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19章 舆论的子弹,深夜的反击

第219章:舆论的子弹,深夜的反击

夜风穿过山谷,带着刺骨的凉意。

钱晓晓的心脏,在沈铭问出那句话的瞬间,却被点燃了。她是一名记者,她的天职是记录真相,传播真相。而此刻,真相本身,正面临着被权力扭曲和扼杀的危险。

她看着沈铭,这个男人后背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眉宇间是无法掩饰的疲惫,可他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团不肯熄灭的火。这团火,不是愤怒,不是不甘,而是一种纯粹的、要为这件事,为这个村子,找到一条正确出路的决绝。

周立想要一份可以任他拿捏的材料,沈铭就给他一份他根本拿捏不住的真相。

用公开的舆论,去破解封闭的权力陷阱。

这一招,太狠了,也太妙了。

钱晓晓没有回答他“准备好了吗”,而是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她收起采访本,对着沈铭身后那些满脸担忧又不知所措的村民们,用一种职业的、令人信服的语调开口:“各位乡亲,我是市报的记者,钱晓晓。沈主任刚才经历的一切,以及石头村面临的困境,需要被更多人知道。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村民们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

村长王德发最先反应过来,他一把抓住钱晓晓的手,激动得声音都在抖:“钱记者,你说!要俺们咋帮你?只要能帮到沈主任,要俺这条老命都行!”

“不要命。”钱晓晓的眼神扫过众人,“我要你们说实话。把你们心里想的,眼睛看到的,都说出来。”

沈铭看着这一幕,心中那股因周立的电话而起的寒意,被彻底驱散。他知道,这场深夜的反击战,已经打响了。

“去村长家。”沈铭对王德发说,“找个亮堂点的地方,再烧点热水。”

十分钟后,王德发家那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堂屋,成了这场舆论反击战的“作战指挥室”。

一张老旧的八仙桌被擦得干干净净,摆在屋子中央。桌上一边是钱晓晓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另一边是王德发媳妇刚端上来的,冒着热气的红薯姜汤。昏黄的白炽灯泡悬在屋顶,将众人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钱晓晓坐在桌前,打开了电脑,神情专注得像一个即将进入战场的将军。她没有立刻开始写作,而是先拿出手机,将今天下午在悬崖边拍摄的所有照片和视频,快速地浏览、筛选。

“沈主任,你先别说话,润润嗓子,喝点姜汤。”她头也不抬地吩咐道,然后指了指王德发,“村长,你先来。从头说,为什么三爷要去寻短见?”

王德发搓了搓手,看了一眼旁边沉默的沈铭,定了定神,开始讲述。他从异地搬迁的政策讲起,讲到村民们的故土难离,讲到三爷的固执和在村里的威望,讲到今天下午那场几乎让他魂飞魄散的争执。

他的语言朴实无华,甚至有些颠三倒四,但每一个字都带着泥土的真诚。

“……俺当时就想,完了,三爷这犟脾气,肯定要出大事。俺对不住沈主任,俺没拦住……”说到最后,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眼圈又红了。

“下一个,王大壮。”钱晓晓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语气冷静而迅速。

王大壮往前凑了一步,他努力地回想着下午的场景,想用一些华丽的词语来形容沈铭的英勇,憋了半天,涨红了脸:“沈主任他……他就像那个……电视里演的,嗖一下就下去了!那绳子,就这么细,”他用手指比划着,“俺们在上面拉,手都快断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俺当时就一个念头,绳子断了,俺也跟着跳下去!”

