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150章 联系媒体,宣传“教育兴镇”理念

沈铭的脚步声在镇政府空旷的走廊里回响,每一步都踏得异常坚实。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回到自己办公室,拿起桌上的电话,拨出了那个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

“喂,你好。”听筒里传来林薇清脆而职业的声音。

“林记者,我是青云镇的沈铭。”

电话那头明显顿了一下,随即热情了许多。“沈主任!你好你好,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古道那边又有什么新发现了?”

上次古道壁画的报道,让林薇在台里大大地出了一次风头,她对沈铭这个总能搞出大新闻的乡镇干部,印象极为深刻。

“新发现谈不上,但我这里有个故事,一个比古道壁画更有分量的故事。”沈铭的声音沉稳,不急不缓。

“哦?”林薇的职业敏感性立刻被调动起来,“说来听听。”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陈望的特级教师。”

“陈望?”林薇在脑中搜索着这个名字,很快,一丝惊讶浮现在她的声音里,“是县一中那个陈望吗?我听说他……他不是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吗?”

“他没退休,他来我们青云镇了,现在是青云镇中心小学的名誉校长。”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沈铭甚至能想象到林薇此刻脸上错愕的表情。一个县城的教育界泰斗,放着清福不享,跑到穷山沟里当小学校长?这本身就是一条爆炸性新闻。

“沈主任,你确定你没开玩笑?”

“我用青云镇的未来跟你保证,这件事千真万确。”沈铭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不过,我打电话给你,不是想让你报道这件事本身。”

“那你想……”

“我想请你来一趟青云镇,亲眼看一看。看完之后,我们再谈,这个故事,到底值不值得你用镜头把它讲给全县,甚至全市的人听。”沈铭没有把自己的底牌一次性亮出来,他深知,亲眼所见的冲击力,远胜于口头上的千言万语。

林薇沉吟了片刻。她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采访本上画着圈。直觉告诉她,这通电话背后,藏着一个远比“特级教师下乡”更深、更广的题材。

“好。”她答应得很干脆,“我明天上午到。”

第二天,林薇开着那辆白色的采访车,准时出现在了青云镇政府门口。她依旧是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只是脚上换了一双平底鞋。

沈铭没有在办公室里等她,而是直接在镇政府大院门口迎接着。

“沈主任,这次又准备给我什么惊喜?”林薇跳下车,笑着伸出手。

“惊喜谈不上,可能更多的是惊吓。”沈铭和她握了握手,没有带她去办公室喝茶,而是直接指了指不远处的土路,“走吧,林记者,我带你去我们这次故事的发生地。”

林薇有些意外,但还是跟着沈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镇中心小学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学校,周遭的景象就越显得破败。坑洼不平的泥土路,路边低矮的民房,墙皮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暗黄色的土坯。

当那栋两层高的、灰扑扑的教学楼出现在眼前时,林薇还是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校门口那块写着“青云镇中心小学”的木牌,上面的红漆已经褪色,裂开了蛛网般的细纹。院墙是半人高的土墙,有些地方已经塌了,用几根木桩勉强支撑着。

恰逢课间,孩子们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喧闹着从教室里涌出来。他们穿着不甚合身的校服,洗得发白,有些孩子的袖口和膝盖处还打着补丁。

操场是黄土地,一阵风吹过,便扬起漫天尘土。孩子们就在这尘土里追逐嬉戏,一张张小脸上,沾着泥灰,却洋溢着最纯粹的快乐。

一个篮球架孤零零地立在操场一角,篮板已经开裂,篮筐上光秃秃的,没有网。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正围着它,争抢着一个表皮都磨光了的篮球。

林薇站在原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作为记者,她去过更贫困的山区,见过更艰苦的学校。但不知为何,青云镇小学的景象,却让她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或许是因为,它离繁华的县城太近了,近到这种落差显得格外刺眼。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现状。”沈铭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很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悲情。

他带着林薇走进教学楼。楼道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粉笔灰和旧书本混合的味道。教室的门窗都旧了,玻璃上贴着透明胶带,窗框的木头有些腐朽。

透过一扇窗户,林薇看到了一间教室里的情景。

几十个孩子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坐的是那种最老式的、高低不平的长条板凳。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人,正拿着一根教鞭,指着黑板,讲得投入。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孩子们的眼神,全都汇聚在他身上,亮晶晶的,像是夜空中的星星。

