灾款。至于加税一事……容后再议。”

三成粮食,对于庞大的灾民群体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削减东宫用度,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和试探。

景琰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只得躬身道:“儿臣……领旨谢恩。”

退朝后,景琰快步走出大殿,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萧景哲缓步跟了上来,脸上依旧挂着那抹令人不适的浅笑。

“二弟为民请命,为兄佩服。”景哲语气温和,“只是如今多事之秋,父皇亦有难处,还望二弟体谅。”

景琰停下脚步,转头看他,目光锐利:“皇兄有心了。孤只知,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乃人臣本分。倒是皇兄,似乎对民间疾苦,并不甚挂心。”

萧景哲笑容不变:“为兄只是更懂得量力而行罢了。对了,听闻近日流民中混入不少刁顽之徒,二弟施粥放粮时,还需多加小心,莫要让善举反生事端。”

这话看似关心,实为诅咒。景琰不再多言,拂袖而去。

回到东宫,景琰立刻召见林夙,将朝会结果告知。

“三成粮储,远远不够。”景琰眉头紧锁,“而且,我担心萧景哲会在赈灾过程中动手脚,制造事端,坐实他所谓的‘刁顽生事’。”

林夙静静听完,沉吟道:“殿下所虑极是。官方赈济力度有限,且易被动手脚。我们需得另辟蹊径。”

他走近一步,低声道:“奴才以为,可双管齐下。明面上,殿下需亲自监督官仓放粮,以示重视,杜绝宵小作祟。暗地里,我们可动用自身力量,组织民间施粥。”

“民间施粥?”景琰看向他。

“是。石虎在市井颇有势力,可让他组织可靠人手,在东城外搭建粥棚。芸娘的绣坊与多家商行有往来,可协助采买粮食。我们的人混在灾民中,既可维持秩序,亦可防范有人滋事,更能真正帮助到灾民。”林夙条理清晰地分析,“此举虽耗银钱,但能切实救人,亦能……让百姓知晓,是谁在真正为他们奔走。”

最后一句,他说的很轻,但景琰明白其中的含义。在官方救济无力,而三皇子主张加税的时刻,东宫若能有效缓解民困,无疑能赢得巨大的民心,这也是对抗那些污蔑他“收买人心”谣言的最有力回击。

“好!”景琰眼中重现光彩,“就依你所言。孤这就下令缩减东宫用度,将所有能节省下来的银两都用于采买粮食。夙,此事交由你全权协调。”

“奴才定不辱命。”林夙躬身领命。

旨意下达,东宫率先缩减用度的消息不胫而走。景琰将自己宫中的份例减至最低,甚至变卖了几件不必要的赏玩之物。太子妃(若设定中有)亦带头削减脂粉钱,遣散部分冗余宫人。这股风气很快影响了一批亲近东宫或本就清廉的官员,虽捐赠不多,却也表明了态度。

然而,更多的官员仍在观望,尤其是三皇子一系的官员,对此冷嘲热讽,认为太子是在“沽名钓誉”。

官仓的放粮在景琰的亲自监督下开始了。地点设在南城外临时搭建的粥厂。每日清晨,数以千计的灾民便排起长龙,等待着那一点救命的粮食。景琰时常亲临现场,虽侍卫环绕,但他坚持不设屏障,近距离查看粥米质量,甚至偶尔与老迈的灾民交谈几句。

“殿下,这粥……能否再稠一些?”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捧着破碗,怯生生地问。

景琰看着碗里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心中酸楚。官仓拨付的粮食有限,粥厂负责人也不敢擅自增加份额。他沉默片刻,对身后的官员吩咐:“传孤的话,从明日起,所有官粥棚的粥,必须达到‘插筷不倒’的标准!若有不足,由孤的东宫补上!”

“殿下仁德!”周围的灾民闻言,纷纷跪地叩首,感激涕零。

这一幕,被混在人群中的林夙看在眼里。他悄无声息地退出现场,对身边扮作普通百姓的赵怀安低语:“加派人手,盯紧粥厂内外所有可疑之人,尤其是三皇子府和那些清流御史家的眼线。殿下在此,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明白。”赵怀安重重点头。

与此同时,东城外的“民间”粥棚也在石虎的组织下迅速搭建起来。芸娘利用商行关系,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得了第一批粮食。小卓子带着几个机灵的小太监,混在帮忙的百姓中,负责登记造册,维持秩序。

这里的粥,明显比官家的要稠厚许多,甚至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咸菜。消息传开,东城粥棚前很快也排起了长队。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太子殿下心系百姓,只要大家守秩序,人人都有份!”石虎粗着嗓子喊道,他身后的兄弟们个个眼神警惕,巡视着队伍。

