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43章 赵书记的“考题”

第243章:赵书记的“考题”

冰冷的玻璃上,映出沈铭模糊的倒影,也映出那条简短的短信。

“赵长东的司机,今天下午,去碧水云天见了王海。”

没有标点,没有称谓,像一块从冰川上剥离下来的、最原始的寒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直接砸进了沈铭的心里。

他刚刚在黑暗中为自己精心构筑的堡垒,那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忠臣”话术,在这行字面前,像被攻城锤正面击中,瞬间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

赵长东的司机。

王海。

碧水云天会所。

这三个词,孙建国的笔记本里也曾出现过,但主角是张副县长。现在,棋盘上的另一位王,也派出了他的“车”,踏入了同一个地点。

这意味着什么?

是赵长东也下场了?他与张副县长一派,并非敌对,而是另一种更复杂的共生关系?那自己之前所有的判断,岂不都是一个笑话?

又或者,这是赵长东在试探?他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派心腹去接触王海,想摸清绿源集团的底细?

沈铭感觉后背的伤口又开始发痒,然后是细密的刺痛。身体的本能,在替他那颗超负荷运转的大脑发出警报。

他下意识地在脑海中启动了模拟器。

“开启模拟。事件:明日向赵长东汇报。汇报方案:按原计划,建议成立联合监督小组。”

【官场人生模拟器已启动。】

【当前变量已更新:赵长东与绿源集团存在未知关联。】

【模拟推演:上午十点,你见到了赵长东。你按照准备好的说辞,先是自我检讨,再表忠心,最后‘殚精竭虑’地提出了成立联合监督小组的建议。】

【在你汇报的过程中,赵长东的表情始终温和,不时点头,甚至在你提到‘不能给您的政绩留下任何瑕疵’时,眼中还流露出一丝赞许。】

【你心中一喜,以为计划奏效。】

【汇报结束,赵长东拍着你的肩膀,夸你‘有想法,有担当,是年轻干部的好榜样’,并让你回去等消息。】

【你满怀希望地离开。当天下午,县里下发文件,采纳了你的‘部分建议’,宣布成立‘绿源集团项目服务专班’,由你担任副组长,组长是张副县长。】

【你被彻底架空,并被推到了与张副县长直接对抗的第一线。你的所有行动,都在赵长东的注视之下。你成了他用来试探张副县长底牌的过河卒子。】

【一周后,你在一次下工地‘视察’时,被一辆失控的土方车撞倒。】

【结局:bE。死于意外。】

冷汗,顺着沈铭的额角滑落。

这个结局,比之前任何一个都让他感到寒冷。被当成棋子,用完即弃,死得“合情合理”,甚至还会被追授一个“因公殉职”的荣誉。

政治,原来可以这么杀人不见血。

他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房间里没有开灯,窗外的城市灯火像一片遥远而虚假的星海。他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闯入巨人棋局的蚂蚁,每一步都可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轻轻碾死。

不能提绿源集团。

一个字都不能提。

那份精心准备的话术,现在看来,就是一份写好了自己名字的墓志铭。

可如果不提绿源集团,自己明天去见赵长东,聊什么?聊青云镇的土特产?还是聊自己在医院的康复心得?

赵长东百忙之中抽出半个小时,不是来听一个下属嘘寒问暖的。他需要的是价值。是能让他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年轻人可用”的价值。

沈铭将头埋进膝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起了在青云镇的日子。那些为了招商引资,陪着客商跑断腿,磨破嘴皮子的日夜。想起了那些企业老板们私下里的抱怨——审批流程太长,一个章要跑八个部门;吃拿卡要,不给好处就给你拖着;政策朝令夕改,让人没有安全感……

这些问题,是清河县的沉疴宿疾。

地理位置偏僻只是客观因素,真正让投资商望而却步的,是这里糟糕的营商环境。

一个念头,像黑暗中划过的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他混沌的脑海。

对!

营商环境!

这是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首先,它足够安全。优化营商环境,是政治正确的口号,是所有主政官员都乐于挂在嘴边的政绩。谈这个,绝不会触碰到任何人的禁区。

其次,它足够宏大。这不涉及某一个项目,某一个企业,而是关乎整个清河县的经济发展大局。能提出这种层面的思考,足以证明自己的格局和视野,远超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

再者,它足够“务实”。自己可以结合在青云镇的亲身经历,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这个空泛的概念讲得有血有肉,让赵长东感同身受。

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把可以藏在袖子里的刀。今天他可以借着优化营商环境,提议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等这把刀磨利了,明天他就能用同样的理由,去砍向那些借着审批权力寻租的部门,去砍向那些被“特殊保护”的企业。

绿源集团,不也在其中吗?