旁边一个妇人听了,忍不住插嘴:“你可拉倒吧,你跳下去能干啥?添乱!”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钱晓晓也笑了,她没有打断这种真实的互动,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心都提到嗓子眼”和“手都快断了”这些最鲜活的细节。

她一个一个地问过去,问那些拉绳子的汉子,问那些在旁边哭着祈祷的妇人,问那个给沈铭处理伤口的年轻医生。每一个人的讲述,都像一块拼图,共同拼凑出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和那背后深藏的人心与情感。

最后,她的目光落回到沈铭身上。

沈铭已经喝完了一碗姜汤,身体里升起一股暖意,驱散了部分寒冷和疲惫。

“现在,到你了。”钱晓晓看着他,“周主任的报告,要你写‘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现在,你就告诉我,你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提问。

沈铭看着她,明白了她的用意。他没有说自己是“指挥者”或是“救援者”,他想了想,平静地开口:“我是一个‘选择者’。”

钱晓晓的眼睛亮了。

“在悬崖上,我有两个选择。”沈铭的声音很低,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一个是放弃,等待专业的救援队,但三爷可能撑不到那个时候。另一个是下去,用最笨、最危险的办法,去赌一个可能性。”

“我选了后者。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下去,三爷没了,石头村的‘根’就断了,所有人的心气儿就散了。异地搬迁这件事,也就彻底死了。”

“所以,我下去,不只是为了救三爷一条命,更是为了救石头村所有人的‘活路’。我赌的,是人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村民。

“现在看来,我赌赢了。”

王德发家的堂屋里,一片寂静。只有那盏白炽灯发出轻微的电流声。村民们看着沈铭,眼神里除了感激,更多了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钱晓晓的双手在键盘上飞舞,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像是密集的鼓点,奏响了反击的序曲。

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用煽情的笔法。她只是把这些最真实的故事,最朴素的语言,串联起来。

她写悬崖的险峻,写三爷的绝望,写村民们的无助。

她写沈铭在千钧一发之际,没有丝毫犹豫地将绳子绑在自己身上。

她写王大壮们在崖顶用血肉之躯死死拽住绳索,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

她写沈铭血肉模糊的后背,和三爷那句含泪的“我信了”。

她写下山路上,村民们自发组成的护卫队,和那碗驱散寒夜的红薯姜汤。

最后,她将这一切,都归结到一个主题上——

《悬崖之上,一个村庄的“活路”抉择》

写完标题,她停下来,看向沈铭:“你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

沈铭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很好。它把我和村子,绑在了一起。”

“还不够。”钱晓晓的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弧度,“我需要一个副标题,一个能让所有看到这篇报道的体制内的人,都无法忽视的副标题。”

她想了想,在主标题下,敲下了另一行字。

——一名县委办副主任的“**型”现场报告。

“**型报告”。这五个字,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周立设下的那个官僚陷阱的核心。

你不是要报告吗?这就是我的报告。不是写在红头文件上,而是写在全网发布的新闻稿里。不是为了应付你的刁难,而是为了呈现一个关乎人命和民心的真相。

沈铭看着那行字,眼中闪过一丝激赏。这位女记者,不仅有正义感,更有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文章写好了,照片和视频也已经剪辑完毕。万事俱备,只剩下最后一步——发布。

“这里的信号太差了。”钱晓晓举着手机,在屋里屋外走了好几圈,信号格始终只有一格,忽明忽暗。

“我知道有个地方信号好!”王德发一拍大腿,“村东头那个山坡上,以前装过一个信号放大器,后来坏了,但那地方地势高,信号比别处强!”

“走!”

一行人立刻动身,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东头的山坡赶去。

夜更深了,四周一片漆黑,只有他们手中的光柱在黑暗中晃动,像是一支顽强的远征队。

终于,在那个荒草丛生的山坡顶上,钱晓晓的手机信号,从一格,跳到了三格。

“够了!”她精神一振。

她迅速将编辑好的图文和视频,通过一个加密的后台通道,发送给了市报新媒体部的总编,并附上了一句话:“老大,急件,天亮前必须挂上首页头条,出了事我一力承担!”

做完这一切,她抬起头,山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看向沈铭,也看向那些围在她身边,满脸紧张和期待的村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每一秒,都像是对众人耐心的煎熬。

就在这时,钱晓晓的手机“叮”地响了一声。

是一条回信,来自她的总编。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简短而有力的四个字。

“收到。等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