老人没有穿什么名贵的衣服,就是一件半旧的中山装,袖口磨得起了毛边。但他站在那里,整个破旧的教室仿佛都成了他的殿堂,散发着一种安静而庄严的光辉。

“那就是陈望老师。”沈铭轻声说。

林薇举起手中的相机,下意识地想要记录下这一刻,但手指放在快门上,却迟迟没有按下去。她忽然觉得,任何镜头,似乎都无法完全捕捉到眼前这幅画面所蕴含的,那种名为“传承”的力量。

下课铃响了。陈望走出教室,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走廊里的沈铭和林薇。

沈铭为他们做了介绍。

“陈老师,久仰大名。”林薇伸出手,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意。

“不敢当,我就是一个教书的。”陈望和她握了握手,他的手掌很干瘦,但很有力。他的目光落在林薇身上,平和而通透,仿佛能看穿人心。

没有过多的寒暄,陈望带着他们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那是一间由储藏室改造的狭小房间。

他没有谈学校的困难,也没有诉说自己的不易。他只是从一个铁皮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那张手绘的校园规划图,在唯一的桌子上缓缓展开。

“林记者,你来看看。”

当那幅精细得如同艺术品的蓝图铺展开来,林薇凑过去,瞬间被图纸上的内容吸引了。

“这是……新学校的规划图?”

“是我的一个梦想。”陈望的指尖轻轻拂过图纸,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炽热的光芒,“我想给这里的孩子建一所最好的学校。要有三层楼高的图书馆,要有一整面墙的落地玻璃。要有标准尺寸的足球场,要铺上柔软的塑胶跑道。我还要在楼顶,建一个天文台,买一架最好的望远镜,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亲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他一边说,一边描绘着那个理想国的模样。他的声音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犹疑,仿佛那座学校已经拔地而起,就矗立在他的眼前。

林薇听得有些痴了。她看着眼前这个清瘦的老人,看着他眼中那片璀璨的星空,再回头看看窗外那片尘土飞扬的操场,一种巨大的、荒诞而又悲壮的冲突感,狠狠地撞击着她的心脏。

从陈望的办公室出来,沈铭将林薇带到了一处山坡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青云镇。

“林记者,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真正的目的了。”沈铭看着远方,缓缓开口。

“是为了钱吧?”林薇一针见血,“这么宏伟的蓝图,需要一个天文数字。”

“是,也不是。”沈明摇了摇头,“钱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你,向所有从青云镇走出去的人,问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他们还记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还记不记得,自己童年时,也曾在那片黄土地上追逐过一个破旧的篮球?”

林薇的瞳孔微微收缩,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想……发动校友捐款?”

“不,我不想用‘捐款’这个词。”沈铭纠正道,“我只是想把家乡正在发生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把陈望老师的故事,把这所学校的过去和未来,都摆在他们面前。我们不乞求,不绑架,我们只负责点燃一根火柴。至于能不能燎原,看的不是我们,是他们心中那份乡情,还剩下多少温度。”

他转过头,看着林薇,眼神坦诚而灼热。

“林记者,这不是一则求助新闻,这是一次寻根之旅。我想请你,用你的镜头和笔,当一次向导,带着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看一看。”

林薇彻底沉默了。

她看着身旁的这个年轻人,他描绘的,已经不是一篇新闻报道的范畴,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直指人心的社会动员。他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共鸣。

这里面有阳谋,有情怀,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她忽然感到一阵热血上涌,那是一种久违的、属于新闻理想主义者的冲动。她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题材,一个足以让她在职业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机会。

“沈主任,”林薇深吸一口气,眼神前所未有地明亮,“你想要的,不是一篇报道,也不是一个专题片。”

“哦?”沈铭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你想要的,是一场战役。一场唤醒乡愁、凝聚人心、创造奇迹的战役。”林薇的嘴角,勾起一抹兴奋的弧度,“这个题材,我接了!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

“一篇报道的力量太单薄了。”林薇的眼睛里闪着光,“我要把它做成一个系列深度报道,甚至,我要说服台里的领导,把它拍成一部纪录片!我们不仅要在县里播,还要想办法推到市台,甚至省台去!”

沈铭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激动的女记者,不由得笑了。

他知道,自己这步棋,又走对了。

他点燃了第一根火柴,而林薇,已经准备好了将它变成一场燎原的烈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