这才是真正的阳谋。

沈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从地上站了起来。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他眼里的迷茫已经一扫而空。

他知道自己明天该说什么了。

……

第二天上午,九点四十五分。

沈铭站在县委大楼一楼的接待室里。

他穿了一件半旧的白衬衫,最上面一颗扣子解开,外面套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是母亲前两天刚给他买的。整个人看起来干净、精神,又带着一点基层干部特有的朴实,不会显得过于张扬,也不会让人觉得邋遢。

接待室里很安静,只有墙上的石英钟在单调地走着。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茶叶和旧报纸混合的味道。

沈铭没有坐,只是站在窗边,看着院子里那棵巨大的香樟树。树影婆娑,有几个穿着制服的干部抱着文件,步履匆匆地从树下走过。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种庄重而压抑的气场。每个人似乎都戴着一副看不见的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

他忽然想起了青云镇政府那个吵吵嚷嚷的小院,想起了孙镇长那口用了十几年的搪瓷缸子,想起了王德发他们送来的那袋子沾着泥土的鸡蛋。

那些东西,如此真实。

“沈主任?”

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铭回过头,陈默正站在门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陈秘书。”沈铭点点头。

“书记的会刚结束,你跟我来吧。”陈默的语气依旧平淡,转身在前面带路。

走廊里铺着暗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两边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关于清河县风光的摄影作品,和一些领导视察的照片。

沈铭跟在陈默身后,保持着三步的距离。他能闻到陈默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高级香烟的味道。

赵长东的办公室在三楼。

走廊的尽头,一扇厚重的红木门。

就在陈默伸手准备推门的时候,旁边一间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正好与他们打了个照面。

是张副县长。

沈铭的心跳漏了一拍。

张副县长的目光先是落在陈默身上,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即,他的视线越过陈默,落在了沈铭的脸上。

那目光并不锐利,甚至可以说有些温和,但沈铭却从中读出了一丝审视和玩味。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在打量一只闯入自己领地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幼兽。

沈铭没有回避,平静地与他对视。

张副县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什么也没说,转身朝着楼梯口走去。

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陈默才回过头,淡淡地看了沈铭一眼。他的眼神很复杂,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然后,他推开了那扇通往清河县权力核心的门。

“书记,沈铭同志到了。”

红木门在身后悄无声息地合上,隔绝了走廊里的一切。

沈铭的目光,第一次落在这个位于权力金字塔尖的办公室里。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甚至可以说有些朴素。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占据了房间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桌上除了一个红色的电话机和几份文件,便是一座小小的笔架。桌后是一整面墙的书柜,塞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书卷和淡淡茶香混合的味道。

一个穿着白色短袖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低头批阅着文件。他就是赵长东,清河县的县委书记。

他没有抬头,只是用笔杆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陈默为沈铭拉开椅子,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整个过程,流畅得像是排练过无数次。

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个人,以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沈铭坐了下来,只坐了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腰背挺得笔直。他没有主动开口,也没有局促地四下打量,只是平静地看着桌面上那座乌木笔架。

他知道,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或者说,考验。对方在用这种方式,观察他的心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在敲打着人的神经。

终于,赵长东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他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沈铭的脸上。那目光很平和,像个儒雅的学者,但沈铭却能感觉到镜片后那双眼睛的锐利,仿佛能穿透皮囊,看进人的骨子里。

“小沈,伤怎么样了?”赵长东开口,语气温和得像个邻家长辈,“这次,受委屈了。有些人,做事没底线。”

这句话,像一枚投入湖心的石子。如果沈铭顺着杆子往上爬,开始诉苦,或是隐晦地指向张副县长,那他就输了。

沈铭身体微微前倾,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感激和几分后怕。

“感谢书记关心,我个人没什么大事,皮外伤。”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沉重,“不过,躺在病床上的这些天,我确实想了很多。我不是在想我个人受的这点委屈,而是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他没有等赵长东发问,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像是在剖白自己的心迹。

“书记,我斗胆打个比方。我觉得,咱们清河县现在就像一个池塘,水有点浑了。这水一浑,不光是想好好长大的鱼虾活不好,连池底的石头都容易长满青苔,藏污纳垢。偶尔有那么一两条凶猛的黑鱼跳出来咬人,其实不是黑鱼本身的问题,是这塘水的生态出了问题。”

这个比喻,让赵长东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他取下眼镜,用一块绒布慢慢擦拭着,动作不疾不徐。

“哦?池塘?黑鱼?”他的语气里听不出喜怒,“有点意思。那你觉得,这水,浑在哪儿了?”

沈铭知道,鱼饵已经抛下,对方咬钩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故事,一个他在青云镇的亲身经历。

“书记,您是知道的,我在青云镇的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招商引资。当时为了盘活镇里的经济,我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不容易请来一个外地的老板,想在咱们镇上搞个生态养殖场。项目不大,投资也就几百万,但对当时的青云镇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我拍着胸脯跟人家保证,咱们这儿政策好,服务好。可结果呢?”沈铭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那不是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无奈。

“为了办手续,我陪着老板,在县里各个部门之间跑了快三个月。一个章,要关联十七个公章。今天这个局说,你这个申请材料缺一份环评的补充说明;明天那个所又说,你的图纸格式不对,得重新画。最离谱的一次,我们去一个窗口单位,人家办事员低着头玩手机,我们站了半个小时,他头都没抬。我忍不住问了一句,他才慢悠悠地说,‘领导开会去了,等通知吧’。”

