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07章 制定详细安置方案,保障村民利益

第207章:制定详细安置方案,保障村民利益

屋子里的沉默,像山坳里积了百年的陈年腐土,厚重,且带着一股压抑的霉味。

每一个村民都低着头,仿佛在看自己脚下的土地,又仿佛在看自己一眼望到头的命运。沈铭的那番话,像一把锋利的犁,将他们麻木的心田翻开,露出了底下湿润而脆弱的泥土,那里面,埋着恐惧,也埋着一丝早已不敢奢望的种子。

“咳……咳咳……”

一阵剧烈而急促的咳嗽声打破了这片死寂。

是王大爷。他佝偻着身子,一只手死死抓着胸口的衣服,另一只手撑着发颤的膝盖,每一次咳嗽都让他瘦弱的身体剧烈地抖动,仿佛随时会散架。他咳得满脸通红,浑浊的眼球因为缺氧而向外凸起,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喘上一口气。

他抬起头,那双被病痛折磨得黯淡无光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沈铭。他的嘴唇翕动着,声音嘶哑得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

“沈……沈干部……”他喘着粗气,“俺这病……到了山下,真……真有大夫能给看好?”

这个问题,没有质问,没有怀疑,只有一股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时的卑微和渴望。

这声询问像一个信号,压抑的堤坝瞬间开了一道口子。

那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猛地抬起头,通红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她哽咽着问:“俺家娃……要是搬下去,真能去城里娃上的那种学堂?不要钱?”

“俺家的猪和羊咋办?”那个之前最先发难的汉子,此刻却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局促不安地搓着手,“那可是俺们家攒了三年的家当……”

“地没了,我们吃啥?”

“盖的房子,要我们掏钱不?”

“我们字都认不全,谁要我们干活?”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像被雨水打湿的柴火,冒着浓烟,却点不燃火焰。这些问题杂乱无章,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能力的极度不自信。它们不再是“我们不搬”的强硬抵抗,而是“我们想搬,但我们不敢”的真实写照。

周文海、赵阳和陈静三人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场面。扶贫工作他们也做过,要么是对方感恩戴德地接受,要么是对方油盐不进地拒绝,从未像今天这样,把所有血淋淋的难题和恐惧,如此**地摆在桌面上。他们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任何一句空泛的“政策会解决”,在此刻都显得无比苍白。

小李更是急得满头是汗,他抱着文件夹,翻来翻去,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政策,根本无法精准地对应眼前这些活生生的人的困境。

就在这片嘈杂和慌乱中,沈铭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急着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而是转向小李,伸出手。

“笔和本子。”

小李愣了一下,连忙从自己的双肩包里翻出一个工作笔记本和一支笔,递了过去。

沈铭接过笔记本,翻开崭新的一页,他没有站着,而是拉过一条长凳,在长桌旁坐了下来,和村民们处在同一高度。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村民们焦躁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他拧开笔帽,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然后抬起头,目光重新落在王大爷身上。

“王大爷,您先说。”他的语气不急不缓,像一个耐心的医生在问诊,“您这病,我们先记下来。这是第一条:医疗保障。”

他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写着。

“到了山下,新的安置点会配建一个标准化的卫生所,保证有执业医师二十四小时值班。您的病,我们会直接对接县人民医院,请最好的专家给您会诊。从会诊到后续治疗,所有费用,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剩下的都由政府兜底。您一分钱都不用掏。”

王大爷愣住了,他张着嘴,似乎没听懂“执业医师”和“兜底”是什么意思,但他听懂了“一分钱不掏”。老人干瘪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沈铭又看向那位年轻的母亲。

“嫂子,您的问题是第二条:教育保障。”他继续在笔记本上书写,“新的安置点,会规划在距离青云镇中心小学和中学最近的地方。我向你们保证,所有石头村的学龄孩子,不仅能全部入学,还能享受和镇里孩子完全一样的教育资源。学杂费全免,另外每学期给每个孩子提供营养午餐和学习补助。”

年轻母亲捂住了嘴,眼泪从指缝里涌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用力地点头。

“石大哥。”沈铭转向那个汉子,“你的问题是第三条:财产安置。”

他没有立刻给出方案,而是看向身旁的赵阳。“赵局长,你是农业局的专家,你来说。”