林夙偶尔会来到东城粥棚,他并不露面,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看到面黄肌瘦的孩童捧着热粥狼吞虎咽,看到年迈的老人因这一碗粥而老泪纵横,也看到石虎手下的人果断制止了几个试图插队滋事的青皮无赖。

民心,正在这一碗碗稠粥和一声声“太子殿下恩德”中,悄然凝聚。

然而,林夙的眉头并未舒展。他深知,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他转身离开粥棚,走向柳文渊养病的清吏司值房。

病房内,药味依旧浓郁。柳文渊靠坐在榻上,脸色比前些日子更差,咳嗽不止,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地盯着摊在膝上的卷宗。杜衡在一旁伺候笔墨,脸上带着忧色。

“先生,您还是多休息……”杜衡劝道。

柳文渊摆摆手,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后,喘息着道:“时间……不等人。林公公,你来的正好。”他指着卷宗上一处,“你看这里,关于当年那位‘失足落水’的内官监太监,我查到他那段时间,曾多次秘密出入过……城西的‘听雨楼’。”

听雨楼!再次出现了!

林夙眼神一凝:“确定吗?”

“基本可以确定。”柳文渊肯定道,“我比对了内官监的物资采买记录和当时一些宫外人员的口供碎片。时间点上完全吻合。而且,在他‘意外’身亡前三天,他还去过一次听雨楼。”

线索似乎越来越清晰地指向了听雨楼与高永之间的联系。那个被高永心腹取走的锦盒,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是否与这些陈年旧案有关?

“另外,”柳文渊缓了口气,继续道,“我重新梳理了与林家案同期的几桩旧案,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当时一批从北疆缴获,后入库封存的战利品。而这些战利品的登记和初步处理,都经由当时还是司礼监随堂太监的高永之手。”

北疆战利品?林夙的心猛地一跳。这似乎与他之前查到的,王弼提到的与北狄有隐秘往来的“幽云渠道”隐隐对应。难道高永当年的崛起,与私自倒卖、侵吞这批战利品有关?而林家,或许只是他为了掩盖罪行而顺手抛出的替罪羊?

“先生辛苦了,这些线索至关重要。”林夙压下心中的激动,“还请先生保重身体,后续查证,交由奴才即可。”

柳文渊摇摇头,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老夫还能撑得住……务必,要揭开真相……”

离开清吏司,林夙的心情愈发沉重。柳文渊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而查证这些陈年旧案,需要时间和精力,偏偏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漕运案的危机尚未解除,旱灾又至,皇帝猜忌日深,三皇子虎视眈眈……每一件事都像一根绞索,勒得东宫喘不过气。

就在景琰全力赈灾,林夙暗中追查之时,三皇子萧景哲的的反击,果然如期而至。

这日,景琰正在南城粥厂巡视,一队御史台的官员突然气势汹汹地赶来,为首的正是那位刻板的赵御史。

“太子殿下!”赵御史声音洪亮,引得周围灾民纷纷侧目,“臣等接到举报,称东宫利用赈灾之便,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这粥厂所用米粮,多为陈年腐米,甚至掺有沙石!请殿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灾民们看着碗里的粥,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景琰面色一沉,目光扫过赵御史和他身后那群义正辞严的官员,心知这是对方精心策划的构陷。他尚未开口,身旁负责粥厂的官员已吓得面如土色,连连辩解:“殿下明鉴!下官绝不敢啊!所有米粮皆从官仓直接调拨,记录完备……”

“官仓调拨,就一定能保证质量吗?”赵御史冷笑一声,意有所指,“谁知其中有无猫腻?”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忽然响起一个清亮的声音:“赵御史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夙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后方,他身边还跟着两个伙计模样的人,抬着一袋米。

林夙走上前,先向景琰行礼,然后转向赵御史和一众灾民,朗声道:“奴才奉殿下之命,暗中查访市面上粮食价格与质量,恰好购得一批米粮,正欲补充至东宫设立的东城粥棚。”他示意伙计打开米袋,里面赫然是色泽暗淡、甚至夹杂着些许霉粒和沙石的劣质米。

“各位乡亲请看,”林夙抓起一把米,展示给众人,“这才是真正的劣质米!而官仓发放的,以及东宫自掏腰包采买的,皆是此等白净新米!”他另一只手拿起粥厂锅里还未下锅的米,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灾民们仔细看去,果然发现官粥用的米虽然稀薄,但米粒本身是干净饱满的,与林夙带来的劣质米截然不同。

“至于这袋米从何而来……”林夙目光锐利地看向赵御史身后某个神色慌张的随从,“想必这位大人府上的采办,应该很清楚吧?若不清楚,奴才这里还有商行的交易记录和证人,可随时呈交都察院!”

