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24章 【咸阳殿角】地动仪裂:三日内必有大灾!

【1】

咸阳宫观星台,当夜幕如一块巨大且深沉的墨布缓缓笼罩大地,周遭万籁俱寂,唯有高台上那尊格外醒目的青铜巨器——玄天侯风仪,在清冷的月光下泛着冷冽而幽邃的幽光。这月光仿佛一层薄纱,轻轻覆在它的身上,却更凸显出它的神秘与庄重。

这玄天侯风仪体形独特,宛如一个巨大的覆斗稳稳地矗立在观星台上。其圆径足有九尺,如此庞大的体量在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下堪称奇迹。通体之上,铸满了精美绝伦的星宿云雷纹。这些纹路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蕴含着古人对宇宙星宿的深刻认知和敬畏。

每一道纹路都仿佛是一条神秘的密码,诉说着星空的奥秘。八条螭龙自樽体盘绕而下,它们的身躯矫健而灵动,鳞片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龙首低垂,口衔玄铁丸,那玄铁丸乌黑发亮,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其下八只青铜狻猊怒目蹲踞,它们的造型栩栩如生,肌肉线条分明,仿佛随时准备一跃而起。这八只狻猊稳稳地托起整座仪体,展现出一种雄浑的力量感。仪顶三只鎏金凤鸟呈鼎立之势,它们的羽毛在月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长尾高扬,犹如灵动的丝带在空中飘舞。

这三只金凤鸟共同拱卫着核心的悬垂玉衡,玉衡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整个设计精巧绝伦,更胜后世所谓的“三凤悬柱”。

此仪的来历更是不凡,它乃是文公时墨家钜子墨翟嫡传弟子所铸。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这些墨家弟子凭借着对机关术的执着和精湛技艺,耗时整整三载,才将这尊玄天侯风仪铸造完成。

它集墨家机关术之大成,周身三百六十处榫卯皆合周天星数,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更是墨家弟子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运用。内藏七十二道隐秘机关,每一道机关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调试,可测八方地动。百年来,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在咸阳宫观星台上默默守护,见证了大秦无数次地动预警,被视为镇国之宝,承载着大秦的国运和安宁。

值守的灵台郎李顺正借着微弱的灯火,低头全神贯注地校对着手中的星图竹简。他入职观星台已逾五载,这五年的时光里,他每日都重复着观星、记录、校对的工作。对他来说,这尊玄天侯风仪早已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而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它的每一处细节都熟稔于心,甚至常常在夜半无人时,对着仪体自言自语。他会向它诉说自己对星空的感悟,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收获,仿佛它是一位默默倾听的老友,能理解他所有的喜怒哀乐。

时值盛夏,本应是炎热的夜晚,可夜风中却带着一丝刺骨的凉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下意识地裹了裹身上的衣袍,试图抵御这突如其来的寒意。

然而,他却发现这凉意并非来自外界,而是从脚底的石板下丝丝渗出,那凉意就像一条无形的小蛇,顺着双腿爬上脊梁,让他心头莫名涌起一阵不安。这种不安如同乌云一般,迅速笼罩了他的内心。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警惕。

就在他准备甩甩头驱散这异样感觉时,脚下的石板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如同大地在无声地呻吟。这震动极其微弱,若不是他长期从事观星工作,有着敏锐的感知,恐怕很难察觉。他以为是自己连日劳累产生的错觉,毕竟这些日子他为了观测星象,日夜操劳,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

他刚想继续校对星图,却听见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从头顶传来。那声音尖锐得仿佛要刺破夜空,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突兀和惊悚。这声音惊得他手中的竹简差点掉落,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李顺猛地抬头,只见那沉寂多年的玄天侯风仪竟剧烈震颤起来。它的表面原本精美的星宿云雷纹此刻如活物般扭曲蠕动,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仪体内翻涌。那些纹路仿佛是被赋予了生命,在黑暗中张牙舞爪,让人不寒而栗。更骇人的是,三只昂首向天的鎏金凤鸟喙尖,同时渗出粘稠如泪的暗红液体。那液体顺着颈羽蜿蜒流下,在樽盖上绽开刺目血花,宛如凤凰泣血,诡异至极。

李顺的心猛地一紧,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曾听师父说过,凤鸟泣血乃大凶之兆,百年难得一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周幽王末年,预示着王朝覆灭。此刻亲眼所见,李顺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的血液仿佛都要凝固。“裂……仪裂了!”李顺惊恐地嘶喊出声,手中的星图竹简哗啦散落一地。