赵长东擦拭镜片的动作停了下来,静静地听着。

沈铭继续说道:“最后,那个老板被彻底磨得没了脾气。一天晚上,他把我拉到一边,往我手里塞了个信封,悄悄问我,‘沈老弟,你给哥交个底,是不是我这边‘意思’没到位?你告诉我,该走哪座庙,该拜哪尊佛,我照办就是了。’”

说到这里,沈铭的声音有些沙哑:“书记,您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打了一耳光。我们是真心实意想请人来投资,发展经济,怎么到了最后,在人家眼里,就成了这个样子?我们清河县的脸,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就这么被一点点磨没了。”

“后来呢?”赵长东重新戴上眼镜,问道。

“后来,那个老板走了。临走前,他跟我说,‘沈老弟,你是个干实事的人。但你们这儿的庙太多,佛也太多,我一个小本生意人,拜不起。’”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沈铭的故事讲完了。他没有提一个部门的名字,没有说一个干部的坏话,但他描绘出的那幅“百佛受拜图”,却比任何直接的控诉都更加触目惊心。

“你说的这个,是营商环境的问题。”许久,赵长东才缓缓开口,一针见血。

“是!”沈铭立刻接话,声音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书记您一语中的!我躺在病床上想来想去,觉得袭击我的那些人,和那个玩手机的办事员,还有那些推三阻四的‘小鬼’,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他们都是这浑水里长出来的毒草!他们破坏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的信心,更是我们整个清河县的未来!”

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说到最后,甚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赵长东看着他,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要的,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下属,也不是一个只知道告状的莽夫。他要的,是一个能看到问题本质,并且有勇气把问题说出来的“刀尖”。

“坐下说。”赵长东摆了摆手,“光发现问题不够,你有什么想法?”

这才是真正的考题。

沈铭深吸一口气,重新坐下,将早已在腹中酝酿了无数遍的方案,清晰地呈现出来。

“书记,我觉得,要让清河县这潭水变清,光靠我们隔三差五下去抓几条烂鱼,是治标不治本。得从根上治,得彻底改变这水的流向和生态。我有个非常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咱们县,搞一个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这个‘一站式’,不是现在那种,简单地把各个部门的窗口摆在一个大厅里的物理‘一站’。而是要实现流程上的‘化学反应’。我的构想是,成立一个‘企业服务超级窗口’,企业来办事,不管涉及到多少部门,只对这一个窗口。材料交上来,符合基本条件的,当场受理。至于材料需要在内部的财政、国土、环保、税务之间怎么流转,怎么会签,那是我们政府自己的事,是闭门运行的。我们给企业一个明确的办结时限,到时间,企业直接来取结果就行。中间出了任何问题,由这个‘超级窗口’负责协调,绝不能再让企业满世界跑。”

“除此之外,再设立一条‘营收环境投诉专线’。”沈铭的语速加快,思路清晰无比,“这条专线,不设在任何一个局委办,而是直接设在县委督查室,只向您一个人负责!任何企业、任何个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一经查实,绝不姑息!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清河县,谁敢砸我们招商引资的锅,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寂静无声。

赵长东十指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深沉地看着沈铭,没有说话。

沈铭的方案,听起来简单,甚至有些理想化。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清河县官场多年来的沉疴弊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优化”,这是一场革命,一场要砸烂无数人“铁饭碗”和“灰色地带”的革命。

“想法是好的。”赵长东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但这么搞,要动多少人的奶酪?阻力,你想过没有?”

“想过。”沈铭毫不犹豫地回答,“阻力肯定巨大。但我觉得,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是选择刮骨疗毒,吃点猛药,虽然疼,但能把病根除了;还是继续喝着糖水,打着点滴,一天天拖下去,直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现在咱们县的经济,就是这个病人。”

他迎着赵长东的目光,说出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

“而且,书记,我觉得这恰恰也是一个机会。一场大风刮过,我们才能看清楚,到底谁是墙头草,谁是真心想为清河县干事的栋梁。这也是您考察和识别干部的一块最好的试金石。”

试金石。

这三个字,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赵长东的心锁里。

作为一把手,他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检验人心、区分忠奸的工具吗?

赵长东的嘴角,终于逸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沈铭。

“你的想法,我会认真考虑。”他的声音从窗口传来,带着一丝飘忽,“你先回去,好好养伤。等我通知。”

沈铭知道,今天的谈话,结束了。

他站起身,对着赵长东的背影,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拉开了办公室的门。

陈默就等在门外,像一尊没有表情的雕像。

“沈主任,我送你。”

两人再次走在安静的走廊里,一路无话。直到电梯口,陈默才停下脚步,帮他按了下行的按钮。

电梯门缓缓打开,沈铭走了进去。

就在电梯门即将合上的那一刹那,一直沉默不语的陈默,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了沈铭的耳朵里。

“沈主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他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却似乎别有深意。

“有时候,跑得太快,容易被路上的石子绊倒。慢一点,稳一点,才能看清脚下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