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牛院士带着魏明远和关宁,风风火火地穿过连接物院和化院的林荫道,那架势颇有点像要去“踢馆”。
路上遇到相熟的老师打招呼,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嗯啊”两声,脚下步伐丝毫未减。
“老师,您慢点,”关宁在后面小声劝道,“注意形象,注意形象啊……”
“形象?再注意形象,学生都要被拐跑了!”黄大牛头也不回,脚步更快了。
与此同时,化院三楼的先进材料实验室里,气氛却是一片“祥和”。
林院士正亲自给肖镇展示一组刚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在紫外灯下的荧光现象。
“你看,小镇同学,不同的稀土离子,发射波长完全不同,这颜色多漂亮!”林院士指着试管中散发着幽幽绿光、红光、蓝光的溶液,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诱惑,“这在显示技术、防伪标记、甚至生物成像领域都有巨大潜力。
物理那边,整天跟冷冰冰的仪器和数据打交道,哪能看到这么直观又绚丽的现象?”
肖镇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点了点头:“确实很直观。林老师,我之前在文献上看到,这类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体的选择和合成路径的优化……”
“对对对!”林院士眼睛一亮,如同找到了知音,“说到点子上了!我们最近就在攻关几个新型配体,进展不错,但有些量子效率的理论计算和能级匹配问题,正需要你这样的物理背景来帮忙看看……”
正当林院士准备进一步“深入探讨”,趁热打铁把肖镇牢牢“粘”在化院的实验台时,实验室的门“嘭”的一声被推开了。
“好你个林老倌!果然在这里灌**汤!”黄大牛人未到,声先至,洪亮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荡。
实验室里其他几个研究生吓了一跳,手里的滴管差点掉桌上。
林院士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转过身,看着气势汹汹闯进来的黄大牛,挑了挑眉:“我当是谁呢,原来是黄大炮啊。
怎么,我们化院的实验室,什么时候成了你们物院可以随便闯的公共区域了?进门不知道先敲门?”
“敲门?我再敲慢点,人都被你忽悠得找不着北了!”黄大牛几步走到肖镇身边,像是老母鸡护崽一样把他往自己身后拉了拉,“肖镇是我们‘强基班’的学生,轮转归轮转,你也不能搞这种‘突袭绑架’吧?一来就让人做这么高强度的实验?”
肖镇张了张嘴,想解释是自己主动要求看看的,本来按照学习计划,他物理本硕结业了,现在就应该来化院的,看来老黄是舍不得他啊。
但看着两位院士之间那噼里啪啦的无形电火花,明智地选择了暂时沉默。
“什么叫绑架?”林院士不甘示弱,“我这是给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和视野!
小镇同学对化学有兴趣,有天赋,我作为导师,引导一下怎么了?
难道非要像你们物院一样,把人圈在暗无天日的超净间里才算培养?
还有这学期肖镇同学本来就该在化院学习物院的课程已经结业了,黄老邪,醒醒吧!”
“嘿!我们那叫严谨!叫基础扎实!”黄大牛嗓门更大了,“没有我们物理提供理论支撑和表征手段,你们这些瓶瓶罐罐能玩出什么花样?
肖镇在凝聚态物理上前途无量,那是要解决世界级难题的!
跟你在这儿摇试管?那是大材小用,浪费天赋!”
“摇试管?黄大炮你少在那里贬低我们化学!现代化学早就不是你说的那样了!
没有新材料,你们物理很多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肖镇,别听他的,留在我们化院,我保证,最前沿的课题,最好的资源,立刻给你组建跨学科团队!”
“组建团队?我们物院早就给他配好了!明远,关宁,哪个不是青年才俊?
我们师徒四人团队上学期发了多少顶刊你心里没数吗?来跟你从头开始?”
“那是过去式了!要敢于突破学科壁垒!小镇同学明显对交叉学科更有兴趣!”
“兴趣归兴趣,主业不能丢!”
两位白发苍苍的院士,一位是凝聚态物理的泰山北斗,一位是材料化学的领军人物,此刻却像两个抢心爱玩具的孩子,面红耳赤,争得不可开交。
魏明远和关宁站在黄大牛身后,尴尬得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恨不得变成隐形人。
实验室里其他学生更是大气不敢出,眼神在两位大佬和处于风暴中心却异常淡定的肖镇之间来回逡巡。
“乱弹琴!”
一声中气十足的呵斥从实验室门口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清华大学校长,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却此刻面带薄怒的老先生,正站在那里,身后还跟着一脸无奈的物理系和化学系的系主任。
“看看你们俩,像什么样子!”校长迈步走进来,目光扫过黄大牛和林院士,“一个是我们物院的定海神针,一个是化院的学术标杆,加起来一百二十多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