【2】

他颤抖着手指向东北方位,只见一道狰狞的裂痕正沿螭龙基座向上蔓延,如黑色闪电撕裂篆文,崩开云雷浮雕,最终悍然贯穿整座仪体。裂痕所过之处,青铜表面泛起细密的裂纹,如同蛛网般向四周扩散,末端如淬毒矛尖,不偏不倚,死死钉向沙盘上韩魏交界的山川分野,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太史令张忠听闻动静,匆匆赶来观星台。他年逾六旬,执掌太史令一职已二十载,对玄天侯风仪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机关都了如指掌。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顿时面如死灰,踉跄着扑跪在地,额角重重磕在冰冷的狻猊基座上,磕得鲜血直流却浑然不觉。

他的声音里满是恐惧:“天罚!此乃阴侵阳位,地脉将崩!陛下!玄天仪凤泣樽裂,凶指韩魏之交!三日内,此方必有灭顶地动,城摧人亡!速命边军后撤百里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观星台上回荡,惊起了远处栖息的夜鸟,扑棱着翅膀飞向黑暗,也将他心中的恐惧传遍了整个咸阳宫。

寅时的章台宫烛火通明,嬴政高踞玄黑龙椅,冕旒垂面,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唯有指尖在扶手上敲出冰凉的节奏,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众大臣的心上。阶下文武噤若寒蝉,目光聚焦于大殿中央的陶土沙盘——一道朱砂红线沿裂痕所指,将韩国新郑与魏国大梁一线贯穿,仿佛一条死亡之线,预示着前方的危机。

嬴政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声音冷冽如冰:“传令王翦,即刻率部撤离韩魏边境,确保大军安全。”他的命令如同铁律,不容置疑,大臣们纷纷领命而去,章台宫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只留下嬴政那敲击扶手的节奏,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陛下!\" 老臣王绾颤巍巍出列,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玄天仪乃文公时墨家矩子所铸,百年来预警山崩川竭从无错漏!昔年骊山地动,咸阳无感,独此仪西龙吐丸,三日后驿报果验!今凤鸟泣血,樽体崩裂,必是地脉将有大变!王翦将军二十万大军危如累卵啊!若不撤军,恐遭天谴,损我大秦锐气!\"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嬴政的反应,见冕旒下的身影微微一动,心中更是焦急,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臣附议!\" 御史大夫冯劫急趋上前,神情严肃,\"韩魏新附,民心未稳。若天罚流言四起,六国遗孽借机煽动,必生祸乱。我大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岂可因这等天灾而陷入动荡?还请陛下三思!\"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纷纷点头称是,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附和声。

\"荒谬!\" 王翦一步踏出,玄甲铿锵之声响彻大殿,如同一把重锤砸在众臣的心头。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主撤众臣,手指重重戳在沙盘韩魏交界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凭一道铜器裂痕,便要二十万虎狼之师弃险要、纵楚骑卡住虎牢关?尔等可知项燕铁骑已陈兵睢阳,正虎视眈眈?若此时撤军,楚骑必趁虚而入,我军首尾难顾,必遭惨败!\" 他的声音如滚雷般在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那些附和的大臣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王翦出身军旅,从基层士兵一步步晋升为大将军,身经百战,深谙战场形势。他知道韩魏交界地势险要,是秦军扼守中原的关键所在,一旦撤军,楚军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他猛地转身面向御座,声如金铁交鸣:\"陛下!玄天仪本分乃测震示警。史载其灵验,皆在地动发生之际以龙吐铁丸指方位!何曾有过樽体自裂、凤鸟泣血这等诡谲先兆?此非天灾,实乃**!定是六国余孽暗中作祟,欲借神器之名乱我军心!\"

太史令张忠闻言,须发皆张,怒目圆睁:\"王翦!尔敢亵渎神器?玄天仪乃我大秦镇国之宝,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你一个武夫,懂什么天象玄理?\" 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王翦的鼻子,眼中满是愤怒。

【3】

\"神器?\" 王翦冷笑一声,掀开殿侧锦缎,露出玄天仪微缩模型。他布满老茧的指腹沿裂痕走向,从东北龙基直划至韩魏方位,声音里满是不屑,\"若真是地脉巨力,应力当均匀释放,樽体或瘪或崩,焉能裂如刀刻,精准指向千里外一城一池?\" 指尖猛叩顶部三凤玉衡架,\"凤喙藏血囊,遇震激引便可伪作泣血 —— 此等装神弄鬼的伎俩,瞒得过腐儒,焉能瞒我!我征战多年,见过多少阴谋诡计,这不过是宵小之辈的雕虫小技!\"