突然被点名的赵阳,精神一振。他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面对着一众村民,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老乡们,关于大家家里的牲口,我们初步有两个方案。第一,由县里出资,按高于市场百分之二十的价格,统一收购。第二,如果大家舍不得,我们负责协调专门的运输车辆,帮大家把牲口安全运到山下。到了新安置点,我们会规划出专门的区域,给大家建新的猪圈、羊圈。”

赵阳的话专业、具体,远比一句空洞的承诺有说服力。那汉子脸上的愁容,明显松动了许多。

“至于大家最担心的,到了山下吃什么,干什么。”沈铭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第四条:就业与生计。

“大家常年在悬崖峭壁上种地,身子骨硬朗,胆子也大。这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沈铭的话让许多只会种地的男人抬起了头。

“小李。”沈铭喊道。

“到!”小李像个被老师提问的小学生,猛地站了起来。

“把你查的资料,跟老乡们说说,我们县里现在最缺什么样的人?”

小李推了推眼镜,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他翻开怀里的文件夹,那些冰冷的数据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各位乡亲,根据我的调研,我们县未来三年有三个大的基建项目,包括水库加固、跨山公路建设和通讯基站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不怕高、能吃苦的建筑工人。特别是高空作业的技工,工资非常高!政府可以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给大家考取资格证,然后定向输送到这些工地上。只要肯干,一个月挣的钱,比在山上种一年地都多!”

周文海在一旁听得眼皮直跳,他凑到赵阳耳边,压低声音吐槽:“这小子疯了吧?画这么大的饼?又是建卫生所,又是搞培训,还他娘的定向输送……这得花多少钱?县财政的裤衩子都得让他给扒了!”

沈铭像是背后长了耳朵,他头也不回地说道:“周局,如果连让老百姓吃饱饭、看得起病、有活干的饼都画不出来,那我们坐在这个位子上,才是真的疯了。”

一句话,噎得周文海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摸了摸鼻子,悻悻地坐了回去,心里却对沈铭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这小子,是真敢想,也真敢说。

屋子里,村民们的呼吸声渐渐变得粗重而灼热。

医疗、教育、财产、工作……这些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沈铭一条条、一款款地写在那个小小的笔记本上,仿佛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正在被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最后,沈铭合上了笔记本。

他站起身,走到一直沉默不语的三爷面前。整个屋子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最关键的一关,还在这里。

沈铭没有再提大道理,他只是将那个写满了字的笔记本,恭恭敬敬地递到了三爷面前。

“三爷,这是第五条,也是最后一条。”

三爷低头,看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只写着六个字:宗祠与归根路。

“祖宗不能忘,根也不能断。”沈铭的声音很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郑重,“我的想法是,在新的安置点,我们选最好的位置,用最好的青砖石料,建一座新的石家宗祠。把祖祖辈辈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风风光光地供奉起来。让后辈们每天都能看到,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后山的老坟,”沈铭顿了顿,“每年清明和过年,县里统一安排大巴车,免费接送所有想回乡祭祖的村民。这条路,我们替大家走。祖宗的坟,我们陪大家一起守。”

“我们敬祖宗,不是要守着他们的骸骨,在贫穷和危险里穷途末路。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他们的子孙后代,走出了大山,活出了人样,把石家的香火,传得更旺,传得更远!”

三爷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他低着头,死死地盯着笔记本上那“宗祠与归根路”六个字,浑浊的老眼里,水光涌动。他守了一辈子的祖坟,守的是一份责任,一份传统。而眼前这个年轻人,没有否定他的坚守,反而是用一种更体面、更长远的方式,给了这份坚守一个新的出口。

他猛地抬起手,不是去接那个笔记本,而是一巴掌重重地拍在面前的木桌上!

“砰!”

一声巨响,吓了所有人一跳。

屋子里瞬间鸦雀无声。

三爷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沈铭,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光说不练,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他伸出枯树枝般的手指,指着沈铭手里的笔记本。

“你今天说的这些,一条都不能少!给俺们写下来,写在白纸黑字上!不光要你签字,还要县里盖上那个红戳戳!”

老人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股决绝的狠劲,他环视一圈屋里所有的村民,最后目光再次锁定沈铭,一字一顿地说道:

“你要是能把这张盖了红戳的纸拿到我们面前,我们石头村,二百一十三口人,全都跟你走!”

“可你要是哄我们,拿张空头纸来糊弄我们这些山里人……”

三爷的嘴角咧开,露出一口焦黄的牙,眼神里闪过一丝山里人特有的、原始的凶悍。

“那俺们就把你和你的纸,一起从这后山的鹰愁崖上,扔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