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本就不多,语文、数学、历史、思想品德,再加上汉东省编写的两本地方教材。
除了数学是帝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
其他几本全国通用教材之外,
剩下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这几本,每个省都不一样,而这三本却明显有问题。
语文课本中,隐约可见对东瀛文化的过度推崇。
历史教材里,近代历史被有意淡化,甚至还有为东瀛辩白的内容。
高育良一看便明白其中的意味。
“真是有你们的。”
“怎么了?”
宋运萍端着水果走过来。
“你自己看看。”
他把那两本书递给她。
宋运萍也翻开翻看,起初还没察觉,可当她看到中间那段内容时,脸色骤变,愤怒中夹杂着一丝迟疑。
“这是去年一年级用的教材。”
“没想到,今年二年级竟然更加严重了。”
她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坐了下来。
其实,这件事她早就有所耳闻。
可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当初高育良也无法插手,甚至可能还被赵立春抓住把柄。
“他们这是在试探底线。”
“看来汉东出版社得来一次彻底清理,恐怕得换上几个老派人物才能见效。”
此时的高育良已然下定决心。
必须换一批人进去。
先从汉东省出版社社长开始!
还有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也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压下他心中的怒火。
“你得慎重行事。”宋运萍担忧地望着他。
她知道,他是想动真格的。
但她也清楚这背后的风险。
她之前也私下查过一些情况。
目前来说,汉东的情况最为突出。
其他地方虽有类似问题,但很快就被压制,甚至连外界都不知道。
但汉东却完全不同。
东瀛在汉东的投资实在太多。
甚至可以说这样一句话:
如果东瀛在帝国有一万家企业,
那么其中六千家都在汉东,其余四千才分布在全国各地。
可见汉东所占的比重。
其中吕州市又是最严重的地区。
2009年时,东瀛企业正值巅峰时期,
吕州当时近百分之五十七的GDP都由东瀛企业贡献,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东瀛人。
直到蔚蓝科技在吕州大量设厂后,
情况才逐渐扭转。
如今东瀛企业在吕州GDP中的占比,
已从百分之五十七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左右,并且每年还在持续下滑。
“汉东的教育系统必须整治。”
不整治,就没有理由插手;
没有理由,就无法掌握话语权;
不掌握,就谈不上掌控整个教育体系。
高育良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将汉东教育系统的问题放大。
有问题的就处理有问题的人,
没有问题的也要找出问题来。
如果可以,就从省教育厅厅长开始动刀。
宋运萍还不知道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看着前夫这副神情,她十分担忧,
生怕他做出什么难以收场的决定。
“你想怎么整治他们?”
“如果东瀛企业的占比降到百分之十以下,汉东当然可以强硬应对。
但现在的局势不同。”
“一旦这些企业大规模撤离,”
“你找谁来接手?”
“没人接手,就会造成大量失业。”
“你现在只是代理省掌,如果因此引发大规模失业,上面会怎么看?”
“到时候其他派系马上就会对你发起攻击。”
“就算你岳父再有能力护你,也得拿出实际数据来。”
“GDP还能修饰,可失业率这事,帝国统计局可一直盯着呢。”
“你说,失业率你拿什么去掩盖?”
“吕州市常住人口接近一千三百万,但真正拥有本地户籍的,不过八百多万。”
“其余四百多万,全是外来务工人员。”
“东瀛这些企业在吕州,养活了超过一百万人。
哪怕人员波动一成,也影响十几万家庭。”
“这还只是吕州一个城市。
像林城、京州这样的地方,东瀛企业的占比也超过五分之一,你说这些地方该怎么办?”
“这还只是东瀛企业,更别提还有高丽的、欧洲的、美洲的企业。
这些又该怎么处理?”
“今天你动了东瀛的企业。”
“人家肯定会反应。”
“你能把所有外资企业都一刀切了吗?”
“你要是真这么做,先不说上级怎么想,恐怕你马上就会成为整个汉东省的罪人。”
见他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宋运萍轻轻在前夫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柔声说:“我明白你心中的正义感。”
“但你要记住,你不是普通人,你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你是汉东的省掌,首先考虑的不是情绪,而是全省八千多万百姓的生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