那随从吓得浑身一颤,差点瘫软在地。

赵御史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他没想到林夙竟准备得如此充分,反将一军。

景琰适时开口,声音威严而冰冷:“赵御史,弹劾朝臣,需有真凭实据。尔等听信片面之词,便当众污蔑储君,扰乱赈灾秩序,该当何罪?!”

赵御史等人冷汗涔涔,无言以对。

“此事,孤会奏明父皇,请都察院严查!看看到底是谁在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又是谁在指使他人,污蔑构陷!”景琰拂袖,“来人,将这几袋劣质米,连同相关人证,一并押送刑部!”

这场风波,以东宫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灾民们彻底明白了是非曲直,对太子的信任达到了顶峰。而赵御史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暴露了自己。

消息传回宫中,皇帝听闻后,沉默良久。他虽然不喜太子声望过高,但更厌恶臣子之间的构陷与欺瞒。尤其是利用灾情兴风作浪,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对三皇子一系的观感,悄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夜幕降临,东宫书房内灯火通明。

景琰处理完一日政务,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如释重负。今日粥厂风波,虽然凶险,但结果无疑是好的。

“夙,今日多亏了你。”景琰看向静立一旁的林夙,“若非你早有准备,恐怕真要让他们得逞了。”

林夙微微躬身:“是殿下运筹帷幄,奴才只是依令行事。”他顿了顿,又道,“经此一事,民间对殿下赞誉有加,那些污蔑殿下‘收买人心’的谣言,已不攻自破。只是……三皇子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景琰冷笑:“孤等着他。”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旱情依旧严峻,星辰稀疏,不见半点雨意。“官仓存粮还能支撑多久?”他问。

“若只维持目前标准,至多半月。”林夙回答,“我们自行采买的粮食,也消耗甚巨。石虎那边传来消息,京城及周边粮商的存粮似乎被某些大商户联合控制,价格高企且采购困难。”

景琰眉头再次锁紧。钱粮,始终是最大的问题。

“柳先生那边情况如何?”景琰转换了话题。

林夙神色一黯:“柳先生忧劳过度,今日咳血了。杜衡已强行让他卧床休息。”

景琰沉默片刻,叹道:“是孤对不起这些忠心追随之人……先生查到的线索,至关重要,你要抓紧。”

“奴才明白。关于听雨楼和北疆战利品两条线,奴才已加派人手。只是那听雨楼守卫森严,且似乎设有机关暗道,我们的人难以深入查探。而北疆战利品年代久远,相关记录多有缺失,查证起来困难重重。”

就在这时,赵怀安匆匆入内,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凝重。

“殿下,林公公,我们监视听雨楼的人有重大发现!”

“讲!”景琰和林夙同时精神一振。

“今夜子时,有一辆马车秘密抵达听雨楼后门。车上下来一人,身形与高永极为相似!他进去约半个时辰后离开。我们的人冒险靠近,隐约听到楼内传来……孩童的啼哭声!”

孩童?景琰和林夙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听雨楼为何会有孩童?高永深夜至此,所为何事?

“还有,”赵怀安继续道,“我们跟踪那辆马车,发现它最终驶入了……城西的皇家别院范围!”

皇家别院?那是已故良妃(可能为三皇子生母或其他妃嫔)生前喜爱的园子,如今常年封闭,只有少数内侍看守。高永去那里做什么?

一个神秘的听雨楼,一个深夜造访的权宦,一阵莫名的孩童哭声,还有一座看似荒废的皇家别院……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仿佛碎片般漂浮着,隐约指向一个更深、更黑暗的秘密。

林夙的直觉告诉他,他们似乎无意中触碰到了高永,乃至其背后势力更深层的核心。这个秘密,可能远比漕运贪墨、构陷忠良更加惊人。

“加派人手,盯死听雨楼和那座别院!”景琰当机立断,“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是!”赵怀安领命而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但气氛却变得更加凝重。

旱情未解,粮草告急,朝敌环伺,而一个更加诡异莫测的谜团,又悄然浮现。东宫这艘航船,在闯过漕运案的暗礁和赈灾风波的浪涛后,似乎正驶向一片更加迷雾重重的海域。

那听雨楼内的孩童哭声究竟从何而来?高永与那座废弃的皇家别院又有何关联?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阴谋?

景琰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感觉一只无形的巨手,正缓缓收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