大殿内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嬴政的目光在王翦和张忠之间来回扫视,最终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二位爱卿,勿要争执。王翦将军,你的战场经验朕深知,但张忠太史令对玄天仪的解读也非无凭无据。此事关乎我大秦二十万大军的安危,需谨慎对待。\"

嬴政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继续说道:\"朕意已决,即刻派遣使者前往王翦军中,同时加派密探彻查玄天仪异象之因。若真为天灾,务必确保大军安全;若为**,朕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跪拜,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嬴政轻轻挥手,示意众人退下,自己则独自站在大殿中央,凝视着那尊玄天侯风仪,心中暗自思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他越说越激动,伸手从腰间抽出那柄陪伴他多年的佩剑,剑光在微缩模型上闪烁,精准地演示起可能存在的机关操作:“诸位请看这龙首榫卯,若有人暗中松动此处,再以机括之力猛然拉扯,便可造成裂痕假象。

而这所谓的血囊,不过是用动物血混合胶质制成,遇热则化,遇震则流,根本不是什么凤凰泣血的祥瑞之兆!” 一番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说得众臣面面相觑,不少人开始私下议论,觉得王翦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大殿内一片死寂,唯有烛火在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声响,为这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几分不安。嬴政冕旒下的双眼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缓缓吐出二字:“准奏。” 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简短的两个字,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殿内原本激烈的争论瞬间平息。

王翦眼中寒光暴涨,他抱拳沉声道:“臣,必揪出幕后黑手,以正国法!”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幕后黑手即将落网的下场。

更深露重,观星台被黑甲锐士层层包围,如同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火把噼啪作响,将青铜裂痕照得如同淌血的伤口,令人触目惊心。王翦屏退左右,独自站在观星台上,他手持铜撬,小心翼翼地插入东北龙首与樽体之间的缝隙,神情专注而严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仿佛在拆解一个极其复杂的军事陷阱。

“嘎嘣!” 随着一声清脆的断裂声,榫卯终于被撬开,龙首在重力作用下缓缓垂落。就在这一瞬间,一枚鸽卵大小的玄铁丸从龙首内部“当啷”一声跌入狻猊口中。王翦迅速弯腰拾起铁丸,在火把的照耀下,丸身光滑如镜,唯中段一道细缝几乎微不可察。他拇指指甲猝然嵌入缝隙之中,运劲一旋,只听“咔哒”一声轻响,铁丸竟如机关盒般裂开。

内壁上,四个錾刻的篆文在火光下森然浮现:“亡秦者武”。王翦瞳孔骤缩,指节因过度攥握而变得惨白。他心中一惊,这不仅仅是天灾或乱军所能造成的,这简直是直刺国祚的毒箭!“武”…… 是武安君白起的旧部?还是楚将项燕的阴谋?亦或是…… 朝堂之上某位以武封爵之人的野心?一时间,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如同一团乱麻,让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武安君白起,曾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与秦王政见不合,最终被逼自杀。其旧部虽已分散多年,但难保没有忠心耿耿之人想要为他复仇;楚将项燕,更是屡次与秦军交锋,是秦军东进的一大阻碍。若他派人暗中捣鬼,试图动摇秦军军心,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朝堂之上,以“武”封爵者虽不多,但每一个都手握重权,若有内奸潜伏其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将军?” 一名亲兵见他气息冰寒,神情凝重,不安地低唤了一声。

王翦缓缓合拢铁丸,将那四字谶言死死攥入掌心,仿佛要将这股威胁紧紧握在手中。他目光如电,射向东北夜空——那里是韩魏交界之地,裂痕所指,正是祸乱之源。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刀锋般的弧度,声音冰冷如霜:“传令前军斥候:韩魏之地,凡墨家机关流传之处,凡与楚地有往来之族,凡以‘武’为名号者……掘地三尺!务必找出幕后黑手,不得有误!”

他停顿了一下,又沉声补充道:“另外,密报咸阳令,暗中调查朝中以‘武’封爵之人以及武安君旧部的近况,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火把噼啪炸响,铁丸在王翦掌心幽光流转,宛如一只窥视大秦国运的恶魔之眼,诉说着前方的重重危机。王翦站在观星台上,望着远处的夜空,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守护大秦的江山社稷,绝不让宵小之辈的阴谋得逞。

这一夜,咸阳宫内外暗流涌动,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而那尊开裂的玄天侯风仪,则如同一个沉默的见证者,静静地矗立在观星台上,注视着这一切的发展变化,等待着命运的最终揭晓。它身上的裂痕不仅象征着青铜的创伤更预示着大秦帝国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王翦手中的铁丸则仿佛成为了解开这场危机的关键钥匙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神秘而又危险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